什么是穷忙族
相信很多人都会说自己是穷忙族,但究竟什么是穷忙族,或许没有几个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因此,让我们揭开穷忙族的神秘面纱,看个究竟吧!
在如今的职场中,穷忙族的队伍越来越大。那么,什么是穷忙族呢?顾名思义,穷忙族就是那些天天忙忙碌碌,却收入不高的一族“穷人”。穷忙族来自英文单词“working poor”,原指那些薪水不多,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随着穷忙族队伍的不断壮大,穷忙族主要界定为:每周工作时间高于平均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二、收入低于全体平均标准60%的一类人。后来,穷忙族的定义又逐渐有了变化,是指那些为了填补空虚生活,而不得不连续消费,之后继续投入忙碌的工作中,而在消费过后最终又重返空虚的“穷忙”一族。穷忙族并非失业者,有的可能兼了好几份差事,即使是全职的也可能沦为既忙又穷的人。
为了薪水和生活,许多穷忙族不得不在职场艰辛地摸爬滚打,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复制着这种状态:只要一迈进公司的大门就感觉一直都处在忙碌之中,脑海里都是需要处理的事情,连上厕所、喝杯水的时间都没有,还经常牺牲休息日自愿加班加点地赶工作。遗憾的是,穷忙族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拿到更多的薪水,更不要说晋升了。
下面我们看看这几位典型的穷忙族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
事例一:崔明明,女,26岁,前台服务人员。
崔明明在一家大酒店工作已经五年了,以她的工作年限和经验按理说差不多能清闲一些了,但她现在却觉得自己越来越忙,事情也越来越多,而且她每天不敢有丝毫懈怠。崔明明刚进这家酒店工作的时候,酒店刚成立不久,由于生意并不忙,她只负责与客人打交道,办理接待、退房、换房、前台登记、餐饮预订等工作。后来,酒店的客流量逐渐增加,她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大,一些她职责外的琐碎工作也被牵扯进来,她每天把分内的事处理完了之后,领班又会安排许多事情让她去做。崔明明经常累得要死,还得忙着加班,有时就算身体不舒服她都不请假,照样工作。即使很努力地赚钱,她仍然是没等到下个月发薪水就囊中羞涩了。想想自己几年来的辛苦,薪水没增几个,职位还是如此,崔明明就头大。
事例二:邵云枫,男,24岁,保险销售员。
邵云枫大学毕业两年了,是郑州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他工作上格外卖力。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销售合同的保单条款往往非常复杂。邵云枫曾说:“干我们这行的基本工资不多,主要靠业绩拿薪水,为了赢得更多的客户,我需要不断请教同行业的资深前辈获得一些不外传的经验。当然,请教他们后总要请他们吃顿饭吧,高档饭店去一趟,一个月四分之一薪水就没了。当然,在与许多客户面谈时,饭局的买单也是由我来承担。再加上自己吃、穿、住、用、行的消费,每月薪水几乎耗尽。”为了能多挣点钱,邵云枫只能努力工作,每天很晚还忙着处理保险业务,连增强专业知识的时间都没有。眼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晋升、加薪,邵云枫真够着急,却不知如何改变自己目前的窘况。
事例三:李莉莉,女,25岁,文秘。
李莉莉是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职员,采购、发货、订机票、收发快递、维修、卫生、安全维护等等琐碎事情一律由她负责。但是细想起来,自己在单位三年都没有加薪了。每月两千来元薪水,一眨眼就花光了,不要提买房,日常生活似乎都难以维持,真是越忙越穷。
以上几个事例中,崔明明、邵云枫、李莉莉,都是庞大的穷忙族中的一员。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像崔明明、邵云枫和李莉莉一样的人,他们“日理万机”,却“钱途”无望。他们每天脚不离地地忙着,超时超负荷地工作,却看不到成绩,也看不到希望。甚至有的人因迫于生计或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而身兼数职,每天疲于奔命,连充实自己的时间都没有。他们脑力退化加快,竞争力变弱,这样恶性循环,到头来只能是一场忙碌一场空。
穷忙比贫穷更让人无奈,他们虽然忙碌,但他们忙得没有价值,没有效率,也没有效益。他们缺乏准确定位,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欲望太膨胀,缺乏职业规划;更不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这就造成了他们越穷越忙,越忙越穷,陷入穷忙的深渊,无法自拔。你是这样的穷忙族吗?如果是,那就赶快想办法改变自己,脱离这个庞大的群体吧!
你为什么越忙越穷
很多穷忙族眼看着自己一天天越忙越穷,越穷越忙,他们也很苦恼,但他们从未想过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由于不知道自己穷忙的原因,他们也就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穷忙状态。
你是不是一年没加薪,三年没晋升,每周工作将近60个小时?你是不是忙来忙去却依然无力置产,甚至还要担忧养老金从何而来?你是不是每天忙于上班、工作、下班,周而复始?你是不是脸上总带着倦容,身子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就不再停下,然而每月的收入还是入不敷出?如果是这样,你想过为什么吗?究竟是什么让你成为一名穷忙族呢?
一般来说,造成一个人成为穷忙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尽管造成穷忙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看,大多数穷忙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未来没有良好的规划。因而,当公司客户调整战略、家庭生活产生变故、自身素质不能适应环境等情况出现时,他们常常被弄得措手不及,导致工作失误,境遇急转直下。
张旭就属于这种情况,我们看看他是如何沦为穷忙族的:
四年前,张旭大学毕业,到一家贸易公司就职。刚进公司的那段时间,业务并不多,张旭又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觉得每天坐坐办公室,工作清闲又稳定,每月2000多元的薪水,虽不高但也过得去。然而,随着公司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以及业务量的逐渐增长,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富有能力和才华的新大学生不断加入,张旭越发感受到压力。但现在公司事情多起来,张旭想去充电都没有时间了。
当然,穷忙族的产生不仅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个体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确实在增强。另外,现实社会存在的“结构性危机”——社会结构,原本是一个“流水不腐”的动态机构框架。社会阶层之间,有一条不断流动循环的“河流”。穷人成为富人或者富人再次变得一贫如洗,大众变成精英或者精英沦落为草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现实却是,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体制性的落后甚至是不公正,逐渐导致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穷人变富越来越难,而草根成为精英近乎是天方夜谭。
在这种社会现实下,许多穷忙族认为,我们的人很多,但我们的机会很少;社会各行业精英所组成的强大方队,掌握着各层面的话语权,普罗大众要想向上流动,除了“穷忙”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因此,为了获得更优质的生存质量、实现更美好的生存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穷忙族”的队列中。这就是所谓的“穷忙”。
由于穷和忙,穷忙族似乎与富人的差距越拉越大:富人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有更多的时间汲取新的知识,懂得多渠道投资、累积财富,闲暇时还能考证照,念EMBA,加强专业能力,升迁更迅速。而穷忙族还停留在劳动时代,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对公司产值贡献不大,薪资水准无法和付出成正比,晋升名单中也很难看到他们的名字。他们为了养家糊口,甚至要兼好几份工作,没有时间投资自己,到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很难改变。
到此,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越忙越穷了吗?你是否思考过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其实,虽然我们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社会因素,但我们可以从改变自身开始,实现自我救赎。
穷忙是自我的迷失
一个人在职场打拼,犹如在无边的荒原上前行,如果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就无法走向远方,只能在原地或近处走来走去,在宝贵的时间里葬送掉自己的大好前程。
现实中,很多穷忙族常常把自己的思绪搞得一团乱,却很少有人进行必要的自我调节。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中,他们的工作变得没有重点,他们不知道自己所为何来,也不知道自己终将怎样。他们的想法很多,却不知从何着手。他们思绪混乱,长久下去,便会丢掉眼前的一些机会,变成“为明年而明天”的又穷又忙的人。
可以说,穷忙族穷忙的病根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自我的迷失。他们每天忙忙碌碌,忙东忙西,忙来忙去,却收获甚小。他们不知道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到哪里去。由于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和重心,他们只能取得极小的进步甚至没有进步。
有一则寓言是这样的:
在广阔无垠的蔚蓝的大海里,有一条快乐的鱼,它每天都尽情地在海水中游动。它和身边许多鱼说一些它所经历的故事。疲惫的时候,它就在水草里栖息,自由快乐是它的生活原则。事情的改变始于它遇到了另一条鱼。那条鱼对它说:“我听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大海的地方,有比我们这里更宽阔的水域,那里有许多好玩的东西,只有到了那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鱼。”“真的吗?”它问那条鱼。“是的,你去找找吧。”
于是,那条鱼开始去寻找大海。它游啊游啊,每天疲惫得要死,并没有看到它要找的大海。有一天,它累极了,看到一条悠闲的漫无边际地游来游去的鱼,就问它:“你知道大海在哪里吗?”那条鱼一听就笑了,说:你现在就在大海了呀!”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是不是也像这条鱼一样,不断地寻找、前行,直至疲惫得要死,却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其实,人生有很多遗憾就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拥有着什么、什么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这就是自我的迷失。
想必大家都知道《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绩效的社会,任何公司和企业需要的都是有能力且有努力方向的人,而不是一味努力但却南辕北辙的人。不知你是否相信,方向有时比努力更重要,因为方向不对,即使你再努力、再辛苦,你也很难成为你想成为的那种人。
成功之路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没有方向的帆永远是逆风的,没有方向的人生不过是在小范围之内绕圈圈而已。如果你长时间内在小范围内绕圈圈,你就无法抵达成功。显然,与成功无缘的人,当然也不容易得到晋升和加薪的机会。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一个人的方向越正确,他离成功就越近,哪怕是每天前进一点点,也会逐步达到成功的彼岸。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方向或选错了方向,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去哪里、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那么,他不管做什么都是盲目的,也难以矢志不渝地坚持。最终,他只能在忙碌中迷茫,在迷茫中忙碌,浪费了太多时间却一事无成。
因此,一个人不管有多么忙碌,都要及时矫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首先选准了努力的方向,才有成大事的希望。这就需要你每天花一点时间问问自己:你现在在哪里?你要到哪里去?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当你不再偏离自己的人生轨道时,你的忙碌和努力就会变得有价值、有效率、有效益。
穷忙是思维的停滞
德国剧作家歌德说:“谁不用脑子去思索,到头来他除了感觉之外,将一无所有。”思考,是人类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探求、发现和认识世界的过程。思考在我们的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我们行动的先导,是决定我们事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穷忙族每天忙忙碌碌,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那就是思考。他们思维停滞,只会闷头闷脑地做事,不寻求发展,遇到问题时不想着去解决,而是坐以待毙,这是他们穷忙的重要因素,也是他们很难在工作中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我们常说:“穷则思变”,这里的“穷”可以理解为是被生活所迫;可以理解为是身处逆境、绝境;也可以理解为是对现状不满,但我们更希望把它理解为是遇到问题主动思考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创出一条新路,而不是被逼无奈、不得不去做的被动。
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是每个成功人士都应具备的良好习惯。
开普敦·布朗先生之所以能发明闻名世界的悬索桥,就得益于他勤于思考。他当时受托设计一座大桥,为了能设计出一座造价低廉而又新颖的大桥,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来思考桥梁的结构问题,并画出很多效果图来反复比较,却很久没有找到满意的方案。
被设计桥梁问题困扰的开普敦·布朗先生每天饭吃不香,觉睡不好。一天清晨,露水未干,他便早早起床,在自家的花园里一边散步,一边思考。当他无意间看到一张蜘蛛网横在路上时,他突然灵感大发,一个绝妙的想法涌上心头:钢索和钢绳不正可以像蜘蛛网一样连成一座大桥吗?结果,举世闻名的悬索大桥就这样问世了。
可见,成功总是青睐那些勤于思考的人。只要勤于思考,就会有收获;大思考有大收获,小思考有小收获。最可怕的就是只知道埋头苦干,却不知道在观察、总结的基础上做深入的思考。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资质是差不多的。成功的人常常是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他们总会在仔细琢磨之后才采取正确的行动。
“微软之父”比尔·盖茨认为,一名杰出的员工要善于思考。知道如何分析,但又不局限于分析。他们知道如何寻找潜在的平衡点,如何寻找最佳的行动时机。在思考时注意与实践相结合,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并善于为其他部门准确地提出建议。他觉得,经常“坐下来思考”是成功者必须养成的一个习惯。比尔·盖茨很喜欢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即他是雇人“坐下来思考”的。美国一名记者曾这样描述他眼中的微软公司:当我近距离审视微软的运作时,震撼我的不是这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而是该公司拟定决策时那种密集、务实的深思熟虑。根据我的观察,微软不像昔日的IBM那样在墙上悬挂着训斥员工“要思考”的牌子,而是将思考彻彻底底地渗入到微软的血脉。
如果你用心去观察身边的穷忙族,你就会发现,他们处于一种思维停滞的状态,从来不会思考自己的使命,也不会努力尝试洞悉自己正面临怎样的挑战。这样的人能获得成功吗?一名员工,之所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业绩,直至成为企业的“关键员工”,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主动寻找方法,富有创意。
一个人没有技能,可以拜师学习;没有知识,可以求学问道;没有金钱,可以借贷,但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思考,一切都无从谈起。一名员工在工作中思考得越多,思考得越好,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些加薪、晋升的人往往是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人。
一家生产圆珠笔管的厂家遇到这样一个难题:他们生产的圆珠笔在油还没有耗完的时候钢珠就掉了。为此,厂长召集了许多高级技术人员来探讨怎样延长钢珠的寿命,结果实验全都失败。正当厂长为此事烦恼时,一名老工人站出来说:“让我试试”。这名老工人开动自己的脑筋,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最后,他提出建议:减少笔管内的油量。这样,在钢珠的寿命结束之前,笔油已经用完。厂家的难题迎刃而解了。这名老员工很快受到了公司的重用。
可见,让思维的火花进放,你就能收获意外的惊喜。当我们羡慕身边的同事一个个都得到奖励和提升时,千万别忘了开动脑筋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思考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思考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思考自己如何才能得到奖励和提升……不要一味地忙碌,要知道,越忙碌你越没有时间思考,越没有时间思考你就会越忙碌。这是个恶性循环,从这种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恰恰是你摆脱穷忙的重点。
记得英国剧作家乔治·萧伯纳曾说:“多数人一年才思考一两次。我享有国际声誉,因为我每周思考一两次。”如果你也想成为一个享有国际声誉的大人物,那就像他一样坚持每周思考一两次吧。试着让自己的大脑多转几个弯,相信不久你就会改变穷忙的现状。
穷忙者都是瞎忙
瞎忙是职场人士的大忌,是穷忙族身上最突出的特点。一名员工,无论他别的方面表现得如何出色,对待工作如何勤奋、努力,只要他拿不出令人信服的成绩,一切都是瞎忙。
不知你是否发现:在我们身边,有些人总是闲不住,整天不是鼓捣这个就是折腾那个。你如果问他“最近怎么样?”他准会抛给你一个字——忙!而当你追问他为什么忙时,他已经走出了很远,只是匆匆地再抛给你两个字——瞎忙!这就是典型的穷忙族!
几乎所有的穷忙族都爱说自己很忙,比如,老板交代的工作没有完成,有重要的客户要面谈、沟通,有很多朋友找自己帮忙……工作忙,家里忙,里里外外都要忙,真是忙得不亦乐乎!但他们从来没有认真地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那么忙、究竟在忙什么。别人在忙忙碌碌,你也没闲着,甚至比别人还要努力,可别人功成名就,升职、加薪,你却依然在为提高伙食标准而努力,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别人虽忙碌但不盲目,而你只是瞎忙活。
相信大多数穷忙族都在为美好的生活而四处奔波。他们起早贪黑,一天到晚地闲不住,他们不是不努力,不是不拼命,也不是不勤奋,但如果你问他们究竟为了什么在忙,他们十之八九会说:为了生活。仅仅简单的四个字,包含了太多的无奈,但无奈之外却又透露了几分无知。因为“生活”二字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广泛了,听起来好像天经地义,可实际却是毫无目的地乱闯乱撞。最关键的是,很多穷忙族在一番忙碌之后毫无所获,这不是瞎忙是什么?我们可以用一个等式来形容他们,那就是:盲目+忙碌+碌碌无为=瞎忙。
怀特先生去一家加油站给车子加油。加油站的三位小伙子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第一位小伙子忙着给他敬烟、沏茶,期间不断嘘寒问暖;第二位小伙子手脚麻利地给他擦车洗车;第三位小伙子则忙着为他测量车轮的气压。一番忙碌过后,他们让他把车开走了。
过了不久,怀特先生又把车开回来了。原来,车子还没有加油。加油站的三个小伙子,忙忙碌碌,把其他事情做得非常卖力,可是却偏偏忘了最重要的事情——加油。
在我们身边,很多穷忙族都会像以上三个小伙子一样,整天瞎忙活,转而把注意力投向那些与实质性工作无关的细节。而这种工作上的“盲”碌,恰恰是穷忙族最容易犯的大忌。试想,如果三个小伙子看到怀特先生就赶快给他的车加油,他们还会花费那么多时间忙碌吗?正是因为他们忙不到点子上,他们才把本该要做的事情没有做好。这种穷忙、瞎忙的状态就说明了他们工作的盲目性,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样下去,实际上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堆积,可能根本就不会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即使能达到也会走很多弯路。
瞎忙,其实质是盲目的忙碌。盲目的忙碌会导致一个人工作上的混乱。比如,有人忙开会、忙讲话、忙赶场、忙材料;有人忙迎来送往、忙交际应酬;有人忙走马观花、忙披星戴月……瞎忙的结果,往往是忙中出乱,忙中出错,忙而无效。“忙”,其心亡也。有一种失败叫瞎忙,你是在瞎忙吗?你是否这样问过自己:我的“盲点”在哪里?事实上,“忙”只是一种现象,如果辛辛苦苦,但忙不到点子上,忙了半天也只能算是瞎忙。
在公司里,员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人、人才和人物。那些整天只知道忙忙碌碌的员工,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人;那些忙碌而有所成就的员工,算是人才;那些有很大影响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职员,才称得上人物。人才与人物,毫无疑问,都是愿意付出更多的人,但他们更懂得聪明地工作,他们忙,但绝对不是瞎忙,更不是穷忙。
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到:“忙,忙,忙,忙得没有了方向,忙得没有了主张……”其实,这种忙不过是瞎忙而已。瞎忙就像放入一条轨道中身不由己的一个物件,一个被抽打而转动的陀螺,它陷入这种状态而不清楚自己在干些什么。这样的瞎忙,有什么用呢?做事不怕不卖力,就怕做不到点子上。因此,忙到点子上才是摆脱穷忙的捷径。
穷忙者不是“公使”
有些人每天忙忙碌碌并不是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给别人做了嫁衣。接二连三的帮忙,隔三差五的差遣,使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别人的目标上。此时,你应该勇敢地对他们说:NO!因为你不是办差的“公使”。
在追求和谐与团队精神的现代职场中,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是一件令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但是,任何事情都应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不太好了。如果大家都向一个人索取帮助的话,那么会变成一个什么景象呢?那就是一群人在喝茶的悠闲中看着一个人在满头大汗地往复奔走。而这个人就会理所当然地“被穷忙”。
对于很多穷忙族来说,自己穷忙的原因,除了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所在以外,还可能是因为他所完成的都是别人的目标。你如果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来做个实验,观察记录你认为很忙的人每天都在干什么。结果也许会令我们自己都吃惊:他们的时间是好像是共有财产,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随意占用,而他们甚至没有感觉。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会遇到这种情况吗?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解决?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帮还是不帮?帮,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在被不断地剥削;不帮,面对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同事难以拒绝。
崔颢是公司新来的同事,办事利索,效率也高,另外也是个写作高手和电脑高手。在这方面,大家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慢慢地,大家都来找他帮忙。“崔颢,帮我写一个日程安排……”“崔颢,帮我抄一下计划书,我忙不过来了……”“崔颢,你来看看我的电脑是怎么回事,开不了机了……”“好的,马上来。”崔颢自己工作效率高,完成任务快,也乐于帮助大家,总是爽快地答应。
不过,崔颢觉得最近自己越来越忙,闲暇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些不乐意,但是同事们说出口,又不好意思拒绝,尽管不情愿还是继续帮忙。就这样,大家也过得相安无事。
到了年底,大家总结的时候,崔颢发现自己比所有人都忙,但是成绩并不比别人好。经过认真分析,崔颢找到了症结所在——在别人的事情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从此,崔颢开始改变自己。当别人大事小事找他帮忙的时候,他总是能以各种理由委婉地推脱。渐渐地大家也习惯了,也很少有人随意找崔颢帮忙了。这样,崔颢不仅有时间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有时间充实自己了,他的业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崔颢是个聪明人,他能发现自己穷忙的原因,他也能不动声色地把自己从“被穷忙”中脱身。对于很多穷忙族来说,他们羡慕崔颢,因为崔颢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及时处理,摆脱自己“公使”的帽子。可有些穷忙族就不行了,他们或许碍于面子或其他原因而不会在适当的时候向别人说“不”,致使自己又忙又累,而劳累的果实却归别人所有。
如果你想不再做这样的“公使”,那么,请你先问自己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方面的问题:我的工作效率如何?对此,你可以考虑这么几个方面:每天供自己支配、自己负责的时间有多少个小时?这样使用时间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主要目标、优先顺序,以及工作重点呢?如果发现有些事情不对劲,甚至有些相当失败,那是因为没有把时间花费在应该做的事情上。只有进行这样的衡量和分析,检讨时间的效果,你才能知道自己的时间是不是用在了最有效益的事情上了,是不是用在了最高报酬的事情上面。如果不是,就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行程表,让自己重新步入到正规的轨道上来。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以上面的回答为基础的,我们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来个基本了解。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自问:我在一天中的什么时段精力最充沛、反应最敏锐?我每天花多少时间与家人、同事、朋友交流?每天花多少时间保护自己的健康?我每天需要花多少时间睡觉才感到舒适?实际上我每天都睡几个小时?然后,得出结论,并合理分析,设法减少盲目活动的时间。
如果想摆脱“穷忙”,你就必须用自己的意志严格管理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时间,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效率。如果你能用时间和效率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摘掉“公使”帽并不难。
穷忙是对工作效率的无知
忙,并不意味着效率,并且,效率也不是忙出来的。工作中,许多人之所以穷忙,源自于他们对工作效率的无知。因此,要摆脱穷忙,提高工作效率是关键。
在职场中,有一个工作习惯是所有单位都看重的,也是每一位成功人士所必备的,那就是高效率的工作习惯。然而,很多穷忙族好似并不怎么注重工作效率,更不懂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所以他们一天到晚的忙啊忙,结果就是不出活儿。
工作效率在职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常,工作效率能够决定一名员工在一家企业的“存亡”。 当员工工作效率过低时,企业就会辞退员工或者让员工主动请辞。而相反地,若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就会为企业带来额外利润,当然,企业会给予其工资、地位的提升。这就是职场“优胜劣汰”法则,这个法则在当今职场表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很多穷忙族在职场中的工作效率是相当糟糕的,这也是他们很难在职场中加薪、晋升的主要原因。同样一件工作,别人只需半天甚至一个小时就能完成,而他们却要一天或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他们天天忙忙碌碌,却似乎没有任何成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成绩。因此,提高工作效率是他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事例:
张杰和李冰同在一家公司的技术部门工作,两人技术水平相当。有一次,老板交给他们两个比较难的项目,要求他们在30天之内交出策划案。接下来的时间,他们开始着手工作。
李冰表现得相当卖力,几乎每天上午都是第一个来到公司,下午都是最后一个离开公司。而张杰并非如此,他表现得十分轻松,每天按时上班、下班,并没有任何不同于往日的忙碌。
30天过去了,结果却出人意料:李冰的策划案没有得到老板的认可,而张杰的策划案却顺利通过了,并且得到了老板的大加赞赏和奖励。
李冰十分苦恼,主动找张杰沟通。这时,他才发现是工作效率方面出现了问题:虽然他每天都很忙碌,但很多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忙碌的目的是什么,自己的努力没有针对性。因此,时间白白地浪费掉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而张杰则不同,他很注重工作效率。他把整个工作分成几块,每天集中精力完成自己的计划。因此,他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工作在一步一步地进行着。这样的高效率自然会收到好的工作效果。
以上事例中,正因为张杰注重工作效率,所以他才能保证自己的每一步工作都不是乱忙,才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工作。然而,在职场中,众多的穷忙族都是像李冰一样,并不能认识到效率的重要性,更无法做到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他们只是在大量时间的流逝中做着毫无意义的工作。因而,他们利用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却没有很好地完成工作。
事实上,忙和高效是两码事,我们不能总是计算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而要计算自己做了多少有效的工作,即做了多少能获得收益和肯定的有价值的工作。毫无成效的工作只是一个浪费人力、财力的过程,是得不到老板的认可的。盲目追求效率而不注重有效性的人是很可笑的,当你为“高效率”沾沾自喜时,不妨停下来思考一下你到底做得怎么样。
我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其实,效率也意味着时间。高效的工作方式可以为我们赢得更多成功的机遇。那么,如何实现高效工作呢?这需要你起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主次目标要清楚。许多穷忙族之所以做事毫无效率,归根结底是没有弄清楚主次目标的正确含义,常常耗费心力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上。因此,要提高工作效率,你必须把主次目标分清楚,把主要的目标忙好,再忙次要目标。
第二,自我总结,向高效能的人学习。盲目地低头傻干是不可取的,你最好每月做一次工作总结,看看本月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是否达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再看看周围同样忙碌的同事是否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自己完成了更多的业绩。如果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较低,你就要向高效率的同事学习,做好下一个月的工作计划,使工作效率更上一层楼。
第三,不要受无关事物的影响。有些人每天一上班不是赶快进入工作状态,而是浏览新闻,或查与工作无关的资料,或与网友聊天等,这些无关事物会占去一部分本该工作的时间,严重影响工作效率,久而久之,就会使你成为一个效率低下的人。因此,在上班时间内,你一定要牢记:一开始就进入工作状态,凡是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一定不要去做。
第四,将完成工作的期限提前。工作中,你要给自己留有一定的时间余地。例如,老板交给你的任务希望你一周内能够完成,你可以规定自己提前一天或两天完成。这样,你在潜意识中就会督促自己提高工作效率。
错把勤奋当成成功的唯一之道
成功离不开勤奋,但勤奋绝不是成功的唯一之道。错把勤奋当成成功的唯一之道,每天起早贪黑地不停地忙碌,未必就能收获成功,也可能是劳而无功。
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同样勤奋的人,其结局却非常悬殊:有的加薪、晋升不断,甚至腰缠万贯、身价不俗;有的则面临失业、生计无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勤奋只是成功的其中一个原因,甚至只是人的一种品质,但绝不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唯一之道。
许多穷忙族之所以每天勤勤奋奋却很难晋升、加薪,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认识上存在一个误区:只要足够勤奋就能够成功。殊不知,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作指导,再勤奋的人也难以摘取成功的甜果。勤奋固然重要,但正确的方法也很重要。
勤奋的你为什么会与加薪、晋升擦肩而过?下面我讲一个故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的庙里,一个住在左山,一个住在右山。这两座山中间有一条溪。于是,他们两个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小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就这样,时间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觉过去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住在左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住在右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是睡过头了,便没有在意。哪知第二天,住在左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第四天也一样。过了一个星期,还不见住在左山的和尚下山挑水。直到过了一个月,住在右山的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心想:“我的好朋友是不是生病了,我要过去看看他,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于是,他爬上了左边那座山,去探望他的好朋友,等他到达左边那座山的庙前,看到他的老友后大吃一惊,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根本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他惊讶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用喝水而生活吗?”
住在左山的和尚笑着说:“来来来,我带你去一个地方。”于是,他带着住在右山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我终于挖出井水了,我就不必再下山去挑水喝了。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看了两个和尚的故事,你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在拎水桶,还是在挖水井呢?我有没有给自己的工作找一个最恰当的方法,还是一直在埋头苦干,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呢?
毫无疑问,通向成功仅仅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很多条件,比如正确的方法、资金、亲戚朋友的协助、自己的相关阅历、知识、毅力、耐性等等多种因素。在这里,正确的方法尤其重要,也许有了一个正确的方法,你的成功会来得比想象的更快。
下面我们再看一则职场故事:
在一家国内知名的证券公司就职的杜翔,毕业于国外一所金融学院,有着令人羡慕的教育经历,成功的天平似乎早早地倾斜在他这一边。他也是公司里公认的工作最勤奋的员工。但是,三年过去了,他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职员,这是为什么呢?问题就在于他错把勤奋当成了成功的唯一之道。每当领导安排一项任务时,杜翔都会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工作。他每天早早地赶到公司上班,下班后还要加班到很晚。他会找到所有需要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大量的统计工作。他一天到晚都在不停地做着统计与分析,每当遇到一项复杂的数据时,他非要弄个明白不可。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可他似乎陷入了一种“分析陷阱”,不能自拔。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并没有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以上事例中,以错误的方法工作,直接导致了杜翔工作效率的低下,他虽然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没有形成应该成正比关系的产出。可见,勤奋的工作态度的确值得赞美,但探究“为什么”远不如找出“什么对目前的工作有益”更重要。
在我们身边,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穷忙族吗?他们工作很勤奋,每天都忙个不停,还常常加班加点赶工作,但由于工作方法不正确,因此,他们总是绩效平平。对于这样的员工,老板或许会因为他的勤奋而欣赏他,但是长时间下来,由于工作获得的结果始终不佳,他的努力几乎都是白费。在这个重视结果的年代,勤奋很重要,用合理的方法做事更重要。
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个支点就如同一个有利的恰当的工具,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如果方法得当,即使问题再棘手,也有解决的可能。相反,如果没有合适的方法,意味勤奋地蛮干,只会浪费精力和资源,也不会获得什么好结果。所以,很多时候,勤奋未必能成功,拓展思路、寻找方法才是王道。
把穷忙演变成了一种惯性
忙,一般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真忙,另一种情况是假忙。所谓假忙,就是不该忙的时候也忙,是某些人养成了忙碌的习惯而无法让自己停下来的一种表现。
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开始运动后,这个物体就有了惯性,它将不停地滚动,直到被外力所制止。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有惯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工作中,不少穷忙族就像产生惯性的物体一样,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很难让自己停下来。
一个人,一旦把穷忙演变成了一种惯性,就会整天没日没夜地忙碌,该忙的时候忙碌,不该忙的时候还是忙碌。就像有些穷忙族,每天早早地忙着起床,然后忙着赶公交,忙着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忙着谈客户,忙着接电话,忙着下订单……下班之后,一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又忙着加班,直到累得够呛的时候才下班回家躺到床上,等睡着的时候往往都午夜了。看起来他们也是分秒必争,其实是陷入了持久的忙碌中走不出来。
为什么有些人会把穷忙演变成了一种惯性呢?加薪?升迁?晋级?利润?荣誉?前途……或许每个人都会给自己的忙碌找出一大堆理由。因此,忙,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似乎只有忙碌,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但是,你为什么眉头紧锁?你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碌中到底收获了什么?你为之忙碌的,是渴望拥有的吗?当忙碌成了好多人的惯性,似乎忙碌的目的就是为了忙碌。当忙碌离开,心灵就成了一座空荡荡的房子。
下面我们看看李旺是如何把穷忙演变成一种惯性的:
其他同事都下班很久了,李旺的办公室里还灯火通明,他似乎依然在忙碌着。这时,老板推门走了进来,看李旺忙碌的样子便问:“你每天都这样忙吗?”李旺说:“是啊,我每天一闲下来就感觉很不自在,忙碌一天后都很难让自己停下来,我一停下来就觉得自己在虚度年华,浪费时间,所以我每天都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这样我才觉得工作让我很充实。”他满心希望得到老板的表扬,不料却听老板说:“为工作忙碌是好事,但你这样从早到晚地忙,却没有什么绩效,就不可取了。你最好该忙的时候忙,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再说,你这样一直忙碌还不如坐下来让自己好好想一下呢。试着做一份工作计划吧,每天认真执行它,不要忘了该休息的时候好好休息,相信不久你的状况就会有所改变。”
李旺听取了老板的建议。此后,他每天都把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彻底改变了以往为工作而忙碌成惯性的状态。半年后,他业绩斐然,顺利地升了职、加了薪。
其实,在我们身边,很多穷忙族都像以前的李旺那样,你告诉他“下班了,该歇歇了”,他可能会说:“你先走吧,我闲不下来。”你再告诉他“该下班了!”他还会说:“我这会确实闲不下来!我还要忙一会儿。”这就是把穷忙演变成一种惯性的穷忙族!
真正的忙碌应该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中,朝着特定的目标所进行的一种连续不断的努力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状态,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充实,是为了通过忙碌实现一种个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更现实地说,是为了在职场叱咤风云、加薪、晋升,而不是为了忙碌而忙碌。整天为了忙碌而忙碌,把穷忙演变成一种惯性的人最后只能落个事倍功半或劳而无功。
总之,忙碌,有时真像喝咖啡一样,起初只是一种基本的生活需要,发展到后来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而人们也变成了这习惯的奴隶,被一个又一个看似合理的更难实现的需求驱使着,去继续着忙碌,而很难再真正“闲”下来歇歇脚,思考这样的忙碌是否真正需要。如果我们仅仅是这样为了忙而忙,那不妨让自己停下疲于奔命的脚步,合理地安排一下自己的工作,用心体味一下生活,你一定会发现生命中未被发掘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