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7200000134

第134章 尾声中国加油

5月21日,国殇的第三天,我们即将要告别全国哀悼日。

这三天,我们希望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流泪和默哀。秉烛为天堂里的你们祈福、祷告,物伤其类,何况生命如此成批成批的倒下,在废墟中被掩埋,在黑夜和暴雨里挣扎……我们泪流成河,我们伤痛欲绝。山河破碎,苍生泣血,四海同哭,草木同悲,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啊……

这三天哀悼,让悲痛得以表达,也让坚忍得以持续。这三天,岷江呜咽,悲伤蔓延。在国旗缓缓下降的那一刻,在警报声拉起的那一刻,心中伤重如霜重,泪飞顿作倾盆雨,我们让悲伤尽情地释放。一个流泪的民族必然充满悲悯与坚强。我们用哀悼日的方式,树立我们拯救生命的决心,伸张我们的爱和信仰,书写我们生命的荣耀。

这三天哀悼,人们在悲伤中奉献着伟大的爱。这三天,我们已经打通了通往灾区中心的道路,生命的孤岛不复存在,而当整个中国降下半旗,鸣响警报和汽笛时,爱的孤岛也不复存在。我们仍然努力地为灾区作自己最大的贡献,或物质上的,或精神上的,我们捐款,我们祈祷,我们奉献着爱,爱超越生死的距离,爱导引天堂的方向。

但是,悲伤过后,是我们的坚强。哀悼日里高亢悲壮的激昂呐喊,是人们哀思过后凝聚力量的信心和源泉。对于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悲壮的过去,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抢救生命还要继续,因为我们相信生命的奇迹;救灾工作还要进行,因为这是生者最基本的需求。为了让死者安详、生者坚强。我们更坚强,就是要继续奋力抗震救灾;更加负责地做好正在进行的工作,一手毫不松懈地抓抗震救灾,全力安排好灾区人民的生活,一手坚定不移地抓经济建设,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地发展。

我们不能不吸取教训,我们不能不继续前行,我们不能不建设一块更美丽更安全更关怀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土地,因为在这土地下,埋藏了那么多、那么多曾经纯洁、曾经无辜、曾经热望的眼睛。

往者灾犹降,苍生喘未苏。国家哀悼日即将结束,但是我们心灵的哀悼永远不会结束。

后记

当我们确定将《震撼世界的十天》作为“汶川大地震的日日夜夜(2006.5.12—5.21)”一书的主标题时,作为新闻人的我们,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别人用过的标题,而且,这个“别人”非同小可,乃是美国大名鼎鼎的记者约翰·里德先生。

是的,早在上个世纪的1917年十月(俄历),里德先生便写下他着名的新闻特稿《震撼世界的十天》,其后不久,这一报道以书籍形式公开出版,很快,以“一声炮响”为标志的“十月革命”传遍了世界,由此引发20世纪一系列革命,影响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列宁高度赞扬约翰·里德的这本书,他为这本书的美国版写了序言。在序言中,列宁说:“它就那些对于理解什么是无产阶级革命,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事件,作了真实的、异常生动的描述。约翰·里德的这本书无疑有助于阐明这个问题,而这正是世界工人运动中的基本问题。”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为该书俄译本作了序言,她在序言中说:“里德的这本书提供了一幅真正的人民群众革命的总图画,因此,对于青年人,对于下一代的人——亦即十月革命对他们来说将成为历史的那些人说来,这本书将具有特别巨大的意义。里德的这本书,乃是我们时代的史诗。”

话说至此,再次使用“震撼世界的十天”做主标题,不能不油然而生疑虑,毕竟,这是一个名人用过的、极为响亮的标题,贸然再用,轻则有“学舌”之非议、重则有“抄袭”之嫌疑,行么?然而,一番讨论后,大家认为此标题应该再用并且可以再用,道理很简单——本书主标题典出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按北宋江西诗派的说法,这叫“字字有来历,句句有出处”。何况,汶川大地震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震撼”,不论从规模还是影响来看,绝不亚于当年的十月革命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本书所记的也正是“十天”。如此说来,再用此标题,不仅是强调出处,简直是刻意为之了。

“刻意”在何处?意在对这两个“十天”的“震撼”做一点小小的比较。

约翰·里德的报道记叙了从俄历10月15日至25日(公历1917年11月7日)十天中发生的事,讲述了一场以暴力推翻俄国临时政府的革命过程,史家把一事件称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里德以细腻的笔触记载的有关这场革命的策划、争论、准备和实施过程,描述了革命领导人列宁、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斯维尔德洛夫、乌力茨基等人的言行和表现,其中,着重记载了两位最重要也是最出彩的革命领袖,这就是列宁和托洛茨基。

里德是来自美国的“资产阶级记者”,按斯大林的说法,他“不可能正确地报道无产阶级革命”(在里德的报道里,斯大林在十月革命中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然而,正是这位资产阶级新闻记者,遵循新闻专业主义的原则,真实而客观地再现十月革命最初十天中发生的事,为历史留下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无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的记者们,没有一个人的报道能与约翰·里德的《震撼世界的十天》相提并论,难怪,列宁高度评价的并非本阵营记者和作家,恰恰相反,他慷慨地将赞美之辞送给“资产阶级记者”约翰·里德先生——(他对无产阶级革命)“作了真实的、异常生动的描述”。

一如毛泽东所言“人间正道是沧桑”。时至今日,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不复存在,十月革命也成为遥远的历史回音。当人们重新审视俄国1917年十天中发生的事、重新评价这场“震撼世界”的革命时,角度可能更独到、目光可能更敏锐、结论也可能更准确。怎么说呢?用波普的“证伪”理论阐释,这是一个宏大的证伪、是一场悲壮的试错,或者,是一次历史轮回。不过,当人们得知列宁是乘坐德国提供的火车从芬兰回到彼得堡的(有资料说“德国提供了经费”),而后,列宁领导的政府果然以“布列斯特和约”对德妥协的时候,大约又感到一场不小的“震撼”。就仿佛在一盘菜肴上发现一只苍蝇一样,这盘菜就很难下咽了。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不久前发生的另一次“震撼世界的十天”的时候,不难发现,这十天的事实更为清晰(没有那许多暧昧)、更为客观(并非一个人的观察)、更为丰富(不是单一事件),毕竟,这是一场天灾、一场突然发生的特大地震(里氏8级),与人为策划的事件相比,至少在发生的原因上明晰得多,也简单得多——不就是印度洋板块与中亚板块的碰撞么?地壳总不会接受某国的经费来暴发地震吧!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很清晰,那就是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和军队的抗震救灾以及世界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仅就词义而言,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震撼”——既是地球物理意义上的震撼,也是人文心理上的震撼。

这种震撼,首先体现在中国,随后体现于全世界的华人,紧跟着,是世界各国的媒体、政府、军队及各个方面。在这里,我们不必重复各国媒体对中国汶川地震的报道及世界对中国的反应(在本书中,我们已部分陈述了来自国外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倘若用一组简单的话语来概括,那就是——对灾难破坏性和死伤人数感到的“震惊”、对汶川(含此次地震中的所有地区)地震中灾民的勇敢和大义感到的“震动”、对中国人民在抗震救灾行动中体现来的雄厚国力和人文精神感到的“震撼”。用一个网友的话说,任何一个中国的敌对势力,看到这种情况,都会望而生畏、不得不重新审视和估量自己的对华政策。

在这次地震中,出现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有那么多媒体进行公开而及时的报道、第一次为死难的普通人民降半旗致哀、第一次出现如此众多的志愿者自发参与各种行动、第一次接受来自外国政府和民间的各种救援、第一次出现实力强大的民间捐款和捐助、第一次救出许多超过救援时限的生还者、第一次出现那么多感天动地的人和事……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中,出现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中国人民的公民意识正在觉醒;

意味着——一个古老的民族正焕发出青春的力量;

意味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开始新一轮的凤凰涅盘;

意味着——来自中原大地的华夏文明沐浴了海洋文明的洗礼;

意味着——曾经由盛而衰的中华民族迈开了民族复兴的坚实步伐;

……

正如众多评论所言,汶川大地震是一个“拐点”,是一个古老民族走向新发展的转折点,它不仅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也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而且,这种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彰显出更丰富、更伟大、更深沉的历史内涵。话说至此,不妨立此存照——试看73年(从“十月革命”到苏联解体)后的中国和世界,哪一个“震撼世界的十天”才是真正的、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震撼”!

也许,这才是我们刻意用“震撼世界的十天”作为本书主标题的下意识所在,我想,即便里德先生泉下有知,也会笑纳这番“比较研究”吧!

《震撼世界的十天:汶川大地震的日日夜夜(2008年5月12日至5月21日)》是一本散文化笔调的集纳性特写。最初,是与本省某杂志社共同策划的特别报道,由于出刊时间紧迫,截稿时限定在2008年5月23日。由是,参与撰稿的同学无不以昼夜兼程的速率完成自己承担的那一部分。原先,这些同学想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到汶川去,去为灾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可是,学业在身,不能随意行动。得知有那么一项特别报道任务,所有人都积极投入亡命苦干,因为,这也是一项志愿者行动。

就在稿子杀青之际,与某杂志社的合作出现分歧——该杂志社的上级主管坚持要以本单位、本行业的救灾之举作为全文的主线,这就与原先策划的主旨大相径庭了,而且,与我们苦心孤诣敲定的主标题风马牛不相及。一番力争之后,毫无成效,无奈,只得放弃合作,稿子由我方收回。

大伙有些沮丧,有人自我解嘲道,就算是抢时间拼速度熬体力的一次练笔吧!沮丧之余,抱着一线希望,我将有关情况向云南大学出版社编辑柴伟女士说了一通。柴伟马上将情况向社领导反映。出人预料的是,社领导指示,立即审读文稿,如达到标准,以公开出版物形式出书。如此峰回路转,才有了下一轮与云南大学出版社的合作,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因为原截稿限定在5月23日,为了保持原稿的本来状态,我们没有对后来披露的若干新材料作补充性陈述。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随着时间推移,有关汶川大地震的很多故事陆续被报道出来,直到现在,有关5月12日至5月21日十天中的新材料仍不断涌现。看来,欲完整地展现汶川大地震最初的“震撼世界的十天”,还有待时日,那么,就让这本集纳性特稿以它本原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吧!如前所言,因为赶时间,文稿的粗疏在所难免,还望读者多多赐教!

同类推荐
  •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世界百部文学名著速读: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家庭经商。17岁时,年轻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可罗·马可和叔父马飞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穿越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全境,横跨中亚的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于田、罗布泊、玉门。历时三年半,不畏艰辛,终于来到他们梦想中神秘的东方古国。
  • 随园诗话(第九卷)

    随园诗话(第九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时光里,有我奔跑的青春(天下美文校园卷)

    时光里,有我奔跑的青春(天下美文校园卷)

    本文精选著名作家古保祥的校园生活类文章,内容以校园生活为主线,记叙了温暖的亲情、美好的友谊,还有纯真如月般的师生情感,讴歌了老师的辛勤付出、家长的谆谆告诫、学子的凌云壮志,是不可多得的学生阅读佳品。对陶冶情操、激励斗志、指导成长,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 世上最美的风景,不如回家的路

    世上最美的风景,不如回家的路

    在每一个人既短且长的人生里,也许最让我们难以释怀的,就是关于家乡的记忆,那些在记忆中的往事,那些曾经历过的四季的风景。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记叙了关于老家的往事,关于每个季节的提醒和记忆,包括那些曾经迷人的风景、那些鲜活无比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关于生活与人生的哲思。这里面的文字,会让你看到曾经熟悉的情怀和风景,会让你回到从前,回到心里的那个家。
  • 生活滋味

    生活滋味

    本书收录了作者151篇小散文、小随笔,包括:“悠长的北京滋味”、“北京文友”、“美食香茗谈风味”、“旅游之乐”等。
热门推荐
  • 绝色嫡女:腹黑美男请让让

    绝色嫡女:腹黑美男请让让

    她是都市白领,得高人指点,练得一身武艺,谁曾想只是在马路边上不小心走个神,就奇迹穿越。一朝穿越,她瞬间凌乱,不是应该变美,变强吗?怎么会附在一个男人身上,还是这么一个又丑又腹黑的男人,一缕幽魂,只是寄宿,不能自由操控身体,神马情况?努力变强,发誓异世也要过得很好,说她是废材,睁大狗眼看清楚,姐是五系皆可修炼的天才,还是少有的炼药师和空间法师,本来只想做个低调的路人甲,可是谁来告诉她,这些突然冒出的男人们是想怎样,她何时变成抢手的香饽饽了?
  • 穿越重生,凤凰涅槃

    穿越重生,凤凰涅槃

    我不是废柴!想我堂堂一现代能文能武的顶级杀手,怎么一到古代就成了废柴,我不认命!看我一个个报复那些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人!哼,即使在古代,我也有着像凤凰那样的魄力!
  • 周末传

    周末传

    有人一拳通天,有人言出法随,有人大道至极,也有人高处不胜寒,更多的人只是长生路上客。周末崛起于废墟,一步一步要战到最后。
  • 某展开错误的原初

    某展开错误的原初

    神尊狼狈的问王秋:“为什么你进步的这么快?”王秋说:“因为我有系统。”神尊问:“为什么你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武器?”王秋说:“因为我有系统。”神尊问:“为什么你能成为至高神?”王秋说:“成为至高神很奇怪吗?劳资之前可是圣!”
  • 人生虚无论

    人生虚无论

    精神突然在一天崩溃,幻觉闯过虚幻与真实的边界。我们开始思考,“真实”的意义。
  • 正义蜜蜂侠

    正义蜜蜂侠

    行走都市,我们只为伸张正义。但是正义真的是正义吗?人们嘴里说的正义和真正的正义是一样的吗?社会的黑暗,只有接触过的人才会明白,什么是所谓的正义,而正义在林燕青眼里,又是什么样的……
  • 逍遥灵帝

    逍遥灵帝

    高中生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后,却想不起来从前的事情。他小小年纪,身负血海深仇。他大杀天下,冷酷无情。然而,机缘巧合中,他彻底回复了自己的记忆。他找到了纯真的自己,然而那个纯真的他在前世今生都受到了伤害。为了成为正义的伙伴,他不择手段。他能否直入本心,问鼎逍遥?一场血雨腥风的铁幕即将落下!镇压苍穹。
  • 员工与老板

    员工与老板

    本书从理性角度阐述了人性需要的理解,在员工与老板之间构建一个沟通的平台,让员工调适心态,理解老板,做自己的主人,做企业的主人,在老板的决策下,创造性地完成好各项工作,让员工与老板之间形成一种心理契约并达成共识,创造一种“人和万事兴”的经营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全书包括理解老板,和老板风雨同舟,换位思考,共创辉煌,和谐发展五章。
  • 宠妻上瘾之千亿恶魔恋上我

    宠妻上瘾之千亿恶魔恋上我

    “王爷,王爷不好了,王妃又在一品楼吃霸王餐了!”“那就把一品楼买下来,让王妃随便吃。““王爷,王爷不好了,王妃不小心把价值近万两的玉观音打碎了。”“那就把本王的血玉珊瑚送过去,让王妃随便砸。”“王爷,王爷不好了,王妃她...”“王妃怎么了?”“王妃听说您和西域公主游城玩耍,她也要找男人开心去,叫小人在京城内最红的相公馆里找了十个小倌..."“什么,王妃在哪!?“这个小女人,平时真是太宠她了,本王是时候振振夫纲了!
  • 承言允诺

    承言允诺

    “什么谁,你忘记了,我是你老公—冷羽希,你是我冷羽希的老婆—叶允诺。”“你说的是真的吗?为什么我一点都不记得了呢?”“你有证据吗?”“好了,别看了,看够了没有?饿了没有,我带你去吃东西。”“还没看够呢!”“我可不希望养了个只会犯花痴的媳妇。”叶允诺见这说的话不满了,意见很大,“我不仅会对你犯花痴,我还会调戏你哦!”说话间,她用右手揪了揪冷羽希的耳朵,就这样的举动被端菜的佣人看见了,她们都笑了好久。“笑什么笑,没看见本姑奶奶正在调戏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