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5100000047

第47章 鼓励忠谏——政治开明,经济繁荣

唐太宗任用贤才的目的,是为了辅佐他治理天下,同时也是为了广泛听取臣下对皇帝的意见以确保治国方法的正确,为此他不厌其烦地一再鼓励臣下们“正词直谏”,要敢于“犯颜忤旨”。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朕“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这句话,道出了唐太宗鼓励臣下“正词直谏”的目的。正是基于上述这种认识和目的,唐太宗的鼓励直谏是自觉的、至诚的,也是感人的。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封建时代的任何一位皇帝,都不能同他相比。唐太宗即位后,曾多次向臣下阐述正言直谏的道理和意义,鼓励臣下们犯颜直谏。贞观初年,唐太宗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贞观二年(628年),唐太宗对侍臣说:“人君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宁。隋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若人主所行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事皆称美,则君为暗主,臣为谀臣。君暗臣谀,危亡不远。朕今志在君臣上下,各尽至公,共相切磋,以成理道。公等各宜务尽忠谠,匡救朕恶,终不以直言忤意辄相责怒。”

贞观五年(631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因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上封事”进谏“称旨”,太宗设宴招待他们,在宴会对韦挺等人说:“朕历观自古人臣立忠之事,若值明主便宜尽诚规谏。至如龙逄、比干,不免孥戮。为君不易,为臣极难。朕又闻:“龙可扰而驯,然喉下有逆鳞。卿等不避犯触,各进封事,常能如此,岂虑社稷之倾败。每思卿等此意,不能暂忘,故设宴为乐。”并赐绢奖励。

战国时韩非曾经说过:“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撄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撄人主之逆鳞,则几矣。”韩非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封建时代的君主,大多如此。唐太宗为消除臣下的顾虑,因而一再谈到“逆鳞”的事,并赞赏韦挺等人“不避犯触”的精神,意在使臣下们不要从韩非的言论中吸取消极教训,不敢犯颜直谏。

贞观八年(634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又比见人来奏事者,多有怖慴,言语致失次第。寻常奏事,情犹如此,况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所以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亦不以为忤;若即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对群臣说:“朕开直言之路,以利国也,而比来上封事者多讦人细事,自今复有为是者,朕当以谗人罪之。”

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手诏答魏征说:“何曾(晋武帝时任太傅)位极台司,名器崇重,当直词正谏,论道佐时,今乃退有后言,进无廷诤,以为明智,不亦谬乎……”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守天下难易问侍臣,侍中魏徵答对说:“甚难!”唐太宗说:“任贤受谏即可,何谓为难?”魏徵答道:“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问魏徵:“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魏徵回答说:“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唐太宗说:“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对褚遂良说:“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唐太宗有关求谏的言论,有以下十个要点:

1.守天下、治国家在于任贤受谏。即所谓“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

2.正词直谏,裨益政教。见于唐太宗于贞观六年(633年)对侍臣所言。

3.求谏的最终目的,在于致天下太平。即所谓“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4.人主日理万机,过失难免。即所谓“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

5.人主藉忠臣进谏而知过失。即所谓“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6.求谏亦有助于人主了解下情。即所谓“但思正人匡谏,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7.为开直言之路,上封事者不得“讦人细事”。否则,“朕当以谗人罪之。”

8.鼓励犯颜直谏是区分真假纳谏的试金石。这可以从“欲谏诤必当畏犯逆鳞”中得到说明。

9.纳谏时不得以任何借口而拒绝立即改正。即所谓“业已为之”、“业已许之”,“此则危亡之祸”。

10.开怀抱纳谏诤是明君应有的雅量。即所谓“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亦不以为忤;若即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终不以犯颜忤旨,妄有诛责”,“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唐太宗鼓励臣下正词直谏,对臣下的上书进谏十分重视。贞观初年,他对司空裴寂说:“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粘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卿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为鼓励臣下直谏,唐太宗采取奖赏的办法,对直谏者多所赐予,其事例不胜枚举。

有一次,他问大臣魏徵,君主怎样才能“明”,怎样才是“暗”,魏徵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他非常赞成这个见解。因为他知道,自己并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古时候,把统治者听取不同意见,判断是非,然后采纳正确的意见,叫做“纳谏”。

唐太宗很注意纳谏,他曾经对大臣萧瑀说:“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得到几十张好弓,以为再也不会有更好的弓了。不久前,拿给制弓的师傅看,他们却说,都不是好弓。我问什么缘故。他们说,木心不直,自然脉理都邪,弓虽然硬,发箭却不能直。我才知道自己过去鉴别的不精。我用弓箭定天下,还不能真正识别弓箭的好坏,何况天下的事情,我怎么能都懂得呢?”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下令修复洛阳宫,准备自己到洛阳游玩的时候使用。张玄素上书反对。他说:“修复洛阳宫并不是当前最紧要的事情。当年,隋炀帝修建洛阳宫,大兴土木,用2000人拉一根大柱,从几千里以外运到洛阳,劳民伤财,给百姓造成多么大的苦难。如今,战争刚刚结束,财力不如隋朝,人民的元气还没恢复,陛下却先修缮洛阳宫,这不是比隋炀帝还残暴吗?”唐太宗听了很不高兴,说:“你认为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我比桀、纣如何呢?”张玄素说:“如果这个工程不停止,陛下一定会得到和隋炀帝、夏桀、殷纣一样的下场。”尽管这番不客气的批评听起来很不舒服,但是唐太宗还是进行了认真的考虑,觉得张玄素的话有道理。他感叹地说:“我考虑不周到,你说的很对。”于是立即下令停工,并且赏赐张玄素200匹彩缎。

还有一次,濮州刺史庞相寿因为贪污被罢了官。他跑到唐太宗那里求情,说自己多年在秦王府跟随唐太宗东征西讨,如今天下已定,自己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唐太宗很同情他,打算恢复他的官职。魏徵知道以后,坚决反对。他对唐太宗说:“过去秦王府的人,现在官居要职的非常多,如果人人都仗着旧关系为非作歹,谁还肯做好事呢?”唐太宗接受了魏徵的意见,对庞相寿说:“我过去做秦王,不过是秦王府的主人;现在做了君主,是天下的主人了,不敢偏袒老朋友。”说完便赏给庞相寿一些缎帛,打发他走了。唐太宗还鼓励各级官吏有什么说什么,不要因为怕得罪皇帝而隐瞒真相。有一次,他询问监修国史的房玄龄:“自古以来撰修国史都不让本朝的君主看,这是为什么呢?”房玄龄回答说:“一个正直的史官,他撰写的国史一定会如实地记下君主的功过。君主看到里面记载着自己的过错,一定会发怒,所以国史都不让本朝的君主看。”唐太宗说:“有什么写什么,怎么会得罪君主呢?我很想看看国史上怎样写的,把以前的错误,作为今后的鉴戒,有什么不好呢?”房玄龄把有关高祖,太宗的两部分历史材料整理好,送给唐太宗看。唐太宗看到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下面记载的有关“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的情形叙述得十分含糊,便把编写国史的史官叫来,细致地讲了一遍当时的情况,并说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一事不必隐讳,因为这是安定国家、有利于百姓的事情。他还说:“史官写历史,应该去掉浮词,直书其事,这样才能起到惩恶劝善的作用。”

在唐太宗的倡导下,大臣们都敢于直言,甚至连一个小地方官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栎阳县丞刘仁轨是个小小的八品官,他反对唐太宗在秋收大忙季节出去打猎,要求改在冬闲的时候进行。唐太宗不但采纳了他的意见,还提升了他的官职,以示鼓励。

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大臣建议:“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徵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徵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派人把魏徵叫来,训斥道:“那些个头高大的男子,自己说不到18岁,其实可能是故意隐瞒年龄,逃避征兵。我已发布诏书,你为什么扣住?”魏徵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18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有道理,可还是不服气。魏征接着说:“陛下的诏书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征召18岁以上的男子当兵,现在不到18岁的男子也得应征,这不是说话不讲信用吗?”唐太宗吃惊地问:“我什么时候不讲信用?”魏徵说:“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曾经下诏:拖欠官府东西的,一律免除,可是官吏们照样催收,这是不是说话不算数,陛下曾明令规定:关中百姓免收租赋两年,关外百姓免除劳役一年。如今已经服了劳役或交了租赋的又被征当兵,这是不是说话不算数,陛下一向说要以诚信待人,为什么征兵的时候怀疑百姓作假无缘无故怀疑人,这能算讲信用吗”魏徵的一席话,说得唐太宗哑口无言。好半天,唐太宗才说:“我过去总以为你固执,不通情达理,今天听你议论国家大事,才知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诏书,免征不到18岁的男子。从这以后,唐太宗更加信任魏徵了,并且提升他担任了太子太师这样高级的官职。

有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到洛阳,中途在昭仁宫(现在的河南省寿安县)休息,因为对他的用膳安排不周而大发脾气。魏徵当面批评唐太宗说:“隋炀帝就是因为常常责怪百姓不献食物,或者嫌进献的食物不精美,遭到百姓反对,灭亡了。陛下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如能知足,今天这样的食物陛下就应该满足了,如果贪得无厌,即使食物好一万倍,也不会满足。”唐太宗听后不觉一惊,说:“若不是你,我就听不到这样中肯的话了。”

贞观中期以后,唐朝经济更加繁荣,政治也很安定,朝廷大臣都尽力歌颂太平盛世。只有魏徵不忘过去的艰苦,给唐太宗上了一道奏章,指出他在十个方面的缺点,希望他警惕,保持贞观初年的好作风。唐太宗把这个奏章写在屏风上,早晚阅读,引为戒鉴。他对魏徵说:“我现在知道我的过错了,我愿意改正,否则,我还有什么脸面和你相见!”

由于魏徵处处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对皇帝的批评毫不留情,唐太宗对他既尊敬又畏惧。一天,唐太宗正在逗弄一只小鹞,看见魏征走进来,怕魏徵责怪,急忙将鹞藏在怀中。魏征假装没看见,向唐太宗奏事,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的时候,鹞已经闷死了。有一次,唐太宗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问他杀谁。唐太宗说:“魏徵常常当众顶撞我,使我下不了台,真可恶!”长孙皇后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只见她穿着礼服,恭恭敬敬地向唐太宗道贺。唐太宗很奇怪,问她贺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才敢直言进谏;今天魏徵敢直言,就是因为陛下圣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道贺呢?”唐太宗听了皇后委婉的批评,马上心平气和了。唐太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意思是说,人们用铜镜照自己,可以看到穿戴是否整齐;用历史做借鉴,可以知道历代兴衰和更替的原因;看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可以汲取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唐太宗能纳谏,大臣们都敢于直言进谏,所以他在位期间,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经济繁荣。

同类推荐
  • 墨家天下策

    墨家天下策

    这是一部以墨家精神为指引的铁血小说。乱世争霸,何为霸术。墨家为何在春秋战国兴盛一时,又迅速走向没落。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墨者,在每一个地方,践行自己的信仰!天下初新,从墨者始!
  • 秦汉史考订文集

    秦汉史考订文集

    本书共收录论文17篇。包括《颛顼历表新编》、《两汉时期数学发展概略》、《两汉市卖风俗琐议》、《后汉洛阳东观考》等。
  • 历代律令(下)

    历代律令(下)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苍天有命

    苍天有命

    逍遥一生的纨绔子弟、快意恩仇的江湖豪侠,还是纵横俾倪的天下王者,决定这一切的究竟是人,还是命运!当命运来临,避无可避,看李无忧在命运洪流中如何走上巅峰之路。
  • 读史有学问全集

    读史有学问全集

    本书从以下六个方面对历史进行了解读:一、认识智者用智的学问;二、探求用权与治事的学问;三、研究创新求治的学问;四、考察帝王统驭的学问;五、反思进退方圆的学问;六、看待书生之勇与武夫之智的学问。
热门推荐
  • 列宁的故事

    列宁的故事

    列宁领导人民建立了苏维埃俄国,开创了人类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尽管这个政权最后沦为尘土,但那个曾经的赫赫大国毕竟在青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穿过各种扑朔迷离的云烟,抛开各种或抬高或敌视的偏见,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去感受那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呼吸,领略他的思想,学习他的美德,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升。
  • 仙逆天下

    仙逆天下

    上古之战,万物殆尽,天苍大陆一分为四。数千年后,大千世界,万族林立,法则尽生,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是一个残酷的世界,也是一个精彩的世界,一个少年,从大山中走出,与天斗,与地斗,踏上一条仙逆之路。
  • 摄影实用小百科(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摄影实用小百科(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摄影实用小百科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摄影实用小百科
  • 爱情追逐之战

    爱情追逐之战

    我是子云,我很幸运能有像寒这样的死党姐姐,和像王老吉、老二、铲铲、二月这样的青梅,更幸运的是让我遇见了她········
  • 末日人

    末日人

    末日来临,人性被发挥出了极致。不屈的挣扎只是痛苦的延续,偏偏所有人宁可受尽折磨,也不愿脱离苦海,甚至友情赞助别人诺亚方舟的船票。在这样一个恐慌的时代里,究竟哪儿才有净土?
  • 末世:最后荣耀

    末世:最后荣耀

    “对不起,我把这么残酷的未来和事实都留给了你,自己却要离开了。”东篱抱住叶魂烟,自己的皮肤却在一块一块的掉落,化为粉尘,“请你帮助我,挽回我年轻的时候犯下的错误,如果有什么怨言,就在天堂或者地狱里慢慢的责备我吧……”叶魂烟没办法,看着东篱化为烟尘消失自己却无能为力。自己也是无牵无挂了,选择自己是正确的。那么……就只能背叛这个世界了。叶魂烟闭上眼睛,眼泪从睫毛上滑落,滴在脸上,顺着脸颊的弧度流下。面对这个世界,你真的这么自私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天神的爱情战争

    天神的爱情战争

    她是上天的女神,她拥有着无限的只是和能力,却独独不懂爱情,在爱情的战争中她输给了“爱”这个字,所以她决定去凡间寻找答案,茫茫人海中他遇见了他们,可那个属于她的唯一究竟是谁?她又在人间做了什么大事件让许多人又爱又恨?他又陷入了怎样的绝境?
  • 燃尽星空

    燃尽星空

    本欲平凡、奈何挣扎、慢慢征途、自由本心……一种新发现的超级能源,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腐朽的联邦、堕落的帝国沉浮于茫茫星空,或许是巧合、或许是命运,一个平凡的少年正在成长,终有一天,他将受世人仰望……有亲情爱情友情,也有痛苦失落背叛,他坚定的走着……也曾迷惘、也曾彷徨,走下去,不要回头,告诉我路的尽头你一切安好……
  • 小狐妻

    小狐妻

    京城狐家二姑娘狐兰猗名声不太好,与人私奔给抓了回来,无奈下她爹把她嫁给了名声更不好的混世魔王公输拓……※※※※※另有完本《小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