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3300000010

第10章  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定义

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为了表示他对知觉的一种新观点,提出了“社会知觉”的概念,其主要含义是指知觉过程受社会因素所制约。这一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由于社会对象包括个人,社会群体和大型的社会组织,所以社会知觉不仅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知觉,而且包括个人对群体的知觉、群体对个人的知觉、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对个人间或群体间关系的知觉。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将此定义概括为:人们在社会环境中对于有关个人或群体特性的知觉即为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而社会行为包含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因此,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在工作中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这些人际关系,首先就必须具有正确的社会知觉。

二、社会知觉的分类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对个人的知觉

对个人的知觉,主要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情感、性格等的认识,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它主要表现在当人们知觉别人时并不是停留在被知觉对象的容貌、言语和表情等外部特征之上,而是根据这些外部特征去推测和判断其内部的心理状态,从而了解他的动机、意图和个性特征等。这一过程往往会依赖于许多因素,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和各种外部表情。其中仪表是一个人外部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我们看到的一个人的衣着、高矮胖瘦、肤色以及肢体是否有缺陷等各种特征,它不仅仅是作用于我们感官的单纯的物理表象,同时也是他人向我们提供的能够从中发现和揭示其内在属性的有价值的知觉信息。例如,一个衣着得体、品貌端正、举止文雅的人通常也会被认为是一个善良、有气质、性格温柔、没有什么不良动机的人。

一个人的外部特征,除了他的仪表风度和言谈举止之外,最能反映他内在属性的就是外部表情。因为表情是反映一个人身心状态的一种客观指标,所以它常常成为人们对一个人进行知觉判断的重要标志。一个人的客观形象,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他的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以及眼神表现出来。其中眼神由于无法用意志来控制而最能暴露人内心的动机、意图等内部状态。例如一个管理者在和被管理者谈话时,应当注意与对方目光相接的时间累计达到总谈话时间的50%-70%,方能得到被管理者的信任和喜欢。

2.知觉者的认知结构

知觉者的认知结构就是指知觉者在知觉一个对象时,会受到处于不同层次的心理结构,如态度、需要、动机、信念、个性特征等的影响,而绝非像照镜子那样机械地进行反映。这些处于不同层次的心理结构就是知觉者的认知结构,它随时都会影响知觉者对他人的知觉。例如有人以智力水平将人进行分类,有人以道德品质将人进行分类,还有人以美丑将人进行分类,这都是受到个人认知结构影响的结果。

(二)人际知觉

所谓人际知觉,就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其主要特点就在于有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人们通过互相感知和相互交往,彼此之间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并且在这些态度的基础上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如人对某些人喜爱,对某些人反感,对某些人同情,对某些人则憎恨等等。这些情感不仅在知觉过程中产生,并且又反过来影响人际知觉,包括对人们接近的距离,交往的方式以及相互之间好恶程度等的影响。

通过人际知觉人们不仅知觉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人与他人的关系,并且还根据对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来调整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例如在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下,人会主动地帮助、支持、鼓励他人,而在紧张的人际关系下,人则会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因此了解人际知觉,是一个领导者了解各种人际关系从而做好人的工作的重要途径。

(三)自我知觉

所谓自我知觉,就是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从而作出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状态的判断。

自我知觉与对他人的知觉有所差别,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自我知觉的主体和客体是统一的,自己既是知觉的主体,也是被知觉的客体。第二,自我知觉的信息量总要比对他人知觉的信息量多一些,因为人对自己要比对他人更熟悉一些,所以知觉起来更清楚、更仔细。第三,人们对自己的知觉往往采取以人度己的方法。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只有通过和他人的对比,才能作出对自己行为的判断。

应当指出的是,人的自我知觉虽然比对他人的知觉更深刻、更全面,但是要做到正确地自我知觉却是非常不易的。中国有句古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正确地认识他人是一种智慧的表现,而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却是具有看清事物的能力的表现。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人对自己的知觉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反映,例如自负的人总是看到自己的长处,而自卑的人总是看到自己的短处。所以,要想获得正确的自我知觉,就必须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看清自己的能力。

三、社会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行为的选择性

对于不同的社会刺激,由于其社会意义和价值的不同,人们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知觉倾向,这种对客观事物不同的知觉倾向,就称为知觉行为的选择性。大致说来,知觉行为的选择性主要取决于:个体以往对报偿和惩罚的体验以及刺激物本身的强度。个体以往对报偿和惩罚的体验就是指如果个体出于以往的生活经验估计到某种刺激物能给主体带来愉悦,即带来报偿时,就会对该刺激物产生积极的知觉倾向,而如果估计刺激物会给自己带来不快和惩罚时,就会极力逃避或置之不理。例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的人,如果得到周围人的赞赏,那么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即会采取积极的知觉行为,而如果他的行为遭到了周围人的嗤笑,那么再遇到同样的事情,他就会采取消极的知觉行为装作没有看见身边的老人。刺激物的强度在这里并不是指客体本身的物理强度,而是指客体本身的性质,对个体的意义及其社会价值的大小。例如奖金的发放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利益的获得,同时也具有精神上的鼓励,即对个体有很大的意义和社会价值,因而能够激励职工。所以,作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要想提高职工的知觉行为就应当充分注意到刺激物的社会意义。

(二)知觉行为的一致性

社会知觉与其他知觉的显著区别,就在于它是对人们特性形成的一种印象知觉。其特点首先就表现在对知觉对象在知觉行为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倾向在对人的知觉判断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无法忍受将一个人看成既是好的又是坏的,即是诚实的又是虚伪的,既是热情的又是冷酷的,心理学将这种自相矛盾的判断称为“认知分离”。为了消除这种知觉行为和知觉对象之间的分离,知觉者一方面会努力寻求更多的信息来摆脱这种分离,另一方面则会歪曲或重组来自外界的不同信息,从而减少或消除不一致性。即使人们有时在短时间内不能形成一致的印象,但是人们还是存在着这种强烈的倾向。

(三)知觉行为的文饰性

知觉行为的文饰性也叫知觉行为的防御性,它是指个体为了保持与外界的平衡更好地适应社会,往往在他人面前有意歪曲自己的知觉体验,从而减少在心理上的某些压抑的现象。知觉行为的这种特性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作用下运用认知机制进行自我控制的结果。

心理学家麦金尼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用11个性质不一的词汇(包括中性的、不愉快的和社会禁忌的词汇)作为社会刺激物。把这些词汇呈现给被试,让他们进行知觉活动,并观察被试的皮肤电反射与口头报告是否一致。实验结果表明,二者的反应是不一致的。当出现不愉快的或社会禁忌的词汇时,被试很快发生皮肤电反射,但其口头报告却很慢,而当出现中性词汇时,却没有发生两者的不一致。这一实验表明,凡是会激发个人产生焦虑的社会刺激,或是将要带来不愉快的刺激,其生理反应和情绪反应都是非常敏感的,但人对它们的知觉态度却是不积极的。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个体为了减少焦虑,适应社会而把这些刺激压抑下来的缘故。

知觉行为的文饰性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例如在演讲或大会发言时,许多人都会感到紧张和不自在,但是为了演讲和发言的效果,人们会在表情上竭力控制自己,尽量不使自己表现出来。

同类推荐
  •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

    性格决定人生全集

    本书不仅让读者认识到性格的重要性,而且阐释了如何发挥性格优势,摒弃性格弱点,从而创造辉煌的人生。
  • FBI心理分析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心理分析战术

    FBI心理分析术:美国联邦警察教你无敌心理分析战术

    本书通过对FBI神奇的心理分析术进行总结归纳和通俗诠释,带你走进谜一般的心理分析世界。让你透过离奇惊悚的案件,了解犯罪分子的内心,掌握超强的心理分析能力;教你学会将心理分析本领运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学会通过蛛丝马迹来了解他人内心,减少误会,避免冲突,识破危险,洞察真相,让你的家庭生活、职业生涯、社会交往一帆风顺。
  • 心灵每日下午茶

    心灵每日下午茶

    阅读本书能使读者激发对人生的思考,学会从容地面对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心灵问题,能够从更高的人生角度去思考自己的未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是处在人生的高潮还是低谷,本书都能给予心灵的启迪和力量。
  • 色彩其实很有趣:“卉”生活“卉”色彩

    色彩其实很有趣:“卉”生活“卉”色彩

    生活里人们离不开色彩,正确地使用色彩不仅能提升你的形象、美化你的环境,还有助于你的健康。资深色彩培训师伊卉老师通过本书向大家分享了有关色彩的心得:通过了解色彩的特性掌握色彩的秘密,利用色相环轻松练就色彩搭配高手,学习基因色彩,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颜色,甚至还可以以色彩为职业成为色彩顾问去帮助别人。
  • 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

    青少年人格塑造:马加爵案件的心理学思考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从案发,抓捕凶犯到法院宣判马加爵死型,引发了们诜我猜测、分析、评论、和关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马加爵的非逻辑性作案动机更成为人们尖注的集点,本书作者深入马加爵曾经生活过的家乡、学校及其相关部门,收集、采访了大理马加爵及其与之相关的原始资料,从心理学视野入手,通过其成长历程,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其杀人动机形成的非偶然性做了客观、理性的解答。同时对马加爵的作案动机提出了新观点并进一步对马加爵杀人动面背后的心理因素及其人格缺陷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解读。 本书不仅仅对马加爵,而是通过对马加爵一案的分析,提出了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热门推荐
  • 师父在上:徒儿要娶你

    师父在上:徒儿要娶你

    世界上最幸运的是什么?一只蟠桃修炼成了仙!世界上最倒霉的是什么?被某英俊无敌的帝君抓住要吃了她!!桃桃这辈子没什么大的愿望,就希望吃吃喝喝玩玩乐乐,顺便拐个帝君回去过小日子。可玉帝不让她如愿,什么历劫,什么赐婚,她统统没在怕的!!只是,当千帆过尽,一切沧海桑田时,她还能拥有本心,和他白头到老吗?
  • 伯贤我爱你爱的太傻了

    伯贤我爱你爱的太傻了

    我是岚尚依一个傻傻的人爱了一个人,十年整整十年。我为了一个人可以去死。而他只觉得我是一个交易品我的青春,还有什么青春呀,我真是傻的可怜。你们想听我的故事吗?
  • 修仙黄金时代

    修仙黄金时代

    在2240年,人类第一次发现,通过不断的训练与基因改造相结合,人类的体质,可以发生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会让人类掌握非凡的力量,而掌握了这种力量的人,就被称为,古代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能够飞天遁地的仙人。到了3022年,凭借自身的力量,能够移山填海的人类已经出现了好几个。所以,这样的人,也就与真正的神仙一般无二了,也就被称为真仙!
  • 邪逆独尊

    邪逆独尊

    有一片土地,可以包容万物;有一个世界,可以无所不能;有一种故事,心中一念,宇宙即成。有一个废材少年,一步步超越自我,走向邪道,独尊万古的传说……
  • War of the Classes

    War of the Class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樱花树下的允诺

    樱花树下的允诺

    樱花树下的契约,能否遵守承诺?五年的离别,希望我们勿忘初心!
  • 快穿之灵魂拯救者

    快穿之灵魂拯救者

    张娆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会变成那个拯救别人的人。一场场故事下来,她发现拯救别人的时候也是在拯救自己。
  • 敲开玻璃来爱你

    敲开玻璃来爱你

    大学三年级的宅女在见到被自己奉若神明的偶像时,终于明白自己一直在自欺欺人。五年来,她做着一切粉丝该做的事,一直告诫自己他们之间只是偶像和粉丝的关系,却总拿每个出现在她身边的男生和他比较,最终到大学毕业还没谈过恋爱。意识到自己这样是病态的,终于决定和小时候的玩伴长大后又重遇的小鼻涕虫在一起时,他却说他一直在找她。该怎么选择呢,一个是“爱”了五年的白马王子,一个是明知道她会动摇却依然把她送到他身边的小鼻涕虫,而他们即使相爱真的可以在一起吗,面对粉丝们的质疑,媒体的旁敲侧击,他或者她真的可以就这么相爱吗......
  • 焚天龙帝

    焚天龙帝

    【名家聚集,巅峰神作】两年前,他被誉为青阳城百年难遇的天才,却为心爱的女人经脉俱断。两年后,绝世少年,得真龙传承,逆天般的崛起。当年仇人欺我?伏尸百万又如何!天道既然不公,那我就焚天诸天!为我万古龙帝!爱我的话请点收藏,加入书架。深爱我,请加群,619574691。
  • 魔法元素的降临

    魔法元素的降临

    21世纪,科技急速发展的时代,可是如果没有了光,没有了电,当一切那么基础的都发生了改变。什么能支持我们的社会继续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