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1700000039

第39章 借手杀人,冷眼旁观伯温死

刘伯温,这是一个在民间传说中有着类似诸葛亮那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天下。他足智多谋,才能出众,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喻为魏徵、诸葛亮再世,其功劳并不逊色于李善长。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授李善长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朱元璋更是把他比做汉之萧何。封刘伯温诚意伯,岁禄两百石。

受封当晚回到家中,刘伯温长子刘琏问道:“父亲,儿不明白为何父亲仅被封为伯爵,而李善长竟然位居六公之首?这太不公平了。”

“琏儿呀,你还太年轻啊,许多道理你还不明白,皇上这是向着我们呢!”刘伯温道。

“儿的确不明白。他李善长岁禄四千石,为何仅予父亲两百石?就算李善长居功至伟,但父亲也不遑多让呀!”刘琏实在是不解,他替父亲觉得委屈。

“琏儿,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此时,谁的地位越高,谁也就越危险啊。你可以这样想,为父岁禄虽只有区区两百石,仅为李善长的二十分之一,但为父的危险也只有他李善长的二十分之一。”刘伯温解释道。

刘伯温明白,如今天下初定,皇上还不敢对这些有功之臣下狠手,但这一天迟早都会来临。朱元璋这个皇上如此聪明,他不会留着这些功臣的。只要老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我刘伯温还有何求!该是我回青田老家过几天清静日子的时候了,找个适当时机就回去吧。这官场污秽不堪,荣华富贵万不可贪恋啊。

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随着政权的日益稳固也逐渐暴露出来。从朱元璋政权的基础看,它有两支基本力量: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朱元璋建国称帝后,淮人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占了绝对优势,而浙东集团被排挤、受压抑,他们自然不甘心放弃,千方百计设法获取朱元璋的信任。就这样两大派系斗争越发尖锐激烈。这种矛盾反被朱元璋所利用,重用淮人又用浙东势力来监视淮人,加强和巩固自己的权力。当时,左丞相李善长功高望重,为众人敬仰,只有刘伯温与之分庭抗礼,李善长不乐。

过了段时间,皇上召刘伯温进宫议事。君臣礼毕,朱元璋问道:“伯温啊,有没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啊?”

刘伯温明白,皇上这是在问自己对封爵一事有没有意见呢。“启禀皇上,臣没有什么要说的。”

“你不说我也明白,这些年你跟随我没少给我出谋划策,立下了不少功劳。和李善长比起来,封你为伯爵确实委屈你了。如今右丞相徐达征战在外,我准备增设一个丞相,让你来做,你看如何啊?”

“皇上这万万不可啊,臣担当不起!”刘伯温立即俯身下拜道。

“有什么担当不起的,我认为你做丞相比李善长更合适。”皇上扶起他道。

“皇上过奖了,李相国是柱国大臣,功勋显赫。而臣只不过是那山野小树,能支起只檐片瓦以得安身已是不错,怎可和李相国相提并论。”刘伯温趁机道出自己的归隐之心。

朱元璋明白,李善长没少说刘伯温的坏话。刘伯温在此时拒绝丞相一职,其原因只是为求自保。“伯温,你的才干我太清楚了,这丞相一职我以为你最合适。你不愿意只怕是另有原因。最近有些折子都在说你的是非,当然也有说李相国的。你怎么还说李相国的好呢?”

“皇上,臣性子直,只怕是得罪不少人。但平心而论,目前丞相一职还是李相国最为合适。现在文武百官的关系,怕只有李相国一人能够理顺。”刘伯温明白,现在诸文武多是淮西子弟,他们统揽朝廷大权。在这种情况下,他根本无法立足,所以丞相一职自己绝不能担任。

“既然你不愿意做这个丞相,我也不勉强你了。我有几个人选你帮我参谋一下。”朱元璋心里明白刘伯温在担心什么,便不再勉强。

“杨宪如何呀?”朱元璋问道。

“臣以为杨宪不行。”刘伯温很感激皇上能与他共同探讨丞相人选。

“为什么啊?当初可是你把他推荐给我的啊。”朱元璋很是不解。

“杨宪的确具有相才,也很得皇上赏识。但他办事好勇斗狠,处理不好与群僚的关系。只怕日后一旦为相,会使百官人人自危,引起变乱啊。”杨宪是刘伯温的好友,刘伯温太了解他了。

“那汪广洋怎么样?”朱元璋继续问道。

“此人还不如杨宪,他的才气不能统领群臣,做个中书省参政已足矣。”

“那胡惟庸呢?”

“此人有相才,但气量不足为相。遇事睚眦必报,一旦为相,必打压异己。”

“难道他们都不行吗?”朱元璋愤愤道。

“皇上,臣以为现如今有李相国坐镇中书省已经足够了。皇上大可不必为此心烦。”刘伯温明白,李善长如今已统揽朝政,谁出任另一个丞相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皇上想靠增加一个丞相职位来牵制李善长,只怕是徒劳无益。

朱元璋也明白这个道理,他早有废李善长之心,只是时机还未成熟。李善长位居六公之首,一旦动了他,只怕那些开国功勋会人人自危。

北伐军攻克河南后,朱元璋赴汴梁,刘伯温和李善长留守应天。刘伯温谓宋元以宽纵失天下,宜肃纪纲。于是朱元璋诏令诸御史纠劾时不要有任何回避,宿卫宦侍有过者,皆启禀皇太子置之于法。中书省都事李彬由于贪欲服法,李善长因和他有很好的交情,请刘伯温拖延处理此案,刘伯温不徇私情,马上上报,报可,方祈雨,即斩之。李善长从此与他断绝了关系。朱元璋回应天后,李善长攻击刘伯温在盛夏祈雨时,杀人于祭坛下。其他怨恨刘伯温的人也相互诉苦诬告。朱元璋留下折子没有处理。正逢大旱,朱元璋要求大家广为进言,刘伯温奏:“士卒死后,其妻悉处别营,凡数万人,阴气郁结;工匠死,暴尸野外;吴将吏降者皆编军户,足干和气。”朱元璋按刘伯温的主张办完这些事,然而十天之后仍未降雨,心中恼火,恰逢刘伯温丧妻,就批准他告老回家。这时朱元璋方有在凤阳建造中都的意思,又锐意出塞追歼残元主力王保保。刘伯温在回乡之前进言说:“凤阳四散之地,非天子宜居;王保保未可轻也。”后来果然又如他所说。

这年冬天,朱元璋念及刘伯温劳苦功高,亲自修书,召他回京,赐赉甚厚,进兼弘文馆学士,并追赠其祖、父皆永嘉郡公。洪武三年11月,朱元璋大封有功之臣,授刘伯温诚意伯。到了第二年,才又允许他回家。

刘伯温性格刚强,疾恶如仇,不能忍受不平之事。因此他与许多权贵不和。加之洪武初年,他位高不居,功成身退,不愿为相,使性本狐疑的朱元璋对之不满,触犯了“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教,不为之过”的禁条。他屈己藏身,消极逃遁,反为小人提供了一块禁脔,日后他们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势,不断加害刘伯温。

洪武四年(1371年)1月,李善长告老还乡。一时丞相一职没有了合适人选。朱元璋现在最欣赏的人选是胡惟庸,可刘伯温曾说过不可让胡惟庸掌相权,若为相则必难驾驭。虽然答应了李善长以胡惟庸为相,朱元璋觉得还需先观察一下再作决定。

思来想去,朱元璋决定把流放在外的汪广洋召回应天,重新入主中书省,且命他为相。选择汪广洋,朱元璋出于两点考虑:首先,汪广洋被贬实属被冤;其次,汪广洋在中书省虽没功劳可也没犯错,最难得是他很明白自己的心思,即便汪广洋坐了丞相的位子,也会懂得把实权交给皇上心仪的人。于是朱元璋即命汪广洋为右丞相,胡惟庸为左丞相。

随着权势的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仗着以淮西勋贵做后台,又凭借皇帝的宠信,胡惟庸在中书省为所欲为。各部门的奏章,胡惟庸必先自己看过再交给皇上,对自己不利的,他就隐藏起来,不上报给皇上。一时胡惟庸权倾朝野,喜欢钻营的就极力巴结他,看不惯的也是敢怒不敢言。

胡惟庸的胆子越来越大。虽然汪广洋在他之上,但他明白,他的真正威胁不是汪广洋,而是那个告老还乡,但仍留在京城的刘伯温。此人极得皇上赏识,又聪明过人,一日不除刘伯温,自己做起事来就一日不安心。

刘伯温说的没错,胡惟庸掌权后不仅难以驾驭,而且气量狭小、睚眦必报。胡惟庸没有忘记刘伯温当年在皇上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出于多方考虑,胡惟庸决心除掉刘伯温。于是在刘伯温生病期间,胡惟庸买通给刘伯温看病的太医,偷偷在刘伯温药里下了毒。

这一天,胡惟庸装作替皇上赐药,随同太医来到刘府。

“刘大人,皇上今天派我来探望刘大人。皇上特赏你奇珍药物一瓶,盼刘大人早日康复。”胡惟庸一反常态地客气谦卑。

“谢谢胡大人,我想知道这药是不是皇上给我的,你可以让我明明白白地离开人世吗?”刘伯温气喘吁吁地说道。

皇上的心思越来越难以把握,连刘伯温这样的老臣也不知这药是皇上所赐还是胡惟庸的主意。

胡惟庸笑说:“刘大人这又何必呢,你不是料事如神吗?你就猜猜看。不过皇上说了,一定让我看着你喝下去他才放心。”

是的,这药是谁给的已经不重要了。刘伯温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他对于皇上来说已经没有价值了。如今的皇上运筹帷幄,又何须他刘伯温在耳旁唠叨。胡惟庸更是对自己嫉恨交加,如今得势,除掉自己也在所难免。

“父亲,这药你不能喝啊!”刘伯温的长子刘琏恳求道。

“琏儿快住口,你要好好保重,记得把我送回青田老家啊。”刘伯温岂不知这是毒药,只是他不能不喝呀。

刘伯温含泪苦笑着喝下毒药,觉肚中有个拳头般的块状体,又过了三个月,病情转坏。朱元璋听说后遣使护送他返乡,而且亲自写下意味深长的话:“君子绝交,恶言不出;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刘伯温刚到家里,病情即恶化,一个月之后便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谥“文成”。

朱元璋得知刘伯温的死很伤心,这种伤心是发自内心的悲哀,他知道自己的双手已经沾满了鲜血,刘伯温可以说是死在他朱元璋的手上,他不放纵胡惟庸,胡惟庸何以猖獗至此。可是皇位在,他就必须狠心,是皇权逼他不得不如此,皇上若太过仁慈,必然被臣子左右。悲伤只不过片刻,很快朱元璋又回到皇上的位置来。他心里清楚,从长远来看,刘伯温作为浙东派的代表也必须铲除,胡惟庸替他做了他不愿公开做的事。

刘伯温死后不久,胡惟庸案发。朱元璋方想起刘伯温生前所言,十分后悔。他对刘璟说,你父为我忠心不二,临终前都还惦记我,如今我才知道他是被奸臣暗算了。我要向天下公布他的好处。又安慰道:“你父亲是有分晓的,如今我做皇上的也是有分晓的,终不会负了他的好名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颁诰,令刘伯温子孙世袭诚意伯爵禄。

同类推荐
  • 天水麒麟儿

    天水麒麟儿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看到这句话时,我哭了。读史以来,这是第一次,我被历史人物感动到泣不成声~姜维自降蜀以来,殚精竭虑,从未忘记过兴复大汉的使命。甚至,在国都陷落,刘禅投降情况下,都还在努力挽回,试图复国。我不知道,一个连皇帝都不想再坚守的朝廷,作为臣子,还有什么坚持下去的必要;我更不知道,一个降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为蜀汉竭尽全力,奉献终身?那么多忠臣名将,在悠悠青史中都受到了千秋万代的敬仰。可姜维呢?陈寿贬低他时真的问心无愧吗?罗贯中指责他穷兵黩武时真的就那么理直气壮吗?魏晋以来,那么多热爱三国的士子百姓们,在读到姜维时,真的没有过一丝怜惜吗?
  • 乾坤破戒

    乾坤破戒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饮酒,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妄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此佛门十戒也!……然而,大唐王朝在一片歌舞升平中早已危机四伏,外戚当权、美人误国、宦官干政、藩镇割据,这看似繁华的背后却在酝酿着一场血雨腥风的沧桑突变。人世风云变换,佛门岂得清净?身世之谜,王权斗争,乱世风雨,儿女之情,看唐朝小和尚如何让江山皈依、乾坤破戒!
  • 擎宋

    擎宋

    足球运动员来到唐朝!不料却身陷一桩离奇案件,聪明才智的他竟找出案件的元凶,一时间成风云人物。他从小人物平步青云,自己做坏事,他人背恶声,醉卧美人膝……殊不知,一场危急正等待这他!
  • 爱尔兰帝国

    爱尔兰帝国

    穿越到了中世纪的爱尔兰,成为了一个国王,面对战火连天的欧洲,究竟要做出怎么样的抉择?是统一整个不列颠,完成亚瑟王的伟业?还是传播主的荣光,荡平伊比利亚和叙利亚的异教徒?
  • 斩元

    斩元

    怒斩元将,他一战成名!命运因此多彩变幻!有人要救他,有人要杀他!有人爱他,有人恨他!为兄弟,他独闯连营,枪挑寇首!为情爱,他直面千军万马,换得红颜一笑!银枪在手,乱世化清平,杀出华夏盛世万邦臣服!脚踏战火,血性真男儿,敢叫历史车轮疯狂倒转!
热门推荐
  • 这一生,非你不可

    这一生,非你不可

    初识时,他是校园才子,而她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宅女,明明是两条水平线,命运却将他们羁绊在一起。再见时,他万人仰慕的大明星,而她是当红网络作家,这次命运又会怎样谱写他们的故事呢·······
  • 源气世界

    源气世界

    源气是万物的本源,是最神秘的能量,他不但滋生万物,也使人类变得强大。
  • 异界之救世征途

    异界之救世征途

    “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说的,拔刀吧,你不也是正因此而来的吗?”银发如瀑布般长而柔顺的她说道。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蛊妃当道

    蛊妃当道

    原主胆小怕事,女主穿来,正好扮猪吃老虎。不吃亏,顺便找个好夫君。可选来选去,怎么偏偏选了个太监?!
  • 毗婆沙

    毗婆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幻世武神之异界纵横

    幻世武神之异界纵横

    他,曾经被其他人嘲笑无数次。他,由极低资质的稚嫩少年演变为幻世武神。他,由于某个契机,他的武功达到上乘境界。且看主角夏忆暄,独战天下,宁可战着死,不原跪着生…身上背负着家族的使命......这才是真正的武神!即使只有一个人看,这部作品也会继续,感谢每个支持我的读者,谢谢你们,我会用更好的作品回报你们!
  • 1984:汉英对照

    1984:汉英对照

    本书是一部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他惊人的想象力、伟大的创造力、深邃的洞察力,用他独有的风格和高超的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恐怖世界。故事讲述的是1984年的世界被三个大国瓜分后的社会场景,主人公正处在三国之一“大洋国”,此时的世界战火纷飞,国家高度集权,以统一历史和语言、拆散家庭等方式维持运转,监视人们的行为,控制人们的思想。书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触目惊心。
  • 决胜中考招招灵

    决胜中考招招灵

    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几个重要的人生关口。在初中阶段,一个最大、最重要的“坎儿”,就是中考。望子成龙是许多家长共同的目标,为了使孩子能拥有良好的修养、光辉的前程,能立足于未来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即使中考只是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选拔性考试,但对家长来说,中考却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考试。对此,一位家长这样说道: “如今,高考门槛降低了,录取率逐年增高,对于考生年龄又放开了,年纪再大也能考,机会很多。可中考就不一样了,一锤子买卖,考砸了,也没有什么补救的机会。所以,一定要帮孩子把好中考关。
  • 怪异神道

    怪异神道

    洪荒道出,魔劫生。神道漠然。魔神刑天,神劫阻,化而为洪星。洪荒异神出,古神皆无影。蒙界显,盘古出。大道三千,鸿钧显,万法归一,混沌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