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就是孙叔敖。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一个成功霸主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大臣。楚庄王常年在外征战讨伐,数年不归,是谁在制定各种法律法令、维持楚国政局稳定?就是孙叔敖。打仗需要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作为支撑,是谁让楚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国富而民强?也是孙叔敖。
孙叔敖为官多年,家里却没有积蓄,甚至临终时,他家连一具棺材都买不起。所谓“两袖清风”,做官做到他那份上,也算做到了极致。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记为“循吏”第一。
孙叔敖,名敖,字孙叔,出生于楚故都纪南城附近的海子湖边。孙叔敖从小就心地善良,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一点。说是孙叔敖还是孩子的时候,有一天从外面回来,满脸忧愁,连饭都不吃。母亲问他是怎么回事,孙叔敖哭泣着说:“我在外面玩耍,碰到了一条双头蛇,我不久就要死了。”楚地传说,遇到双头蛇的人必死无疑,所以孙叔敖有这样的顾虑。
母亲问:“那蛇现在怎么样了?”
孙叔敖说:“我怕其他人看见了也会跟着倒霉,就把它打死卖掉了。”
母亲怜爱地抱住他说:“不要怕,你不会死的;我听说积阴德的人,老天会保佑的。”
孙叔敖祖辈为官,他祖父蔿吕臣曾经是楚成王的令尹。父亲蔿贾做过楚国司马,也算世家子弟了。蔿贾曾为楚庄王出谋划策,阻止楚庄王迁都、提议攻打庸国的就是蔿贾,因此甚得楚庄王宠爱。后来他做错了事,连累了孙叔敖,被迁到了期思邑(今河南淮滨期思镇)。
从公元前605年到公元前599年,孙叔敖一直待在期思、雩娄(今河南省固始县史河湾试验区境内)一带做主管水利的官员。在这里,他积极关心民间疾苦,学习为官之道。他知道,“靠天吃饭”的古代农业要取得丰收,水利工程一定要搞上去。于是,他主持修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灌溉渠道水利工程——期思雩娄灌区(期思陂)。直到今天,期思雩娄灌区的部分引水工程仍在发挥灌溉作用。
孙叔敖在期思这个地方蛰伏了几年,受益匪浅,意志和能力都得到了磨炼,为他以后担任令尹打下了基础。
孙叔敖能够做令尹,要托楚庄王夫人樊姬的福。为什么要这样讲呢?
有一天楚庄王下班回家时已经很晚了,樊姬问原因。楚庄王说:“今天我跟贤相说话,说得很开心,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
樊姬好奇地问:“贤相?是哪一位?”
“虞丘子啊。”
樊姬掩口而笑,说:“臣妾有幸服侍大王,算起来也有十一年了。虽然大王很宠幸我,但我知道作为一国之君,大王身边应该有更多贤良的女子来照顾您的生活。所以我亲自访求贤良貌美的女子,献给大王。虞丘子做楚国相国(楚国没有丞相的职位,以令尹为相位)也有十几年了,除了跟您聊天吹牛,高谈阔论,还没推荐一个贤良的人才。如果他知道而不推荐,这是不忠;如果他不知道,这是糊涂,哪里谈得上贤良呢?”
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原封不动地告诉虞丘子。虞丘子说:“樊姬确实没说错,我不配做楚国的相国。”他当即辞去令尹的职位,四处探访高人。后来,虞丘子在期思遇到了孙叔敖,被他的言谈所折服,就向楚庄王力荐,代替自己做了令尹。
孙叔敖走马上任,前来送礼的官员络绎不绝。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前来吊丧。这是一种非常奇怪、极不礼貌的举措,换在今天,早就被保安们乱棒打出令尹府邸了。
可孙叔敖,并不觉得这是对他的冒犯。相反,他还穿得整整齐齐地出来接见这位老人。
孙叔敖毕恭毕敬地对老人拜了一拜说:“其实我这人没啥本事,承蒙楚王看得起,让我做了令尹,大伙儿都来祝贺我,只有您老人家是来吊丧,是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在下呢?”
这位老人也不客气,直截了当地说:“我是有些话想说。你知道吗?一个人,如果因为身份高了就变得骄横,人们就会离他而去;地位高了就处处弄权,君主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祸患就会躲在前面。”
孙叔敖再拜道:“请老人家继续赐教。”
老人又说:“地位越高,越应该谦虚;官职越大,越应该谨慎;俸禄很优厚了,就不要动贪念。你如果能够遵守这三点,治理楚国就足够了。”
孙叔敖点头说:“好,我一定按照您的吩咐去做。”
在现在看来,这三点无非是强调领导者的个人道德修养,对制度建设毫无裨益,谈不上什么建设性意见。不过,在丛林法则盛行、不按常理出牌的春秋时代,能够想到利用“道德”而非一味使用暴力治理国家,应该算是很先进的思想了。
孙叔敖做了令尹后,楚庄王就放心地出国征战了。他们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幕前,一个幕后,分工合作,亲密无间。每当楚庄王征战回来,孙叔敖就会深情地唱道:“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楚庄王接着唱:“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孙叔敖在发展社会民生经济上确实很有一把刷子。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老本行,水利。他在沮水流域大力发展水利工程,还在江陵境内修筑了大型平原水库“海子”,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二是发展矿业。楚国的青铜冶炼技术极为发达,在当时是世界先进水平。这主要是因为楚国境内铜矿资源丰富,拥有多个铜矿。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大冶铜绿山及其附近地区。铜绿山古铜矿是我国现已发现的年代较早、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好的古铜矿。孙叔敖鼓励民众冬季农闲时上山采矿,有力地推动了矿业发展。
在孙叔敖的治理之下,楚国经济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阶段,出现了一个“家富人喜,优赡乐业,式序在朝,行无螟蜮,丰年蕃庶”的全盛时期。
当然,舌头与牙齿的关系再好,也有咬到的时候;亲密战友的关系再好,也有政见不同的时候。楚庄王是一代雄主,干啥都追求“高大威猛”。有一次,他觉得楚国的车子太小,要是有外国友人来参观,会很丢楚国的面子,就下令把全国的车子都改成大车。孙叔敖收到命令后犯难了,他晓得,单纯靠行政命令去强行推行“大车政策”,老百姓一定会反对,这样会导致政策推行起来困难重重。
怎么办?说服楚庄王改变初衷?那样做难度太大,只能另想办法。孙叔敖亲自到街道上实地考察了几圈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把街巷两头的门限提高一些,让小车难以通行,人们岂不就会主动选择大车吗?时间一久,“大车”政策不就自然而然地推广开去了吗?最后他果然成功了。
孙叔敖是一个成功的令尹,但却未必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死的时候,都没给子孙留下一份遗产。因此,临死前他不无遗憾地对儿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过得很贫穷。”
“我该怎么办啊?”
“你去找优孟吧,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只有他能帮你。如果在他的帮助下,楚王赏赐你封地,你一定要选择寝丘这个地方。”
儿子奇怪地问:“寝丘很肥沃吗?”
“傻孩子,土地肥沃人家就会来抢夺,只有寝丘这样的贫瘠之地,别人都看不上,你才能长久留住。”
优孟是楚国一位非常著名的倡优(唱歌的戏子)。话说侣优在古代的地位都相当低贱,作为一国之相的孙叔敖居然跟他做了很好的朋友,可见孙叔敖在人格上确实特立独行。
废话少说,后来孙叔敖的儿子果然过得很艰难,只能靠卖柴过日子。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于是就去找优孟。
优孟说:“这事儿包在我身上,你莫远走,先等我一段时间。”
接下来优孟穿上孙叔敖的衣服,模仿孙叔敖的言行,一年之后,他的模仿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地步。
这天楚庄王过生日,请大伙儿吃饭。优孟扮作孙叔敖的样子去祝寿。楚庄王和众人均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死而复生了,还要拜他为相。冒牌孙叔敖说:我要回去跟老婆商量一下才能答复你。
三天后,优孟回来见楚庄王。楚庄王问:“你老婆怎么说?”
“她说这相国做不得啊。”
啥?堂堂楚国相国居然做不得?楚庄王赶紧问原因。
优孟说:“比如说吧,像孙叔敖那样做相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帮助大王建立霸业。可是他死后,儿子却无立锥之地,靠卖柴为生,做这样的相国不如自杀了好。”
楚庄王沉思良久,这才醒悟到,自己对待孙叔敖是不是太凉薄了些,这做人啊,不能人一走、茶就凉,磨一卸、驴就杀。他说:“要不,我赏赐他儿子一块肥沃的土地?”
优孟说:“您把寝丘赏赐给他就行了。”
于是楚庄王谢过优孟,招来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赏赐给他,封地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一块贫瘠之地居然关照了后人十代之多,可见孙叔敖眼光之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