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在城濮打败了楚国人!
消息传出去,整个中原都轰动了。除了晋国人之外,最激动的恐怕要算周天子周襄王了。自从楚国这个食肉恐龙登上历史舞台,中原人与之相争尽落下风,像这样酣畅淋漓的一个胜仗,还是大闺女坐花轿,头一遭呢。更尴尬的是,楚国人压根儿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自封为王,从来不去周朝拜祭。太解恨了!周襄王心中沉积已久的郁闷一扫而空,好像这场城濮之战是他亲自指挥打胜的。
因此,当晋国军队回师,经过郑国时(晋文公此举也有炫耀之意,当年他逃难郑国,郑文公对他相当无礼),周襄王带着礼品前来劳军。周襄王亲热地拍着晋文公的肩膀,说,“老弟,你真有种,想当年,我祖上昭王和宣王先后讨伐楚国,都打了败仗,命都丢了。齐桓公联合八国联军讨伐楚国,也只不过跟他们打了一个平手。还是你牛啊。”
晋文公谦虚道:“哪里哪里,这都是沾您老人家的光啊。”
其实晋文公心里乐开了花。自古以来只有诸侯拜见天子,哪有天子主动来慰劳诸侯的?看来自己称霸这件事,已经比较靠谱了。
晋文公一高兴,就送了周襄王一份大礼:在践土(今河南郑州附近)这个地方为周襄王修建一栋别墅。诸侯给天子修别墅,这事儿没有什么稀奇之处。稀奇之处在于,践土不是晋国的领土,而属于郑国。这说明晋文公这人也挺记仇的,就算在向周天子献殷勤的同时,也不忘报复一下当初得罪自己的郑文公。
郑文公还能说什么呢?晋国如日中天,各方诸侯巴结都来不及,他一个小小郑国能惹得起吗?其实,郑国在中原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早些年在郑庄公时代,也曾经阔过,连周天子都不放在眼里的。可后来家道中落,混得一代不如一代,加之地理位置很差劲儿,属于四面邻敌,谁都得罪不起,所以,只好奉行“墙头草”的政策,楚国强就跟着楚国混,齐国强就跟着齐国混。现在,楚国人被晋国打得满地找牙,他们也就只好跟着晋国走了。因此,郑文公不但爽快地答应了晋国的要求,还更加爽快地承诺:“没事儿,您尽管修建,工程中有啥需要只管吩咐,要人出人要力出力!”
公元前623年春天,晋文公亲自率领大军来到践土,开始为周天子建别墅。由此可以看出,晋文公并没有把这仅仅当成一个献礼工程——就算是给周天子献礼,派一个副总理级别的干部来也就行了嘛。他图谋的是更大的工程:会盟诸侯,称霸中原。
人心齐,泰山移,很快别墅就修建完毕。晋文公开始散发请柬,除周襄王外,秦穆公、宋成公、齐昭公这些老哥们儿都是要邀请的,最新招进来的郑文公是地主,也在邀请之列,鲁僖公、陈穆公、蔡庄公这些小国家也要请来壮壮声势。
其实周襄王的心态非常微妙。毕竟他是天下共主,从来都是诸侯来朝见他,没见过他去会见诸侯的,哪怕是为了给他献礼,因为这不符合礼法。但他心里明白,如今的周名存实亡,地盘也就那么百多里,连个小国家都算不上。晋国、齐国、秦国这些大国表面上是尊敬他,实质上不过是利用周天子的身份,驾驭中原诸侯而已。所以,他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没有选择。
于是,公元前623年五月初十,郑国践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一场盛会——践土之盟。那一日,阳光灿烂,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晋文公春风满面,心里像吃了糖一样。当天,受邀亲临现场的各国领导人有:秦穆公、宋成公、齐昭公、郑文公、鲁僖公、陈穆公、蔡庄公、莒兹丕公及卫国派来的代表。秦穆公由于路程遥远,没有参加,但是发来了贺电。总之,该来的都来了,不该来的(比如楚国)都没来。
其实,这些人来没来,对于晋文公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周襄王一定要来。周襄王没来的话,这场筹备了几个月的戏就没法唱了。于是,等各国领导人会合之后,在晋文公的率领下,他们齐刷刷地来到离践土三十里外的地方迎接周襄王。
远路而来的周襄王一看,好家伙,大伙儿都来迎接自己,也算脸上有光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己还得感谢晋文公呢。所以,先前的不快也就烟消云散了。
回到践土,会盟仪式正式开始。第一步是晋文公献礼。奴隶社会嘛,诸侯向天子送礼,最大宗的往往就是奴隶。晋文公要撑面子,狠狠地出了一口血:一千名奴隶,外加一百辆战车。这份礼物比较重,因为像晋国这样的超级国家,总兵力也不过是七八百乘战车,六万多人。好在晋国刚刚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楚国,战俘和战车都不少。
第二步,天子回赠。既然收了价值不菲的礼品,回礼也该大方一点儿。到底是周天子,周襄王出手也颇为不凡,据《左传》记载,他一共送了七件宝贝。
1.大辂(音lù)之服(拜祭用礼服)。
2.戎辂之服(作战用服装)。
3.彤弓一(一件红色的漆弓)。
4.彤矢百(一百个红色箭镞)。
5.旅(音lú)弓矢千(一千个黑色箭镞)。
6.柜鬯(音jù chàng)一卣(音yǒu)。
7.虎贲三百人。
大辂之服与戎辂之服都是器物仪仗一类;柜鬯是一种天子拜祭祖先时使用的酒,专门赏赐有功劳的诸侯,有嘉奖之意;虎贲是周国的勇士,可以做晋文公的保镖;而彤弓、彤矢、旅弓就不得了了,是天子赐予诸侯,使“专征伐”的象征,即派他们代表天子去讨伐那些不听话的诸侯。这就等于一把尚方宝剑,很有用呢。以后晋文公要收拾不听话的诸侯就师出有名了:我是代表周天子来的!
周襄王还下了命令,“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音tè)”。说是命令,其实是授权之意,是要晋文公听从天子的号令,安抚四方诸侯,惩罚不听话的邪恶之徒。
按照礼仪,收到天子送的礼物,诸侯应该辞谢,称为“三让”。于是晋文公三次辞谢,这才收下。
第三步是进行盟誓。这天,晋文公带领各国领导人,率先登上高台,杀牛祭天,歃血为盟:“晋重、鲁申、卫武、蔡甲午、郑捷、齐潘、宋王臣、莒期,共辅王室,无相害也,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祚国,及而玄孙,无有老幼。”大意就是,参与盟誓的各国都要辅助周天子,不要互相攻击。老天爷有眼,如果谁敢违背盟誓,老天爷就要毁掉他的军队,灭掉他的国家,祸害一直延伸到他的玄孙,老幼都不能幸免。
晋文公站在高台之上,大风起兮云飞扬,重耳如今是霸王。他极目远眺,想起十多年前在异国他乡奔波的日子,不禁感慨万千。身边的赵衰轻轻对他说:“主公,您怎么哭了?”
晋文公这时才发觉有两行清泪从眼眶里流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