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山小村寨里,有个年轻小伙子决意外出谋发展,临行前向村里一位长者辞行请教,长者当场挥毫给他写下六个字:“三十之前别怕。”并告诉小伙子,下次回来再给他下联。多年之后,小伙子回乡探亲,再次去拜访长者。这时,老人已经辞世,他的家人捧出了老人早为他准备好的下联。小伙子打开一看,赫然又是七个大字:“四十以后别悔。”
40岁的男人是生命线上的新起点。孔老夫子有言:“吾四十而不惑。”就是他40岁时能明白一切事理,没有疑惑。而把40岁看成暮年开始的杜甫,在诗中说“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尽管他只活了59岁,但他的1400多首诗,十之八九是40岁以后作的。作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鲁迅先生,写作发表《阿Q正传》时也已40开外,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也都是在这以后的十几年间完成的。人至40,好在不惑。40岁前,人想得最多的是为何而生,知道了生的目的,生的喜悦就化为平静;40岁后,人想得最多的是为何而死,知道了死的意义,死亡的恐惧就可置之度外。“不惑”更多的是生命的阐释,正是有了“不惑”的透彻,男人的40岁呈现出更为斑斓的生命色彩。
40岁的男人懂得40后的无悔与30前的不怕一样是人生至为重要的两大境界。过去的已经像水一样流逝了,不会在回眸里捡拾到青春的浪漫幻想。属于自己的是生命的根基,喂养生命的土壤是固守的最后阵地。
面对40,男人当不会幼稚地解说人生的困惑,也不会随便地放弃理想的追求。因为不再有更多的时间来矫正自己;不再有更多的机会重新开始;不再有炫目而缤纷的未来进行选择。面对40,男人不能用伤感的情绪来演绎人生最美丽的岁月;不能用浅薄的文字来解说曾经的磨难;不能用悲观的论调来总结那逝去的韶华。40岁,是人生的秋天。秋天,已没了鲜花绿叶,留下的只是果实和无法虚荣的树枝。春的生机,显得稚嫩;夏的繁茂,过于浮华,秋才是真实的季节。40岁,对于男人来说,就是人生的新起点。40岁的男人,神情中带着深入社会体验人生百般磨炼的从容和豁达,成熟深沉、内涵丰富,最具魅力。
在40岁的初秋里,胸怀当渐趋宁静而致远;境界当渐趋睿智而脱俗;心态当渐趋自信而潇洒。走在40岁的初秋里,应该迈出的是沉稳、厚重、实在、真切的步履,从容而又自信地走向人生的更深更远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