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理,就是以理服人;动之以情,就是以情动人。也就是说,“以理服人”要和“以情动人”结合起来,才能在说理的同时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收到最佳的说服效果。特别是当说服者与被说服者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和情绪对立时,单纯的说理往往很难奏效,这时就需要辅以“动之以情”。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才派兵。”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说,太后坚决地对左右的人说:“有哪个再来说要长安君为人质的,我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左师官触龙希望觐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来到宫中,慢慢地小跑着,到了太后跟前谢罪道:“我脚上有毛病,竟不能快步走。好久都没见您了,我私下原谅自己哩。我怕您玉体欠安,所以想来见见您。”太后道:“我靠车子才能行动。”触龙又问:“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太后道:“不过吃点稀饭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什么,却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稍增加了一些食欲,身体也舒畅了些。”太后说:“我做不到啊。”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些。
触龙又说:“老臣的贱子舒祺年岁最小,不成器得很,而我已经衰老了,心里很怜爱他,希望他能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特冒死来向您禀告。”太后答道:“好吧。他多大了?”触龙道:“15岁了。不过,虽然他还小,我却希望在我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问道:“男子汉也爱他的小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女人还爱得很哩!”太后答道:“女人格外疼爱小儿子。”触龙说:“我私下认为您对燕后的爱怜超过了对长安君。”太后道:“您说错了,我对燕后的爱远远赶不上对长安君啊!”触龙言道:“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为他考虑长远的利益。您把燕后嫁出去的时候,拉着她的脚跟,还为她哭泣,不让她走,想着她远嫁,您十分悲伤,那情景够伤心的了。燕后走了,您不是不想念她。可是祭祀时为她祝福,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样做难道不是为她考虑长远利益、希望她有子孙能相继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这样。”
触龙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诸侯各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触龙说道:“这大概就叫做:近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但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劳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这就难免危险了。)现在您使长安君地位尊贵,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赐给他很多宝物,可是不趁现在使他有功于国,有朝一日您不在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了,所以认为您对他的爱不及对燕后啊!”太后答道:“行了,任凭您把他派到那儿去。”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上百辆车子,到齐国做人质。齐国于是派兵救赵。触龙的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技巧外,更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同时,也由于他理论的正确,确实是在为国家真诚考虑,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的打算。
比较简单的小事,用一两个事例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就可以把道理说清楚。而相对复杂的大事,必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说服工作。人们往往对经过自己头脑思考得出的结论更加坚信不疑,所以,你应该让对方在你的说理中自动地寻求答案。
此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处于愧疚、自责、焦虑等情绪中时,比较容易接受别人的说服。因此,说服者应设法通过具体生动的现身说法、典型事例剖析等方法去感染和打动对方。因此,将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结合起来,你就能够有效地说服他人。
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一个人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利益。会讲道理的人,在劝说别人的时候,往往会以恳切的态度告诉对方,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害处,让对方知晓自己的利害得失,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
球王贝利,人称“黑珍珠”,是人类足球史上享有盛誉的天才。在很小的时候,他就显示出了踢足球的天赋,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有一次,小贝利参加了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赛后,伙伴们都精疲力竭,有几位小球员点上了香烟,说是能解除疲劳。小贝利见状,也要了一根。他得意地抽着烟,看着淡淡的烟雾从嘴里喷出来,觉得自己很潇洒、很前卫。偏巧,这一幕被前来看望他的父亲撞见。
晚上,贝利的父亲坐在椅子上问她:“你今天抽烟了?”
“抽了。”小贝利红着脸,低下了头,准备接受父亲的训斥。
但是,父亲并没有这样做。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屋子里来回地走了好半天,这才开口说话:“孩子,你踢球有几分天赋,如果你勤学苦练,将来或许会有点儿出息。但是,你应该明白足球运动的前提是你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今天你抽烟了。也许你会说,我只是第一次,我只抽了一根,以后不再抽了。但你应该明白,有了第一次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每次你都会想:仅仅一根,不会有什么关系的。但天长日久,你会渐渐上瘾,你的身体就会不如从前,而你最喜欢的足球可能因此渐渐地离你远去。”
父亲顿了顿,接着说:“作为父亲,我有责任教育你向好的方向努力,也有责任制止你的不良行为。但是,是向好的方向努力,还是向坏的方向滑去,主要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说到这里,父亲问贝利:“你是愿意在烟雾中损坏身体,还是愿意做个有出息的足球运动员呢?你已经懂事了,自己做出选择吧!”
说着,父亲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递给贝利,并说道:“如果不愿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执意要抽烟的话,这些钱就作为你抽烟的费用吧!”说完,父亲走了出去。
小贝利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仔细回味着父亲那深沉而又恳切的话语,不由得掩面而泣,过了一会儿,他止住了哭,拿起钞票,来到父亲的面前。
“爸爸,我再也不抽烟了,我一定要做个有出息的运动员!”
从此,贝利训练更加刻苦。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代球王。他的成功跟父亲的一番教导是分不开的。至今,贝利仍旧不抽烟。
在现实社会里,人们要生存,就离不开和自己紧密相关的各种利益,因此,人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相关利益。所以,在说服别人的过程中,晓之以害,告之以利,清晰明了、冷静客观地揭示出对方目前的处境和未来的发展,就能更加有效地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