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际交流中,肢体语言具有特殊的表达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使谈吐更加动人,你有必要设计好自己的肢体语言,让适当的肢体语言帮助你更加顺畅地完成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
一般来说,适当的肢体语言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自然。自然是对肢体语言第一位的要求。在说话的时候,有的人动作生硬、刻板,好像木偶一般;有的人则刻意表演,动作和姿态看起来总是非常做作,说话就像“背台词”一样。这些表现都让人觉得别扭、不真实、缺乏诚意。孙中山曾经告诫人们,“处处出于自然”,即使“有时词者严重”,也“不可故作惊人模样”,这样才能博得人们的信赖。因此有人说,宁要自然的雅拙,不要做作的乖巧。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2)简洁明了。肢体语言要大众化,举手投足应该符合一般的生活习惯,易于被人们看懂和接受。肢体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要搞得繁琐复杂。如果龇牙咧嘴、手舞足蹈地像在表演戏剧一样,不仅会喧宾夺主,妨碍有声语言的正常表达,也会让听的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所以,一定要注意克服不良的习惯动作,去掉无意义的多余手势。
(3)适度适宜。所谓适度,即肢体语言要适量,不要用得过多,最低限度是不能影响听者对你说话的注意力。在谈话时,有的人做的动作比说的话还多,那就不是说话,而是表演了。所谓适宜,就是要求动作必须与说话的内容、情绪、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故作姿态、故弄玄虚甚至手口不一。据说,在一次招待会上,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举起双手招呼记者们站起来,嘴上却说“大家请坐”,弄得记者们大惑不解。于是,尼克松这次说话时动作与内容的不协调成了轶闻。
(4)富有变化。说话时,适当的重复动作是必要的,重复动作是为了重现或强调原来的情绪。但不要老是重复一种肢体语言,如果在说话时从始至终保持一种表情、一种手势,就会让听者觉得单调乏味、呆钝死板。因此,要善于随着内容、情绪的变化适当地变换动作和姿态,才能展现出个人的活泼、朝气和魅力。
但是,肢体语言毕竟只是完成表达任务的手段,而不是说话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对于谈吐来说,肢体语言并没有独立价值,而只有辅助价值,在谈话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正是这种从属地位决定了肢体语言的设计和运用必须由表达的内容、情绪、对象等因素的特点来决定。肢体语言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肢体语言要服从内容表达的需要
这是肢体语言设计的根本宗旨。美国历史上有个叫雷布斯的政治家,在伦敦做《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说时,他突然中途停了下来,取出怀表,站在那里望着听众足足有一分多钟。听众们都觉得非常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事?难道他忘记了演讲词?就在大家猜疑的时候,他突然大声说道:“诸位,刚才大家感到局促不安的72秒钟的时间,也就是一个普通工人砌一块砖头所需要的时间。”这时,大家恍然大悟。雷布斯设计的中途停顿的动作,既新颖别致,又生动深刻地表达了他在“劳工问题”上的思想和见解。
(2)肢体语言要服从对象、场合的需要
无论表情、动作、姿态、衣饰都必须考虑和适应特定的对象和场合。跟情人约会与会见同事时的衣着打扮和神态应该是有区别的;参加喜庆活动与参加悼念活动时的举止、仪态也应该截然不同。
(3)肢体语言要服从情绪表达的需要
任何表情动作都是人的内在情绪和情感的体现。肢体语言的设计必须切合感情的脉搏,服从情绪的支配,该哭则哭,该笑则笑,该怒则怒,该怨则怨。所有表情动作应该随着说话时情感的起伏自然而然地发出,切不可故作姿态、装模作样。
(4)肢体语言要服从审美的需要
体态动作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器官,美的肢体语言让人赏心悦目,丑的肢体语言则令人反感厌恶。这就要求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不管是坐着还是站着,都要使自己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符合大众审美的要求。在设计自己的肢体语言的时候,还要注意体现出性别特征和个性特征。一般来说,男性应该展现出阳刚之美,女性则应该展现出阴柔之美。男人要有男人的气质和风度:刚劲、强健、粗犷、潇洒;女人要有女人的柔情和风姿:温柔、细腻、娴静、典雅。不男不女的外表、轻佻的姿态、猥亵的神色、放荡的举止、下流的动作、低级粗俗的打扮等,都是审美的死敌。切记,你的谈吐举止都必须服从审美的需要。
设计好你的肢体语言,就能在与人交谈时使用适当的肢体语言,这样不仅能为你的谈吐锦上添花,还能在言谈举止间释放你的个性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