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3300000026

第26章 针灸学基础理论

一、经络概述

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即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关的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多纵行分布;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呈纵横交错状网络全身。经脉和络脉相互联系,将人体所有的脏腑、肢节、官窍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知识链接:

中国最早的经络学专著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最早的经络学专著,书中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治的方法等,并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孙络、浮络等。

(一)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十二经脉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特征,故又称之为“十二正经”。

1.十二经脉的命名

(1)命名原则十二经脉的命名是按阴阳学说理论,经脉的循环,与所属脏腑而定,具体命名是:①用手足区别循环部门,行于上肢为手经,行于下肢为足经;②用阴阳表明分布区域,内侧为阴经,外侧为阳经;③以阴阳之气的多少定名,如太阳是阳气旺盛、少阳为阳气减弱、太阴表示阴气旺盛、少阴则为阴气减弱等。④用脏腑说明直接联系,如手少阴心经,表示这条经脉直接联系于心。

(2)具体名称。

(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手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厥阴心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上肢前线中线后线足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厥阴肝经少阳胆经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下肢前线中线后线*在小腿下半部和足背部,肝经在前,脾经在中线。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叉之后,脾经在前,肝经在中线。

2.十二经脉在体表分布的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凡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

按立正姿势,大拇指在前、小指在后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成前、中、后3个区线,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

(1)四肢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2)头面部阳经上头,阴经(除肝经外)均不上头。阳明经行于面、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3)躯干部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阳明经行于前;太阳经行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

3.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4.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主里,阳经属腑主表,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作用。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至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将气血周流全身,使人体不断地得到营养物质而维持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二)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八条,合称“奇经八脉”。

“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从而表明它们与十二正经的不同,并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但奇经八脉与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有密切联系,故称“奇经”也称“别道奇行”的经脉。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奇经八脉中除督、任、带三脉外,其他五脉均左右对称分布。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十四经均有其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和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部分。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犹如湖泊水库,而十二经脉之气则犹如江河之水。奇经八脉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下:

1.督脉为“阳脉之海”,与肾、脑、脊有密切关系,具有调节阳经气血、主司生殖功能等作用。

2.任脉为“阴脉之海”,具有总任一身阴脉,妊养胎儿的功能。

3.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具有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调节月经,又称为“血海”等作用。

4.带脉能约束纵行诸经,且能提系胞胎、固护胎儿,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

5.阴跷脉、阳跷脉有使下肢轻捷、跷健的作用,且能司眼睑开合和睡眠。

6.阴维脉、阳维脉有“维络诸阴”与“维络诸阳”的作用。

(三)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分别以其发出处的腧穴命名。

十二经脉的别络均从本经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任脉的别络从鸠尾分出以后散布于腹部,督脉的别络从长强分出以后散布于头,左右分别走足太阳经;脾之大络从大包分出以后散布于胸胁。此外,还有从络脉分出的浮行于浅表部位的浮络和细小的孙络,遍布全身,难以计数。

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从而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的组织。

(四)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表里的阳经经脉(合),由此将十二经别汇合成6组,故称“六合”。

由于十二经别有离、入、出、合于表里之间的特点,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循行的不足。由于十二经脉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从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如手足三阴经穴位之所以能主治头面和五官疾病,与阴经经别合于阳经而上头面的循行是分不开的。此外,又由于其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故而也突出了头面部经脉和穴位的重要性及其主治作用。

(五)十二经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六)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即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为依据而划分的。

由于十二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络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1.联络脏腑、沟通肢窍《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保持相对的协调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了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了肢体筋内皮肤,加之细小的浮络和孙络形成了一个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

2.运行气血,濡养周身《灵枢·本藏》指出:“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全身各组织器官只有得到气血的濡润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能将其营养物质输布到全身各组织脏器,从而完成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的生理功能。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由于经络能“行气血而营阴阳”,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行于脉外,使营卫之气密布周身。外邪侵犯人体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卫气充实于络脉,络脉散布于全身,密布于皮部,当外邪侵犯机体时,卫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屏障作用。

四、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说明病理变化由于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通道,在生理情况下,经络可发挥运行气血、感应传到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故在临床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的变化。通过望色、循经触摸反应物和按压等,可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及所属络的脏腑,故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可推断疾病的经脉和病位所在。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经有关。临床上亦可根据所出现的症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辨证归经。如咳嗽、鼻流清涕、胸闷,或胸外上方上肢内侧前缘疼痛等,与手太阴肺经有关;脘腹胀满,胁肋疼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与足阳明胃经和足厥阴肝经有关。

3.指导临床治疗经络学说可以指导临床各科的治疗,特别是针灸、按摩的治疗。针灸治疗是通过针刺和艾灸等刺激体表腧穴,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通常根据经脉循行和主治特点进行循行取穴,《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行取穴的体现。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联系,故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或皮内埋针进行治疗。如胃脘痛可用皮肤针叩刺中脘、胃腧穴,也可在该穴皮内埋针;经络瘀滞、气血痹阻,可刺其络脉出血进行治疗,如目赤肿痛刺太阳穴出血,软组织挫伤在其损伤局部刺络拔罐等;经筋疾患,多因疾病在筋膜肌肉,表现为拘挛强直、弛缓,可以“以痛为腧”取其局部痛点或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因而在临床治疗时,常须根据经脉循行和主治特点采用循经取穴的方法进行治疗。

4.预防保健临床上常用调理经络的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以强身健体、防病益寿。灸风门穴可以预防感冒;灸足三里、悬钟穴可预防中风等。

知识链接:

人体存在经络系统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两干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经络行走线路的记载(1973年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中出土的医书就是证明;其后在考古中还相继发掘出了竹简和经络木人)。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的经络研究表明:针刺经穴“得气”后,在一些人身上可以激发出一种纵行沿经络线循行传导的感觉,其传导速度远低于神经电冲动的传导速度,且可以通过局部机械压迫的手法予以阻滞,现代人称这种现象为“循经感传”。

除此之外,国内不少学者还开展了以客观检测为中心的现代经络物理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结果。如电特性检测、声检测、光检测、温度检测、同位素示踪、磁特性检测等,研究结果都不同程度地证实了经络系统确实存在。

五、腧穴概述

“腧穴”也称“输穴”,俗称“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针灸治病的施术部位。

“腧”通“输”,有“输注”、“转输”、“转运”的意思;穴有孔隙之义。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如果把经络比喻成地下的暗河,气血则是运动着的河流,脏腑是水的源头,腧穴就是分布于沿河的湖泊港湾,它对河流起着调节作用。通过针灸刺激腧穴,激发脏腑经络之气,运行全身气血,调理脏腑内外,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1.腧穴的分类人体的腧穴依其特点可分为经穴、奇穴、阿是穴三大类。

(1)经穴经穴即十四经穴,是指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目前公认的经穴共计361个穴名、670个穴位,是腧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穴特点是:依照所属经脉循行分布体表路线上,每一穴有固定的位置及专用名称,虽有诸多别名,但不能代替。此外,在主治方面,是以各经及其所属络脏腑为基础的,同一经脉的腧穴有共同的主治作用,经穴一般既能治疗局部、邻近的疾病,也能治疗远端(处)的肢体、脏腑、器官的疾病。

(2)奇穴奇穴即经外奇穴,是指既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但未列入十四经系统的一些腧穴。奇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3)阿是穴阿是穴又叫天应穴、不定穴、痛点等,既没有确切的位置,也没有专用名称,临床应用时“以痛为腧”,寻找其压痛点、异常反应点、敏感点,仅适宜于治疗局部筋肉关节之浅在病证。阿是穴是经外奇穴的补充,而且有时临床应用能收到满意的疗效。

2.腧穴的定位方法由于腧穴具有输注人体经络脏腑的气血到体表特定部位的功能,既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又是治疗疾病的施术点。因此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取穴准确。现在普遍认为针灸疗效产生的关键在于选穴、定位及手法操作三个步骤,可见穴位定位法是针灸能否获效之关键之一。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以下四种: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利用人体体表的各种解剖学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也叫自然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又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固定标志取穴法:是指体表各部位由骨节、肌肉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位置固定的标志。以此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简单而又准确。如眉头定攒竹,口角旁开4分定地仓,脐上4寸定中脘,乳头旁开1寸定天池,第2腰椎棘突下定命门,腓骨小头前下方陷中定阳陵泉,拇指桡侧指甲角旁1分定少商等。

活动标志取穴法:是指人体各部位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等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标志。这些标志只有在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时才会出现,所以定穴时要求病人先采取相应的体位和活动姿势,然后才能依据相应的标志来确定腧穴位置。例如,屈肘时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定曲池,屈膝时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定犊鼻,张口时在耳屏前与下颌关节之间凹陷中取听宫,咀嚼时在咬肌隆起处当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陷中取颊车等。

(2)“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简称骨度法、分寸法、折量法,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把其划分为若干等份(每一等份为1寸),用于经穴定位的方法,其首见于《灵枢·骨度》。取穴时,不论体型上的差异,均按此比例折算,即可取穴定位。本法是临床应用最多最合理,也最易为被接受的方法。

(3)指寸定位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是以患者的手指为尺寸折量标准来测量定穴的方法,临床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直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横量四指宽度作为3寸,适用于下肢和腹部取穴。

(4)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是前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创立的许多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但适用的腧穴较少。例如,两耳尖直上取百会,两手虎口交叉取列缺,自然握拳中指尖所点处取劳宫,立正姿势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中点为至阳,两髂嵴上缘连线的中点定腰阳关等。但是,为了定穴准确,在采用本法取穴时仍应结合前述的解剖标志或“骨度”分寸取穴法互相参照,力求准确定位。

3.腧穴的治疗作用

(1)近治作用所有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睛明位于眼区,主治眼病;中脘位于胃部,主治胃病。

(2)远治作用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足三里不仅能治下肢病证,还能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并且具有强壮保健作用。

(3)特殊作用某些腧穴对机体不同状态起双向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如针刺天枢既能止泻又可通便。针刺内关穴既能使过快的心率减慢,又能使过慢的心率增快。此外,某些腧穴对某种病证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曲池退热,至阴矫正胎位。

总之,十四经穴的主治作用,归纳起来大体是:本经穴位首先能治疗本穴邻近部位的病证,又能循经治疗表里两经的远端病证,还能治疗某些特殊的病证。

知识链接:

眼保健操

对经络穴位,你可能会觉得既陌生又神秘,但对眼保健操,就会觉得既熟悉又亲切。20世纪60年代出现并推广的眼保健操,就是以祖国经络腧穴理论为依据,结合推拿而成的一种保健方法,主要是通过刺激眼周的睛明、四白、太阳、天应穴等,使眼内气血通畅,改善神经营养,以达到消除睫状体紧张或痉挛。实践证明,眼保健操是行之有效的眼部保健方法,特别是长时间读书写字,和面对电脑屏幕者。现在新编的眼保健操还加入了合谷、攒竹等穴,以更好地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

六、常用穴位

(一)十四经穴

1.手太阴肺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连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着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桡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部疾患,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

(3)常用腧穴(共11穴,左右22穴)主要的如下:

尺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咳血、潮热、气喘,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肘臂挛痛等。

操作针刺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慎用灸法。

孔最

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热病汗不出,咳嗽、哮喘,咯血,咽肿,失音,肘臂冷痛、不能屈伸,腕部疼痛。

操作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min。

太渊

定位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胸痹,逆气;肺胀满,喘不得息,咳嗽,无脉症。

操作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min。

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简便取穴法:两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尖下所指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项强,咽痛,伤风,齿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手腕无力。

操作向上或向下斜刺0.3~0.8寸;可灸。

鱼际

定位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哮喘,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操作直刺0.5~0.8寸。

少商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失音,鼻衄;昏迷,癫狂;指肿、麻木。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2.手阳明大肠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沿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第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缘,至肘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鹘),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于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直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证,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鼻衄,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

(3)常用腧穴(共20穴,左右40穴)主要的如下:

商阳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合谷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拇、食指并拢,两指掌骨间有一肌肉隆起(骨间背侧肌),隆起肌肉之顶端即是本穴。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耳聋,面肿,咽喉肿痛,牙关紧闭,口眼喎斜,热病无汗或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痄腮。

操作直刺0.5~1寸(孕妇忌针),直接灸3~5壮,悬灸5~10min。

阳溪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操作直刺0.5~0.8寸。

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

主治齿痛,上肢麻痹,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

操作直刺0.8~1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min。

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上肢关节痛,偏瘫,高血压,皮肤病等。

操作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主治肩臂痛,上肢瘫痪,项强瘰疬等。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5min。

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口喎,鼻塞,胆道蛔虫症等。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宜直接灸,可悬灸。

3.足阳明胃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夹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胃肠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证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

(3)常用腧穴(共45穴,左右90穴)主要的如下:

承泣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缘与眼球之间。

主治目赤肿痛,流泪,近视。

操作目上视,直刺0.5~1寸,不宜施行手法。禁灸。

四白

定位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肿痛,目翳,眼睑瞤动,近视;面痛,口,胆道蛔虫症;头痛、眩晕。

操作直刺0.3~0.5寸;或沿皮透刺睛明;或向外上方斜刺0.5寸入眶下孔。

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主治口,流涎;眼睑动。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或向迎香、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

颊车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口,颊肿;齿痛,口噤不语。

操作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方向透刺1.5~2.0寸。

天枢

定位肚脐旁2寸。

主治脐周痛,腹胀,泄泻,便秘,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直接灸5~15壮,悬灸5~15min。

犊鼻

定位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膝关节肿痛、屈伸不利、麻木,脚气。

操作直刺0.5~1寸,直接灸5~7壮,悬灸5~10min。

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胀,呕吐,泄泻,下肢痿、痹症及强身保健。

操作直刺1~2寸,直接灸5~10壮,悬灸5~15min保健。

知识链接:

神奇的足三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之功能。作为强壮要穴,长期灸本穴能益后天而养先天之气,可使元气不衰、“脾胃不败”,有强身壮体、益寿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推拿刺激足三里,既能增强胃肠蠕动功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又能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效率,还能调整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糖量,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故我国民间有“常常拍打足三里,胜过食用老母鸡”的说法。在临床上,针刺或按摩足三里能治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其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上巨虚

定位足三里穴下3寸。

主治腹痛,痢疾,便秘,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1.5寸,直接灸3~7壮,悬灸5~10min。

丰隆

定位外踝高点上8寸,距胫骨前缘外二横指。

主治胃脘痛,胸痛,咽喉肿痛,癫狂病,眩晕。

操作直刺1~2寸,直接灸5~15壮,悬灸5~15min。

4.足太阴脾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1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咽部两旁,连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3)常用腧穴(共21穴,左右42穴)主要的如下:

隐白

定位趾内侧趾甲角根旁约0.1寸。

主治崩漏,便血,尿血,腹胀,癫狂,惊风。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公孙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l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痛,泄泻,痢疾;心痛,胸闷。

操作直刺0.5~1.0寸。

三阴交

定位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带下阴挺,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早泄,遗尿,疝气,失眠;脚气,足痿,痔疮,湿疹,淋证等。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直接灸3~5壮,悬灸5~10min。

阴陵泉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腹胀,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小便失禁,月经不调,带下以及膝关节肿痛等。

操作直刺1~2寸;直接灸3壮,悬灸5~10min。

5.手少阴心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通过横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的脉:夹着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胸、心、循环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

(3)常用腧穴(共9穴,左右18穴)主要的如下:

少海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之中点。

主治心痛,瘰疬,腋胁痛,手臂挛痛,癫痫。

操作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不留疤痕);悬灸5~10min。

神门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惊悸、怔忡、心痛、心烦、健忘、不寐、癫狂痫、痴呆、掌中热。

操作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min。

少冲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心悸,心痛;癫狂,热病,昏迷;胸胁痛。

操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6.手太阳小肠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而又斜行络于颧骨部。

(2)主治概要主治腹部小肠与胸、心、咽喉病证,某些热性病证,神经方面病证和头、颈、眼、耳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3)常用腧穴(共19穴,左右38穴)主要的如下:

少泽

定位小指尺侧指甲角旁约0.1寸。

主治热病、中风昏迷,头项痛、耳鸣、耳聋、乳汁不通等。

操作斜刺1分;直接灸3~5壮。

后溪

定位握拳,第五指掌关节后尺侧,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头项强痛,耳鸣、耳聋,疟疾、急性腰扭伤等。

操作直刺0.5~1寸。

听宫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操作张口,直刺0.5~1寸。

7.足太阳膀胱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顬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夹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环跳,属足少阳胆经)下行,沿着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从此向下,通过腓肠肌,出于外踝的后面,沿着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证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见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

(3)常用腧穴(共67穴,左右134穴)主要的如下:

睛明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近视,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目翳;急性腰痛。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眼球,刺手持针,于眶缘和眼球之间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不宜灸。

风门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

肺俞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骨蒸潮热,盗汗。

操作斜刺0.5~0.8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梦遗,癫狂痫;咳嗽,吐血,盗汗。

操作斜刺0.5~0.8寸。

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血,纳呆,食不化;水肿,黄疸;背痛。

操作直刺0.5~1寸。

肾俞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肾虚腰痛,目昏,水肿。

操作直刺0.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大肠俞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肠鸣,腹泻,腹胀,腹痛,腰痛,便秘,痔疮。

操作直刺0.8~1.2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min。

关元俞

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小便频数,腹胀泄泻,痢疾,便秘,消渴,下肢瘫痪。

操作直刺0.8~1.5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央。

主治腰腿痛,中暑,高热抽搐,腹痛,下肢痿痹,腘筋挛急,膝关节痛。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在腘静脉上点刺出血;禁灸。

至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操作浅刺0.1~0.5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

8.足少阴肾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的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腧穴通路:还出于前,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终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11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于舌根部。

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

(3)常用腧穴(共27穴,左右54穴)主要的如下:

涌泉

定位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肘呈凹陷。

主治小儿惊风,癫疾,头昏目眩,头顶痛,咽痛失音,足心热痛等。

操作直刺0.5~1分;艾灸3~5壮,悬灸5~15min。

照海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小便频数,癃闭;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痫证,失眠。

操作直刺0.5~0.8寸。

9.手厥阴心包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11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胸、心等循环系统病证,神经精神方面的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

(3)常用腧穴(共9穴,左右18穴)主要的如下:

曲泽

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

主治心痛、心悸,烦热,口干肘臂酸痛,胃痛,呕吐。

操作直刺0.5~1寸;或点刺出血。少用灸法。

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痫,中暑,胃痛,呕吐,热病,胸胁肘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直接灸5~7壮,悬灸5~10min。

知识链接:

内关与心脑血管疾病

内关常用于治疗心脑血管及神志病,如心悸、心痛、癫、狂、痫、郁证等;还可用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之证,如胸胁痛、呕吐、呃逆、中风等。针刺或点按此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之功。临床研究显示,针内关可使减慢的心率明显加快,对心律失常者,其调整作用尤其明显,常于针后3~5min恢复正常。实验研究表明,针刺冠心病患者的内关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电图,并可增强冠脉流量及心肌血氧供应量。现代常作为预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一个重要穴位。

劳宫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主治口疮,口臭,鼻衄;癫痫狂,中风昏迷,中暑;心痛,呕吐。

操作直刺0.3~0.5寸。

10.手少阳三焦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的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胸、心、肺、咽喉病证,某些热性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

(3)常用腧穴(共23穴,左右46穴)主要的如下:

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偏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肩背痛,外感风热。

操作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15min。

肩髎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

操作直刺0.8~1.2寸。

耳门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

操作微张口,直刺0.5~1.0寸。

11.足少阳胆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下行到耳后(风池),沿着颈部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缺盆部。

耳部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

缺盆部直行的脉: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

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1、2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属肝经),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胸胁、肝胆病证,热性病、神经系统病证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证,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

(3)常用腧穴(共44穴,左右88穴)主要的如下:

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颈项强痛、感冒发热等。

操作向对侧眼球方向斜刺0.8~1.2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肩井

定位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颈项强痛、臂不举、瘰疬、乳痈、难产等。

操作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损伤内脏;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环跳

定位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2/3交界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中风偏瘫,腿股酸痛,脚跟麻木,下肢瘫痪。

操作直刺2~3寸;直接灸3~5壮。

阳陵泉

定位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半身不遂,疟疾,胆囊炎,坐骨神经痛,胁肋痛。

操作直刺1~1.5寸;直接灸7壮,悬灸5~15min。

12.足厥阴肝经穴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向上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夹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的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肝部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2)主治概要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病证,神经系统病证,肝胆病证,眼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如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

(3)常用腧穴(共14穴,左右28穴)主要的如下:

行间

定位足背,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头痛、目眩、雀目、口喎、口渴、胁痛、疝气、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癫痫。

操作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壮,悬灸5~10min。

太冲

定位足背,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足背、内踝前疼痛,中风,惊痫,眩晕头痛,月经不调,痛经,崩漏。

操作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壮,悬灸10min。

期门

定位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胸胁胀痛;腹胀,呃逆,吐酸;乳痈,郁闷。

操作斜刺0.5~0.8寸。

13.任脉穴

(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沿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入眼眶下。

(2)主治概要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病证,以及寒性病证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3)常用腧穴(共24穴)主要的如下:

关元

定位脐下3寸。

主治遗精,疝气,遗尿,尿频,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症,虚劳羸瘦。

操作直刺1~1.5寸;直接灸10~15壮,悬灸10~20min。

气海

定位脐下1.5寸。

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崩漏,产后恶露不绝,痛经,不孕,中风脱证,脱肛等。

操作直刺1~1.5寸;直接灸10~15壮;悬灸10~20min。

中脘

定位脐上4寸。

主治胃脘痛,呕吐,反胃,水肿,纳差,肠鸣泄泻。

操作直刺1~2寸,孕妇禁针,饮餐后不宜深刺;直接灸10~15壮,悬灸10~20min。

14.督脉穴

(1)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其一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属肾;另一分支从小腹内部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再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向上至两眼下部的中央。

(2)主治概要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证,以及热性病证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证。

(3)常用腧穴(共28穴,左右56穴)主要的如下:

长强

定位尾骨尖下0.5寸,约当尾骨尖端与肛门的中点。

主治痔疮,便血,脱肛,腰脊痛。

操作针尖靠尾骨前面向上斜刺0.5~1寸,勿直刺,以免伤直肠;直接灸3壮,悬灸5min。

腰阳关

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腰骶痛。

操作针尖稍斜向上刺0.5~0.8寸;直接久5~10壮;悬灸10~15min。

大椎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热病、疟疾、咳喘、癫狂痫、头项强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有酸、麻胀感向下或向两边扩散应立即退针;直接灸5~10壮,悬灸10~20min。

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主治头痛,头晕,中风,癫狂,脱肛,阴挺。

操作沿皮刺0.5~0.8寸;直接灸5~7壮,悬灸10~15min。

水沟(人中)

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面瘫面肿;急性腰脊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知识链接:

急救话水沟

水沟穴亦名“人中”,以镇静宁神、醒脑开窍为特长,是昏迷急救的重要穴位。紧急时可用指甲重切人中、合谷、十宣等穴,可开窍醒神,使患者苏醒。现代研究认为斜刺水沟穴能直接兴奋上行激活系统,解除抑郁状态,达到复苏、镇静、止痉、止痛的之功效。

(二)经外奇穴

四神聪

定位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大脑发育不良。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十宣

定位双手十指尖端,距指甲角0.1寸。

主治高热昏迷,惊风抽搐,中暑,中风昏仆,系常用急救穴之一。

操作浅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四缝

定位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关节横纹中点。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百日咳。

操作点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液体或出血。

太阳

定位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中。

主治头痛,牙痛,目赤肿痛;面瘫。

操作直刺或斜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禁灸。

印堂

定位在两眉内侧端中点。

主治头重头痛,目赤肿痛,鼻衄,晕厥,小儿惊风。

操作向下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直接灸3~5壮。

牙痛穴

定位在手掌面第3、4掌骨之间,当指根横纹后约1寸。

主治牙痛。

操作直刺0.5~0.8寸。

落枕

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0.5寸。

主治落枕,手臂痛。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夹脊

定位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脊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主治上胸背部穴主治心、肺及上肢病证;下胸背部穴主治脾胃消化病证;腰背部穴主治腰、腹及下肢病证。

操作斜刺0.5~1寸;可灸。

胆囊穴

定位阳陵泉穴下1~2寸处,按压敏感处取穴。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2寸;可灸。

阑尾穴

定位足三里穴下约2寸,按压敏感处取穴。

主治阑尾炎,消化不良,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5~2寸;可灸。

同类推荐
  •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近视与弱视防治必读

    本书介绍了近视与弱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性;强调指出:科学的用眼卫生、正确的预防措施、恰当而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本病发生率,控制病情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三大关键。
  • 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血管年轻人长寿:心脑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简要介绍了心脏、血管及循环系统的基本知识;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知识以及血管性疾病形成的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血管疾病的病因、症状、临床类型、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知识。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方便阅读和查询。本书适合医疗保健人员、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患者朋友阅读和参考。
  • 月经病中医调治200问

    月经病中医调治200问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月经病的基础知识,详细阐述了中医治疗调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前后诸症、绝经前后诸症等临床常见月经病的各种方法,认真细致地解答了广大患者在寻求治疗调养月经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为防止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发生,保障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让地震灾区广大受灾百姓掌握科学的防病知识,应重庆出版集团之约,我们紧急编写了这本《地震灾区百姓防病手册》。内容包括“地震应急救援措施”、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化学中毒预防”、做好消毒”、防蚊、防蝇、防鼠”、传染病预防”、常见疾病防治”、重建心灵家园”等对地震灾区群众针对性较强的卫生防病知识;并附有“震灾卫生防病七字诀”。旨在让普通百姓和基层卫生防疫人员共同行动起来,掌握科学的卫生防病知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 养老护理预防摔伤技巧

    养老护理预防摔伤技巧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热门推荐
  • 诸天剑圣

    诸天剑圣

    一剑破天穹,一指定天下;战天破地,只不过是一念之差,剑圣之路,只为我一人而立……
  • 我要做坏人

    我要做坏人

    一个小偷因为小的时候心灵受过创伤,所以发誓要成为一个坏人,阴差阳错之间他遇到了那个让他心灵备受伤害的女孩,而且对于当年的事情依旧是浑然不觉,可是让这个小偷倍加心痛的是,他依然是不敢面对这个当年的女孩,靠着虚伪的做坏人的幻想来麻痹自己。终于他得到了一个机会,一个能够真正的成为让别人害怕的坏人的机会,只要是他绑架了一个女孩,而这女孩曾经在他小的时候受过他的恩惠,并且女孩的心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忘记过她,只是这个小偷却早已经记不起了。小偷最终为了救被绑架的女孩,最终死在了女孩的怀里,直到死也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坏人。
  • 朵朵花知南

    朵朵花知南

    温朵在学校偶遇小时候的青梅竹马宋知南,她却没有认出。而宋知南一早认出了温朵,却没有告诉她。慢慢的他发现自己对这个呆萌逗比的小丫头越来越感兴趣,于是他开始了收妻计划......一直陪伴她的童年青梅竹马邵晨,发现了宋知南的计划,开始与宋知南暗中较劲。究竟温朵心中更喜欢哪个竹马,还是那个她一直心心念的神秘哥哥……欢迎来SMT高中一看究竟……
  • 哈佛最受欢迎的口才课

    哈佛最受欢迎的口才课

    一直以来,口才作为每一位哈佛学生必须掌握的沟通技巧,它时刻强调精英的思维习惯,倡导真正实用的人际交往理念,让哈佛学生自然发挥潜在的表达实力,在各种场合下挥洒自如。我们希望成千上万的普通人通过学习哈佛课程中阐述的沟通理念,能够成为成功的演说者、有效的判断者、人见人爱的交际家。
  • 带个帅皇帝回现代

    带个帅皇帝回现代

    女主带着手机,MP3,充电宝等很多东西然后跟着白烟人被穿越过到了清朝,跟康熙(林智宸男主)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最后男主女主都被穿越回现代,在现代又有了新的故事。
  • 99次深情:夜少的天价娇宠

    99次深情:夜少的天价娇宠

    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个乖巧安分的小妻子。这句话用在夜灼华和安十里身上极恰当。他是帝王般的存在,睥睨众生。恰恰相反,她在他面前是微尘,低卑渺小。辗转波澜,她成为他隐婚的妻子。不就隐婚嘛,那就隐婚!在娱乐版图看见自己丈夫和当红影星在一起,好,她把空间腾给他们!公司解约无效,五年的卖身契,好,她忍!离婚无效,十里怒了,这种渣男你不离,我便逃!只是--夜色无边,春色旖旎。再一次的相见,竟想到了床上!“夜大少,我只是“盛世”旗下普通艺人,您对我如此雨露恩泽,会被人说潜规则的!”夜灼华在床上加快了起伏的频率,正色看着她“安十里!从始至终都是你来招惹我的!我逃不开!这一次你也再休想逃”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春风上国惊云梦

    春风上国惊云梦

    一张神秘的羊皮卷一个虚无缥缈的上古传说情与欲皆由此起爱与恨共此难收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网王:缘吟之景

    网王:缘吟之景

    写着玩的,万一写崩了,怪我咯,字数很少,我不喜欢看长篇,所以我写了短篇。主角是迹部景吾,我比较喜欢优秀的女孩配迹部大人。如果觉得玛丽苏,可以移步尊驾。新野缘吟喜欢迹部景吾,这是学校公开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