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看重婚姻的女人的终极表现,就是为了婚姻放弃事业,把满腔的爱和热忱全部献给家庭,全身心打理家庭,经营婚姻,做一个全职家庭主妇。
因为视婚姻为生命的全部,把丈夫看做自己的天,所以女人付出全部心力照顾家,照顾丈夫。她们每天操练锅碗瓢盆,为一家人的饮食忙碌于菜市场和厨房,煎炒烹炸,油烟熏黄了脸,熏皱了细腻的皮肤;她们打扫卫生,收拾孩子乱扔的玩具,洗衣服换床单,让整个家每时每刻都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她们给丈夫熨烫衬衫,洗袜子短裤,让丈夫每天都能西装革履、衣衫平整地去上班……她们把打理家庭当做了自己唯一的,最重要的事业来做,呕心沥血、持之以恒,很累,但从不抱怨。
做好一个家庭主妇的确很累,有个笑话说,某上班族男人很羡慕做家庭主妇的妻子,求上帝让他和妻子换位。上帝答应了,第二天起床他就变成了“她”。丈夫孩子还在酣睡,“她”却早起为全家准备早餐,然后依次唤醒他们,给孩子穿衣服、洗脸,服侍他们吃饱喝好。等丈夫上班后,“她”拖地洗衣服准备午餐,下午到超市买生活必需品和晚餐所需的食物。傍晚赶到学校接孩子,回家准备晚餐。晚餐后,丈夫看报纸看电视,“她”则洗碗拖地,给孩子洗澡,为丈夫熨烫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终于熬到可以休息的时间,“她”疲惫不堪地爬上床,刚想酣睡,却被丈夫强行拥进怀里,原来,“她”还要尽做妻子的床上义务。“她”要崩溃了,第二天跪求上帝,快让“她”变回男人吧,一刻也不想再做家庭主妇。上帝却说:“好的。不过至少你要等上九个月,因为昨晚你怀孕了。”
由此可见家庭主妇有多辛苦。不过,如果家庭和睦,丈夫和孩子认同主妇为家庭幸福所付出的辛苦,那么主妇会觉得自己辛苦的有意义,会越发有干劲。但现实中很多家庭沿着这样的曲线发展:女人刚做家庭主妇时,家里饭菜飘香、窗明几净,孩子会开心地夸赞:妈妈做饭太美味了,妈妈手艺太好了!丈夫会感动:老婆,你辛苦了!日子久了,丈夫和孩子每天都享受着被人照顾的待遇,渐渐习惯了女人的付出,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再继续一段日子之后,丈夫和孩子不但习惯了女人的付出,而且会带着不满挑剔、抱怨女人所付出的辛劳:你炒的菜盐放多了,天天做饭怎么还没有数?你烫的衣服还有褶皱,天天在家呆着,这点事都做不好!在他们的内心里,女人早蜕变成不要月薪的保姆。
不被亲人认同,当是偷走女人辛劳成果的要因。另外,主妇内心的不快乐,也是偷走女人辛劳成果的刽子手。女性社会学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后李静,曾对全职主妇进行过调研,得出的结论是:70%以上的全职主妇过得非常不快乐,幸福指数远不及身在职场的时候。因为长期呆在家里,不关心时事,不学习新的知识,不参加社会交往,因此家庭主妇大多跟社会脱节,跟丈夫也渐渐拉开距离,缺乏共同语言,久而久之自然会感到苦闷乏味、单调无聊。更有人为感受不到自身价值而深深迷惘,丧失自我的彷徨让她们焦躁不安。若丈夫再不给予必要的肯定和爱,苦妇便日渐变成怨妇。
让苦妇的辛劳彻底变成东流水的悲情事件,莫过于婚姻破裂。自己为了家庭而放弃事业,却又在辛劳付出、全心投入经营家庭之时,丢了家庭,最终一无所有。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家庭是生活的重心,女人可以因为家庭需要暂时回归家庭,但不等于从此失去独立能力,完全与社会脱节。一个优秀的家庭主妇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更不忘提升自我,比如多读书,听音乐,学学插花、摄影等能够提升艺术修养和内涵的技艺;参加一些对自己有益的培训课程,不放弃自己以前所从事的行业的技能学习;随时关注社会信息、资讯,不断更新自己的信息和技能库……如此时刻保持工作能力、生存能力,只要需要,随时都可以重返工作岗位。忙碌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找回自我,感受到自身价值,而且,因为保持一个全新的自我,力求和丈夫比翼齐飞,不至被甩在后面,对于保鲜爱情,稳固婚姻也是起着极大的作用。
有把“家庭主妇”做得有声有色的女人归结道:被丈夫需要、不放弃对自我的完善,介入老公的社交,是做好全职太太的三大法宝。您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