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想起一个故事:有一天,上帝创造了三个人,他问他们:“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第一个人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第二人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第三人人说:“我既要创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上帝于是给前两个人打了50分,给第三个人打了100分。他认为,第三个人才是最完美的人。
既要创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也就是既要奋斗又要享受,既要跋涉,又要驻足休息,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我们身边有太多女人属于第一种人,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朝着目标一路奔跑,不舍得停下脚步休息一下,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结果疲惫地到达人生的终点,回头看来时路,才发现自己一路奔来,沿途有那么多美丽的风光没有去欣赏,有那么多乐趣没有去品味,自己的一生有太多缺憾,可是,人生是单程的,没有回头路可走,没有机会去弥补那些缺憾。
想起一个刚刚去世的朋友。她才过42岁生日,被乳腺癌夺去了生命,她就是标准的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的人。本来确诊后,经过手术,认真接受化疗,认真休息和补充营养,她的生命完全可以迎来新的绽放,但是她急于继续自己的事业,幻想着再上一个新台阶后,再停下来休息,结果手术后因为重视不够,没有很好地遵医嘱按时化疗和好好休息,没多久癌症复发,回天无力。弥留之际,我去看她,她拉着我的手,泪水淌满了脸:“我还年轻,我的孩子还小,我还有好多事没做,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现在,我是彻底没时间了……”
本来,她可以有更多时间,可是由于她不懂得适时停下来歇一歇,提前预支了生命,就这样匆促结束了旅程。
而另一个故事中的渔夫就比她睿智得多。渔夫躺在沙滩上晒太阳,身边晒着渔网,还有几条刚打上来的鱼。一个富翁经过他身边,看到渔夫可怜的劳动成果,和渔夫懒散的样子,就忍不住上前教育他:“你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努力劳动呢?争取多打一些鱼,多卖一些钱。”渔夫反问:“多卖一些钱干什么呢?”富翁说:“可以拿这些钱买更多的渔船和渔网,然后打更多的鱼。等你成为像我这么富有的人,你就可以每天在海边无忧无虑的晒太阳。”渔夫笑着说:“我现在不就每天都在海边无忧无忧地晒太阳吗?”
相对我那早逝的朋友,这位渔夫深懂得,驻足享受当下的真谛。拼命奔跑,利用生命去创造,目的是让自己有幸福的生活。可是幸福生活有时候就在眼前,或许不必付出忙碌的一生就能感受得到。如果你能够停下来投入地品味,就一定能够品味得到。只是因为不懂得且走且停,而忽略了就在手边的幸福。不要一味奔跑,幻想着等拥有了足够的幸福再停下来休息,停下来享受,学学这位渔夫吧,且走且停,随时感受身边的幸福,享受生活的美好。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长途跋涉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且走且停。且走且停,是让脚步保持从容的豁达,是让心灵保持轻盈的睿智。疲惫的时候,停下来,进行必要的休整。走上一段,歇上一时。养精蓄锐,积蓄力量,重新出发时脚步会更有力量,走得才更长远。烦躁的时候,停下来,给心灵以安抚。想想自己多久没好好睡一觉,多久没和朋友一起海阔天空畅聊,多久没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多久没畅快地运动?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去享受这些好久没有享受的快乐吧,生命的意义不单纯只是工作,还有享受生活。
还有很多人不愿意停下来,是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停下来是浪费时间,停下来驻足的时间可以用来做更多的事。欲速则不达的道理人人都懂,可还是有很多人一味地追求速度,追求高效率。先生酷爱书法,工作之余喜欢挥毫泼墨。看他写出来的字每笔每划都透着苍劲的力和洒脱的帅,我心生拜师之意。但他拒收我这个徒弟:“你天生急性子,要学书法,先改了急脾气再说。”我不解,急脾气和练书法有何冲突?先生解释:写字不能速成,要懂得停顿,要随时调整笔力、笔法,脾气急了写不出好字。写字如此,人生其实也是如此,疾行中需要停顿,停下来总结上一步,筹划下一步,如此才能力求每一步都走得稳健,人生整个旅程才能走得圆满。
走一走,停一停,不是偷懒,不是消磨时光,更不是强调享受至上。且走且停,是为了积蓄力量,是为了规划和调整,是为了更有力地出发,是为了人生更完美。
幸福的理由只有一条,不幸的理由千万条。可见,幸福这种内心的感觉,虽然没有标准,但获得幸福一定有方法。女人幸福的潜规则,就是不偏科。每一方面都注重,从内到外,从婚姻到事业,从情人到母亲、妻子的角色等都能游刃有余。女人,只要用心,就一定能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