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骨干、精英,这三个词汇放在一起,意味着工作能力超群、工作环境优越,意味着拥有让人羡慕的高薪、高职位,意味着享受着很高的生活品质……但是,同时也意味着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意味着每天都深陷报表、客户资料、文案之中,如不停旋转想停也停不下来的陀螺,于是,也就意味着生活的单调,内心的孤独……
是的,孤独。有媒体公布一组数字:职场白领40%的人没有知心朋友。22.4%的人几乎没有真朋友。人是感情动物,除了爱情、亲情,人还不能没有友情。而很多白骨精在“友情”这一人生科目上,显然不及格。
导致此科目不及格的原因之一,当然是时间投入太少。白骨精之所以成为“白骨精”,除了因为自身的能力和技能超群外,还因为她们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因为她们把自己打造成了工作超人。不是在上班,就是在通往上班的路上;不是在见客户,就是在通往见客户的路上。所以,她们没有时间休闲,更没有什么工作之外的社会交往。而朋友之间的情谊,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维系和巩固的,可据调查,有15.9%的白骨精几乎天天都要加班。早晨被闹钟唤醒,一直到深夜,十几个小时都在写字楼里耗着,人际交往的时间被无情地剥夺。好不容易熬到周末,只想把自己关在家里,好好清静一下。所以,难得有朋友打电话邀约,能推掉就推掉。如此几次之后,几乎便没有人“骚扰”了。
导致白骨精社交危机的原因之二在于社交圈子的狭小。平时接触的人,除了同事就是客户,倘若家在外地,身边就更没有几个认识的朋友了。尤其随着社交网站的发展,很多人热衷于在网上结交朋友,现实生活中就更懒于拓展交际空间,人越来越“宅”,也就越来越孤独。现在写字楼里有一“赖班族”大军,就是下班后却赖在办公室不走。赖着不走不是为加班,而是为打发一个人的寂寞时光。因为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打拼,没有家人,没有朋友,下班后回到出租屋,要多冷清有多冷清,不如呆在办公室上网玩游戏、逛淘宝,或者上社交网站。
白骨精们知音难觅的第三个原因,是在“心”头上加了一把锁。信任是友谊长存的基石,但由于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彼此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且当下社会大环境的浮躁,而使得工作在写字楼里的白领们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缺乏信任。很多人接受“同事不可能做朋友”的定论,认为同事是最有可能背后算计自己的敌人,是提升业绩、升职加薪的有力竞争对手,所以,心门紧锁,处处防范同事。而走出工作间,面对同事之外的朋友,也会因为过度的自我保护心理而过于警惕,从而难获得真心。
如此高学历、高情商、高素质的群体,就这样陷入社交危机。很多人因此对人际交往失去信心,甚至因为遭受过社交打击,而产生社交障碍,从此逃避与人交往。
同事的女儿大学毕业,找了份称心的工作,奋斗了几年之后,就加入白骨精的行列,不仅没增加爸妈负担,自己独立买了房子,还为爸妈买了一辆车。把妈妈高兴得成天在同事面前夸自己女儿能干。后来,女孩子有了意中人,只是对方并不主动,女孩子又出于矜持,不好意思主动表白,于是就向好友讨主意。好友先是做她的幕后军师,后来渐渐取代她去联络男孩子,最后索性越俎代庖,直接将男孩子变成了自己的男朋友。同事的女儿深受打击,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哭了几天之后,整个人变得沉默、冰冷,就是跟父母都很少说话。无论母亲怎么开导她,她都走不出心里的阴影,认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可信任的。
除了因为受伤害而关闭心门,还有生性内向、讷言,踏上社会后自认为不善交际,不善言辞,因为自卑而产生社交焦虑;过于依赖短信、网络沟通,导致很多人实际的交际能力下降,在网上对着屏幕聊得很投机,下了线面对面却无话可说。有事找朋友,宁可发短信也不直接拨电话,因为电话接通后,会变得语无伦次,无法组织语言……
社交焦虑,社交恐怖,白领冷漠症……白骨精成了社交危机严重的群体,成了孤独感最强烈的群体。轻微的孤独感会削弱人的幸福感,容易让人陷入莫名的感伤和忧郁中。而当孤独感加重到一定程度,很可能会引发其他心理障碍,比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人生不能无群。尤其对于情感细腻而丰富的女人来说,拥有爱情、亲情的同时,更要拥有友情。如此,才能在失恋时,有朋友的肩膀靠着哭;在和老公冷战时,有朋友陪着K歌;工作上遇到困难,跟朋友唠叨唠叨;发了红包,也能找到朋友一起吃大餐,让她们分享自己的快乐……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朋友,女人的人生该是多么苍白!
所以,白领、骨干、精英们,为工作牺牲再多,也不应该忽视友情的培养,而是更应该重视内心对友情的需求,从繁重的工作中走出来,拿出时间,拿出真心,带着真诚和信任,去结交朋友,去拓展自己的交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