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夫教子”一词产生于封建社会,要求女人婚后要恪尽职守辅助、照顾丈夫,教育孩子。做不到这一点,女人就是不称职的,男人甚至可以以此为理由休掉女人。
今天男女平等,封建礼教套在女人身上的枷锁被一一打碎。“相夫教子”也被很多人拿来批判,认为要求女人“相夫教子”就是剥夺女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平等地位,就是忽视女人的独立自尊需求。尤其越来越多的女人拼杀在职场,和男人一样用智慧用汗水创造价值,甚至很多女人在事业上取得男人也难企及的成就,“相夫教子”越发被不屑。
在我看来,“相夫教子”没有错,错的是封建时代将女人禁锢在家里,将“相夫教子”作为女人唯一生存意义的腐朽思想,错的是女人不能独立自主,只能从属于家庭,做丈夫的附庸的低下地位。作为家庭中的女人,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相夫教子,就是她的责任,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男女平等的今天,这种责任都不可推卸。不是说,女人有了工作,走出家门和男人一样打拼,就可以不必相夫教子。事业再成功,家门走出再远,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不会改变,在其位谋其政,是妻子,就要照顾、辅助丈夫;是母亲,就要教育孩子。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妻子和母亲。
只是,和封建时代不同的是,在现代婚姻,这个“相”不是单向的,在强调女人“相夫教子”的同时,我们也强调男人,作为丈夫和父亲,同样有“相妻教子”的责任。男女组建一个家,共同支撑一个家,就应各司其职,互助合作、相互依存,缺了哪一个角色担负的责任,家庭的功能都会有所缺失。现实发展表明,很多男人在“相妻教子”方面做得很好,没有人说男人做这些就是没有地位,就是不平等。所以,我们不能矫枉过正,只要是封建时代产生的东西就一概拿来批判和否定,不要提到“相夫教子”就认为是和现代妇女解放、平等思想唱反调。我们相夫教子就不独立不自强了吗?相夫教子就不能走出家门,就影响工作了吗?当然不是。相夫教子和地位平等、独立自尊是不矛盾的,和忙事业、忙工作是不矛盾的,不是非此即彼,只能二选一。
相夫教子和工作、事业没有关联。不上班不工作,终日在家的女人不一定做得好“相夫教子”;满世界飞,回家时间少之又少的女人,也不意味着没有做到“相夫教子”。相夫教子不是形式,而是一种意识,一种责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全职在家的女人,每天洗衣服做饭,给丈夫孩子准备一日三餐,让他们吃饱穿暖,衣食无忧,但不体察丈夫的喜怒哀乐,不关心丈夫的工作成败,也不督促孩子的学习,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她这不是“相夫教子”,只是做了一个保姆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而一个在职场打拼,每天忙于谈判忙于项目忙于方案的女人,没有时间给丈夫孩子洗衣服做饭,但回到家她会和老公交流,欢喜着他的欢喜,排解他的忧愁,还就工作上的事情提提建议;会听听孩子聊一聊学校的事情,和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困惑的难题,给他讲各种故事……即便出差不回家,她也会打电话给丈夫和孩子,来完成上述事情。她这是在尽“相夫教子”的责任。
没有哪个女人不看重家庭幸福。即便那些事业做得足够大,看起来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的女强人们,内心也是把丈夫、孩子放在首要位置的。无论她们在外面怎样的风光无限,终归渴望家的温馨,渴望和丈夫孩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可以说,拥有幸福的家庭,对于女人来说,是最大的成功。而要实现这一成功,相夫教子是不容忽视地,需要尽心尽力去做好的功课。
能够真正做好相夫教子,是需要智慧和素养的。相夫,如宰相辅佐君主,具备智慧和才能,才能胜任;教子,更是要求女人有大智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科学的教子理念,没有科学的教子方法,是很难掌握教子这门学问的。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所以,女人不但要从思想上重视相夫教子的责任,还要在行动上不断学习提高相夫教子的能力。
不是只忙碌于厨房洗衣间,只端茶倒水奉上美味佳肴就算贤妻良母了,就算相夫教子了。更重要的是,贤妻能够给予丈夫事业上充满智慧的辅助,能够给予他心灵上充满爱意的抚摸,让男人感到事业上有贴心的参谋,不是一个人在外单打独斗。而且在外面忙碌劳累之后,回到家感受到的是宁静舒适,是善解人意的问候和宽慰。走出家门,男人就如加满油的车,充满电的钻头,斗志昂扬地再次投入职场,为身后的女人和那个家,奋力向前冲。
良母能够给予孩子的,除了要孩子吃得好穿的好,除了对孩子无尽的母爱,更重要的是对孩子如何做人做事的教育。母亲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在于生养了孩子,更重要的是在于教会孩子怎么做人、做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母亲的教育之责重于泰山。
相夫教子,幸福了丈夫和孩子,幸福了一个家,最终幸福了自己。所以,在职场打拼,追求事业成功的女人,别忽视你的责任,别丢掉这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