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打拼,没有人甘居人后,都希望才能出众,做最优秀的那一个。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极力表现自己的才能,深怕被同事低看了自己。还有一些人则认为,是金子就要发光,因此锋芒毕露,处处表现得高人一头,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我的一位记者朋友就属于后一种人。她极具才华,聪敏、理性,伶牙俐齿,工作业绩突出,曾荣获当地“十佳新闻工作者”的称号。但她在报社和同事的关系处得非常紧张,几乎可以说是降到了冰点,很多人和她走碰头连招呼都不打。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工作中她总给人一种强势、咄咄逼人的感觉,工作之余和同事相处也是总喜欢处处占上风,处处表现出优越感。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这事要换做我来办,肯定办得比你漂亮!”她采写的新闻稿,很讨厌被编辑修改,因为这事没少跟版面编辑发生争执,她的理由是:“我的稿子写得很完美,不需要修改。你一个版面编辑懂什么啊,随便改我的稿子?”
她给我讲过一件事,让我更清楚地看到她锋芒毕露到有些恃才放旷的张扬个性。应读者要求,报社开设情感咨询热线,交由她负责接听。因为筹备时间紧,热线开通得有些匆忙。热线正式开通那天,报社还没来得及腾出相对封闭的空间,我这位朋友不得不在一个五个人一起办公的屋子里接听咨询热线。结果,她专心接听热线和读者交流过程中,那五个人不时发出各种声音。她忍不住站起来冲几个人发脾气:“请尊重我的工作!更请自重!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有人接话:“你在工作,我们也在工作,总不能因为你在工作,我们都得停下手头的工作吧?我们是不是也请你尊重我们的工作?”我这位朋友摔门去找领导:“报社有条件开热线,没有条件开什么热线啊?”弄得领导很下不来台。
可以想见,她这样的个性在单位怎么可能有好人缘?我劝她要懂得适时藏锋,还是低调点好。她不以为然:“你那是中庸之道,我为什么要藏自己的锋芒?我是优秀的,这还怕被人看?”事情果然朝我担心的方向发展。其中细节我不太清楚,只知道一天朋友去上班,钥匙都快拧断了,却怎么也打不开自己办公室的门。后来叫来物资管理员一检查,门锁换掉了。很显然,和她同办公室的同事以此举明示她:我们讨厌你,你最好别进这个门。
孤傲的她当然受不了这种冷遇,当即愤而辞职,尽管她工作能力突出,为报社做出过贡献,但当她提出辞职时,领导连一句挽留的话都没有说。不知道她会不会有所触动,反思一下自己。我想,如果个性不改,换哪家报社,她都不会有舒心的人际环境。
你才华出众,于己是幸事。可锋芒太露,忽视他人的感受,则伤害别人的同时更会让自己受伤。古往今来因为不懂藏起锋芒而遭人嫉恨乃至被排挤被陷害的例子很多,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里的杨修。他因才华出众而被曹操赏识,却也因为锋芒太露、恃才放旷而招致杀身之祸。古语说:真人不露相。鹰立如睡,虎行似病。锋芒在内,低调在外。置身复杂的职场,应懂得适时藏起锋芒,保持一种低姿态。这不是懦弱无能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是做事的智慧,做人的品格,处世的境界。
做人低调会让你有个好人缘。人们当然都喜欢和谦虚、平和的人交往。每个人都有自尊需求,你表现的高人一头,自然会让近距离接触你的人觉得不舒服,势必产生心理对抗,从而疏远你,排挤你。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华再卓越,工作也难出成效,每天上班也难舒心。你放低姿态和大家打成一片,自己并不损失什么,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器藏在身上,不会因为你低调而消失,该有怎样的才能还有怎样的才能,却收获了友谊,何乐而不为?
做人低调会让你更多看到他人的优点,从而博采众长,学到更多东西。海纳百川,正是因为它把自己放到比百川低的位置。站在低处才懂得抬头看周围,才会发现周围有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才能不断充实自己,不至于停足不前。
做人低调会有利于你顺利解决各种难题。你放低姿态和客户交流,对方被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会很愿意跟你合作;你放低姿态和同事相处,工作中遇到难题,或者需要同事协助的时候,他们会主动伸手相帮;你放低姿态和领导相处,领导才会由衷欣赏你的才能,才会给你更多施展才能的机会。也会不吝啬给你更多工作上的指导。
总之,适当收敛锋芒,低调做人,会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收敛是在积蓄能量,这种放低姿态,是在蓄势待发。
要把低调做人落实到实处,除了不张扬,藏起锋芒,谦虚做事,还要注意两点,第一,不强求别人赞同你的观点,接受你的建议,不要有太强的支配欲。要懂得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思想,对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要接受这种差异的存在;第二,不替别人做主,尤其不能替领导做主。凡事要及时向领导请示汇报,听取领导的意见。你再能干,也要听领导的。
当然,有时候也需要展示才能,去争取成功的机会,比如竞聘某一岗位,竞争某一项目。这个时候当然需要露出鹰的锐利虎的威风,只是最好露的有技巧,要不着痕迹的露,以免给人留下炫耀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