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女人是天生的居家软体动物,从“安”字的写法来看,“女”人只有在“宀”(屋檐)里,才会心“安”。既然老祖宗连造字都不忘告诉我们,女人在家才心“安”,“男主外女主内”才符合阴阳平衡;既然专注于事业的女人,情感生活大多不幸福,那好吧,很多视爱情如生命的女人们,索性选择做一个居家女人,把经营好婚姻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这部分女人没有雄心勃勃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她们对“成功女性”、“铁娘子”风风火火闯世界的做派不感兴趣。在她们看来,事业再成功,女人没有幸福的家,她的人生就不是完美的。所以,她们拒绝做铁娘子,家庭才是她们体现存在价值的最佳舞台,做好家庭主妇才是她们最重要的事业。
这部分女人,占据较高的比例。在一项针对已婚女性的调查中,有19%的女性曾经做过一段时间全职主妇,有17%的女性正在做。也就是说,超过30%的女性做过或正在做着全职主妇。另外还有40%的职业女性,鉴于工作压力较大,孩子太小需要照顾等原因,很想放弃工作,回归家庭。在这40%的女人眼里,全职主妇每天过着从容优雅的日子,不必面对一大堆公务发愁,不必费心处理职场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用看领导的脸色……就连大女人如洪晃,都撰文感慨:做大女人很吃亏,不实惠。居家还是做小女人好。最近几年,更有政协委员将“鼓励部分女性回归家庭,提高社会幸福指数”作为提案,大有“女人做了全职主妇,不仅仅是幸福了个人,更能提高全社会的幸福度”之意。
可是,真正走进这个群体,我们会发现,当把“全职主妇”做成了真正的“主妇”,乃至于把自己变成“黄脸婆”,幸福便只是彼岸花,可望而不可及。
由于工作关系,我平日里接触到很多这样的全职主妇,她们内心生长着太多职场女性体味不到的悲哀。在报社接听心理热线之余,我曾在妇联做过一段时间的家庭婚姻援助热线义务咨询员。打电话的咨询者中,全职主妇占了一大半。她们心里装满了抱怨、委屈、忧郁、不安等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大致源于:
第一,经济不独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一个人在家里的地位。很多全职主妇因为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而自觉矮丈夫一头。一位女士在咨询电话里哭诉,每月跟老公要生活费的时候,老公都要她报账,而且总要对着账单抱怨她,不体谅他在外挣钱养家的不易,不会节俭持家。每当这时候,她就难受得掉眼泪,觉得自己很没用。
第二,情感危机。这是困扰全职主妇最大的心病。很多女人因为把全部心思用于操持一个家,不仅放弃学习,而且因为长期封闭在几个居室的空间,与社会脱节,更与老公的成长难以同步。因此,和老公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老公下班回家,难得和自己说几句话,结果自己讲的东西老公不感兴趣;老公说的东西,自己压根听不懂。长此以往,两个人的感情难免出现问题,婚姻也便很容易出现危机。
在我们周围,每天有太多“家花没有野花香”的外遇情戏在上演。女人在家邋里邋遢不修边幅地拖地、洗碗、抚育儿女,男人却在外搂着打扮精致的女人,灯红酒绿、花前月下。曾热播一时的电视剧《夫妻那些事》中的安娜一角,可谓这类女人的典型代表。她每天为老公煲汤烧饭,精心照顾三个孩子。却在琐碎的忙碌中忽略了自我建设,外在是身材臃肿,内在是个性缺失。老公平日里漠视她,不尊重她,不仅出轨养小三,而且最后转移财产,来个人间蒸发。
生活模式和铁娘子截然不同的居家女人,同样要面对男人出轨的尴尬。这不能不说,做女人真是不容易,事业太成功,男人因为心理不平衡有外遇;没有事业,男人一样还是容易出轨。
第三,价值感缺失。很多全职女人感叹,因为整天在家呆着,日子过得懒散、重复而乏味。没有什么值得期盼,没有什么需要紧张,没有什么让自己兴奋。倘若老公再时不时打击自己一下,就更觉得自己在家庭之外,毫无自我价值和成就感。少数人因为不能很好的调节心理状态,而因此产生抑郁、自闭等非正常心理。
把人生幸福全部寄托于事业,会因为婚姻家庭的不完美而使得人生出现残缺;而倘若把幸福的希望全部寄托于婚姻,则会因为失去自我,而让幸福变得飘摇不定。一旦婚姻不在,那个全身心依赖的男人抽身而去,女人一夜之间便一无所有。
黄脸婆们的悲哀,不在于太看重婚姻,而在于不懂得平衡婚姻、事业和自我发展。她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没有做好取舍的选择题,退守到婚姻里做黄脸婆,放弃事业的发展和自我建设,自然降低幸福指数,给情感、经济、自我价值等诸多方面带来或隐或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