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实在古老到极致的话题。经典范例,如汉代焦仲卿家的婆媳,宋代陆游家的婆媳,关系严重不合,致婚姻当事人悲剧一生。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婆媳大战从未停歇,直至今天,矛盾纷争越演越烈,十对婆媳九不和,是不争的事实。看看各电视台热播剧目,《双面胶》、《麻辣婆媳》、《媳妇的美好时代》、《婆婆来了》、《当婆婆遇上妈》……大概是剧集中展现的婆媳矛盾很真实,让太多婆婆儿媳产生共鸣,所以收视率居高不下。
真实的细节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的婆媳大战,一点不比电视剧中渲染的逊色。已婚女人凑到一起,除了谈论老公、孩子,就是声讨自己的婆婆。而婆婆们拉家常,主题大多也是说自己儿媳妇的不是。上网一搜,这婆媳关系真是一大热点,什么婆媳网站,婆媳论坛,婆媳专题,说的当然都是矛盾和战争,而引发矛盾和战争的,无非是鸡毛蒜皮。什么婆婆嫌儿媳妇懒,家务都让儿子做;儿媳嫌婆婆管得太多,买什么衣服化妆品,花多少钱都要过问;婆婆说孩子用尿布最好,媳妇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是用尿不湿对;婆婆说,这儿媳妇终归是外人,怎么亲也换不来真情,媳妇却说,婆婆到了不是妈,隔层肚皮隔层山……要把婆媳战争一一罗列出来,估计几个大部头都写不完,总之一句话,这婆婆和儿媳,俨然一对天敌。
为什么在家庭中仅次于夫妻关系的婆媳关系会有这么多的矛盾纷争?这是由婆媳关系的特殊性导致的。两个本来互不相识的女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只因为同一个男人而于某一日成了一家人,或者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或者虽然分居而住,但彼此有着过密的交集。因此,这两人的感情既难有夫妻之间的亲昵恩爱,又难有母女之间血浓于水的依恋亲情,这种靠着男人连接在一起的,表面上亲亲热热的关系,内里根本没有粘合性,所以,居家过日子难以避免发生的小摩擦小纷争,放在夫妻之间,母女之间可以一笑置之,放在婆媳之间,就很容易上升为战争。
有人说,那儿媳妇和公公也是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姻亲关系,但决不像婆媳关系这么难相处。这就牵涉到女人的特殊情感需求问题。在母亲的心里,自己十月怀胎生下儿子,然后含辛茹苦把他养大,儿子当然应该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哪怕娶了老婆,老娘也该是他最爱的人。但儿媳妇,嫁做人妻,当然要男人专心爱自己。两个人对情感的需求同时寄托在一个男人身上,尽管这种需求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亲情一个是爱情,但也会争风吃醋,从而产生摩擦。很多纷争的缘起核心都是那个“老婆和母亲落水,先救谁”的问题。
除此之外,加上两个人因成长于不同的时代,几十岁的代沟导致迥异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等等,再有性格方面的冲突,比如婆婆脾气火暴,媳妇遇事较真等等,每天亲密接触过程中,纷争自然不会少。母女之间闹了不愉快,转身就都忘了,说说笑笑跟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但婆媳之间因缺了血缘亲情,就远没有那么简单。积怨不解决,越积越多,小纷争就会演变成大战争。
这看不到硝烟的婆媳大战,杀伤力可不容忽视。轻者闹得家里乌烟瘴气,有失和谐,重者婚姻破裂,一拍两散。极端者还有为此丢了性命。焦仲卿家的婆媳不和导致的结局就很惨烈,让人不禁扼腕叹息,两个相爱的人,本可以拥着爱情幸福一生,却只因婆媳关系处理不好,而悲情一生。有对当代婚姻现状的调查表明,在影响婚姻幸福和家庭和睦的繁杂因素里,婚外恋排第一位,婆媳关系排第二位。有80%的婚姻破裂,源于婆媳不和。可见,这婆媳关系简直就是破坏婚姻幸福的杀手,有人甚至用“恶性肿瘤”一词来强调它对婚姻的毒副作用。
婆媳关系对婚姻的幸福与否影响如此巨大,那么对于走进婚姻的女人来说,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就成为不容忽视的大事,成为婚姻幸福的关键。而因为其关系复杂,更需要每位已婚女士花心思潜心学习。
有两个化解矛盾的秘诀,只要你坚持使用,保管婆媳和睦,化干戈为玉帛。第一,将心比心,理解婆婆。和婆婆有纷争时,先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在婆婆那个位置,是不是也会这样想,这样做?如果我老了,成了婆婆,是不是也会这样对儿媳妇?如此一想,就比较能理解婆婆,怨气也就消了。
第二,带着感恩和敬重的心对待婆婆。她吝啬,她专横,她对你指手画脚,看哪都不顺眼,你也不必报以责备、反击、反抗,想想她和自己的妈妈一样,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把你的丈夫养大,然后让他来照顾你,陪伴你一生,是不是要感激她,敬重她?如此想来,她的千般不对万般不是就都没什么了。更何况,中国作为文明礼仪之邦,素来尊从百善孝为先,婆婆和儿媳发生矛盾,婆婆再错也不是错,人们都是指责儿媳妇不孝顺,不懂事。所以,作为晚辈,忍让、包容婆婆,是美德,也是本分。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相互的。你对婆婆始终如一地付出尊重和感激,自会换来婆婆对你的宠护和关爱。爱老公就要爱婆婆,要婚姻幸福,就要婆媳和睦。聪明女人都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