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9100000005

第5章 从《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看观音菩萨的形象及信仰

彭晓岚

“摘要”《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阐述了观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故事以及其变化的各种形象,并在经文后两部分详细地描述了芸芸众生念诵六字大明王陀罗尼所获得的功德。本文对文本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藏地观音菩萨信仰的缘由,并从藏族信众的生活来反映观音信仰在藏区的普遍性。

观世音是大乘佛教中信仰最为普遍的菩萨,无论在印度佛教、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中,都有大量的经典来阐释观音菩萨的功德。本文便是通过对《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的分析来论述观音菩萨的形象及其信仰。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由宋代天息灾译,收录于《大藏经》中,它是一部以讲述观音菩萨功德及念诵陀罗尼所获福德为主要内容的印度佛经。其藏译本翻译自吐蕃时代,而且汉藏译本卷数相同。“《大乘庄严宝王经》四卷,与蕃本同。[笺证]蕃本:丹噶目录114号,1365颂,四卷;德格版116号;北京版784号”。说明汉藏译本依据了相同的梵文原本。

藏传佛教中认为《大乘庄严宝王经》是最早传入吐蕃的经典之一,并有一则传说,认为这是佛教初传吐蕃之始。布顿大师在《佛教史·大宝藏论》中云:“继此由‘脱脱日涅赞’王当政,在他享寿六十岁时,他住的‘容布拉岗’宫顶从空中落下一宝箧,开箧一看,里面有《大乘庄严宝王经》、《百拜忏悔经》,及金塔一座,起名为‘严密宝箧’,而作恭敬供养。从此佛教圣法正式建立。”不论这则传说的真实与否,却也反映了《大乘庄严宝王经》在吐蕃时期占有重要地位,《大乘庄严宝王经》用大量的语言来重复不断地描绘菩萨显身时的情景,还用偈颂的方式来对上文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在修辞手法上和表达方式上,具有浓郁的印度佛典的特色,用词夸张,比喻形象,在经文中刻画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场面。而经典中所塑造的观音这一光辉形象,也进一步推动了观音信仰的普及,尤其是对观世音菩萨的六字真言的崇拜。《大乘庄严宝王经》是六字真言的出处,就此而言,该经在藏传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一、《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观音菩萨的形象

1.观音菩萨的相貌

在佛教中观音菩萨代表着大慈、大悲、大勇。其身像有很多种显现形式,如四臂观音、十一面观音、马头观音等。

《大乘庄严宝王经》的第一部分中,主要提到了十一面观音:“归命莲华王,大悲观自在,大自在吉祥,能施有情愿,具大威德神力,降伏极暴恶,暗趣为明灯,睹者皆无畏,示现百千臂,其眼亦复然,具足十一面,智如四大海,爱乐微妙法,为救诸有情……”显然这里所描述的观音菩萨是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像,为了降伏恶魔、救度诸有情而化现的。这一形象也是藏传佛教密宗观世音像中较为常见的,拉萨的大昭寺也有供奉。

其次,在这一部分中还描述了观音菩萨的威猛相:“救度世间病,如盖覆于幢,难陀、跋难陀二龙为络腋,手执不空索,现无数威德,能破三界怖。”为了拯救世俗间的病痛,观音菩萨化现为既可爱又可畏的形象显现于众生之间。

最后,经文第三部分中用菩萨与众商人入狮子国的故事,描写了观音菩萨化现的圣马王形象,也是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生动事例。这一形象与藏传佛教密宗中的马头明王相似,马头明王像一般以头顶上的绿色小马头为标志,观音正是化身为此相来降妖伏魔,从而解救众生于苦难之中。

菩萨的化身是无所不包的,这些千变万化的菩萨形象为菩萨造像提供了素材,使菩萨的形象以更生动的方式进入世间生活并被信众所接受。经文还用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菩萨救度有情众生的过程,给人塑造了一个救世主形象的观音菩萨。

2.观音菩萨的精神

“大慈大悲”是对观世音菩萨精神的高度概括,根据佛教经典的论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是不分对象,不分地域的,是超越时空的。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中讲述了他在大阿鼻地狱等恶趣的救度情况,“地狱有三类,第一类是根本地狱,其中有八热地狱和八寒地狱。如八热地狱的第八阿鼻地狱,也称无间地狱,罪人受苦永无间断,最为痛苦”。而经文第一部分中提到“此大光明是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入大阿鼻地狱之中,为欲救度一切受大苦恼诸有情故,救彼苦已复入大城,救度一切饿鬼之苦”。然后提到大阿鼻地狱环境的恶劣“大阿鼻地狱,周围铁城,地复是铁,其城四周无有间断,猛火烟焰恒时炽燃。如是恶趣地狱之中,有大镬汤,其水涌沸,而有百千俱胝那庾多有情,悉皆掷入镬汤之中,譬如水锅煎煮诸豆,盛沸之时或上或下,而无间断,煮之麋烂,阿鼻地狱其中有情受如是苦。”观音菩萨进入阿鼻地狱后,万恶不能伤其身,并显现出美好景象“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入大阿鼻地狱之时,其身不能有所障碍,时阿鼻地狱一切苦具,无能逼切菩萨之身,其大地狱猛火悉灭成清凉地。是时狱中阎魔狱卒,心生惊疑怪未曾有,何故此中忽然变成如是非常之相。是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入其狱中破彼镬汤猛火悉灭,其大火坑变成宝池,池中莲华大如车轮”。观音菩萨的悲悯之心和勇敢之力使有情众生脱离苦难,令众菩萨叹服;在经文的第三部分又讲述了菩萨与商人去往狮子国时被罗刹女带走并囚禁,后由菩萨示现为圣马王并救助众商人的故事。故事中的菩萨智慧过人,且有悲悯之心,慈悲是观音菩萨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经文中还用很多排比及对称的方式来写观音菩萨示现为佛、菩萨、缘觉、声闻、天、龙等化身相,随机应现,方便救度众生,以此彰显菩萨的慈悲精神:

是观自在为欲救度如是有情,证菩提道随有情类现身说法。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菩萨身得度者,即现菩萨身而为说法。应以缘觉身得度者,即现缘觉身而为说法。应以声闻身得度者,即现声闻身而为说法。应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大自在天身而为说法。应以那罗延身得度者,即现那罗延身而为说法。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应以日天子身得度者,即现日天子身而为说法。应以月天子身得度者,即现月天子身而为说法。应以火天身得度者,即现火天身而为说法。应以水天身得度者,即现水天身而为说法。应以风天身得度者,即现风天身而为说法。应以龙身得度者,即现龙身而为说法。应以频那夜迦身得度者,即现频那夜迦身而为说法。应以药叉身得度者,即现药叉身而为说法。应以多闻天王身得度者,即现多闻天王身而为说法。应以人王身得度者,即现人王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应以父母身得度者,即现父母身而为说法。

观世音菩萨具大慈、大悲、大智、大勇的精神,无比的关爱众生,以各种化身来到人间,生活在信徒中。菩萨善解人意,满足众愿,与信众更为贴近,而不是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的。佛经宣传的观音菩萨的精神和其救度众生的方式,自然能引起信徒的共鸣,并由此受到信众的尊崇。

二、六字大明陀罗尼及功德

在藏传佛教中,六字大明王陀罗尼经即六字真言是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而它正好出自于《大乘庄严宝王经》。

《大乘庄严宝王经》第四部分,观音菩萨念诵了六字大明王陀罗尼:“唵(引)么抳钵讷铭(二合)吽(引)”(藏文中译为“嗡嘛呢叭咪吽”)。为了强调六字真言所拥有的无比法力,经文中说当时出现“此四大洲并诸天宫,悉皆震摇如芭蕉叶,四大海水波浪腾涌,一切尾那、野迦、药叉、啰刹、娑拱、伴拏、摩贺迦攞等,并诸眷属,诸魔作障者,悉皆怖散驰走”的景象。从密宗的经典看,六字真言奥妙无穷。如认为六字大明陀罗尼中“嗡”表示“佛部心”,说念此字时,身、口、意要与佛为一体才能获得成就;“嘛呢”表示“宝部心”,据说得此宝,便有求必应,拥有所有珍宝;“叭咪”表示“莲华部心”,念诵此二字便能像莲花一样纯洁;“吽”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就是说要成就一切必须要依靠佛的力量。

在《大乘庄严宝王经》中反复地提到了六字大明咒的功用,几乎无所不包。如云:

“善男子,所有微尘我能数其数量。善男子,若有念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一遍,所获功德,而我不能数其数量。善男子,又如大海所有沙数,我能数其一一数量。善男子,若念六字大明一遍,所获功德,而我不能数其数量。”

再如:“若复有人以此六字大明陀罗尼,身中项上戴持者。善男子,若有得见是戴持之人,则同见于金刚之身。又如见于舍利窣堵波,又如见于如来,又如见于具一俱胝智慧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而能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是人而得无尽辩才,得清净智聚,得大慈悲。如是之人日日,得具六波罗蜜多圆满功德。是人得天转轮灌顶,是人于其口中所出之气触他人身,所触之人发起慈心离诸嗔毒,当得不退转菩萨,速疾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此戴持之人,以手触于余人之身,蒙所触者,是人速得菩萨之位。若是戴持之人,见其男子、女人、童男、童女,乃至异类诸有情身,如是得所见者,悉皆速得菩萨之位。如是之人,而永不受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

依此六字真言,能得各种甚深三摩地:“若有人书写此六字大明陀罗尼者,则同书写八万四千法藏而无有异。若有人以天金宝,造作如微尘数如来应正等觉形象,如是作已,而于一日庆赞供养,所获果报不如书写此六字大明陀罗尼中一字所获果报功德。不可思议,善住解脱。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法念此六字大明陀罗尼者,是人当得三摩地,所谓持摩尼宝三摩地、广博三摩地、清净地狱傍生三摩地、金刚甲胄三摩地、妙足平满三摩地、入诸方便三摩地、入诸法三摩地、观庄严三摩地、法车声三摩地、远离贪嗔痴三摩地、无边际三摩地、六波罗蜜多门三摩地、持大妙高三摩地、救诸怖畏三摩地、现诸佛刹三摩地、观察诸佛三摩地,得如是等一百八三摩地。”听闻、念诵、书写、戴持“六字真言”不仅能让人远离贪、嗔、痴,告别生老病死轮回苦,还能得各种三摩地,并且速得菩萨之位。诵念“六字真言”有如此多的妙用和福报,也可以解答“六字真言”何以在藏区普及的缘由。

三、西藏的观世音崇拜以及与《大乘庄严宝王经》的关系

藏族人认为雪域高原是观世音菩萨行教化之地,称其为雪域之救主,对观世音菩萨的信仰遍及雪域各地。“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了利益北方雪域众生,他自赡部洲东南方的圣地普陀山,观见雪域众生依然自生自灭在地狱里,尚不胜法器。于是他化身为十一面千手千眼佛,将雪域吐蕃地底下一百由旬处的饿鬼域及其再下一百由旬处铁箱般严实的无间地狱用光芒罩住,看上去其上好似华盖垂落,其下犹如莲湖荡漾,四周仿佛被迦遮邻底迦的绫罗缠绕”。藏族地区的许多位高僧大德,甚至世俗的统治者都被视为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多识教授曾指出:“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是藏民族诚实善良崇高精神的象征。这种慈悲精神在藏民族桀骜不驯的原始状态走向文明开化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引进大乘佛教的慈悲思想、以大慈大悲的观世音精神缔造藏民族方面,松赞干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藏民族将松赞干布视为千手千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六字大明咒”在藏族地区几乎是家喻户晓,同样体现了观音菩萨信仰的普遍性。“普通藏传佛教徒相信,对于‘六字真言’只要一见一闻一触,就能证悟清净菩提心,清楚一切烦恼,断除一切垢染,具足一切功德”。所以,藏区的信众们把“六字真言”作为他们尊崇至上的法宝,六字真言在藏区也是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寺庙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偏远的牧区和雪山、草甸等处无不印刻有六字真言,如:嘛呢石、风马旗;有些藏民家的门楣、神龛上也有六字真言的雕刻;转经筒、护身符上的六字真言那就更是常见了,甚至人们的住所和生活用品上也可看到;也有将它绘制成精美的艺术品,制作成各种圣器圣物用来供养的,使自己能够每时每刻看到、听到、感受到、体悟到“六字真言”的神圣法力。

信众如此普遍地信奉于“六字真言”,其原因就是如《大乘庄严宝王经》中所揭示的那样,六字真言的功效无所不包,即可以解救现实的苦难,又可以实现到达彼岸的理想。藏传佛教中对六字真言的功效做了进一步的总结,如云:

“嗡能消除天界生死苦,嘛能消除非天斗争苦,呢除人间生老病死苦,叭能消除畜牲役使苦,咪能消除饿鬼饥渴苦,吽能消除冷热地狱苦。”

又如:“嗡具五智慧,嘛遍一切慈,呢引导六众,叭息一切苦,咪焚众苦厄,吽聚诸功德。六字被加持,雪域众有情,愿住解脱道!诸佛悉加持,最精密要藏,福利来源处,成就的根本,往生善趣阶,禁闭恶趣门。”

“六字真言”伴随着藏族人的一生,无论是婚丧嫁娶或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念诵六字真言。依靠“六字真言”来祈福消灾,以此实现心灵的宁静。还有信众将六字真言用来占卜,由此可看出六字真言已融入藏族的日常生活,诵念六字真言已成为普通信众生活的一部分。

通过以上的介绍和分析,可知《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是藏族地区观音信仰的重要依据,而且该经中所出的六字真言,在藏族地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也是其他密宗经咒所不能比的。

(作者:彭晓岚,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级宗教学硕士生)

同类推荐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宗教文化生态中的政府责任:宁夏吴忠地区宗教与社会关系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吴忠地区宗教文化的形成、解放后吴忠宗教的状况、文化生态视野下的吴忠宗教与管理、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效果、宗教文化生态下的政府责任。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通天仕途

    通天仕途

    这是一个部队转业军官的官场人生,有刀光剑影,也有旖旎柔情,看似平坦的官路实则步步杀机,陷阱遍布,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树不子的烈火

    树不子的烈火

    没有目的,没有牵挂,犹如游荡在世间的孤魂野鬼。总有一天会觉醒,亦或是燃烧殆尽?——————————脱胎于《RWBY》,借用了世界观创作的独立作品。会出现原作情节,但不会出现“翻译”式的同人写作。更新看心情,反正动画不是还没完结吗?
  • 九星锁钥

    九星锁钥

    天纵夏郎到大周,秒杀一切天才。翩翩少年闯九大神之禁地,解开万年神魔之秘。九星连珠,九鼎镇国,是巧合,还是天机?漫天烽火,风卷黄沙,是天殇,还是心伤?
  • 王的彪悍宠妻

    王的彪悍宠妻

    一觉醒来,最美军花变成已婚少妇。传言她的王爷夫君自幼顽疾缠身,智弱体虚。这种不负责任的话到底是那个混蛋说的,这个男人简直就是腹黑界的鼻祖,明明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给她装傻卖萌扮无辜,忍无可忍,老娘要休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凤天之龙凤传说

    龙凤天之龙凤传说

    没有人可以永远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没有人可以在山河破碎之日不全力以赴,既然如此,那就让我携苍天巨龙,脚踏洪荒猛兽,驰骋天下!
  • 万兽同堂

    万兽同堂

    在这里是势者生存的地方,只有强大才会活下去一个好似平静的世界却处处充满杀机
  • 大唐秦王词话

    大唐秦王词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莲子传说

    莲子传说

    混沌初开,天地连成一片,其间孕育一青莲,盘古出世,手持大斧,劈开天地,震落一莲子……数年后,一少年脚踩七色莲花,腰挂彩笛,手持长剑,站立云端,斗阿修罗,战众妖魔,八荒六合,演绎一段莲子传说。轻松愉悦神魔附体孤儿
  • 卦神皇妃

    卦神皇妃

    她因为天命,女扮男装;他因为皇位,找上了她。她冷声道:“王爷想要在下怎么做呢?”夙烨拿起穆如清的一缕发丝,放在手里把玩,“扮作女子,做本王的王妃。”只要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她,害怕她会做出背叛他的事吗。穆如清似是已经猜到了夙烨会这样说,“可以,期限为三年,三年之内我必定帮你夺下皇位,到时候,你要放我走。”“好,本王答应。”他说:“只要是如清,不管男女,本王都喜爱。”穆如清回头看了他一眼,“好,我知道了。”她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她知道夙烨在看着她,她却真的不敢回头,夙烨眼里的感情太过浓重,她不能接受,她早说了他并非她的良人。
  • 浮生三世:繁华湮灭

    浮生三世:繁华湮灭

    【一世倾沧海,一世沉桑田,一世枫飘零,一世痕无殇】繁华倾负,只愿你一笑倾城:烟花湮灭,只为你一世放纵:浮世几何,只念你亘古如初。花映醉梦,翩跹飞舞,青丝如瀑,恋花觅知音,何倾三生缘尽。她被姐妹陷害,拼尽全力保住仙魂,却终究流落凡间。他为寻她下凡,却无意间投了凡胎。当两魂融合,锋芒乍起,看天下为她风起云涌。在相遇那一瞬,四目相对,千年的情愫萌发。且看两人傲娇对上腹黑,一起祸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