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
古罗斯国家的文化是接受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理论和俄罗斯文化史》一书中这样阐述:“外来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它对于俄罗斯来讲更像是一种激励因素,因为俄罗斯的发展需要一种外力的推动。9世纪的罗斯接受的是斯堪的纳维亚的影响,10世纪受到的则是拜占庭的熏陶,13至15世纪这种外力源自蒙古鞑靼人,而18至20世纪则分别源于西欧和美国。”本文试就10世纪开始到12世纪止从拜占庭传入古罗斯国家的东正教,深入分析东正教在古罗斯国家早期传播的途径、特点及对这一地区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东正教早期传播时古罗斯国家的地域界定
拜占庭正教在古罗斯国家开始传播时,古罗斯国家还是一个地域概念。在有关古罗斯的文献记载里称之为“the land of the Rus”。这一地区包含了西起卡帕斯山脉直到东部的罗斯托夫和东北部的苏兹达尔的广大地域。东北罗斯地区在地形上是一块独立的区域,这里集中了罗斯半数的政治和宗教文化中心。在罗斯地区每一个中心都是一个单独的实体,在古罗斯文献记载里称之为“principality”,意即“公国”或“公国君主的领地”。
存在于古罗斯地区的“公国”这一国家形态,是公元6世纪开始到公元9世纪北部民族诺曼人征服后,这一外来文明作用下形成的。在有关古罗斯的论著中称之为“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的影响”,“当斯拉夫人从蛮荒状态逐渐解脱之后,从斯堪的纳维亚接受了公国-军事体制”。
古罗斯地区由于没有形成无可争议的、居于首位的中心,地域概念还没有明确的划分,因此有必要对当时存在于古罗斯地区的大大小小五十多个公国做出大致的地域划分。
东北罗斯地区,古罗斯文献称之为“Novgrod dominions”,即诺夫哥罗德辖区。东北罗斯在地形上是一块独立的区域,这一地区有大小20个公国。具体有“Moscow、Novgrod、Pskov、Ryazan、Vladimir、Suzdal、Rostov等。
西部罗斯地区,北部是ZHMUD大公国,南部是VOLHYNIA大公国。ZHMUD大公国里有10个小的公国:Polotsk、Vitebsk、Trki Vilna、Vitebsk、Smolensk、Minsk、Grodno、Novgordok、Slonim等。VOLHYNIA大公国里有6个小的公国:Brest、Gorodlo、Pinsk、Lutsk、Turov、Kremenets等。
南部罗斯地区,古文献称“Podolia”地区。南部罗斯有7个公国,包括:Kiev、Belgorod、Pereyaslavl、Vinnitsa、Cherkassy、Kamenets、Braslov等。
东部罗斯地区,这一地区没有明显的政治中心,散布着11个小的公国。包括:Bryansk、Starodub、Novgorod in Severia、Chernigov、Putivl、Kursk、Rylsk、Novosil、Odoev、Peremyshl、Lyubutsk等。
在拜占庭的正教传入古罗斯之前,这些公国受外来民族北方的诺曼人的军事征服,处于基辅罗斯时代,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主要就是商业联系。公元9世纪,古罗斯处于瓦良格王朝的领导下,作为他们的经济、政治、军事基地,处于“从瓦良格到希腊”连接里海和黑海的商路,这是一条重要的商路,连接着涅瓦、拉夫那、第聂伯尔,诺夫哥罗德和基辅这两个要塞城市是控制这条路的咽喉。这条商路成为基辅的财源。
二、基辅罗斯时代的时间界定
基辅罗斯时代的开始一般认为是据编年史记载的862年,是年瓦良格大公留里克、西涅乌斯和特鲁沃尔任诺夫哥罗德公;另一说是882年,诺夫哥罗德王公奥列格(?-912)征战基辅之年,他兼并基辅后疆域北起芬兰湾和拉多加湖,南至第聂伯河中下游。这一时代的终结之年是智者雅罗斯拉夫(1019-1054)在基辅统治公国之时,也有学者一直算到弗拉基米尔二世(1113-1125)。辞海记载的下限时间是在公元12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基辅罗斯解体,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公国。由此可见,基辅罗斯(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的编年上自9世纪中叶下至12世纪初。
三、基辅罗斯时期拜占庭正教在古罗斯国家的传播
自从罗斯建立公国以来,地理和经济一直是促成罗斯与拜占庭相互联系的因素。罗斯连接着“从瓦良格人到希腊人之路”,地处这条重要的商路的要害,这一直是拜占庭通往西欧的重要商路。
拜占庭帝国所处的马其顿王朝(867-1056)成功地抑制了阿拉伯人和巴尔干人的征服者并克服了国内圣像破坏运动的危机,进入了一个令人注目的急速扩张时期。在中欧和罗斯,拜占庭文明以基督传道的方式进行渗透。基督教9世纪时已经在瓦良格人和东斯拉夫人中间开始传播,罗斯地区最早受洗的大概是“一些参加袭击拜占庭领地,或与希腊基督徒进行商业贸易活动的士兵”。10世纪时古罗斯的基督徒数量增多,基辅王公的亲兵中就有接受基督教洗礼的。伊格尔大公与拜占庭缔结的条约中,签字的有多神教战士,还有“受洗的罗斯人”。这一时期古罗斯“从瓦良格人到希腊人之路”上已经出现了传播基督教的教堂和修道院,如距离梁赞27公里的波休波夫,这里的约翰神学修道院早在公元8世纪就已存在,大概是罗斯最早的修道院了。
(一)罗斯接受洗礼和皈依东正教
《编年纪事》记载,约988年,弗拉基米尔在诺夫哥罗德的圣瓦西里教堂接受洗礼,之后他的眼疾(失明)痊愈了,这使他对上帝佩服得五体投地。回到基辅后,弗拉基米尔下令,让全城的百姓统统参加洗礼。就在这一年,弗拉基米尔一世(?-1015)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抉择,定希腊正教为国教。而在别的文献记载里,弗拉基米尔一世皈依东正教的原因是拜占庭皇帝瓦西里二世(963-1025年在位)由于国内出现叛乱,向弗拉基米尔一世求助,弗拉基米尔一世提出娶安娜公主为条件,而瓦西里二世要求弗拉基米尔皈依东正教为先决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弗拉基米尔一世皈依东正教,并命令自己的臣民也接受东正教的洗礼。弗拉基米尔一世要求臣民皈依东正教的命令也没有遇到真正的、有力的抵抗,东正教作为国教与当地的多神教并存至今。
弗拉基米尔原本是一个坚定的多神教徒,有关弗拉基米尔一世皈依东正教的上述原因只是表层原因,很难令人信服。于是学者开始挖掘弗拉基米尔皈依的深层原因。曹维安先生认为应当首先从政治原因考虑,因为在与任何基督教国家的交往中,多神教国家不可避免地要成为权利不平等的伙伴,这是基辅大公所不能容忍的,基辅大公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罗斯强大的国际地位。另一政治上的原因是弗拉基米尔想以全国统一的宗教来缓解东北罗斯诺夫哥罗德王公与基辅显贵之间的政治对立。曹维安先生提出弗拉基米尔个人思想深处的转变是他皈依东正教的更深层原因。弗拉基米尔长期作恶、生活放纵,编年史记载他有数百名妻妾,还要对自己臣僚的妻子非礼。这种生活只能使他精神越来越空虚,精神反思后的幡然悔过使他的思想出现很大转变,从而根本上转向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从南方,从拜占庭(Византия)开始渗透到罗斯,这种现象早在弗拉基米尔一世奉它为国教之前就有,例如,基辅大公伊戈尔的妻子奥莉加(?-969),以及更早的阿斯科尔德(?-882)和季尔就信奉基督教。《编年纪事》其中有相当多的篇幅描摹弗拉基米尔一世及其贵族在做出选择时的矛盾心理。书里写道,传教士从拜占庭来到基辅,穆斯林由多瑙河沿岸的保加利亚而来,犹太教教徒自哥萨里亚而至;弗拉基米尔大公听了他们的布道后,都感到不满意,惟有对拜占庭的传教士另眼相看;他派遣贵族到各个国家,了解各种宗教的情况;最后决定皈依拜占庭式的基督教。
弗拉基米尔大公把东正教定为国教,对此基辅人没有什么重大理由拒绝受洗而对抗大公。罗斯南部和西部的城市居民也同样平静地前去受洗,虽然他们还生活在多神教的环境中。而在罗斯北方和东方,情况有所不同。诺夫哥罗德、罗斯托夫等北方的公国忠诚于多神教信仰,在这里有多神教组织的核心,存在正规的、固定的宗教仪式,也有术士和巫师组成的祭祀团体。这些远离基辅的大城市对基辅大公的服从建立在不受限制的自治的基础上,他们认为从基辅发出的皈依东正教的命令是对其自由和自治的威胁。弗拉基米尔大公虽长在诺夫哥罗德,但受到异教的希腊人的影响,破坏了他们传统信仰,所以他们认为弗拉基米尔是改信基督、压迫他们自由的叛教者。
来自罗斯北方和东方的抵抗时间很短,没有阻碍东正教的传播。在诺夫哥罗德,10世纪末期已经建立了索菲亚大教堂,当时是橡木结构,建造者是弗拉基米尔·雅罗斯拉维奇大公。虽然它比基辅的索菲亚教堂晚几年,但在罗斯是较早的教堂了。公元1045-1052年间,这所教堂得到重建,这源于“智者雅罗斯拉夫大公的一纸诏令”,由其子弗拉基米尔·雅罗斯拉维奇大公和大主教卢卡·日吉亚塔于1045年奠基。在诺夫哥罗德尤里耶夫修道院是较为古老的修道院之一,始建于1030年。传说1030年,智者雅罗斯拉夫大公为接受格奥尔基(尤里)主持的洗礼,在与克尼亚热夫小河交汇处的沃尔霍夫河左岸为修道院奠基。
(二)东正教文明的传播方式
东正教文明在罗斯地区传播是通过“保加利亚-摩拉维亚”方式进行的。拜占庭与保加利亚的关系尤为密切。公元8世纪时,由于拜占庭的财富和复杂的外交,开始对保加利亚的政治及社会产生影响。保加利亚的统治者常去君士坦丁堡接受常规教育,学习希腊语和文学,在教会和首都建设上以拜占庭为师。而拜占庭也向保加利亚、巴尔干派送使节。
9世纪中叶,基里尔(Cyril,约827-869)和马斯迪亚(Methodius,约815-885)兄弟从拜占庭来到大摩拉维亚国,建立了不受日耳曼主教团管辖的斯拉夫教会,在保加利亚和摩拉维亚传教。他们设计了西里尔文字,虽然采源于希腊的书写体,但这种文字的发音更接近于斯拉夫语。直到12世纪时拉丁文出现,西里尔文字仍被使用,在有些地区这种文字沿用至今。
古罗斯的活的口语,确切地说是它的方言(南方方言和北方方言)是规范语的基础。南方方言通用于第聂伯河沿岸地区,北方方言流行于诺夫哥罗德公国。与此同时,古斯拉夫语(старославянский)或教会斯拉夫语(церковнославянский)虽然是外来的语言,但与规范语是近亲,所以在规范语的形成过程中起过很大作用。9世纪下半叶,基里尔和马斯迪亚兄弟就是使用这种语言翻译圣经的。在此基础上,罗斯的教会文字在祈祷仪式里日渐完善。教会斯拉夫语作为古保加利亚语的一支方言拥有整套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汇,如“空间”、“永恒”、“理智”、“真理”等。这些词汇成为俄语不可或缺的财富。
据史籍记载,奥列格与拜占庭于911年签署条约时使用两种文字——希腊文和斯拉夫文。编年史和属于11世纪的出土文物,许多诺夫哥罗德的桦树皮文献(берестяные грамоты)都证明,当时在社会各阶层中文字的运用已相当普遍。
斯拉夫书写语言的创造使斯拉夫人组织复杂的政治机构、发展复杂的思想文学成为可能。西里尔文字加快了罗斯对东正教的皈依。传教士把基督教经典和教堂圣礼翻译成斯拉夫语,西里尔文作品帮助他们用斯拉夫词汇解释基督道义和思想。传教士还成立学校,保证斯拉夫人以他们基本的读写能力来接受宗教的训诲。
弗拉基米尔大公皈依后,拜占庭的影响迅速涌入罗斯。西里尔文作品、文学、东正教会在罗斯迅速发展。拜占庭教师北入罗斯,建立学校,拜占庭牧师也为罗斯的皈依服务。两个世纪里,基辅成为拜占庭文化向罗斯传输宗教影响的传导。
基辅大公对罗斯的东正教会建立了牢固的控制,这与拜占庭帝国很相似。通过控制与拜占庭的商路,他们获得了经济资源,以建设繁荣的社会。11世纪时,基辅已拥有400座教堂和8个宗教超级场所,12世纪初基辅信奉东正教的人口已达到3万,1124年教堂达到600座。
(三)东正教传播早期古罗斯的教堂和修道院
基督教在罗斯取得合法身份之后,大兴修建崇拜性建筑物、教堂和修道院之风。由安东尼(983-1073)和费奥多西(?-1074)奠基于11世纪中叶的基辅洞窟修道院,是第一批中心修道院之一。洞窟是基督教苦修者们来此修行的地方,之后在他们周围开始有追随者聚居,变成集体修道院。除基辅修道院外,还有位于切尔尼戈夫的伊林地下修道院,这是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文物,据传是安东尼在1069年修建的。普斯科夫州伊兹博尔斯克近郊的洞窟修道院也颇负盛名。
在洞窟隐居修道(пещерное затворничество)的现象是随基督教传入罗斯的,与其倡导者圣安东尼的名字有关。基督教精神文化的异常现象称为宁静主义(психизм,也译“默功”、“内功”),这是人通过苦行,改造精神的途径,是“出世”之道。地下修道院是罗斯实施宁静主义的最佳场所,因为在这里既无尘世的喧嚣,也无白昼的阳光,修行者可专心致志地祈祷、修炼。集体修道院的传统生活没有如此严格。脱离俗家生活而进修道院的人可继续履行许多世俗的义务。修道院院长与主教同样可兼任外交家、法官、调解人等。修道院成为传播宗教知识的中心。普通的修士可当上编年史的作者、建筑师、圣像画家等。毫无疑问,修道院在俄罗斯人民吸收拜占庭文化财富中,在传播知识和创作大型文艺精品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
皈依基督教后,在10世纪末,罗斯开始使用石材进行建筑。第一批石头建筑由拜占庭的建筑师营造。989年,基辅的圣母升天教堂奠基。大公把自己的十分之一收入作为建堂的费用,故名十一圣母升天教堂。1240年,这一教堂毁于拔都的战火。从考古发掘出来的遗址以及对这座罗斯最早的寺庙废墟的研究可以确定,这座建筑物的占地面积为900平方公尺左右,据编年史记载,顶部有25个圆顶,气势恢宏。另一座多圆顶的教堂是基辅索非亚大教堂,是智者雅拉斯拉夫执政时期奠基的,顶部有13个圆顶。基辅的这座大教堂取与君士坦丁堡的同样的教堂名,旨在确定罗斯与拜占庭平起平坐的地位。出土的遗址证明,教堂四周是都主教城堡的要塞城墙。
11世纪30年代,石头金门及门上报喜教堂落成。在这个世纪里,波洛茨克、切尔尼戈夫、维杜别茨基等地的教堂拔地而起。在基辅近郊的维什哥罗德,为纪念第一批罗斯圣者——鲍里斯和格列勃大公修造了一座占地面积近600平方公尺的大教堂。
公元12世纪,在罗斯各地出现众多的教堂和修道院。智者康斯坦丁于12世纪下半叶所建雅罗斯拉夫尔的主显圣容修道院。建于12世纪特维尔的主显圣容教堂被称为“神圣救世主的宫殿”。在东北罗斯弗拉基米尔地区,1158年,安德烈·博戈柳普斯基王公建立了圣母升天大教堂,而德米特里大教堂则建于1194-1197年间。涅尔利河边的圣母庇护教堂建于1165年,这与弗拉基米尔军团战胜伏尔加河的布尔加人有关,为纪念这次胜利,安德烈·博戈柳普斯基王公亲自给圣母庇护教堂奠基。同一时期建成的还有,1157年落成的佩列斯拉夫利-扎列斯基的主显圣容教堂;1170年建成的尼基塔修道院;在戈罗多克1152年创建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在斯摩棱斯克1101年建的圣母升天大教堂;1198年在涅列季察建的救世主教堂;1106年建的安东尼耶夫修道院;1192年建的胡腾斯基修道院等。
四、基辅罗斯的分裂与东正教
基辅罗斯皈依东正教初期,教会不依附于拜占庭而是更接近保加利亚主教。直到1037年罗斯才从拜占庭得到第一位希腊人主教,并开始建立自己独立的都主教区。雅罗斯拉夫大公模仿拜占庭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和保加利亚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在基辅罗斯修建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之后,他与拜占庭进行血战(1043年),并指派伊拉利昂(Hilarion),一个罗斯人,作为基辅的都主教(1051年)。公元1054年他死后,罗斯分割成封国分给了他的五个儿子,很快国家分裂,公国间为权力相互争斗,这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阻止了帝国中心的形成。
当罗斯地区的公国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小,随着Rurikid王公数量的不断增长,他们依地理和经济形态形成群体、联盟。基辅大公渐渐失去了初期的权势。基辅最后一任杰出的大公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1113-1125年在位),是雅罗斯拉夫之重孙,通过其母亲、拜占庭皇帝康斯坦丁四世,建立新的政治中心,代替旧都。公元1169年,安德烈·博戈柳普斯基王公占领基辅,接任了大公之位,他把居所迁到罗斯东北部的弗拉基米尔地区,这是新开垦之地,并且可免于游牧民族的入侵。结果,罗斯东南地区的加里西亚(Galicia)和弗赫尼亚(Volnynia)独立于大公控制而自治,他们转向其邻国波兰、匈牙利,与罗斯其它地区就没有多少联系了。最后,商业繁荣之诺夫哥罗德,经济上与波罗的海联系紧密,发掘其北方森林的财富,虽名义上依附于弗拉基米尔大公,却也独立地发展其政治传统和外交关系。
小结
在罗斯接受东正教之前,罗斯统治者的财富主要来源并非他们所占有的土地,而是来自商业贸易和战利品。封臣封地的封建制度还不存在,也就更不存在西欧国王、公爵、伯爵、男爵和骑士那样的等级制。各地与基辅的政治联系松散,地方王公名义上服从于基辅大公。
罗斯接受东正教后,逐渐改变了这种松散的政治状态。从拜占庭而来赴任的都主教控制着其辖区(see)内的主教的提名和撤免权,其称号开始为“Metropoltian of Kiev”,到后来为“Metropoltian of all Russia”。又由于希腊都主教倡导的基督教的世界主义、信奉一神与忠诚于基辅大公,反对罗斯内部的分裂结合起来,这就造成了政治分裂状态下教权的统一性。
在整个12世纪基辅罗斯分裂时期,不管罗斯王公内部怎样争斗,一种文化上的统一却在各公国间维持着。尽管罗斯不存在一个毫无争议的政治中心,维持国家的联合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会代理。罗斯国家间的联结与由拜占庭指派的都主教所倡导的、基督教的世界主义是分不开的。东正教大大增强了古罗斯国家的凝聚力,共同的宗教信仰缓和了多种民族的矛盾冲突,成为维持古罗斯国家统一的思想基础。
(作者:张超,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