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叫黄庭坚,自幼孝顺父母,只要是侍奉父母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会努力做到,从不拒绝。
23岁时,黄庭坚考上了进士,后任太史。为官期间,公务虽然很繁忙,但他不辞劳苦,依旧亲自照顾母亲的点滴生活,从不懈怠。每天忙完公事,他一定会陪在母亲身边,精心侍候她,时时感受母亲各方面的身心需要,尽力让她欢心满意。
那个时候屋里都没有厕所,但为了方便人们夜里去厕所,通常会准备一个应急的便桶。黄庭坚的母亲特别讲卫生,黄庭坚为了避免因为仆人的卫生清洁达不到母亲的标准,而导致她心生烦恼,他就坚持每天亲自为母亲刷洗便桶,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在母亲生病期间,他日夜守护,亲自喂她喝药、端屎端尿,没有丝毫的懈怠。
对于黄庭坚的行为,一些人并不理解,有人问他:“您身为朝廷命官,有那么多仆人,为什么还要亲自做这些杂事,连刷洗母亲的便桶这样卑贱的事都亲自做呢?”
黄庭坚坚定地回答:“孝顺父母是我分内的事儿,和我的身份地位没有丝毫关系。再说孝敬父母是出自一个人至诚感恩的天性,怎么会有高贵和卑贱之分呢?”
黄庭坚以至诚的孝心和中肯敦厚的德行,为人所钦佩,向世人彰显着圣贤人的德行风范,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人。
美德感悟
自古以来,上至国家君王,下到平民百姓,都以孝敬父母为修身立德的根本。黄庭坚虽位居太史要职,丝毫没有因为身份的高贵,而认为为母亲刷洗便桶是件卑贱的事情,而且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坚持亲自刷洗。这样的行为实在值得后人学习。
孝养父母不分身份高低贵贱,事情大小,只要出自一颗至诚恭敬的心,就一定可以尽孝顺父母的本分。
而如今的人们因为工作“繁忙”,把孝顺父母寄托在更多的物质上,或用金钱或用保姆取代自己孝顺父母的本分。其实,这些都是舍本逐末。孝顺父母应该从诚心诚意的小事做起,养父母的身,养父母的心,相信一定可以给老人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