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少年时父亲就死了,他家境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陶母非常坚强,立志要让儿子成才,不但对儿子管教极严,而且纺织赚钱去资助儿子结交一些有作为的朋友。陶侃自己也十分勤奋,后来在别人的举荐下当上了管理渔业的小官。
陶侃是个很孝顺的人,他当官后依旧十分记挂母亲。一天,他利用职务之便,让人拿了一坛腌鱼送给母亲品尝。陶母收到鱼后,便问送鱼的人:“这鱼是哪里来的?”送鱼的人说道:“是官库的鱼,您儿子记挂着您清贫,或许很久没吃鱼了,便拿了一坛孝敬您。”
陶母听后皱起了眉头,她想:“儿子现在当这么一个小官就拿公家的东西送给我,将来若是官做大了,或许就会因为贪污而违法犯罪。”于是,她当着来人的面将那坛鱼封了起来,然后写了一封信,让来人连同鱼一起交给陶侃。
送鱼的人回去后,对陶侃说道:“您母亲不但不要这鱼,还让我带一封信给您,真是奇怪。”陶侃打开信看,发现上面写着:“儿子,你记挂着我,我很欣慰,但是你用公家的东西当做礼物送给我,这不但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反而会引起我的担忧。做官要清廉,今天你送我一坛鱼,往后你官做大了,就可能将珠宝玉石送给我,这不是在犯罪吗?想到你以后可能因为贪污犯罪而前程毁于一旦,我就十分难过。因此,虽然只是一坛鱼,我还是希望你能引以为戒,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陶侃读后十分惭愧,他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立志要在今后的人生中厉行清廉。
美德感悟
陶侃对母亲有孝心,记挂着母亲,所以才会送鱼给母亲吃。而陶母深明大义,问清了鱼的来路,知道是儿子拿了公家的东西送她,便坚决不收,而且还写信规劝陶侃要清廉。做官会拥有一些权力,但这种权力本来是用来使大众获益的,如果损公肥私,利用职务之便给家人谋利,不但不是对家人好,反而是在害人害己。
而陶母也深知“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没有因为一坛鱼价值甚少而说:“啊,这鱼不值几个钱,我先收下,下不为例。”而是坚决地回绝了儿子的一番美意。正是这种原则性的坚决,造就了陶侃清廉的德行。
可见,孝敬父母也要把握原则,不能用来路不明或来路不正的物品孝敬父母,否则就是给父母、家族蒙羞,也会让自己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