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统理军国大政。他才识过人,为人很谦虚,对主公也极其尊敬,从不邀功自赏,而是把所有的功劳都归到主公头上,侍奉主公可谓是尽心竭力。
章武三年(223年)春,刘备病情加重。临终前,刘备对诸葛亮说:“丞相,您的德能才华都是世间少有的,凭借您的才能,您一定可以兴复汉统、安定国家。皇子刘禅即位后,劳烦您辅佐他。如果他争气,珍惜我们蜀汉的天下,您就对他多加教导。如果他不肯振作,我授予您权力,可以废除他的职位,蜀汉的朝政就由您来操持。”
刘禅即位后,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兼任益州官,对朝廷可谓是忠诚不二。他曾对刘禅说:“臣的家乡在成都,家里有800棵桑树,45顷薄田。家人靠这些生活已经绰绰有余了。至于臣的衣食起居靠朝廷的俸禄就足够了。臣过世之后,不希望留一件多余的衣食财物,以此不辜负朝廷的深恩和陛下的厚爱。”
诸葛亮在任期间,为蜀汉制定了完善的典章制度。他发展经济,整顿社会治安。当时的百姓生活安定、物资充足,民风淳朴厚道,蜀国上下都十分敬畏他的威德。
54岁那一年,他拖着病体依然处理军务,最后死在了任上。临终前,他要求人们把他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中,墓地不用太大,只要容得下一口棺材就好,也不用任何陪葬品。他去世后,每逢节日人们都会自发地去墓地拜祭他,以表示对他的缅怀和追思。
美德感悟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侍奉主公刘备忠心不二,即使在主公去世后,也没有辜负主公对他的嘱托。他侍奉少主兢兢业业,统理一国朝政却又不失为臣的礼度,对少主说的一番话更体现出他的忠义廉洁。
他对蜀汉的天下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首《出师表》更是勉励了千千万万的后世子孙。其留下的风范遗教,值得我们后世子孙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