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接到了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学生打来的电话,我们聊了很多,当聊到接下来有什么计划的时候,她说出了一件让她纠结半年的事情。
去年,学生想考北大的研究生,但还差三分落选,今年她本打算再考,可是2月份应聘的时候有一家很好的单位聘用了她,要她国庆之后去上班。是继续考研?还是安心去工作呢?
考吧又怕考不上浪费了工作机会,去工作不考研又感觉所学的专业需要这样一个深造的机会。为此,她不断权衡,就这样六个月也没有下定决心走哪头。就询问我,如果是我会怎么办。
我问她,“当初考研总共花了多少时间来学习?”
她说,去年考研是在九月份开始备考,次年一月份考试,总共花了四个半月的时间。其中,每天学习时间是四个小时,倒数第二周的时候突击,每天花费了18个小时学习。
这样算来,她考研差三分的成本是:4*30*4 18*7=606(小时)。
假如她纠结的半年,每天出去正常工作或学习的时间,总会有四个小时去想这件事情,一共六个月,这其中她所花费的成本约720个小时,远远多过了她用来考研的成本。
所以,何不最开始就准备考研呢?考上了更好,没考上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知识,不论怎么算都是不亏损的,而无谓的纠结除了让人更加不想也不敢迈步以外,更是一种成本的埋没!
可年轻人往往在做事情之前都没有去计算成本的情况,或是过于犹豫不决,使得埋没成本增大,或是过于急躁,完全忽略了成本计算,最后只会得不偿失。
巴菲特从来不会做有亏损的事情。他在进行每次投资之前,一方面会计算好所持股票公司的净资产,包括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然后根据其年报估算出未来五年或是十年该公司的盈利额,从而,估算出股票的价值。再根据购买的价格与其预算后会涨的价格相比较,考虑此刻是否是买入的最佳时机,一定要争取最高的差价才会出手。
另一方面,巴菲特在计算好股票的涨幅度之后,也会将等待涨幅中需要的时间成本计算其中,以保证自己不出现因等待现金丢失了更好投资机会的无形折损。
不仅在投资中如此,在平时生活中巴菲特也是一个会随时根据计算成本与收获来决定自己要不要行动的人。
前面也说过巴菲特打高尔夫球,与朋友打一个10美元的赌都不愿意的事情。其实,巴菲特并非不愿意,只是他通过计算,发现这个赌博看似他的胜算很大,只要球在三杆进洞一个就有1000美元,输了只要付出10美元的代价,可事实上,巴菲特,打高尔夫球的进球率只有1/5,所以这10美元是必输的。那么,为什么还要答应玩这样一个必会亏损的游戏呢?
在成功人的脑袋中都有这样一个计算机,准备着随时计算所做事情的成本与收获,如果成正比他们就不会去做,如果收入高出成本他们才会动手。这也就导致人们总觉得“有钱人最是吝啬”的原因。
有一次,比尔?盖茨开车与他的朋友去希尔顿饭店吃饭,饭店的生意本身就火热,普通的停车场是2美元一小时,而贵宾车位要10美元一小时。因为普通停车场看起来已经停满了,而旁边的贵宾车位却空了不少,朋友就建议比尔?盖茨把车停到贵宾车位,可比尔?盖茨则认为,都是停车,贵宾车位也并不比普通车位多出任何服务,所以何必要浪费8美元呢?最后,比尔?盖茨坚持找到了一个普通车位停下来。
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成功人会成功,有钱的人会有钱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境,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计算成本,估量得失,做到了在该“吝啬”的时候绝不浪费一分,该“慷慨”的时候从来都不会克扣。
年轻人要学会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有计算,用具体的数字来考究做事的成本与收获,以此判断出自己如何抉择,或要不要做这件事情。
而成本包括一些什么呢?从文章开始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生活中所做的事情,我们要计算的成本主要包括在各阶段所花费时间、以及各个细节中所需要的费用。而对于职场上,你想创业,做份小生意,或是开创一个公司,需要计算的成本就更加多了。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包括三点:
第一,固定成本。也就是在企业运营之中一成不变的显见成本。包括租金、办理营业执照的费用、保险费用。
第二,可变成本。这个是随着生产或销售的起伏而变化的企业成本,它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广阔,有原料、原料、燃料、辅助材料、工资和职工福利、维修、办公文具和邮费、广告、电话费、咨询费等。这些成本是随着销售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
第三,折旧成本。这个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项成本,是一种特殊的隐性成本。
举个例子说,假如你想开一个卖羊肉面的餐馆,需要哪些成本呢?固定成本是房屋租金、保险、营业执照花费;可变成本有羊肉、原料、煤气费、调料、厨师和服务员工资、办公费、电话费、维修费等;折旧成本为冰箱、空调、厨具、桌凳的磨损费,以及平时的装修费。
假若你在计算的时候心存疑惑,你宁可高估前期的投资成本,低估销售额,可让数字加倍,才会得到一个实际的数字。
如此一来,作为一个餐馆的创办者你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创办成本,然后预计盈利,从而决定你是否行动;作为一个消费者你更是可以看到你所购买的东西到底值不值当前的价钱,老板有没有占你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