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是幸运的一代人,而我们的父母、长辈却过着“有上餐,愁下餐”,穿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生活。绝大多数人温饱不成问题,甚至有余钱追逐小资的生活。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俭对于我们来说就过时了吗?
时下,很多年轻人的消费非常大,依靠工资得到的钱来与花销比起来总是呈现负增长。而这其中大部分竟然是用来建筑品牌衣服,热卖手机等等面子工程。
部门有个年轻女孩正是如此,她常常抱怨自己的衣服不够用,鞋子不够穿,包包不够背,化妆品或护肤品不齐全,但实际上她月薪近四千的工资几乎都花费在了这些东西上。偶然去过她家,更是发现她买的衣服、鞋子、包包等等用品都价格不菲,衣柜满目琳琅,可有半数的衣物从未见她穿过,许多东西就是落下很厚的灰尘都未拆分。
钱应该花在刀刃上,一味的在刀背上擦拭,就是一种浪费!可生活之中,很多人都树立了“不差钱”的观念,走了“不会花钱的人就不会赚钱”的极端,忘记了,无论何时,勤俭节约才是中国最优良的传统。
巴菲特的富足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可是这样一个有着一辈子挥金如土都不用愁的生活条件的人却一直都非常崇尚节俭。他不追求豪宅、别墅,也不追求跑车,对于新款手机、电脑等电子科技产品也并不感冒。他十分留意自己生活中的开销费用,包括手机费、上网费、房地产税、房屋修缮费,等等,他都会尽量控制并减少。
“价值理念”一直以这样的方式贯穿他的生活,促就了他成功的投资。大部分人都有所不知,伯克希尔公司最开始只拥有旧金山的富国银行7%的股份。后来,促使伯克希尔投资该公司的原因主要是当时芒格得到了一个小细节方面的消息:临近圣诞,富国银行的CEO卡尔?赖卡特发现有名主管想要买一棵圣诞树放在办公室,可该公司最好的经营者卡尔?雷查德要求其用自己的钱来买这颗圣诞树。最终,伯克希尔因赞赏富国银行这种节俭从自己做起,节俭从小事做起的精神,立马加大了对其股份的投资,到2008年他们都一直持有富国银行股份的13.66%。
古语云,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也就是说,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想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就曾经称赞东方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当他看到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简陋的窑洞的时候,就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
我们应当时刻不忘记这种带领着我们国家在苦难中生存,再从苦难中走出去的精神。更何况,当代节约并未过时,它只是以另一种更为时尚的身份出现,那就是低碳、环保、节能。打个比方说,你住在市中心却为了面子要买车,可当你真的拥有一辆车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样的中心点常有的堵车现状不仅不利于你的出行,更是在开车过程中要花费你的油钱,而汽油所产生的尾气,其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等物质的排放更是非常有害人身体健康的。这样的消费就是不该用的钱,属于一种浪费。
如果你选择搭公交车或是地铁不仅方便,还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又省钱又方便又节能,三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这里,有人就要说了,花钱的比例是与格调成正比。花钱太少了生活品质就会下降,而一个生活品质低下的人必然会低人一等的。其实不然,正如巴菲特在谈论ABC的节目时提到的那样,较好的节目并不比低俗的节目使你花费更多的钱。
他更是对哈佛的毕业讲过,拥有一万、一百万和一千万对我其并没有什么不同。当然,这是建立救命这样紧急情况出现的时候。钱多钱少并不影响一个人去干好一件事情。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巴菲特做的事情许多我们都可以做到,比如穿同样品牌的衣服;比如都喝可乐;比如都爱吃麦当劳;比如都住在冬暖夏凉的房子里;比如都在平面大电视上看橄榄球比赛……
“唯一不同的是,很幸运的,我可以开着我的私人飞机来周游世界,而你们需要买机票。除此之外,你们再想想,还有什么我能做到而你们不能去做的事情呢?”巴菲特幽默地说道。
的确,每件事情都应该依照客观条件来解决,有钱或没钱都有相应的法子。就像今年的伦敦奥运会,刚好撞到了欧洲的金融危机,资金严重匮乏,为了省钱奥运会场更是建立在一片荒废工业园之上,其投入锱铢必较,多为临时性工程,看上去颇为节俭,奥运村的简陋、拥挤招致不少怨言。
但他们的奥运开幕式并没有让人失望,气氛活跃,多姿多彩,星光璀璨,创意缜密,采访中大部分都感到惊叹与欣慰 ,大赞精彩绝伦,史无前例。而对于伦敦的节俭大部分的评论是,奥运会主打节俭,这正是宣传环保的一种手段,也更体现英国人的品质。可见,做事的好坏并不在于钱的多少。有的时候我们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可因为钱没有用在点子上都变成了浪费,最后只落到了“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当然,节俭也要有技巧,很多不能省的钱我们不能省。像年轻人在实践学习之中买书、买报纸、报培训、人际交往等等进行自我充实,积累自己能量的费用都不能省。总之,巴菲特忠告于年轻人,钱是用来花费的,但花销也应该值得,这才对得起你把钱换过来的汗水与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