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比较虚无的词语。曾经听到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这么说:我们是平凡人,所以一生注定平凡,而梦想太高端太重大,所以我们承受不起。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很多人都过分现实,使得一个本因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说出了这么一番老气横秋的话。
梦想被人误解了太久,除去世人赋予它的华丽外衣,梦想只不过是一个目标而已,这个目标是人内心最渴望达成的美丽愿望,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花费很大的精力,所以显得“重大”了一点,但它的性质并未改变,就像赛跑的终点,假如没有设置终点,参赛者就没有正确的方向。梦想的作用就在这里,平凡人的人生的确注定平凡,但不代表可以平庸,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目标,在自己选择的领域有所作为,在达成的路途中大放异彩,在目标达成的时候感受成功。
股神巴菲特幼年就确立了自己的梦想,他曾经说过,梦想不仅是一个指引人生的目标,也是激励人不断进步的动力,他之所以会享受到今天成就,就是因为他把梦想提上了日程,梦想太美好,所以为了完成梦想而努力拼搏,付出再多的汗水也值得。
巴菲特的家境并不富裕,在他出生后的很成一段时间里,整个国家经济大萧条,父亲失业,家里也没有积蓄,家境每况愈下,在这段艰辛的日子里,巴菲特深深体会了没有钱的苦难,5岁的他心中模模糊糊地出现了一个想法:我一定要有很多钱。这就是梦想的雏形,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这种信念培养了巴菲特挣钱的欲望,6岁的时候,他就四处兜售饮料,并且组织邻居的小孩捡起废弃的高尔夫球,清理干净后再卖出去,11岁的时候他就向朋友们宣布:35岁之前我要成为百分富翁,不然我就找一栋高楼跳下去。甚至有一次在住院病床上,小小的巴菲特一个人无聊时,在纸上写下来了许多数字,他对照顾他的护士说:这是我以后的财富数字,总有一天我会变得这么富有。
也许当时很多人对这个小孩的“梦想”感到有趣,但并未放在心上,认为只是一个小孩的异想天开,却不知道一个梦想的萌芽,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可以达到的高度,很显然,成年后的巴菲特达到了他梦想的高度。
简单来说,梦想就是人生大目标,人生有了目标才有价值,每一天的生活才会感觉到激情,巴菲特在他5岁的时候,也许并未意识到目标的意义,也没有太多实现目标的手段,但是他明明白白地确立了一个目标。这一点,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他们想得太复杂,过得太糊涂,一天一天过去,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庸常地活着。
巴菲特的梦想引导着他前进,也激励着他前进,即使有挫折有辛劳,他也没有放弃的念头。13岁那年,巴菲特课余找到了一份送报的工作。对很多美国小孩来说,课外打工无非是一种锻炼,挣些零花钱罢了,巴菲特不同,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挣钱,挣尽可能多的钱!所以他给自己设计了五条送报路线,每天早上早早起床,要送掉500份报纸,还干着推销杂志的工作,这样的辛苦一般的小孩子都受不了,巴菲特就靠着这份工作月入175美元,作为一个初中学生,他的收入和当地的白领不相上下。所以在他14岁的时候,他已经存了一笔不小的钱,投资给了一个小农场,他有了自己的资产。
送报的工作在他上大学的时候又开始了,但他摇身一变,自己不用亲自送报,他开始培养自己的管理才能,要成一个富翁,身体力行的劳动是不可能达成终极目标的,一定要有领导能力。虽然不用自己送报,但是一点也不轻松,年轻的巴菲特开着一辆旧车东奔西跑,他有50个报童为他工作,覆盖了六个县市。巴菲特为了实现他一生的梦想,一步一步在升级,有时候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是天才,而是因为明确的目标,让他从不偏离方向,不断地积极进取。大学毕业的时候,巴菲特年仅19岁,却已经开过一家公司了,并且通过大学时期的各种投资和经商,成为了一个万元小富翁。
从巴菲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梦想的巨大作用,就像夜行的船,只有灯塔才不会让它迷失,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有梦想的年轻人才有斗志,漫长的人生路才能走成直线,不至于东跑西颠,最后没有任何成果,白白浪费了青春和经历,晚年来怨叹一事无成。
巴菲特也是这么教育他的子女的,他的子女全部都没有”子承父业“,作为过来人他了解,梦想是一个人最憧憬的未来,放弃梦想会人颓靡不振;作为一个尊重子女的父亲,自然不能剥夺子女梦想的权力,阻碍子女追逐梦想的脚步。大儿子向往田园生活,所以投身农业,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亲身劳作,把自己的农场经营得有声有色。巴菲特在子女选择之前和他们进行了很多次的恳谈,当他确定子女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时,他感到非常骄傲,骄傲子女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人生会因此更充实而精彩,而不是作为“巴菲特家族”被人打上标签。
年轻人应该有年轻人的“精气神”,给自己确立一个梦想,梦想并不虚无,得过且过的心态只适用于垂垂暮年的老人。不要再迷茫,不要再虚度,越是没有目标的人就越懒散,越懒散的人,时间就过得越快,梦想可以扩宽生命的广度,也能让生命的长度更有意义。被人生的目标指引着,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这才是最佳的年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