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说:“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不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飞短流长的冷言,最终乱了心神,渐渐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其实你是活给自己看的,没有多少人能够把你留在心中。”
敏感多疑的人其实还很多。多年前,我一个朋友突然跑到我家哭诉:“我在办公室没法呆了,他们合起伙来欺负我。那天,我推门进办公室,小张和小刘同时看我一眼,就不说话了。她们一定在说我坏话。昨天,组长和我说,让我把表格内容改好一点。他看我不顺眼,在那么多人面前不给我面子,小张、小刘那些长舌妇更得意了。呜呜……我想调组,离开这些小人。”我说:“组长说你的话,我听见了,那很普通啊!我做错事时,他也这样说过。还有小张和小刘本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说些悄悄话,但她们一定不是针对你的。你们之间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大家各干自己的工作,你别多想了。……”我左劝右劝,却没有化解朋友的想法,她仍旧觉得其他同事都在针对她。
我这位同事就犯了敏感多疑病。像她这样,在交往过程中,自我牵连倾向太重,整天怀疑其他人正在对她不利,她心里无时无刻都处在戒备和小心的状态,她使自己长期处在忧心、焦虑的心理状态中,并不断地给自己心理加压,这样她的心能不累吗?最终也会导致心理崩溃,出现种种“心衰”症状。
可见,过于敏感多疑会严重影响到自身的身体健康,而造成敏感多疑的原因是与自己缺乏自信有关。多疑的人,看似在怀疑别人,实际上也是在对自己的怀疑。比如有个人头发很少,若他是多疑的人,又很讨厌自己的头发少,当别人说灯泡很亮这几个字,他都在怀疑那人一定是在讽刺他。而若是一个自信的人,他无所谓头发多还是头发少,自然不会在意别人是否会拿他的头发多少来说事。
还有一个原因就如“疑人偷斧”故事中所讲的,说是一个人丢失了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从这个假想目标出发,他观察邻居儿子的言谈举止、神色仪态,无一不是偷斧的样子,思索的结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原先的假想目标,他断定贼非邻子莫属了。可是,不久在山谷里找到了斧头,再看那个邻居儿子,竟然一点也不像偷斧者。丢斧之人对自己假想的目标越疑越像,封闭了自己的思路,跳不出自己画的圈子中。
因此,多疑之人若想摆脱心累压力,无忧无虑地生活就得消除过于敏感的多疑之心,不要感觉自己在哪都是别人议论的主角,他人并不是围绕着你来生活,你的出现对很多人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控制自己的多疑,可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开始:
第一、增加自信心。多疑者是对自己的不自信,自信者无所谓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有培养起自信心,充满信心地去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在挑剔自己,为难自己了。
第二、敞开心扉,及时沟通,解除疑惑。世界上不被误会的人是没有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尽快的解除,就会发展疑惑,甚至不幸。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 “怀疑”的对象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只有敞开心扉,将心灵深处的猜测和疑虑公之于众,或者面对面地与被猜疑者推心置腹地交谈,以便弄清真相,解除误会。
第三、心胸开阔。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第四、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要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复情绪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扩展思路,跳出“先入为主”的陷阱,才能促使猜疑之心在得不到自我证实的情况下自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