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幼时神童、成年人杰、文坛逸士、武学奇才”来形容陈兰彬的一生。的确,陈兰彬从小聪敏过人,在书香世家的熏陶下,研读经世之学,系统地接受传统文化,然后科举成名,一步一步地走上仕途之路。
道光元年(1821)五月初五端午节,按吴川的习俗,在鉴江河上进行龙舟比赛,岸上聚集着欢度节日的人群,儿童们在快乐地放风筝。此情此景激发起5岁童陈兰彬的诗兴,便吟出一首五绝诗:“端阳人竞渡,儿童放纸鸢。飞入云牙里,一线系青天。”陈修省主编:《纪念陈兰彬诗文集》,纪念陈兰彬编委会2007年版,第283页。少儿的聪慧和举止引起周围阵阵掌声。陈兰彬6岁正式入学读书,其父很注意儿子的学业,哪里有名师,就到哪里求学,他除了在本村学塾读书外,还到了龙头雅堂书院、坡头集成书院读书。7岁便熟读三、四、五字经、千家诗和唐诗三百首,8岁读完幼学故事琼林、四书、五经、春秋、礼记。不仅文章写得好,诗、词、歌、赋亦很在行,在家乡有“神童”之称。陈修省主编:《纪念陈兰彬诗文集》,第33页。在读书中,他还注意以名人名句激励自己,当他读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时,立志学习范公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爱民精神。
谈起青少年时代的陈兰彬,时人都一致公认他聪颖好读,对古书“背诵如流”,长年累月“手不释卷,训诂词章”,少年时代就已熟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文观止。正因为“学力深”,18岁中秀才,闻名高州府一带,第二年又为廪膳生。廪膳生就是经过地方的府、州、县学考试,成绩优秀,月给廪银,廪膳生可依次升为北京国子监学生,这为陈兰彬以后北上奠定基础。
道光十七年(1837),22岁的陈兰彬中“拔贡”,“以优行贡京师,名动公卿”。“优贡”是各省学政三年任满,根据府、州、县教官上报,会同总督巡抚,从在学生员中选取文行俱优的人,由学政考定保送,叫优贡。发榜中式者入京朝考,一等任知县,二等任教职,三等任训导,三等以外的罢归。从此,陈兰彬北往南返,在仕途道路上奋斗。
在离别广东,赴京城应考前,广东老乡董平章送行并赠诗《送东粤陈丽秋明经(兰彬)应京兆试》:
弹彻焦桐海上音,三年幕府暂浮沉。
看人别具常青眼,虚已仍怀若谷心。
枕畔秘书皆豹略,匣中长剑作龙吟。
生平未敢轻期许,倾倒缘君意独深。(箧有家藏兵书兼习舞剑技击入都,后己酉、壬子联捷由庶常改秋曹)
上计车驱向帝乡,临歧好尽故人觞。
我怜粉署巢痕旧,君去芦沟月影凉。
燕市例多名騕袅,玉堂定有大文章。(临行以日下作家见询,以余鄙陋何足知此,故诗意及之)
边城日盼泥金帖,早倩邮筒寄两行。[清]董平章撰:《秦川焚余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容斋刻本,辽宁图书馆藏,第2页。
该诗附注中说明,陈兰彬入京时,带有家藏兵书和舞剑技击的武术器物,可见陈兰彬在读书之余,不忘研究兵法和练武术。同时,己酉年(即道光二十九年,1849)至壬子年(即咸丰二年,1852),陈兰彬由“庶常”(即庶吉士)升至“秋曹”。
在京城读书期间,陈兰彬一面“刻苦制艺,练习时务”,一面在京师交友于公卿之间,由于他博览群书,学识益进,在京城中颇具名望,常被置为上宾。在南来北往中,他经常游览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尤其留意沿海商埠港口、历代古战场、军事要塞。这些经历不仅增进他对祖国的了解,也对他思想和日后的事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为陈公撰碑文的朱祖谋简单叙述他的这段历史:“自诸生时,即务经世之学,以优行贡京师,名动公卿间,游秦晋,涉关陇,潜心于古今兵事得失之故,及山川厄塞之要。”朱祖谋:《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兼署礼部左侍郎陈公神道碑》,见《清代碑传全集》下册,第1720页。清朝举人陈乔森也写道:
公髫龄则聪颖,背诵如流,……手不释卷,训诂词章,穷年孜兀,以有用于世为主。盖承祖父教,学力深,故锋稜悉泯人物无不两善也。年十八进庠,越年为廪膳生,丁酉以行优贡居京师,刻苦制艺,练习时务,知名硕望之士多与针芥,贤公卿将相,或延至为宾主,倚为条画,困阨颖蹶,更不等齐,几乎十余稔始登。陈乔森:《清礼部左侍郎丽秋陈公讳文》,见李钦主编:《陈兰彬颂》,第112页。
陈兰彬喜欢畅游中国的名山大川,薛福成在一篇《四千五百余年元鹤》的轶闻中可以佐证。薛福成谈到在甘肃崆峒山,有一种宇宙间最早出现的动物——元鹤,它生活在黄帝的时代,距现在已有四千五百余年。然而,陈兰彬昔日游崆峒山时,见过此动物,除了生长在黄帝时代的两只元鹤外,还多一小鹤。而且,陈兰彬还游过青海,至龙驹岛,居住在喇嘛寺。陈兰彬是否见过元鹤我们不得而知。但他踏足名胜古迹,对中国古文明充满好奇和兴趣,倒是多处可见。《四千五百余年元鹤》全文如下:
凡人寿不及百年,羽毛鳞介之族寿不过数年至数十年而止,此就寻常人物言之也。若其炼神服气,遁迹深山,年寿既永,而偶显其迹者,今华山有毛女洞,相传毛女是秦始皇时宫人,避乱入山,遍体生毛。罗浮山中有黄道人,相传东晋时葛洪炼丹仙去,道人捞其鼎中余丹吞之,遂为地仙,时时披发敞衣出行山中。又世所传神仙如钟离祖师、吕纯阳,常着灵异,然皆生三代以下,寿不过千岁以外耳。若舍人而论物,今洪泽湖滨之龟山,有井名曰巫支祈井,相传神禹锁巫支祈于此,有大铁链系于井栏,垂入井中,其下深黑,莫窥其底。明季及国初,尝有人拖铁练出而观之,盖一老猴也。此物不知生于何代,然自洪水时至今,厥寿已四千余年矣。犹有前乎此者,甘肃有崆峒山,黄帝访道之地,广成子所居也。广成子既升仙,所养元鹤一双留此不去。每逢朔望,天气晴明,于日出时,自山巅遥望云际,有两鹤张翼如车轮,徘徊翔舞,良久乃去。今出使美国大臣陈荔秋副宪(兰彬)语余云,昔游崆峒,尝亲见之,且曰:“今两鹤外又多一小鹤,道士谓近百年来所添也。”夫两元鹤生于黄帝之世,其寿当在四千五百年以外矣。今宇宙间动物,此殆其最古者也。副宪壮年好奇,尝匹马游青海,踏冰至龙驹岛,居喇嘛寺数日云。薛福成著:《庸庵笔记》,丁凤麟、张道贵点校,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5页。
同治十二年(1873),陈兰彬在任驻美出洋肄业局监督时,曾写下了《重次千字文》,回忆他青年时离开广东,北上“累困名场”,以及畅游大漠南北,独上塞外,登王母庙,历银川城,住蒙古包等情景。文中曰:
弱冠优贡,乃离广东,俶胆辈毂,特欲图功,累困名场,犹縻故业,欣赏新笺,宝藏旧牒,坐辨唐汉,啸咏盘桓,气移魄芥,交尽鞠兰,矫想九霄,庸绩莫建,驾言出游,姑适已愿,驱輶动轲,勒驴引骡,衣摄青岱,抔映黄河,赵号魏韩,常所信宿,磻洛添泾,俯临属目,岫登王母,庙履令公,刻思禹碣,色别秦松,旷地寥天,独回塞上,历银川城,察蒙古帐,嘉宾获宴,逐步玉堂,石渠闲静,极爱驹光,物阜民欢,宰官豫逸,省会谈禅。《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上册,第69页。
在陈兰彬的一生中,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个武学奇才。10岁进武馆拜师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身体魁梧雄健,“臂力过人,且娴技击”,还能跳高“三尺”,“常持拄木竿跃过屋塘”,为练臂力,常抱巨石墩在广庭四角练武。陈乔森:《清礼部左侍郎丽秋陈公讳文》,见李钦主编:《陈兰彬颂》,第112页。吴川家乡一直流传他武功高超的趣闻。一次,陈兰彬遇上强盗,十余人围困他,“彼持铁杖拔地跃登屋檐,群盗气馁”,不敢靠近他,赶快逃跑,当巡捕来到时,他跳下来,“则晏然若无事”。李汉魂:《翰林陈兰彬》,见朱振声编:《李汉魂将军日记》上集第1册,第29-30页。陈兰彬喜爱阅读军事著作,潜心研究古今兵事得失,在畅游大江南北时,也喜欢对古战场实地考察,这些知识的积累,在他后来的经历中派上了用途。
在京城,朋友们经常夸耀陈兰彬的才智。朱琦在北京时,经常听到汪慕杜编修提及陈丽秋和李子衡两人之贤,特意作一首诗加以叙述。诗云:
高文复古贵清真,脱纸秋河最绝伦,
京国两生常在口,弈棋百变不由人。
何知鸒鷃篱边物,已是蓬莱顶上身,
更欲乞君材馆录,冰霜小忍到轮囷。[清]朱琦撰:《怡志堂诗初编》,清咸丰七年(1857)刻本,华东师大图书馆藏,第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