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5000000094

第94章

◎墓志

“尚书祠部郎中集贤殿修撰萧君墓志铭”

区希范诛,广西困于兵,诏以尚书屯田员外郎萧君知桂州,兼广西都巡检、提举兵甲溪峒事。至则因其故俗,治以宽大,广西遂安。而君以材选,为荆湖南路提点刑狱。未几,以君之信于南方也,又以君为广西水陆计度转运使。方是时,侬智高搜兵诱聚中国亡命,阴以其众窥边境,而边吏士尚皆不寤。君独忧此,以谓必为南方之患,乃选遣才辩吏,说智高内属,上书言状,请因以一官抚之,使抗交趾,且可以纾患。书下枢密,枢密以智高故属交趾,纳之生事,以诏问君:“能保交趾不争智高,智高终无为寇,则具以闻。”君曰:“蛮夷视利则动,必保其往,非臣之所能。顾今中国势未可以有事于蛮夷,则如智高者抚之而已。且智高才武强力,非交趾所能争而畜也。就其能争,则蛮夷方自相攻,吾乃所以闲而无事。”争议至五六,而枢密遂绌君言不报。君又奏请择将吏、缮兵械、修城郭以待变,亦至五六,又皆不报。而君以召归,智高果反邕州,杀其守将,出入广东、西十有一州,所至残破,吏士多走死。枢密乃更归责于君,以知吉州,一时士大夫纷纷欲为君讼,君遂绝口无所道。世以此称君长者,又因知君智谋果可以任边事。居顷之,遂复以为广东转运使,又以直昭文馆知桂州。当是时,侬宗旦聚兵智高故地,无所属,邕州为之警,诸将皆议兴师,君又独持招降之议。朝廷用君议,宗旦遂释兵服,以为西头供奉官,而边无事。于是君积官至尚书刑部郎中,以集贤殿修撰再任。会蛮申绍泰反,巡检宋士尧战死,仁宗使中贵人出视,君坐士尧死降知江州。而提点刑狱因中贵人言君罪状,朝廷为置狱。而君所坐止于赎金,诸提点刑狱所言多无之,然犹夺两官以免。稍除监抚州盐酒,辞不往,以分司南京就第。诸公多欲荐起之者,君遂告老,即以尚书祠部郎中致仕。君讳固,字干臣。初以进士选桂阳监判官、楚州团练推官,用举者二十三人,改大理寺丞,知开封府阳武、永康军青城两县,通判虔州。以方略擒盗,赐书奖谕,移知江州。所至皆有善状,推贤举善,束缚奸吏,明而不残。于财利尤能开阖敛散。故在广东收铜盐课,皆倍前以十万数。治平三年,年六十五,以九月十七日卒于家。初娶陇西县君李氏,再娶彭城县君刘氏。子男二人,洵,袁州军事推官,前死,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鄂州嘉鱼县事。女三人,嫁江州湖口县主簿何正臣,龚州司户参军欧阳成,其季尚幼也。孙男女十八人。萧氏故长沙人,君曾祖讳处钧,当湖南马氏时为衡州司马,以马氏方乱,弃其官归李氏江南,不愿仕。有赐田百顷袁州之新喻,新喻后属临江军,故今为临江新喻人。祖讳绍,考讳世则,皆以儒学不仕,而考以君故赠官至光禄卿。君之疾革也,出其奏议焚之,其子孙所录传尚二百馀篇。盖其言详密,多世务之要。四年九月二十二日,葬君新喻安和乡长宣里佛子冈。铭曰:

司马去荆,望此南国。君贲厥趾,萧宗以殖。致功蛮方,时告厥犹。朝为弗闻,疆场用忧。受慝不让,退安一州。既穷而通,终以无偶。铭诗幽宫,传载永久。

“赠光禄少卿赵君墓志铭”

侬智高反广南,攻破诸州,州将之以义死者二人,而康州赵君,余尝知其为贤者也。君用叔祖荫试将作监主簿,选许州阳翟县主簿、潭州司法参军,数以公事抗转运使,连劾奏君,而州将为君讼于朝,以故得无坐。用举者为温州乐清县令,又用举者就除宁海军节度推官。知衢州江山县,断治出己,当于民心,而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者。余尝至衢州,而君之去江山盖已久矣,衢人尚思君之所为而称说之不容口。又用举者改大理寺丞,知徐州彭城县。祀明堂恩改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至二月而侬智高来攻,君悉其卒三百以战,智高为之少却。至夜,君顾夫人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汝留死无为也。”明日,战不胜,遂抗贼以死,于是君年四十二。兵马监押马贵者,与卒三百人亦皆死,而无一人亡者。初,君战时,马贵惶扰至不能食饮,君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能著寝,君即大鼾,比明而后寤。夫死生之故亦大矣,而君所以处之如此。呜呼,其于义与命,可谓能安之矣。君死之后二日,而州司理谭必始为之棺敛,又百日而君弟至,遂护其丧归葬。至江山,江山之人老幼相携扶祭哭,其迎君丧有数百里者。而康州之人亦请于安抚使,而为君置屋以祠。安抚使以君之事闻天子,赠君光禄少卿,官其一子觐右侍禁官,其弟子试将作监主簿,又以其弟润州录事参军师陟为大理寺丞,签书泰州军事判官厅公事。君讳师旦,字潜叔,其先单州之武成人。曾祖讳晟,赠太师。祖讳和,尚书比部郎中,赠光禄少卿。考讳应言,太常博士,赠尚书屯田郎中。自君之祖,始去武成而葬楚州之山阳,故今为山阳人。而君弟以嘉?五年正月十六日葬君山阳上乡仁和之原,于是夫人王氏亦卒矣,遂举其丧以。铭曰:

可以无祸,有功于时。玩君安荣,相顾莫为。谁其视死,高蹈不疑。呜呼康州,铭以昭之。

“朝奉郎守国子博士知常州李公墓志铭”

公李氏,讳馀庆,字昌宗,年四十四,官止国子博士、知常州以卒。然公之威名气略闻天下,自其卒至今久矣,天下尚多谈公之为有过于人者。余尝过常州,州之长老道公卒时就葬于横山,州人填道瞻送叹息,为之出泪,又为之画像,置之浮屠以祭之,于是又知公之有惠爱于常人也。已而与公之子处厚游,则得公之所为甚具。盖公之为政,精明强果,事至能立断而得,久奸宿恶辄取之不贷。至其化服,则抚循养息,悉有其处。所以威震远近,而蒙其德者,亦思之无穷也。当明肃太后时,尝欲用公矣,公再上书论事,其言甚直,以故不果用而出常州。呜呼,公之自任,岂止于一州而已,此有志者所以为之惜也。始公以叔父任起家应天府法曹参军,遇事辄争之,留守者不能夺也,卒荐公改太常寺太祝,知湖州归安县。其后通判秀州,州近盐,公作华亭、海盐二监以业盗贩之民,岁入缗钱八十万。又为石堤,自平望至吴江五十里,以除水患,人至今赖之。其所至处,利害多如此,然非公大志所欲以就名成功者,故不悉著,著其利于民尤大而能以久者云。公平生慷慨,好议当世事,其所趣舍,必欲如己意,虽强有势,终不为挠。尝考前世治乱之迹,与其君臣之间议论,编为七十卷,藏于家,此盖其大志所存也。公之先为开封之陈留人,五代祖为梁使闽,因避地家于福之涟江。曾大父周,不仕。大父郁,赠尚书虞部员外郎。考慕玢,秘书省著作佐郎,赠尚书工部员外郎。夫人龚氏,永安县君。男五人,处常,忠武军节度推官,与谊、诚皆已卒。处厚,大理寺丞,与处道皆进士。既葬之二十三年,至和元年,余铭其墓曰:

公闽于家,来自陈留。维时方屯,闭蓄函收。其孰有源,而久于幽。自公之考,乃施乃流。其流至公,孰敢泳游。茫洋演迤,小大毕浮。曷蹇于行,使止一州?庶其涣发,在后之修。

“左班殿直杨君墓志铭”

束鹿杨辟状其先人曰:君讳文诩,字巨卿,少孤,鞠于世父。世父战契丹于常山,君始十七,能以兵入得甲马。其后世父为峡州麻溪寨主,合州兵讨蛮之叛者。君以二十五卒驰前与蛮三千遇,蛮传畏君勇,悉还走险,其酋据险下射,杀君卒几尽。君以两矢自下颠其酋,而后世父军亦至,遂戡其众以归。天子赏世父一官,而以君属三班为殿侍。君曾祖讳渊,祖讳君正,父讳德成,皆以经术教授乡里,遭五代变扰,皆不仕。君亦少敏强记,通五经、刑名、书数,然负其材武,思一有所奋成功名,以故为武吏。稍迁借职,监睦州酒。由借职三迁为左班殿直,由睦州亦三迁为邵州武冈寨兵马监押。由武冈归京师,以庆历七年二月二十九日、年七十三而卒。初康定中,将相欲五路兵攻夏,故相陈恭公为陕西招讨使,欲君为用,知君者皆曰:“君尝有所试,今其时也,勉之矣。”君不应而辞以疾,顾说恭公曰:“吾士卒惰久矣,而数败以恐,卒然殴之以入不测,战久讲胜悍强之贼,愚不知计策,见其危而已。”恭公默然。而其后兵果不得出,自是君亦老矣,更读书劝诸子以学,无复言兵事。方君少壮时,喜兵,弯弓剑,士莫敢伍。然仁恕爱物,遇人谦谨。麻溪士卒,杀戮无所择,君为救止,全活甚众。其在武冈,以恩信得诸蛮,蛮有嵩、叙、上下诚等州刺史,至呼君为父,终君去不为侵窃。君夫人杜氏,生三男,其长子早卒。次辟,为大理寺丞,次闳。三女子皆已嫁,其长亦早卒。夫人少君十岁,以嘉?二年五月二十三日卒于酸枣,而寿与君皆七十三。六月二日合葬于陈州宛丘县友于乡彭陵原。临川王某曰:士之以材称于世而能以义克者少矣。子路,学孔子者也,然怙其勇以不得死。君以此其材至白首无所遇,而恂恂自克,以考厥终,克有名子,载其行治,其可铭。铭曰:

擐坚挽强,可捍四方,视时弛张,以不悖于常,维士之良。

“内殿崇班钱君墓碣”

内殿崇班、广德军兵马都监钱君之墓,在和州之历阳鸡笼乡永昌里。初,钱氏以布衣起王吴越。当五代时,诸侯王僭悖,独常顺事中国,道闭无所出,则间以其方物取海上输之天子。至宋受命,欲一天下,吴越王即帅其属朝京师,而尽献其地。天子受其地,王之淮海,而褒题其子孙。盖至于今百年,钱氏之有籍于朝廷者,殆不可胜数,而以才称于世、尝任事者,比比出焉。君讳某,字某,右屯卫将军讳某之子,昭化军节度使讳某之孙,吴越文穆王讳某之曾孙,钱氏以才称于世者也。其为子弟也,父昆称良焉;其为父兄,又能教其子弟;其为吏,又能修其职事,而天子尝任之以为材。始以季父恩公荫补三班借职,稍迁至内殿崇班,知钦州,州人甚爱之。归奏事殿中称旨,遂迁内殿承制、提点广南西路刑狱。在广西四年,以功次迁供备库副使,刺举当法,贤士大夫多誉之。当是时,侬智高为奸,数?边吏,边吏莫能抗,诸州又皆无兵,君即奏请戍兵以待变。奏至五六,而大臣终不许,即复上书求罢,又不许,而侬智高果反。君坐诎三官,监饶州酒。居久之,稍复迁至内殿崇班、广德军兵马都监。至广德之明年,嘉?二年,君年七十一矣,以三月某甲子卒。昭化之治和州也,凡十八年,有惠爱于州人,其卒,子孙遂留以葬。故君子淇、沂、沃、溥,奉君丧以某年某月某甲子归葬于永昌先人之兆。而淇、沂以余曾从事于文辞,自君之将葬至于今三年,跋涉而从余以求铭数矣,然不止而愈勤。噫,其若是,余不可以无铭。于是为之叙次,使归而?诸墓。

“吴处士墓志铭”

君吴氏,讳某,字某,其先建安大姓。曾大父讳某,建州长史,大父讳某,馆驿巡官、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皆江南李氏所置也。方李氏时,吏部府君之父子,同时仕江南者以十数,至君之考讳某,始以汀州军事推官归选于朝,主郑之新郑簿。君少孤,事母夫人至孝,与其弟轲相爱。春秋祭先人,虽老矣,视牲省器,皆不以属子孙,俯仰斋栗,如见其飨之者,已祭,未尝不悲哀也。读书取大指通而已。或劝之谋利,曰:“吾贫久矣。人以我为忧,而我以是为乐,不能改也。”有子三人,甫、申、冉,皆不使事生产,曰:“士而贫,多于工商而富也。”三人者,皆以进士贡于乡,而申为太平州军事推官。君年七十八,某年某月某日卒于太平之官舍,甫等护其柩归葬于江州某县某乡某原,某年某月日也。夫人前君卒,别葬,实南阳叶氏。始君所居毁于水,乃奉母夫人来客江州,爱其山川而遂家之,故其葬也以归焉。申之友南阳张颉论次君之事如此,而申以告曰:“先人不幸,力为善而不获显于天下。今其葬,宜得铭,使后世有见焉。”嗟乎,予不及识君矣,然予之故人多能言君之教诸子尽其道,故卒皆有立,而申之文行尤以知名于世。方今士大夫之列于朝者,天子于其父母皆有以宠嘉之,其官封之卑钜视其子,所以劝天下之为父母而慰其子之心。以君之善教而子之材,宜及其身有高爵盛位之报焉。其生也,既不及,其没也,孰知其不卒享也哉?是故不宜无铭也。铭曰:

士或为仁,称止一乡。至其后兴,厥闻乃光。或业以勤,而传之杞。维是不朽,实君有子。

“尚书司封员外郎张君墓志铭”

君姓张氏,讳彦博,字文叔。其先家齐州之禹城。曾祖讳?赠太子洗马。祖讳制,又徙其家于蔡州,赠尚书吏部侍郎。父讳保雍,仕至尚书刑部郎中、两浙转运使。君以荫为太庙斋郎,调武昌县尉,能禁抑淫祠,使尽去境内。再调抚州司法。尝摄令临川,始取强悍者一人,痛治以威,而皆喜以畏。却使者不急之须,而使者不敢怒。徙亳州ガ县令,用荐者监蕲州石桥茶场。锁厅应进士举,中其科。寻丁母忧,服除,调兴化军兴化县令。僧有连结为奸党者,久至三十馀年,君悉捕以置于法,而废其寺。古田县有剧贼,即遁去。复调黄州黄陂县令,稍筑堤防以利农,告使者更盐利之法,自是役赖以均。改袁州军事判官,以治平四年十月六日卒于官,享年四十九。君少力学问,尤知史书,不惮折节以交贤士大夫,而喜趋人之急。教兄之孤子至于登第,抚三女悉得所归。而其仕也,所为又能不苟,故前后多荐者。初娶刘氏,又娶方氏。子二人,曰仲伟,曰次贤。君昔去石桥,遂留居于蕲。故其葬也,从刘氏于蕲之安仁乡芙蓉山,盖熙宁二年十月六日也。君于文章尤喜作歌诗,有集四十卷藏于家。铭曰:

恭惠敏明,交悦以称,不遂其成,恢旷坦易。或投以累,终以困踬,惟人载德,宜福多锡。得寿亦啬,曷告其悲。铭续风诗,万世之贻。

“尚书屯田员外郎仲君墓志铭”

君仲氏,讳讷,字朴翁,广济军定陶人。曾祖讳环,祖讳祚,皆弗仕,而至君父讳尹,始仕至曹州观察支使,赠右赞善大夫。君景?元年进士,起家莫州防御推官,年少初官,然上下无敢易者。时传契丹且大扰边,朝廷使中贵人来问,知州张崇俊未知所对,公策契丹无他,为具奏论之。崇俊喜曰:“朝廷必知非吾能为此,然亦当善我能听用君也。”又权博州防御判官,以母夫人丧去。去三年,复权明州节度推官。县送海贼数十人,狱具矣,君独疑而辨之,数十人者皆得雪。用举者改大理寺丞,知大名府清平、邛州临溪两县,又通判解州。于是三迁为尚书屯田员外郎,而以皇?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卒,年五十五。君厚重有大志,不妄言笑,喜读书,为古文章,晚而尤好为诗,诗尤称于世。所在有声绩,然直道自信,于权贵人不肯有所屈,故好者少,然亦多知其非常人也。其在越、蜀,士多从之学。当宝元、康定间,言者喜论兵,其计不过攻守而已,君独推《书》所谓“食哉唯时,柔远能迩?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为《御戎议》二篇。嗟乎,此流俗所羞以为迂而弗言者也,非明于先王之义,则孰知夫中国安富尊强之为必出于此?君知此矣,则其自信不屈,宜以有所负而然,惜乎其未试也。君初娶王氏,尚书驾部郎中兰之女,又娶李氏,尚书虞部员外郎宋卿之女。三男子,伯达,为太常博士,次伯适、伯同,为进士。三女子,嫁殿中丞任庾、并州交城县尉崔绛、兴元府户曹参军任膺。博士以熙宁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葬君于定陶之闵丘乡,而以余之闻君也,来求铭。铭曰:

於戏朴翁,天偶人。翔其德音,而踬于时。

“临川吴子善墓志铭”

临川吴氏有子兴宗,字子善,年二十丧母,而其父以生事付之,则先日出以作,后日入以息。日午矣,家一人未饭,其夫妇必尚空腹;天寒矣,家一人未纩,其夫妇必尚单衣。盖如此者二十年而父终,三十年而已死。凡嫁五妹,办数丧,又以其筋力之余及于乡党。苟有故,必我劳人佚,先往后归。而尤笃于友爱,见弟有过,则颜色愈温,须饮酒欢极之间,乃微示以意。既而即泣下曰:“吾亲属我以汝,吾所以不避艰险者,保汝而已。”其弟终感悟悔改为善士,以文学名于世。此待其弟乃尔,若于他人,则绝口不涉其非。然里中少年,闻其謦咳之音,往往逃匿,若匿不及,则俯首恐愧。而尝有所纟圭,一至讼庭,及着械,同纟圭数十人为之皆哭,掌狱者惊起白守,守立免焉。其见畏爱多此类。某谓其父为诸舅,甚知其所为,故于其弟子经、孝宗之求志以葬也,为道而不辞。子善尝应进士举,后专于耕养,遂不复应。其死以治平四年八月九日,而十二月十二日与其母黄氏共葬于灵源村父墓之域中。父讳偃,亦有行义,用疾弗仕。祖讳表微,尚书屯田员外郎。曾祖讳英,殿中丞。初妻姓王氏、一男良弼,皆前卒。再娶杨氏,生荛、适、枉。荛始九岁,而四女幼者一岁云。

同类推荐
  • 巧断珍宝失窃案

    巧断珍宝失窃案

    比尔巴是印度民间故事中的著名机智人物。他实有其人,生活在兴起于印度半岛北部的伊斯兰教国家莫卧儿帝国(1526—1858)的全盛时期,是莫卧儿帝国最有名望的君主阿克巴(1556—1605在位)的重臣,官至宰相。他聪明过人,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是阿克巴的得力助手。他的故事数量甚多,内容涉及宫廷生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以他与阿克巴的趣闻、轶事最有代表性。它们在印度,尤其是北印度广为流传,历久不衰。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可说是少数的“世界著作”之一,这本书不是为一国而作,而是为全世界而作的;不是为一个时代而作,而是为一切时代。在这本书里,极高的智力与多样的兴趣和同情心自然而然地结合为一体,所以世人之中,不管什么样的类型或脾气,都能在这部书里找到一点与自己有联系的东西。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培根随笔》能同时让你产生读史书、读诗集、读教科书的感觉。培根的话语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还能使人们顿悟。
  • 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

    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

    《古文观止》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未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从中不难看出选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书名为“观止”,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关,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
  • 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

    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唐五代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北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南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审美之旅与现实人生。
  • 第九条建言

    第九条建言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的一本散文、诗歌、随笔集。按照时间跨度编选,文字铿锵有力,涉猎广泛,视角独特,见解独到。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异界修神

    重生之异界修神

    渡劫失败了、灵魂穿越到了圣王大陆,重生在与自己名字一样的人身上,罢了罢了就当自己是他就好了,大陆上一修炼就是渡劫期修为,尼玛的有点坑爹啊
  • Hi,是鹿晗吗

    Hi,是鹿晗吗

    你从不知道,Ta逗笑你的那些话,全是我开过的玩笑。你从不知道,你受伤的时候,我好想帮你吹吹。你从不知道,开到你开怀大笑,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你从不知道,我有多爱你。Iknow,youdon'tknow,Iloveyou.
  • 难求仙心

    难求仙心

    仙道缥缈,在漫漫仙途之中,唯有道心诚挚者方能承大任。求取长生大道之上,有的人依靠的是世家大族背后的支撑,有的人依靠的是百年如一日的信念,还有的人依靠的是温柔却强大的内心,而她可以依靠的又是什么?她是来到这异世的一缕孤魂,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修仙,究竟什么是仙,修道,究竟什么又是道,长生之路上,她还需要更多来坚定她的心。在很久以后,当她踏上云端,她是否会后悔自己当初的抉择,她又是否真正的明白了自己的本心?
  • 好学生守则

    好学生守则

    月泉高中里面一群热血叛逆的少年,在好学生的判定中与这所学校的命运息息相关,最终他们会怎么选择?
  • 悄悄告诉我

    悄悄告诉我

    青春像一场大雨,我是你手中遮挡风雨的那一把伞,我多想大雨滂沱,我们能彼此依偎久一点。洛海洛的青春总是绕不开几位姑娘,但大家好像都挺愿意嚷嚷出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对于羞涩的青春期小男孩来说,这样反而猜不出来是喜欢还是嬉闹。如果你真的喜欢我,请你悄悄告诉我……
  • 末世悚情启世录

    末世悚情启世录

    奥雷圣王的失踪,引发了末世的启示,使得四个年轻人踏上一段恐怖惊心的旅程(某是被迫的),在不知名力量的重重威胁下踏遍整个町鸣世界,找寻被掩埋的答案,解开过去的谜题,拯救整个叮鸣世界的未来。
  • 厉王的嗜宠王妃

    厉王的嗜宠王妃

    楚悠然,二十一世纪的孤儿,一次意外,穿越到异世时空和她同名的楚悠然身上,醒来时,却身陷崖底,崖底奇遇,十年后,成了各国家喻户晓蝴蝶神医,凭着儿时记忆,找到家人,只为了解当年坠崖…的实情……他,龙玄国的三王爷,龙御天,冷酷无情,性格阴晴不定,让人难以捉摸,一朝相识,他深深的爱上了她,他宠她,爱她,只为捂热她那颗冷淡而善良的心。彼此相爱的他们并没有得到上天的眷顾,为了完成使命,为救出母亲她决然的给他喝下了忘情药剂,
  • 洛克王国之远古传说

    洛克王国之远古传说

    世间本是平常的,自太古以来,洛克们眼见周遭世界,诸般奇异之事,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又天灾人祸,伤亡无数,哀鸿遍野。决非人力所为,所能抵挡。方今之世,魔法师们和历代国王与宠物们一起打造了一个:邪魔退避,“中原大地”山灵水秀,人气鼎盛,物产丰富的魔法王国。。。。。。但邪恶势力悄悄觉醒,又有谁能引领大家走向辉煌,走向胜利?10岁自信阳光的洛奇和他的宠物迪莫,厨师菲亚特和他的宠物水蓝蓝,公主可丽西亚和她的宠物火神,卡普和他的宠物皇家狮鹫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获得十大徽章,学习各种魔法,最终打败噩梦拯救洛克王国的故事。
  • 穿越之芊倩的到来

    穿越之芊倩的到来

    她是现代的明星,一不小心之间穿回到了古代,成了古代的将军之女,因为古代的母亲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中年女子,未能生下儿子,只生了一个女子。因此将军冷落了她,她们母女成了被将军府上下欺负的人,芊倩剩下的路该怎么走呢?
  • 大宋巨枭

    大宋巨枭

    莫名穿越宋朝,为了大宋国祚远赴蒙古草原;适逢草原战国,为了蒙古一部对抗古尔合罕;金国虎视眈眈,西夏野心勃勃,大宋积贫积弱;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次我也来玩一下,每增加十个收藏,加更一章~~~~新书已发布——《机霸战国》——各位书友还望去捧个场~~~在下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