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5000000091

第91章

◎墓志

“太子太傅致仕田公墓志铭”

田氏故京兆人,后迁信都。晋乱,公皇祖太傅入于契丹。景德初,契丹寇澶州,略得数百人,以属皇考太师。太师哀怜之,悉纵去,因自脱归中国。天子以为廷臣,积官至太子率府率以终。为人沉悍笃实,不苟为笑语。生八男子,多知名,而公为长子。公少卓荦有大志,好读书,书未尝去手,无所不读,盖亦无所不记。其为文章,得纸笔立成,而闳博辨丽称天下。初举进士,赐同学究出身,不就。后数年,遂中甲科,补江宁府观察推官,以母英国太夫人丧罢去。除丧,补楚州团练判官,用举者监转般仓,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又对贤良方正策为第一,迁太常丞,通判江宁府。数上书言事,召还,将以为谏官。方是时,赵元昊反,夏英公、范文正公经略陕西,言“臣等才力薄,使事恐不能独办,请得田某自佐”,以公为其判官,直集贤院、参都总管军事。自真宗弭兵,至是且四十年,诸老将尽死,为吏者不知兵法,师数陷败,士民震恐。二公随事镇抚,其为世所善,多公计策。大将有欲悉数路兵出击贼者,朝廷许之矣,公极言其不可,乃止。又言所以治边者十四事,多听用。还为右正言、判三司理欠凭由司,权修起居注,遂知制诰,判国子监。于是陕西用兵未已,人大困,以公副今宰相、枢密副使韩公宣抚。自宣抚归,判三班院,而河北告兵食阙,又以公往视。而保州兵士杀通判,闭城为乱,又以公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真定府、定州安抚使往执杀之。论功迁起居舍人,又移秦凤路都总管经、略安抚使,知秦州。遭太师丧,辞,起复者久之,上使中贵人手敕趣公,公不得已,则乞归葬然后起。既葬,托边事求见上,曰:“陛下以孝治天下,方边鄙无事,朝廷不为无人,而区区犬马之心,尚不得自从,臣即死知不瞑矣。”因泫然泣数行下。上视其貌甚瘠,又闻其言,悲之,乃听终丧。盖帅臣得终丧,自公始。服除,以枢密直学士为泾原路兵马都总管、经略安抚使,知渭州。遂自尚书礼部郎中迁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充蜀、梓、利、夔路兵马铃辖。西南夷侵边,公严兵惮之而诱以恩信,即皆稽颡。蜀自王均、李顺再乱,遂号为易动,往者得便宜决事,而多擅杀以为威,至虽小罪,犹并妻子迁出之蜀,流离颠顿,有以故死者。公拊循教诲,儿女子畜其人,至有甚恶,然后绳以法。蜀人爱公,以继张忠定,而谓公所继治为未尝有误。岁大凶,宽赋减徭,发廪以救之,而无饥者。

事闻,赐书奖谕,迁给事中,以守御史中丞充理检使召焉,未至,以为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既而又以为龙图阁学士、翰林学士,又迁尚书礼部侍郎,正其使号。自景德会计,至公始复钩考财赋,尽知其出入。于是入多景德矣,岁所出乃或多于入,公以谓“厚敛疾费如此,不可以持久,然欲有所扫除变更,兴起法度,使百姓得完其蓄积,而县官亦以有馀,在上与执政所为,而主计者不能独任也”。故为《皇?会计录》上之,论其故,冀以寤上。上固恃公,欲以为大臣,居顷之,遂以为枢密副使,又以检校大傅充枢密使。公自常选数年,遂任事于时,及在枢密为之使,又超其正,天下皆以为宜,顾尚有恨公得之晚者。公行内修,于诸弟尤笃,为人宽厚长者,与人语,款款若恐不得当其意,至其有所守,人亦不能移也。自江宁归,宰相私使人招之,公谢不往。及为谏官,于小事近功,有所不言,独常从容为上言为治大方而已。范文正公等皆士大夫所望以为公卿,而其位未副,公得间辄为上言之,故文正公等未几皆见用。当是时,上数以天下事责大臣,慨然欲有所为,盖其志多自公发。公所设施,事趣可,功期成,因能任善,不必己出,不为独行异言,以峙声名,故功利之在人者多,而事迹可记者止于如此。嘉?三年十二月,暴得疾,不能兴,上闻悼骇,敕中贵人、太医问视,疾加损辄以闻。公即辞谢求去位,奏至十四五犹不许,而公求之不已,乃以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宫事。而公求去位终不已,于是遂以太子少傅致仕。致仕凡五年,疾遂笃,以八年二月乙酉薨于第,享年五十九。号推诚保德功臣,阶特进,勋上柱国,爵开国京兆郡公,食邑三千五百户,实封八百户,诏赠太子太傅,而赙赐之甚厚。

公讳况,字元均。皇曾祖讳?赠太保。皇祖讳行周,赠太傅。皇考讳延昭,赠太师。妻富氏,封永嘉郡夫人,今宰相河南公之女弟也。无男子,以弟之子至安为主后,女子一人,尚幼。田氏自太师始占其家开封,而葬阳翟,故今以公从太师葬阳翟之三封乡西吴里。于是公弟右赞善大夫洵来曰:“卜葬公利四月甲午,请所以志其圹者。”盖公自佐江宁以至守蜀,在所辄兴学,数亲临之以进诸生。某少也与公弟游,而公所进以为可教者也,知公为审。铭曰:

田室于姜,卒如龟祥。后其孙子,旷不世史,于宋继显,自公攸始。奋其华蕤,配实之美,乃发帝业,深宏卓炜。乃兴佐时,宰饪调。文驯武克,内外随施。亦有厚仕,孰无众毁,公独使彼,若荣豫已。维昔皇考,敢于活人,传祉在公,不集其身。公又多誉,公宜难老,胡此殆疾,不终寿考。掩诗于幽,为告永久。

“给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

宋故朝请大夫、给事中、知郓州军州事兼管内河堤劝农、同群牧使、上护军、鲁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孔公者,尚书工部侍郎、赠尚书吏部侍郎讳勖之子,兖州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赠兵部尚书讳仁玉之孙,兖州泗水县主簿讳光嗣之曾孙,而孔子之四十五世孙也。其仕当今天子天圣、宝元之间,以刚毅谅直名闻天下。尝知谏院矣,上书请明肃太后归政天子,而廷奏枢密使曹利用、尚御药罗崇勋罪状。当是时,崇勋操权利与士大夫为市,而利用悍强不逊,内外惮之。尝为御史中丞矣,皇后郭氏废,引谏官、御史伏阁以争,又求见上,皆不许,而固争之,得罪然后已。盖公事君之大节如此。此其所以名闻天下,而士大夫多以公不终于大位为天下惜者也。

公讳道辅,字原鲁。初以进士释褐,补宁州军事推官,年少耳,然继狱议事,已能使老吏惮惊。遂迁大理寺丞,知兖州仙源县事,又有能名。其后尝直史馆,待制龙图阁,判三司理欠凭由司、登闻检院、吏部流内铨,纠察在京刑狱,知许、徐、兖、郓、泰五州,留守南京。而兖、郓、御史中丞皆再至。所至官治,数以争职不阿或绌或迁,而公持一节以终身,盖未尝自诎也。其在兖州也,近臣有献诗百篇者,执政请除龙图阁直学士,上曰:是诗虽多,不如孔道辅一言。乃以公为龙图阁直学士。于是人度公为上所思,且不久于外矣。未几,果复召以为中丞,而宰相使人说公稍折节以待迁,公乃告以不能。于是人又度公且不得久居中,而公果出。初,开封府吏冯士元坐狱,语连大臣数人,故移其狱御史。御史劾士元罪止于杖,又多更赦。公见上,上固怪士元以小吏与大臣交私污朝廷,而所坐如此,而执政又以谓公为大臣道地,故出知郓州。公以宝元二年如郓,道得疾,以十二月壬申卒于滑州之韦城驿,享年五十四。其后诏追复郭皇后位号,而近臣有为上言公明肃太后时事者,上亦记公平生所为,故特赠公尚书工部侍郎。公夫人金城郡君尚氏,尚书都官员外郎讳宾之女。生二男子,曰淘,今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曰宗翰,今为太常博士,皆有行治世其家。累赠公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而以嘉?七年十月壬寅,葬公孔子墓之西南百步。公廉于财,乐振施,遇故人子恩厚尤笃,而尤不好鬼神礻几祥事。在宁州,道士治真武像,有蛇穿其前,数出近人,人传以为神。州将欲视验以闻,故率其属往拜之,而蛇果出。公即举笏击蛇杀之,自州将以下皆大惊,已而又皆大服。公由此始知名。然余观公数处朝廷大议,视祸福无所择,其智勇有过人者,胜一蛇之妖,何足道哉。世多以此称公者,故余亦不得而略也。铭曰:

展也孔公,维志之求。行有险夷,不改其。权强所忌,谗诌所雠。考终厥位,宠禄优优。维皇好直,是锡公休。序行纳铭,为识诸幽。

“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丁君墓志铭”

朝奉郎、尚书司封员外郎、充秘阁校理、新差通判永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晋陵丁君卒。王某曰:“噫,吾僚也,方吾少时,辅我以仁义者。”乃哭吊其孤,祭焉而许以铭。越三月,君婿以状至,乃叙铭赴其葬。叙曰:

君讳宝臣,字元珍,少与其兄宗臣皆以文行称乡里,号为“二丁”。景?中,皆以进士起家。君为峡州军事判官,与庐陵欧阳公游相好也。又为淮南节度掌书记。或诬富人以博,州将,贵人也,猜而专,吏莫敢议,君独力争正其狱。又为杭州观察判官,用举者兼州学教授,又用举者迁太子中充,知越州剡县。盖其始至,流大姓一人,而县遂治,卒除弊兴利甚众,人至今言之。于是再迁为太常博士,移知端州。侬智高反,攻至其治所。君出战,能有所捕斩,然卒不胜,乃与其州人皆去而避之,坐免一官,徙黄州。会恩除太常丞,监湖州酒,又以大臣有解举者迁博士,就差知越州诸暨县。其治诸暨如剡,越人滋以君为循吏也。英宗即位,以尚书屯田员外郎编校秘阁书籍,遂为校理、同知太常礼院。君质直自守,接上下以恕。虽贫困,未尝言利,于朋友故旧,无所不尽。故其不幸废退,则人莫不怜,少进也,则皆为之喜。居无何,御史论君尝废矣,不当复用,遂出通判永州。世皆以咎言者,谓为不宜,夫驱未尝教之卒,临不可守之城,以战虎狼百倍之贼,议今之法,则独可守死尔,论古之道,则有不去以死,有去之以生。吏方操法以责士,则君之流离穷困几至老死,尚以得罪于言者,亦其理也。君以治平三年待阙于常州,于是再迁尚书司封员外郎,以四年四月四日卒,年五十八。有文集四十卷。明年二月二十九日,葬于武进县怀德北乡郭庄之原。君曾祖讳辉,祖讳谅,皆弗仕。考讳柬之,赠尚书工部侍郎。夫人饶氏,封晋陵县君,前死。子男隅,太庙斋郎,除,齐,为进士,其季恩儿尚幼。女嫁秘书省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同县胡宗愈。其季未嫁。嫁胡氏者亦又死矣。铭曰:

文于辞为达,行于德为充。道于古为可,命于今为穷。呜呼已矣,卜此新宫。

“王平甫墓志”

君临川王氏,讳安国,字平甫。赠太师、中书令讳明之曾孙,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讳用之之孙,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康国公讳益之子。自?角未尝从人受学,操笔为戏,文皆成理。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盖于书无所不该,于词无所不工,然数举进士不售,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第一,又以母丧不试。君孝友,养母尽力。丧三年常在墓侧,出血和墨,书佛经甚众。州上其行义,不报。今上即位,近臣共荐君材行卓越,宜特见招选,为缮书其《序言》以献,大臣亦多称之。手诏褒异,召试赐进士及第,除武昌军节度推官,教授西京国子。未几,校书崇文院,特改著作佐郎、秘阁校理。士皆以谓君且显矣,然卒不偶,官止于大理寺丞,年止于四十七。以熙宁七年八月十七日不起,越元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葬江宁府钟山母楚国太夫人墓左百有十六步。有文集六十卷。妻曾氏,子、ヵ,女婿叶涛,处者四女。涛有学行,知名,ヵ亦皆嶷嶷有立,君祉所施,庶在于此。

“建安章君墓志铭”

君讳友直,姓章氏。少则卓越,自放不羁,不肯求选举,然有高节大度过人之材。其族人郇公为宰相,欲奏而官之,非其好,不就也。自江淮之上,海岭之间,以至京师,无不游。将相大人豪杰之士,以至闾巷庸人小子,皆与之交际,未尝有所忤,亦莫不得其欢心。卒然以是非利害加之,而莫能知其喜愠,视其心,若不知富贵贫贱之可以择而取也,颓然而已矣。昔列御寇、庄周当文武末世,哀天下之士沈于得丧,陷于毁誉,离性命之情而自托于人伪,以争须臾之欲,故其所称述,多所谓天之君子。若君者,似之矣。君读书通大指,尤善于相人,然讳其术,不多为人道之。知音乐、书画、弈棋,皆以知名于一时。皇?中,近臣言君文章善篆,有旨召试,君辞焉。于是大学篆石经,又言君善篆,与李斯、阳冰相上下,又召君,君即往。经成,除试将作监主簿,不就也。嘉?七年十一月甲子,以疾卒于京师,年五十七。娶辛氏,生二男,存、孺为进士。五女子,其长嫁常州晋陵县主簿侍其?早卒,又娶其中女,次适歙州祁门县令黄元,二人未嫁。君家建安者五世矣,其先则豫章人也。君曾祖考讳某,仕江南李氏,为建州军事推官。祖考讳某,皇著作佐郎,赠工部尚书。考讳某,京兆府节度判官。君以某年某月某甲子葬润州丹阳县金山之东园。铭曰:

弗缋弗雕,弗?以为高。俯以狎于野,仰以游于朝。中则有实,视铭其昭。

“王补之墓志铭”

君南城人,王氏,讳无咎,字补之,嘉?二年进士也。初补江都县尉,丁父忧,服除,调卫真县主簿。尝弃天台县令,以与予共学。久之,无以衣食其妻子,乃去,补南康县主簿。会予召至京师,因留教授。上方兴学校,以经术造士,予言君可教国子,命且下,而君死。君所在,学者归焉,贤士大夫皆慕与之游。然君寡合,常闭门治书,唯与予言莫逆。当熙宁初,所谓质直好义,不为利疚于回而学不厌者,予独知君而已。君之死,年四十有六,实熙宁二年闰十一月丁巳。至四年二月壬申,妻曾氏,子,始克葬君南城县礼教乡长义里,铭曰:

安时所难,学以为己。於呼鲜哉,可谓君子。

“尚书祠部员外郎秘阁校理张君墓志铭”

滁全椒张君,讳瑗,字君玉。其先有司泗州法者,讳煦,于君为曾祖,尝曰:“吾施德于人多矣,后当有显者。”尚书刑部侍郎、参知政事讳洎者,于君为祖。有二子,生君者长子,讳安期,官终国子博士。君以进士甲科守秘书省校书郎、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故事得献书求试,君无所献。知建昌军南丰县,通判鄂州,又将通判梓州,而有以君为言者,乃召试以为秘阁校理。于是自校书五迁为尚书祠部员外郎。年五十五,以嘉?五年四月壬申卒京师。夫人蓬莱县君王氏,生三男子,伯孙、仲孙、世孙。三女子,其一嫁试将作监主簿苏泌,其次尚幼。治平二年九月甲申,葬君全椒善政乡修仁里。于是伯孙主邵武军光泽县簿。君与余善,其能贫而不为利,余所畏。其于故事,盖无所问而不知。其好书,天性也,往往日旰灶薪不属,而阖门读书自若。又能为吏,当官有所守,嶷嶷必得其意,然平居妥言徐视易狎,若无能者。铭曰:

有幽滁山,滁水两间?礴演迤,乃多君子。我仪其蓄,以博厥闻。我肖其涤,以清厥身。书此哀石,永诒崖滨。

同类推荐
  • 随园诗话(第九卷)

    随园诗话(第九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我与书的故事3

    我与书的故事3

    本书是“世界读书日”征文大赛作品集,宁夏青少年围绕“我与书的故事”这一主题讲述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风貌、读书经历,回顾读书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入选作品千篇,编辑将其编校加工整理成书。本书能让同学们乐于读书、勤于读书,让书记的墨香弥漫在学生的成才之路。
  •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李渔文学思想的审美文化论

    本书以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剧作家、出版家、戏曲导演李渔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学思想中的审美文化做了9个方面的专题研究,揭示了李渔在中国审美历史上应有的地位、意义和价值,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将转换研究视角,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切入,进一步全面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李渔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在中国审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意义和价值,从而作一种崭新的揭示、剖析与阐述,以期更加纵深而全面地把握李渔的文学思想。
  •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北京几年的漂来漂去,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不被听到的呐喊和絮絮叨叨的彷徨,也描绘了很多个年轻人没有勇气也无法到达的远方。城市这么大,世界这么大,可就算我们的生活再小,也要努力去捍卫。即使曾脆弱、无助、绝望、动摇,我们也不该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总是该保留点傻气活起来才有滋味,做梦都没法撒开欢儿大笑,哪还敢在沙滩裸跑?年轻一回,总得尽点兴。
  •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

    《历史的真相》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书中不仅包括他们过去的散文佳作,也酌选了每人最新的散文名篇。
热门推荐
  • exo的爆料

    exo的爆料

    这里是exo的爆料,也不算爆料就是一些信息。进来看看吧
  • 凝血神剑

    凝血神剑

    父亲为儿子亲手创造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只有两人,快乐的父子两.儿子不知道世界外的生活是怎么样的.直到有一天,这个世界破灭了,父亲的莫名消失给他带来了巨变,他不得不面对外面的世界.家族神器血颖剑的秘密是什么,父亲究竟去了哪里,一系列的谜团将会在旅程中一一出现,旅途中他收获了友情和爱情,明白了什么是恨什么是爱,在最后与敌人的对决中,他居然发现敌人居然是。。。,他的父亲居然是。。。。,凝血剑的秘密由此揭开。。。
  • 仙狐渣道一家亲

    仙狐渣道一家亲

    天上掉下个渣道士,如果上天可以重新来过一次,丁小爱一定拒绝拯救这个渣道士,因为救治了渣道士,让她从此在渣道士的路上一路走到黑。练剑捡只没狐狸,如果上天可以重新来过一次,丁小爱一定拒绝在那一天出门,因为情缘再续,也只是因为那一剑!生生世世的情缘,何时才能够真正了结?了结的那一刻,又有多少无奈和哀愁?
  • 漆黑猎影

    漆黑猎影

    魂,是上世纪末后,唯有少数人才能够觉醒的能力,魂的觉醒者会拥有一个凝聚在体外的化身,化身无一不拥有超能力,使得觉醒者们拥有了压倒性的武力,而这些觉醒者被称为“魂武者”。在如今,魂的觉醒已完全融入了社会,正如一门课程一般从小就融入新生代孩童的理念中。而主角,没有名字,亦没有在外的化身,他不断地接受任务猎杀其他的魂武者。
  • 重生后的幸福

    重生后的幸福

    在家人与闺蜜的抛弃与背叛时被逼上绝路死亡后又重生不仅遇到真心爱自己的人还成为娱乐圈的名模天后,在爱人的默默帮助下一步一步完成复仇!
  • 你的背影难忘至今

    你的背影难忘至今

    那时候,他们两小无猜,互相喜欢。感谢上帝让我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了你。不幸的是我们太小没有学会爱。就算我们此生没有缘分,但我依然爱着你。
  • 读给孩子听的幽默机智故事

    读给孩子听的幽默机智故事

    故事是开启儿童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它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知识,还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更加细微、准确,想象更加开阔、斑斓。为了更广泛地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开启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能力,作者精心编选了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用最浅显的语言、最幽默的方式、最出人意料的情节让孩子们的生活多一些笑声、多一些快乐。也希望孩子们读了这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故事后,能更深刻地体味人生和社会百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启迪。
  • 驭灵大师

    驭灵大师

    一片光使他重归了世界,使他踏上冒险未知而又新颖的征途,他的“武力”区于世界,已脱离潮流,可是他却遇强则强、逆流而上…
  • 不仙缘

    不仙缘

    求仙缘,试问天下能有几多人求得,终究不过是凡人的念想罢了。这是一部讲述不求仙缘自创仙的故事,或许,也是你心目中的仙侠……
  • 千金艾幼之迷

    千金艾幼之迷

    一个富家千金沦为渔家之女,而历经重重磨难,破解身世之谜,最终实现自我,幸福归来的励志故事。林幼微和叶艾雯从小身世起迷,阴差阳错身份被调换,在揭开“真假千金”的路上,二人共同爱上了楚皓,三个人的感情纠葛因此展开。而林幼微从小热爱帆船和大海,一心想成为帆船手,在楚皓的帮助下,林幼微离自己的帆船梦想越来越近。然而现实的打击接踵而至,对手的挑战,弟弟病情的恶化,以及困扰她的身世之谜拖住了林幼微前进的步伐。林幼微迎难而上,解开家族和自己的身世谜团。最终,林幼微成就了一个渔村女孩的航海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