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昭义从时下流行的文本主义的主张推论,为某个着作、作品之类的文本作序,完全是多此一举。文本主义将历史文本化,用文本取消史实,任何文本都是在“前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而且文本一旦形成刊布,即如同断线的风筝,落入什么样的读者之手,读者怎样去阅读和理解,怎样去解说文本的意义、地位与作用,完全不受文本作者控制,而读者又依照他对此文本的解读,写出他想说的话,增添他赋予的价值与意义的评判,形成新的文本。众多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利益关系、社会阅历、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必然有众多的解读和价值意义的评判,产生出众多的文本。历史就是这样的文本陈陈相因的多元体。如此说来,既然作者本人对自己的产儿都无法掌握其命运,那么试图以作序的方式,告诉读者作者为什么写、想写什么、写了些什么,真实性如何,有何意义,应当怎样去理解,纯粹是画蛇添足,徒劳无益。
同类推荐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用心爱: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漫谈(创建和谐校园16本)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已成为社会的主人。教师的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们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发展做出贡献的过程中,自己也相应得到发展。这样的一致性使教师的劳动热情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主动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履行师德的规范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而竭心尽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依法执教,享有社会赋予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相应的义务,这种权利与义务、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也是社会主义师德平等性的重要表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