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软的成立,标志着国内金融工程与衍生品风险监控领域的新突破。此前虽不乏研究者,但“纸上谈兵终觉浅”,解决问题还得硬碰硬,要真正拿出自己的实际产品。
到目前为止,有几家国内的大客户都在与北京风软洽谈合作,这极大地增强了马重的信心。但对于大规模应用,国内的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好几个大机构的人看到我们的产品,都说我们的产品太先进了,国内从来都没见过。有机构要和我们合作,说就是看上了我的海外经历背景。可是谈到具体应用时,又觉得好像双方差距还很大。”马重告诉记者,由于国内的衍生品交易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风险管理标准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很大差距,因此具体应用还需要一些时间,“鉴于国内市场目前的形势,短期内业务不会有太大的增长,因此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除了继续参与对国内市场的培育,还必须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我们完全有这个实力。”参加美国芝加哥国际期货博览会只是其中的一步:前不久,马重亲自赴台湾与台湾期货交易所同行洽谈合作;而其他国际合作计划也正在安排之中。
由于多年的工作关系,马重与全球衍生品的巨头芝加哥CME集团的风险管理部门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共同推动其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与技术在全球衍生品交易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上的普及与应用。
对于国内市场的未来,马重十分看好。国内的经济发展与金融活动正在起步腾飞,衍生品交易的规模、水平与质量都在大幅提高,与之对应的风险管理势必要跟上。而目前最需要的则是市场教育,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以及国内期货市场多年来相对封闭运行,导致风险意识与知识落后了一大截。因此,在研发系统的同时,马重也着眼于市场的长远发展,创建了国内第一个专门从事衍生品风险知识宣传与教育的中英文双语网站??“衍生品与风险管理”(www。drisk。cn)。此外,还与中期协、中金所、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财大、中期集团等政府、科研、教育、金融机构保持紧密联系,积极参与有关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教育、交流工作,推动市场参与者风险意识与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培养衍生品风险理论研究与实践人才,争取为提高中国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作出贡献。
谈到实力,马重告诉记者,公司掌握一系列核心技术,包括整套已被国外市场证实过的成熟风险管理技术以及可以每日自动完成的把全球交易所的保证金参数下载、解码,然后公布到网上的技术。后者目前在国际上只有极少数机构能掌握。针对国内市场的需要,北京风软正在研发符合国内现实情况的产品,不久即可推向市场。
除了马重,北京风软的另一合伙人,公司执行董事兼高级顾问马越,也是一位留美回国人员。这位企业与市场策划专家,早年就读于四川财经大学,2002年获纽约ST。Johns大学的MBA学位,专业为金融及风险管理。毕业后为美国著名的AIG公司效力,任国际关系部商务部经理,负责AIG在中国地区的市场开发和客户关系工作。2004年回国创业,并担任深圳东方银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越熟悉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运作以及风险管理运行机制,在国内金融行业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将重点负责对国内重点客户的开拓。
公司的开发团队里,技术总监周大林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软件工程师,从事软件开发及技术管理十多年,精通各种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的开发应用,曾主持开发大中型软件产品和项目十余个,并担任微软广州技术中心高级项目经理等职,目前为清华大学在职软件工程硕士。此外,公司还有一批来自北航、中科院等单位的研究生、本科生。更重要的是,整个开发团队朝气蓬勃,对于能在金融风险这一前沿领域工作十分自豪,工作非常投入。
“来北京快两年了,许多地方都想去看一下,但实在没时间,我连睡觉都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马重的微笑中带有一丝无奈,“半夜一点能躺下就不错了,白天忙公司的事,到晚上还要忙着写文章,或者跟美国那边联系。”太太和正在上中学的儿子还在芝加哥,总免不了有事需要操心。与大多数回国创业的留学生一样,国外家庭也是需要处理好的。
马重告诉记者,这两年来他已经就国内衍生品交易发表了十多篇文章,包括参与起草关于加强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的全国政协提案,关于权证与期权交易的文章,关于全球期货交易市场保证金的研究文章等。这些文章都是在充分掌握、分析国内外数据后完成的,为了核对数字或某些观点,马重经常通过E-mail或者电话与国外的专家讨论,有的文章甚至耗时两三个月才能完成,因此这些文章大都起点高、有深度,有的已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马重说:“国内现在文章不少,但真正属于自己的不多,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希望我们能为这种风气的改变出一份力”。
程桔华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