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1800000013

第13章 儿童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1)

1.儿童常见的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就是心理生理疾病,又称躯体疾病。其发生、发展与预防和治疗的效果,都与心理因素导致的情绪和行为障碍有密切联系。

儿童常见的心身疾病主要有消化性溃疡、便秘、腹泻、偏头痛、精神性厌食、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或部分原因是情绪因素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多种情绪因素往往影响自主神经所支配的某一器官、系统的生理功能,这些器官、系统的损害与不良的行为、神经衰弱等躯体症状是不同的。

在心身疾病引起的心理生理障碍中确实存在明显的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而心理因素在心身疾病的发生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如长期的应激状态,如考试的应激、无意识冲击、遭到威胁、恐吓或受敌视的体验等,都是刺激发病的主要因素。

科学研究表明,各种外界的刺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经过中枢神经、内分泌以及免疫3个系统的相互作用,使心理因素转变为生理因素而引起躯体组织结构的损害。在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出现情绪反应,如焦虑、愤怒、悲伤等情绪反应的同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利尿素的分泌增加,因而造成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胃肠蠕动减弱、新陈代谢增强这一系列的改变。这种改变表明整个机体在心理因素的刺激下转入应激状态,以动员躯体全力对付外界环境的恶劣影响,这种变化对有效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如果情绪反应因某种原因而受到压抑,或由于反应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自主神经功能就会发生改变,内脏器官也会发生相应的病变,从而使身体产生新的疾病。

2.脑部疾病

□脑炎

脑炎是脑部炎症疾病的总称。既有像乙型脑炎那样的由病毒直接引起的脑炎,也有由麻疹和水痘等所继发的。特点是突然发病,可突然出现发烧、痉挛、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丧失意志,甚至有生命危险,脑炎治愈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脑膜炎

脑膜炎是脊髓膜(覆盖脑的膜)发生炎症的疾病。有化脓性(细菌性)和无菌性(病毒性)两种。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因化脓而变浓稠、混浊。大都是由流行性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无菌性的,多发病于幼儿期,是由肠道病毒引起,或由流行性腮腺炎所继发。病发时,幼儿屡次将手向面部方向上抬,并不断晃动头部。囟门未闭的罂儿,该部分会膨隆。无菌性的可彻底治愈,但细菌性的若治疗迟缓,则有导致死亡和留下后遗症的可能。

□脑积水

脑积水是充满脑腔空间的脑脊液产生过多或者流通道路堵塞而大量积存于脑室内,由于从内侧压迫脑,颅骨尚未变得坚固的婴儿的头部就会变得很大。据说造成这种病例是胎儿在母体内时,由于感染了病毒和弓形体等侵犯大脑所引起,但目前原因尚不十分明确。脑积水在末期会表现出智能和运动机能障碍。通过手术,可使液体流出,但彻底痊愈却较难。

□脑肿瘤

脑肿瘤就是脑中长出肿瘤的疾病。原因不明,有1/3的患者是15岁以下的儿童。

症状因发生肿瘤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共同特征是有持续性呕吐和头痛,并且会逐渐加强。也有表现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糊里糊涂之类症状的,最终会导致意识朦胧和痉挛。在治疗上,要早期手术摘除肿瘤。如果发生肿瘤的部位不能进行手术时,可进行放射线以及药物疗法。

脑肿瘤与脑积水一样,都是恶性疾病,能够治愈的几率极小。

3.耳鼻疾病

□耳聋

耳聋是指耳朵的听力不好,有轻症耳聋和重症耳聋之分。聋是指彻底听不见,在婴幼儿期,若发生聋的情况后,就不能学习语言而成为哑巴。如小儿说话较晚,就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原因既有先天性的,也有由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的副作用所引起的,还有由高热、流脑、麻疹、中耳炎或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所继发的。

□耳痛

小儿没来由地哭闹、发热,不愿将头偏向某一侧躺卧,偶尔碰到某侧耳部即哭闹不止,当发现上述耳痛现象时应引起注意,及时带小儿去医院检查,看小儿的耳痛属于哪一种。

通常情况下,耳痛的原因可分为以下5种:

(1)外耳道疖。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为软骨部皮肤的皮囊或皮脂腺因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的结果,挖伤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临床以剧烈耳痛为主,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重,主要因为下颌关节运动时,外耳软骨部受压所致。检查外耳道时,可看到耳朵内有突起的小疖,初起红肿,触之较硬,触痛明显,按压耳屏或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有时可引起耳前或耳后淋巴结肿胀。

(2)外耳道耵聍栓塞。主要是外耳道内充满耵聍,可使听力减退,压迫鼓膜可引起耳鸣、眩晕,刺激外耳道后壁的迷走神经耳支,可引起反射性咳嗽。耵聍遇水膨胀时可致突聋,刺激外耳道皮肤并可诱发炎症,从而引起外耳道糜烂、疼痛,甚至流脓。

(3)急性中耳炎。急性上呼吸道炎症及咽部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等,皆可引起耳咽管口及软骨段黏膜发生充血、肿胀而致阻塞,炎症甚至可延及骨段或鼓室黏膜。主要症状是发热、耳痛、听力减退等。凡是发现小儿哭吵不止、抓耳挠腮的,就应该想到本病。

(4)弥漫性外耳道炎。原因是耳内水液未清除干净,使皮肤受浸渍,肿胀,破裂而导致感染。如炎症累及鼓膜,则听力下降,并有耳鸣、耳道红肿,有黏稠渗出物,耳周淋巴结肿大且有压痛。

(5)急性鼓膜炎。多为外耳道急性感染蔓延波及鼓膜,或因异物、腐蚀性物质或强烈药物损伤刺激鼓膜所引起。其临床表现有耳部剧痛,有时体温微升,有轻度听力障碍,并伴有耳鸣。检查时鼓膜边缘及锤骨柄充血,呈红色或淡红色,一般鼓膜上部较明显。继而可见上皮增生、脱落。

发生外耳道疖,可用拧干的热毛巾热敷,每天4~5次。疖肿未熟,可用鲜紫地丁30克,捣烂外敷,或金黄散粉用麻油调后敷患处。疖子成熟时,可用消毒的小刀将它挑破放脓。疖子破溃流脓时,应用生理盐水洗掉脓液,并用1%石炭酸甘油滴耳。重者可肌注青霉素(需做皮试),或服磺胺药物。

耵聍栓塞千万不要自行挖耳,因为坚硬的耵聍栓塞一触即痛,往往不但挖不出来,反而事与愿违。一旦挖破耳道皮肤,便引起继发感染。因此,遇有耵聍栓塞时,必须请医生用软化剂滴耳,待其变软后,可用特制耵聍钩轻轻取出耵聍。

预防外耳道疖,最重要的是不要挖耳朵,不让污水流入耳朵里。防止小儿啼哭,以免在吃奶时将眼泪和奶水流入耳内。小儿洗澡、洗头时,可用干净的棉花,涂上凡士林,将外耳道口塞住。游泳后要及时将外耳内积水排出。

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鼻和咽部的疾病是预防中耳炎的有力措施。平时注意擤鼻方法,不要两侧鼻孔一起擤,要揿住一侧鼻孔,将另一侧鼻涕擤出。喂奶时也要防止婴儿呛咳,避免鼻涕、乳汁等进入耳咽管。一旦发生了急性中耳炎,鼻部也需滴药。

□外耳炎

(1)外耳道湿疹。耳朵眼发痒,严重时会糜烂并排出分泌物。儿童的外耳湿疹大都是由面部和头部的湿疹所扩散的。由于非常痒,容易挠破了而不易痊愈。患此症后家长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不使幼儿挠破耳朵。

(2)外耳道疖肿。在外耳道的入口附近长出小疙瘩,外耳道因肿胀而堵塞,抚摸或按压耳朵时有剧痛,严重时会痛得夜里睡不着觉,张口也感疼痛而不能进食。诊治可。

用湿布冷敷耳朵周围,并服用抗生素,严重者需要切开引流。

□中耳炎

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生了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耳炎常在感冒时发生,鼻子和咽喉发生炎症后,细菌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而引起炎症。有发烧、耳痛、耳聋等症状,也有耳流脓的。治疗可使用抗生素,发烧时可用冷毛巾在耳后进行冷敷。

急性中耳炎应彻底根治,否则就会转成慢性中耳炎。转成慢性中耳炎,耳朵就会不断流脓,即使平时止住了,在患感冒等之后,又会再次流出,而且会伴随耳部剧烈疼痛。

儿童患慢性中耳炎,可能会导致耳聋,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不管是急性还是慢性中耳炎患者,都要禁止游泳。

□耳流液

耳流液不易察觉,家长常在给小儿洗脸时无意中发现。流出的液体常为浆液性、粘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正常的外耳道大都干燥,含有鳞屑状的耵聍,少数人由于分泌过多而形成黄褐色的油状耵聆,但并无分泌物自耳道口流出。对此家长应注意区分。

造成小儿耳流液的原因大致有以下3种:

(1)耳部外伤。包括一切外耳道和中耳外伤,耳流液多为血性分泌物。若损伤中耳者,可引起短暂的眩晕和耳鸣,伴有传导性耳聋。检查可见外耳道有血液,外耳道创伤病变,用耳镜有时可看到鼓膜破裂孔。其撕裂孔呈不正常的裂缝,边缘有时外翻,鼓膜表面有出血点及淤斑。

(2)外耳道湿疹。由于耳内刺痒,小儿常用手指掏耳,或用手拍打头部,有些小儿常在大人的怀中摩擦,喜欢大人用手指替他揉耳。有些小儿则因耳内刺痒而哭闹不安。

初起时局部皮肤发红、微肿,表面可见散在小水泡,待水泡破溃后流出少许浆液性分泌物,浆液干燥后在皮肤上附着一层薄痂,久之,痂下皮肤常常糜烂,这些表现时轻时重,久久不愈。

(3)化脓性中耳炎。当化脓性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通过耳膜和耳咽管侵入中耳时,就会引起化脓性中耳炎。通常在身体抵抗力降低时较易得病。如患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炎等,或因擤鼻涕不当,鼻涕由耳咽管侵入中耳,引起发炎。或哺乳位置不当,如横抱哺乳,或婴幼儿平卧吸吮母乳或奶瓶,乳汁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或洗澡时将脏水灌入耳道内,均能引起中耳炎。

耳痛剧烈为其典型症状,有时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和腹泻,听力也会减退。当耳膜穿孔时,中耳内的脓液便会向外耳道流出,耳痛也就逐渐减轻。

干燥疗法适用于耳部外伤造成的耳流液。由医生用酒精消毒外耳道后,取出外耳道内的耵聍或异物(附于鼓膜上的未感染的血块,可暂不去除),以酒精再次消毒外耳道,用消毒棉球轻塞耳道口。外耳道内禁止冲洗及滴药,以免引起中耳继发感染。同时可应用磺胺类或抗生素药物治疗。

外耳道湿疹致使耳流液较多时,可先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水湿敷1~2天,待渗出液减少后,局部外用氧化锌软膏合抗生素,或可的松软膏等,同时可服用扑尔敏、息斯敏等抗过敏药物。也可用中药地肤子10克、稀莶草20克、银花10克,适量煎水清洗或湿敷。

化脓性中耳炎患儿首先应去医院遵医嘱进行彻底治疗,使用抗生素用量要足,一般常用青霉素肌注(需做皮试,阴性后应用),待脓液停止流出后应继续用抗生素数天,以巩固疗效。局部清洗和用药也非常重要。鼓膜未穿孔时,滴入1%酚甘油液,已穿孔者,可先用消毒棉签清洗外耳道脓液,清洗干净后,再滴入2.5%氯霉素或洁霉素,每日4~6次,直至痊愈为止。在滴入药水后,应将患耳向上,侧卧15分钟左右,药液在耳内存留时间越长疗效越佳。如治疗不及时或不正确,持续流脓超过3周,则有可能转化为慢性中耳炎。因此,及早正确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本病除治疗外,预防更加重要。保持小儿耳朵干燥、清洁是预防外耳道湿疹的关键。对患有化脓性中耳炎的患儿要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防脓液刺激而引起湿疹。

小儿如果经常以手揉耳,不妨将其双手略加约束。已患湿疹的小儿,应给以清淡、少盐饮食以减少患处渗出液,同时还应多给富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菜汁、果汁等,可减少过敏反应。对有过敏体质的小儿,适当减少容易致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同时可应用抗过敏药物治疗。

要讲究个人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伤风感冒。给小儿喂奶的时候,最好抱起来喂,以免溢奶后奶液进入耳咽管,引起中耳炎。在洗澡和洗头的时候,不要把水弄到耳朵里,如耳朵已进了水,就要把进水的那侧耳朵朝下,把头轻轻地晃几下,让水流出来为止,然后将干棉签轻轻在外耳道卷几下即可,千万不要挖耳,以免损伤耳膜。

日常应多注意小儿的耳部,如观察是否有脓,不要等脓液溢出耳道口才发现,必要时可用干棉签试探性卷一下。持续流脓的患儿要去医院检查,有耳内息肉或胆脂瘤者可行手术治疗。患耳若数月不流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作鼓膜修补等手术,痊愈后小儿听力将有所提高。

□外耳道异物

有些小孩在玩耍时常将石块、玻璃球、粉笔头、纸团、塑料玩具、植物种子如豆类等塞入外耳道,偶尔也有昆虫如蚊、蛾等进入外耳道。这些通称为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有异物时,患儿会有多种不适之感。如异物移动触及鼓膜可有耳鸣、耳痛或反射性咳嗽;昆虫爬动可产生耳鸣及痒痛;

植物种子遇水胀大,压迫外耳道可引起堵塞及疼痛,挖伤外耳道可引起感染等。

异物进入外耳道危害极大。这是由于外耳道是弯曲的,外口较大,易进难出。另外,异物进入后孩子可能试图用手挖出,结果导致异物进入更深,极有可能损害鼓膜。

还有一些异物如有棱角,会划伤外耳道引起炎症,致使局部发炎。

针对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理:较小异物可用双氧水洗出,一般异物可用小钩取出。

球形异物禁用镊子夹取,以免误将异物推向深处。铁质异物可用强力磁铁吸出。植物性异物禁用水冲洗,应先用95%酒精滴入,或用1%酚甘油滴入后取出。动物昆虫异物应先用乙醚或氯仿杀死后取出,也可用食用油杀死后取出。

应该注意的是,取异物时一定要将患儿的头部固定,否则损伤耳膜,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有条件的最好送医院救治。

□聋哑

聋哑即嘴不能说,耳不能昕。儿童聋哑最多见的原因是因为听力障碍或丧失后而没有言语能力。

造成聋哑的因素有4种:

(1)先天因素。遗传原因,母亲孕期患风疹、服用药物等。

(2)后天因素。由产伤、难产、新生儿缺氧、早产儿、新生儿体重过低(少于1500克)以及婴幼儿脑膜炎、脑炎、面部畸形等原因引起。

(3)药物因素。常见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听力障碍,均可使儿童失去声音的感觉,无法学会发音,无法学习语言而致哑。

正常情况下,20周龄的小儿对声音已有应答;1—3个月时可辨不同音素;10个月时能学发音;1岁时会叫“爸、妈”;2岁时会说出两个字的句子,如“我的”等。由此可见,听力功能对言语功能的启发诱导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另外,婴儿也会看别人口型模仿发音。若婴儿对外界音响反应不正常,有巨响不被惊醒,或学习说话迟缓,应及早去检查诊治。

据不完全统计,聋哑学校中的聋哑儿童约75%是由于使用致聋药物引起,其听力恢复一般较困难。

(4)耳本身疾病。中耳炎在儿童时期较多见,治疗不及时可损害听力。鼓膜穿孔后如穿孔较大可用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重建可恢复听力。

因患麻疹、风疹而造成内耳耳蜗损伤,最终导致耳聋的称感音性耳聋。此类耳聋损伤内耳柯蒂氏器中与听力有关的毛细胞,而且一旦受损,听力细胞功能不可恢复。最先受损的是高频听力,受损率10%~20%。

因内耳听力受损时自觉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常不能引起患者注意,以致最后失聪。

对聋哑患儿,应及早治疗。有一定残余听力的患儿,可试佩戴助听器,并配合适当的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可望获得一定交谈能力。

全聋即骨导听力损伤100分贝以上者,病人通过安装电子耳蜗可望回到有声世界。

目前,世界上多导程控电子耳蜗已能使部分全聋病人达到独立接听电话的水平。

□鼻出血

鼻出血,又称鼻衄。造成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小儿最常见的是鼻外伤,当小儿鼻子干燥、刺痒时就用手挖鼻,因鼻中隔的前下方处黏膜很薄,易挖破而出血。

(1)感冒、高烧等可使鼻腔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弹性差,加之黏膜干燥,可出现鼻出血现象。

(2)有的小儿无意中将纸片、豆子类东西塞进鼻孔,也可引起炎症和出血。小儿患了鼻炎(如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也常可鼻出血。

(3)个别小儿由于鼻腔肿瘤或血液病、维生素缺乏造成凝血机制障碍,这时有全身出血倾向。出血部位可以在鼻中隔前下方,也可能在其他部位。

(4)若是由于空气干燥所引起的鼻出血,可以持续比较长,因鼻黏膜干燥,甚至结痂,同时产生不适感,因此小儿常常会用手挖鼻而导致鼻黏膜糜烂和血管破裂出血,尤其是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患儿,在冬春交替之际鼻衄频频发生。冬季发病也较其他季节多。

小儿鼻出血时,由于不会处理,往往弄得满脸是血,此时家长不可慌乱,应先让小儿头部保持直立位,弄清楚是哪一侧鼻腔出血。然后用脱脂棉花填塞鼻腔,两手紧捏鼻翼,叫小儿张口呼吸数分钟即可止住流血。

同时应用麻黄素、肾上腺素滴在棉花上放入鼻腔,或应用止血粉,止血效果则更佳。还可以把冰块包在毛巾里置额部,或双脚浸入热水中,都有利于止血。经以上处理后,出血仍然不止时,应立即到医院处理,进一步明确发病的原因,采取措施。对于大量的鼻出血,小儿可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血压下降、手足发凉,进而陷入休克状态。此时应立即送医院抢救,延误易导致生命危险。

如在无外伤情况下经常发生鼻出血,应考虑是否有血液病或严重的肝肾疾病,要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及早治疗。

中药治疗鼻出血,可取白茅花、荠菜花各10克,煎汤或沸水冲泡,代茶常饮。如出现便秘,面部升火,可加石决明20克;口鼻干燥、舌红少苔者加生地、麦冬各10克。也可用中药外治方法,取紫革、硼砂各6克,青黛、生大黄各9克,明矾15克,共研细末,将麻油与药末调匀,急性出血时用消毒棉球蘸药末填塞鼻腔,缓解后可用0.5%麻黄素滴鼻液,同时滴两侧鼻腔,每次1~2滴,早晚各1次。

鼻出血应以预防为主,平时鼻腔黏膜干燥或气候干燥季节,可点一些油剂(如石蜡油)或鼻腔内涂软膏之类药物,以滑润和保护鼻黏膜,减少出血机会。

如果小儿因吃花生和巧克力之类的食物引起出鼻血,就应限制小儿吃这类食品,引导多吃蔬菜和水果。同时要教育小儿不要把异物放在鼻腔中,以免发生鼻出血和引起鼻腔炎症。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由急性鼻炎转变而来。由气候变化和感冒等引起的鼻塞和流鼻涕就是急性鼻炎。当这些症状持续1周以上或者在反复发作急性鼻炎的过程中,就容易转变成慢性。慢性鼻炎容易并发腺样体增殖、外耳道炎、鼻窦炎等病症,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鼻窦炎

在鼻中有称为鼻旁窦的空洞,鼻旁窦炎是指在空洞的内部所发生的炎症,有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之分。

(1)急性鼻窦炎。是感冒后由细菌感染所引起的,主要症状有发烧、头痛、鼻塞、流鼻涕等等。其特点是会流出来夹杂有黄色脓液的鼻涕。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2)慢性鼻窦炎。是由急性鼻窦炎转化而成的,一般从3—5岁开始发病,8—10岁达到高潮。但也有由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症状是出现鼻塞、不断流鼻涕等,放置不管,会影响智能发育。此病发生后可进行手术治疗,但儿童还是以药物治疗为好。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与感冒相似,其症状也是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其原因既有过敏体质性的,也有与支气管哮喘并发的。引起变态反应的变应原有灰尘、动物的毛、花粉等。

可请专科医生检查并确定变应原,然后进行脱敏疗法。

□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也称臭鼻症,是一种慢性炎症,特点是鼻腔黏膜、骨膜甚至骨质发生萎缩的一种疾病,发展缓慢。鼻内常有脓痂形成,合并形成恶臭。

臭鼻症在鼻部炎症中多见,发病原因与营养不良、鼻腔或鼻窦细菌感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外界的过度刺激、手术损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多发于青春期的女性。

患病后自感鼻内干燥、灼热,有鼻塞感,鼻易出血,并有嗅觉减退、头昏头痛及神经感觉迟钝等症状。

治疗应着重全身及局部治疗。注意加强营养,口服维生素A、B族、鱼肝油丸。中药也有一定疗效。鼻内可滴润滑油如石蜡油、复方薄荷油等。多干痂及有臭味者,宜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用手掌心盛放生理盐水,由鼻吸入,经口吐出,反复数次,冲净鼻内脓痂。严重者必须手术治疗。

□鼻塞、鼻漏

医学上把流鼻涕叫做鼻漏。鼻塞是鼻炎的主要症状,在患感冒时,往往因鼻黏膜肿胀或流鼻涕而堵塞了鼻孔,也有由鼻息肉、鼻中隔弯曲、鼻内肿瘤、异物等引起。

在儿童中需要注意的是腭扁桃体肥大,特别是腺样体增殖。鼻塞时间一长,在婴儿期就会导致哺乳困难。由于儿童用口呼吸,还容易患咽炎和支气管炎,且发声和智能都受到影响。为此,鼻塞并不是小病,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

●鼻流液

鼻流液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流鼻涕。

小儿鼻塞流涕可因急性鼻窦炎、鼻腔异物、急性鼻炎等引起。小儿鼻流液应引起重视,仔细辨别处理。

(1)急性鼻窦炎。中医称“鼻渊”,可几个鼻窦同时发炎,多数为一侧,亦有两侧者。

多因感冒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存在鼻咽腔内的细菌乘虚而入,所以鼻窦炎是急性鼻炎的并发病,也会出现鼻塞流涕症状,鼻涕常为脓性,在鼻窦的位置常有明显的压痛,如额窦炎有前额部头痛和眼眶内上角压痛。上额窦炎,面颊部内部颧骨上方有压痛。筛窦炎常出现病例眶周水肿疼痛及蜂窝组织炎,严重者压痛部位皮肤可有红肿,甚至患侧眼痛。

(2)鼻腔异物。当发现小儿的一侧鼻腔有臭味或脓性分泌物时,首先应该想到鼻腔内是否有异物。学龄前儿童玩耍时常常由于好奇心或调皮恶作剧,将一些纸片、豆类等异物塞入鼻腔,因怕受责备而不敢告诉家长,时间一久就忘记了。还有的是人为造成,比如当小儿鼻出血时,为了止血,填塞了棉花而忘记取出。由于异物的刺激,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鼻涕增多,起初为黏液,逐渐因继发感染,鼻涕变成为脓性。异物长时间的刺激还能使黏膜糜烂,生长肉芽,以致鼻涕中带血或流鲜血,此刻便可闻到从鼻腔发出的一种恶臭味。

(3)急性鼻炎。俗称“伤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鼻腔炎症。通常在季节气候变换时发生。当病人说话、打喷嚏或咳嗽时,将带有病毒的飞沫散布于空气中传染给健康儿童。或误用了患儿用过的玩具、食具也可得病。

发病时鼻腔黏膜充血水肿,鼻塞流涕,伴喷嚏、流泪、发热等症状,一般病程3—7天,病程长者可转为慢性鼻炎。若突然出现鼻塞流涕,鼻及咽部发痒,打喷嚏,常考虑为过敏性鼻炎。由于婴儿鼻腔较小,伤风时易引起严重鼻塞,使呼吸和吃奶困难,又因张口呼吸而引起口干,同时还会影响小儿睡眠。

鼻窦炎临床上常用置换方法治疗。用一种抽引装置,将鼻窦腔内的空气抽空,造成负压,使向鼻腔内滴入的药液,被已成负压的鼻窦所吸入,以达到消炎目的。再配合口服药及滴鼻剂一类药物。同时可用中药治疗,以消炎通窍为主,如苍耳子10克、薄荷4.5克(后下)、路路通10克、细辛3克等煎服。

发现小儿鼻腔有异物时,不能直接用手去抠,也不能用镊子去取,这样可能会将异物推得更深,甚至滑入气道。可用回形针拉直,将其弯头做成简易的取物钩,头上包裹一层药棉,慢慢地伸入鼻腔,用弯头部探到异物后面,轻轻地将异物钩出。如以上方法不能解决,还可采用“对口吹气法”,即用手指按闭无异物一侧鼻孔,然后用嘴对准小儿嘴急速用力吹气,气流自咽部转冲至鼻部,把异物从鼻孔喷出。若家长不能自行取出时,应送医院处理。尤其当小儿哭闹时,异物可误吸入喉和气管内,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对小儿鼻炎的治疗,首先应去除原发病因。同时要用棉签清除鼻腔分泌物和鼻痂,局部可滴入低浓度的血管收缩剂和消炎剂以改善症状,如可用0.5%呋麻混合剂或鼻眼净滴鼻,也可用抗生素溶液滴鼻。

滴鼻药时,患儿取平卧位,肩下垫上枕头,头部在床缘,向后仰,使鼻孔向上;也采用坐位,头尽量向后仰。左手食指轻轻推鼻尖部,使鼻孔充分暴露。右手持滴瓶,距鼻孔2—3厘米,将药液滴入鼻腔,每个鼻孔2—3滴。然后轻按鼻翼,使药液均匀地接触鼻腔黏膜,并进入鼻道,保持原姿势2~5分钟。婴儿应在喂奶前滴入,这样既可使小儿吃奶顺利,又可避免小儿因鼻塞而引起吐奶、呛奶及呼吸困难。鼻塞患儿冬天外出时不应戴口罩,因为口鼻部包盖过严,会加重呼吸困难。

为了预防本病,家长应引导小儿坚持锻炼身体,加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避免灰尘、有害气体的长期刺激,积极防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旦发现鼻流液,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4.眼睛疾病

□异常流泪

流泪又称泪溢,即经常不断地有泪水流出来。引起小儿流泪的原因很多,常见有以下几类:

(1)结膜病。常见为细菌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衣原体结膜炎。

细菌性结膜炎具有传染性,起病急,单眼或双侧都可发病,眼部有异物感,怕光、流泪明显,结膜充血,眼睑红肿,两眼分泌物多,起床时上下眼睑缘常被分泌物所黏着。

有的还伴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当家长发现小儿有上述症状时,应及早带小儿去医院诊治,以进一步分辨各种不同细菌引起的结膜炎,及早得到治疗。

病毒性结膜炎因侵入的病毒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一样。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有的可在接触后24小时内发病。有的可潜伏5—12天才发病。常为双侧,可先后发病。

患眼灼痛、怕光、流泪等症状较明显,结膜充血,有的伴眼睑红肿。

衣原体结膜炎,常见有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沙眼,为传染性结膜炎。主要通过污染的洗脸用具、手帕、衣物及手指等传染。

沙眼一般起病缓慢,均双眼发病,但轻重程度不一。主要表现为发痒,异物感及少量分泌物。重度沙眼,特别是角膜受累或出现并发症时,伴怕光、流泪、疼痛及视力减退等症状。

(2)眼睑病。眼睑又称眼皮,长睫毛处又叫睑缘。当睑缘、睫毛发生病变时,均可导致流泪。

睑缘炎,俗称“烂眼边”,是细菌侵入睫毛根部而引起眼皮边缘的慢性发炎。典型症状为,眼皮边缘发痒、干痛、潮红,轻度怕光、流泪,严重者可见睑缘肥厚,睫毛根部有溃疡,还有糠皮样的小痂。日子久了,睫毛脱了不再生长,眼皮边缘变厚,眼裂缩小,眼皮外翻,导致经常流泪。

倒睫,俗称“倒毛”,常因沙眼或睑缘炎引起。由于睫毛朝后生长,触及眼球,一般是由睑缘内翻和睫毛乱生引起。流泪、怕光、疼痛是其典型症状。由于一根或数根睫毛倒向角膜表面,球结膜充血,有时会导致角膜浅层混浊甚至溃疡。因此,当发现小儿有上述症状时,检查一下眼睑,即会发现倒睫,若及时拔去,症状可明显改善。

(3)角膜、巩膜病。角膜病变常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起病急,主诉眼痛、怕光、流泪等角膜刺激症状。巩膜病常见巩膜炎,为巩膜深层组织的炎症,可有不同程度的眼痛、流泪和刺激症状,并易复发。角膜、巩膜病严重者易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4)泪器病。泪器由泪腺和泪道两部分组成。主要分泌泪液,然后通过泪道流向鼻腔。因此,当泪道有炎症、肿瘤或阻塞不通时,就会发生泪溢。小儿时期较常见的原因为泪道炎症和阻塞不通。

泪囊炎有急性和慢性区分,急性泪囊炎常发生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除流泪或伴有脓性分泌物以外,急性发作时泪囊部皮肤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鼻泪管阻塞,泪囊受细菌感染。

如不彻底治疗,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形成瘘管。

鼻泪管阻塞常由先天性鼻泪管下口残膜和后天性鼻腔及副鼻窦疾病、泪囊炎、肿瘤、沙眼、外伤等引起。主要症状为流泪,尤以冬天寒风刺激时更甚。压迫泪囊时,泪点无黏液返流:作泪道冲洗时,液体不能下通而出现返流现象;用探针探通泪道时,不能通过鼻泪管。

(5)其他。如患有流行性腮腺炎、感冒或肺炎时,眼睛的内侧会出现红肿,结膜充血,也可伴眼睛流泪,一旦原发病治愈,流泪也随之改善。

治疗异常流泪,要先查找发病的原因,对症处理。流泪若因灰尘进入眼内,刺激结膜而致,可把眼皮轻轻地翻起,用干净的棉签或手帕把灰尘擦去,流泪就会止住。

如角膜发炎、沙眼等炎症时,应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除滴眼药水外,必要时还需扩瞳孔,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并包扎痛眼以利休息。如果拖延病程,轻的角膜上出现云洗白斑,影响视力,严重的还可引起角膜溃疡穿孔,造成失明。

如有分泌物,要用消毒棉球浸泡生理盐水后擦洗。擦洗时应从眼的外侧向内侧(鼻侧)擦,因为鼻侧有鼻泪管与鼻孔相通,如果擦的方向相反,就有可能将鼻腔囊的细菌带到眼睛里。棉球擦一次就不能再用,直至分泌物擦干净为止。

对一般的泪道阻塞,可有计划地作泪道冲洗或泪道扩张,治疗无效者,可考虑作鼻泪管吻合手术。急性泪囊炎发作时切忌挤压,也不可作泪道冲洗,以免炎症扩散。新生儿泪溢应采取泪囊部压迫按摩法,用食指稍加压向鼻腔按摩,每日2—3次,切不可盲目作泪道探通术或滥用大量抗生素。

在给小儿滴眼药水时,小儿应取卧位或坐位,头向后仰,眼向上看。以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撑开眼皮,右手持滴瓶将药水滴入外侧穹隆部,不要滴在黑眼珠上,不要让瓶口碰着眼睫毛,瓶口离眼的距离约2厘米,每次2~3滴即可。滴完后松开拇指,以拇指和食指轻提上眼皮,年长的小儿可让其轻轻转动眼球,使药液充满结膜囊。放下上眼皮,用棉球轻压内侧眼角2~3分钟,以免药水经鼻泪管流进鼻腔,再闭眼2~3分钟。

如双眼均需用药,先滴病轻的一侧,再滴重的一侧,中间应隔3—5分钟。如用软膏一类的药物,应在临睡前使用,可不造成白天视力模糊。

本病在发病治疗期间,禁忌辛辣和巧克力等食物,应多吃新鲜蔬菜、豆制品等。平时要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脏手绢或脏手揉擦眼睛,以免引起眼睛发炎。另外,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红眼睛

红眼睛,即急性结膜炎,为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为眼睛发痒、灼热以及异物感,有时可出现刺痛、怕光及流泪,当眼分泌物增多时可有视力模糊。急性眼结膜炎、游泳性结膜炎、巩膜炎皆是本病病因。

(1)急性眼结膜炎。大多数由于外来的细菌、病毒感染引起,或因机械性、化学性、物理性等因素直接对结膜产生刺激。微生物可来自空气、尘埃、水,或通过带菌的手、玩具而传入结膜囊内,某些细菌如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也可通过血液转移到结膜上发生炎症。

检查可发现眼睑及眼球结膜充血,轻重程度不一。由于充血、淤滞,可造成血液从血管壁渗出,导致组织水肿,甚至血液外溢。

溢出液可与泪液、结膜腺体分泌物相结合,形成黏液状或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有时分泌物可呈膜状覆盖在结膜表面,甚至使眼睑睫毛黏合呈干痂状。

(2)游泳性结膜炎。传染性特强,常一人发病,传遍全家。主要因游泳池水内含有病毒,游泳时侵入眼结膜而引起。游泳后1—2天出现症状,开始两眼红肿,又痒又痛,并有少许分泌物。继之睑结膜出现很多滤泡,严重的还有耳前淋巴结肿大,病程往往持续3~6周。

(3)巩膜炎。充血呈紫红色,为区域性,常反复发作,炎症消退后巩膜变薄,隐露内面葡萄膜的青蓝色,没有脓性分泌物。

急性结膜炎发病初期可用冷湿毛巾敷眼,每日数次,如有角膜受累立即改为热湿敷,同时可用消炎的眼药水或眼药膏,如氯霉素、洁霉素或利福平眼药水,一般每2小时滴1次。或临睡前用红霉素眼药膏。上药的时候,操作者先洗净双手,用一只手把小儿上下眼皮轻轻分开,再上药,然后用手提一提或揉一揉上下眼皮,使药均匀地分布到眼结膜各处。不要用纱布包眼睛,因为遮盖后,眼屎不易排出,同时因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便于病毒或细菌繁殖,反而使病情加重。

用防风、蝉衣、桑叶、菊花、浮萍、银花等中药煎水取汁,趁热倒入玻璃杯中,将眼部置于杯口,让热气薰眼。若嫌太烫,可在杯口上蒙一层纱布,对红眼睛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眼屎”多时可先用淡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一下眼睛,去除分泌物。然后再用上述方法治疗。

对于红眼病患儿要隔离,毛巾、手帕应煮沸消毒,以避免传染给他人,红眼病流行时暂不去公共场所和学校读书或不上幼儿园。要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小儿自己洗脸时要先把双手洗净,然后再洗脸。先擦洗无病眼睛,再洗患侧。检查或治疗患儿后,双手要用肥皂洗净,并用70%酒精棉球等消毒剂消毒,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平时应携带干净手帕,养成不用手揉擦眼睛的好习惯。夏天游泳时,要做到每次游泳后必须滴眼药水,这是保护眼睛的好方法。

□麦粒肿

麦粒肿是眼睛局部炎症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当小儿眼睛出现红、肿、痛时,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睑缘炎。睑缘潮红且痒,睫毛根部有黄色痂皮,睫毛易脱落。营养不良小儿常易引起葡萄球菌感染。眼睑缘可见脓疤等炎症,甚至有出血性小溃疡,愈合后有疤痕收缩、秃睫或睫毛乱生。重者可引起睑缘肥厚变形而致睑缘外翻,农村贫困地区小儿多见。

(2)眼睑脓疮病。一般亦为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而引起。眼睑红肿且痛,可见数个小脓肿,甚至引起周围炎症而致眼睑蜂窝组织炎。小儿可出现高热、疼痛、哭吵不安等。

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3)麦粒肿。也叫腺睑炎,眼睑睑板腺包括眼睑腺体和睫毛毛囊皮脂腺,还有睫毛汗腺。当这些腺体受葡萄球菌感染时,可见眼睑皮肤有局限性红肿。年长儿自觉有胀痛,扪之有压痛,并可引起邻近球结膜水肿。

几天后局限性红肿处变成脓肿,皮肤呈现黄色脓头,脓肿破溃,脓流出后疼痛立即缓解,红肿亦逐渐消退。严重病例可引起眼睑蜂窝组织炎,并有发热和耳前淋巴结肿大。有的小儿哭吵不安或纳呆。

(4)睑板腺结石。主要是睑板腺排泄管阻塞,分泌物积存时间较长,钙化形成硬块,在眼结膜下有黄白色点状沉着物,又称结膜结石。结石突起碰到球结膜面时,则患儿有异物感,常用手去擦眼睛。

(5)霰粒肿。因睑板腺发生阻塞,眼睑皮下有肿块隆起,可扪到针帽或绿豆大小的圆形块物,闭目时更明显。常见于上眼睑,睑结膜部位有局限性充血,患儿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时仅有异物感,若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可发热、疼痛等,继而穿破,形成肉芽肿样突起。

毛巾湿热敷是处理麦粒肿简便易行的方法之一,热敷后可涂以金霉素眼膏。若脓肿未成熟,局部红肿明显,或有高热、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时,除上述局部治疗外,可加用抗生素治疗。如口服无味红霉素,每千克体重每日50~75毫克;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头孢拉定)每千克体重50N100毫克,分2次肌肉注射。亦可口服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脓肿尚未成熟,切忌挤压,以免细菌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脓肿如已成熟,此时红肿局限,疼痛缓解,局部可见黄色脓头,手指按之有波动感,则应到医院作切开排脓,每天换药,直至伤口愈合。

若为睑板腺结石,结石表面光滑或尚未穿破结膜者,可不必治疗。若结石突起于睑结膜表面而引起刺激症状者,应到医院就诊,予1%地卡因溶液进行局部麻醉,再以挑除。

若为霰粒肿,小者一般无需治疗,或通过热敷,涂以白降汞眼膏,以促吸收消散。

较大的霰粒肿则应到医院就诊,局部注射强的松混悬液,若效果不明显,应施行刮除术。

本病应做好预防工作,要培养小儿养成清洁的好习惯,不用脏手揉眼睛。

对经常发生麦粒肿的小儿,应在麦粒肿上取脓液作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以选……择相应有效的药物,也可考虑作自身疫苗或葡萄球菌疫苗注射疗法。

平日家长应教育小儿积极参加健身运动,以提高体质、增强抵抗力,并口服多种维!

生素。

□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病时眼睑内侧会发生炎症而变得非常红,并长出脓胞,眼球结膜也会受累,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导致失明的危险。该病目前已经很少见,但是一旦患病后,就要尽早接受治疗,并且要为患儿准备专用毛巾和脸盆。

□结膜炎

结膜炎大都是由腺病毒感染所引起,也有在游泳池传染的。当儿童角膜也发生炎症并引起角结膜炎时,与大人不同,有时会伴有发烧。此病由于传染力极强,一定要严格将毛巾等分开。此外,为防止传染他人,要禁止患儿游泳,并在7—10天之内不能去幼儿园。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病发时眼睑突然肿胀、流泪,结膜也发生肿胀并有充血。虽然眼屎不多,但却有钝痛。此病主要是由腺病毒8型的感染所致。潜伏期为8—14天,耳前淋巴结肿胀,婴幼儿有时会因并发中耳炎、扁桃体炎、消化不良等而引起发烧。由于此病传染力很强,要对患儿的用品进行消毒,治疗及时,短期内可治愈。

□斜视

斜视即左右两眼的视线不能结为一点。

一侧眼睛的视线歪斜,在看画册和看电视时取不自然的姿势。其原因是由主管眼球运动的脑中枢及支配眼睛的肌肉发生异常所致,也有因眼睛没有视力引起的。此病既有生后不久就出现的,也有在2~5岁期间出现的。在生后不久就出现的轻度斜视可自然痊愈,但程度严重的,如果置之不管,就有可能使视力恶化。生后半年以上仍未痊愈时,应上医院治疗。

□目糊

光线到达视网膜形成物像,使人能够看清物体,需要通过角膜、前房、晶状体、玻璃体,其中任何一环节受阻,都会影响视网膜上成像的清晰度,而出现目糊。

(1)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的感光装置的神经纤维汇集为视神经,离开眼球后视神经进入颅内,通过视交叉、视神经干到第一视中枢,然后再形成视放线到枕叶的视中枢。这一条长的神经通路上任何部位的损害都会影响视力,造成视物不清。

(2)散光。角膜表面的不等程度弯曲是规则散光的原因。后天性散光大多和角膜表面云翳、圆锥形角膜以及某些手术(如角膜移植、斜视矫正)等因素有关。散光可引起视力疲劳、眼酸痛、头痛等症状。症状的轻重不一定和散光的程度成正比。有时轻度的散光可有很明显的症状。由于调节不可能同时补偿两个不同子午线上的不同屈光异常,因此不仅不能使物体变为清晰,反而增加了一个导致视力疲劳的因素,因而出现目糊。

(3)屈光不正。外界光线通过眼的光学系统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不是正确地落在视网膜上,结果只能看清楚近处的东西,而看不清远处景物,导致成像模糊,常见于弱视或近视眼。正常视力是1.0或1.0以上,如视力测定不到1.0,都属于视力减退范围。

(4)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感光的末梢神经装置在视网膜上,它的营养有一部分来自脉络膜,脉络膜疾病会严重影响视力。眼球后极部黄斑区是中心视力,此处即使有较轻度的病变也可引起比较严重的视力模糊。

(5)远视眼。主要是调节处于静止状态时,平行光线只能在视网膜后聚焦。因此外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不能结成清晰的影像,只能形成一个弥散圈,从而影响视力的清晰度。远视眼分为轴性远视和屈光性远视。轴性远视主要眼轴较短,因此是眼球发育不全的结果。屈光性远视,由于屈光中间质的屈光指数异常所致,即角膜、房水和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偏低,或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偏高而造成。其特点同样为视物模糊,但若把物体放远些反而看得清楚些。

散光患儿即使度数不高,也必须用圆柱镜矫正,而且须经常戴用。如圆柱镜度数过高,病儿不能接受时,可先给予低度矫正,以后逐渐增加度数,直到散光纠正为止。

视神经炎常发生于发热、水痘、腮腺炎等传染病后,必须对症治疗,经过治疗后,视力可很快恢复。维生素、血管扩张剂以及中药等有治疗作用。

家长若发现小儿看远处东西时爱眯眼、看书时距离很近,可能是得了近视,应带小儿去医院扩瞳后检查视力。如扩瞳后视力有进步,称假性近视,反之则为真性近视。

如假性近视,不需要配戴眼镜,只要注意纠正不良的用眼习惯,经常做眼保健操,假性近视是可以纠正的,如不积极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将会转化为真性近视。如真性近视,必须戴眼镜。有的家长对小儿戴眼镜有顾虑,害怕越戴度数越深,这是错误的想法。

实际情况与此恰恰相反,戴眼镜可减少视力疲劳。儿童配眼镜应到医院做散瞳验光,然后再佩戴合适眼镜,包括眼镜的度数要准确,镜架大小要适宜,两眼瞳孔要正对镜片中心。弱视不仅视力很差,而且看东西无立体的深度感,这将决定息儿以后不能从事许多精细要求的工作。小儿患弱视时,一定要积极地治疗,及时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同时还可用视刺激器等方法,若合并斜视而治疗不佳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远视眼可用凸透镜矫正。6—16岁孩子如有轻度眼睛疲劳现象,就需要戴眼镜。

小于300度的阅读时戴,大于300度的要一直戴,有斜视眼的孩子一直要戴到全部纠正为止。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会有好转的倾向,故需要每年检查一次视力,逐步减低眼镜的度数。

如因视网膜中心动脉的阻塞而造成视力模糊,应及时使用血管扩张剂,并要对眼球进行反复按摩,以降低眼压,促使血管扩张。还可以用中医中药治疗,以活血祛淤为主,如生地、丹参、赤芍、当归、红花、桃仁等煎汁内服。针灸治疗可使疾病恢复得更快。

预防近视眼,关键在于正确地使用眼睛。小儿要养成看书、写字的正确姿势,眼与书本之间应保持30厘米左右距离,不要趴在桌上或者扭着身子,更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也不要吃饭、乘车、走路时看书。

看书和写字时光线应适度,不宜过强或过暗,光线应从左前方射来,以免手的阴影妨碍视线。为了避免眼睛疲劳,阅读40~50分钟后应休息10~15分钟。可闭闭眼,看看远处的景物,做做眼保健操及全身活动。

合理安排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督促小儿尽量在白天把作业完成,按时睡眠。过于繁重的课业负担,不仅影响小儿的发育,还给近视眼患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刚看完电视不宜立刻让小儿上床睡觉,最好是揉搓眼眶,以改善双眼的血液循环,对保护视力大有好处。

此外,让小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也是预防近视的好方法。同时,要天天做眼保健操,促使眼部的血液循环加快,改善神经营养,迅速消除眼的疲劳。只要坚持操作,能起到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作用。

日常应多给小儿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蛋、鱼、豆制品、乳类、动物肝脏以及菠菜、芹菜等,有利于眼睛的发育和近视的预防。

●色觉异常

色觉异常是指不能正确地区别红、绿和褐色。多见于男孩,是由遗传所致。不能区别所有颜色的色觉异常很少见。对有色觉异常的儿童,应进行辨色训练。

□屈光不正

(1)远视。由远方射进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后方成像。这是因眼球的轴(由角膜到眼球的最后端)较短或玻璃体的屈折力弱所致。在远视中,近处的物体和远处的物体都看不清楚,但病状较轻的患者,通过调节功能可加强玻璃体的屈折力并在视网膜上成像,从而恢复视力。因此,远视的人由于需要同时调节远近的两种功能,视力容易疲劳。

远视患者由于看不清物体,会导致儿童不爱学习,所以应及早验光并戴上度数适宜的眼镜。

(2)近视。是来自远方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的前方成像的状态。是因眼轴长或角膜玻璃体的屈折力强所引起的。检查视力时,虽然在1.2以下,但却能够看清近处的物体。

(3)散光。由外界射进来的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作为一点成像的状态就叫散光。

这是由角膜,有时是由玻璃体的弯曲未能成为一个标准的球面所致。远近的视力都不好。为了使眼睛能正确成像,要戴圆柱透镜眼镜。

□白翳

白翳是在黑眼珠(角膜)上长出小米粒大小的白色斑点,体弱儿童极易患此病。患儿眼泪多,主诉有晃眼感和眼睛痛。炎症的发展有时会损害视力。平时要加强营养,避免剧烈运动。

□倒睫

倒睫是指睫毛的生长方式不正常,向着眼球的方向生长,使睫毛的前端碰到了白眼球和黑眼珠上,眼睛里好像进入了灰尘而流泪。严重时会使黑眼珠混浊,视力下降。较轻的随着小儿成长也有自然痊愈的,但是当睫毛触到眼球而发生妨碍时,就要动手术治疗。

□眼外伤

眼外伤在儿童致盲原因中占有重要地位,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因素均可引起眼部结构和功能损害。

(1)眼部挫伤。主要是因钝器损伤眼睛,一般6—10岁的孩子最多见,此年龄段的儿童活动能力强,户外活动多,常常在玩耍打闹中损伤眼睛,直接或间接对眼部冲击而造成眼部组织损伤。如外力大,损伤更严重,甚至还可发生组织的撕裂和断离。

(2)角膜挫伤。轻者仅上皮擦伤,重者发生实质层水肿或纤维撕裂。因角膜感觉神经末梢暴露,故有剧烈眼痛、流泪、畏光等症状。在小儿中最多见的是因为弹弓打中眼睛,小小的眼球,受到钝挫伤的暴力打击之后,可发生眼内出血,瞳孔散大,视网膜震荡,甚至后部眼球破裂。

(3)眼异物。发病原因是一些细小异物如灰沙、金属碎屑、谷壳或昆虫等飞入结膜囊,附着或嵌入结膜和角膜表面引起角膜、结膜异物。一般常为单个异物存留,但有时也可多个存留,特别是当小儿放鞭炮爆炸引起受伤时,可有很多的细小异物,存留于角膜、结膜上,这种情况称多发性角、结膜异物,临床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眼部刺激症状。如流泪、眼痛和有异物感,甚至可引起角膜溃疡。

(4)眼睑挫伤。主要是引起水肿和出血。眼睑皮肤比较松弛,血管十分丰富,受伤后易发生水肿和出血。如仅小血管破裂,则形成皮下青紫色淤斑。较大血管破裂,可形成血肿,导致睁眼困难与疼痛症状。

(5)结膜挫伤。主要是充血和结膜下出血,一般都能自行吸收。

(6)眼眶挫伤。多见于眶骨骨折及眶内软组织的挫伤,临床上常与眼睑、眼球的挫伤以及颅骨骨折、脑震荡同时发生。眶内出血造成血管破裂,使眶内容物增加,导致眼球突出和血液向前渗透,产生继发性结膜下出血和眼睑淤血。

一旦发生眼外伤,应及时到附近医院治疗,不可耽误。现场可采取紧急处理措施,这对挽救伤眼及避免严重视功能损害极为重要。如果眼皮、眉弓的皮肤划开了口子,出血不止,可用干净的手帕或布块压住伤口,制止出血。如被重物打击眼部引起眼睑伤时,患儿眼睑皮下、结膜下有淤血、发青,严重时眼睑光亮发肿,眶骨骨折,甚至眼球破裂,应立即去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导致视觉功能丧失。对仅有局部淤血发青者可先用湿毛巾冷敷,以制止出血,以后改用热敷,促进出血的吸收,眼角发生气肿者,严禁擤鼻涕以免气肿扩展。

眼外伤患儿应将双眼轻轻闭合安静休息,不要再走来走去或剧烈运动,以免增加出血。若眼球出血,休息时应取半卧位,头高些,使血液沉积于眼球下半部,有利于吸收和视力恢复。

如有角膜异物存留时,可滴入0.5%地卡因药水2~3滴,实行眼球表面麻醉,然后用消毒棉棒揩去。若并发化脓性角膜溃疡,需作角膜清创术和频繁滴入高浓度庆大霉素等眼药水,凡是能尽早积极治疗者,多数均能治愈。

眼外伤是可以避免的。应加强宣传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章制度,完善防护措施,教育孩子不要做危险的游戏,在逢年过节放鞭炮时,年幼孩子不要燃放鞭炮,以免躲闪不及。家长给孩子买玩具时,要考虑与孩子年龄是否适合、是否安全。总之,预防工作是很重要的,父母们应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

5.口腔疾病

□龋齿

幼儿乳牙的神经(牙髓)容易感染,化脓以后,面颊会肿胀、发烧。另外,还有龋齿是在不怎么疼痛的过程中就有了很大发展而侵害了神经的。为了预防,在开始形成牙齿的妊娠初期,要摄取优质蛋白和钙,保持口腔清洁。在婴儿开始出牙以后,要始终注意牙齿的发育,一旦发现有龋齿,应及早治疗。

□牙列不正

牙列不正就是牙齿的排列不整齐。牙列不正会影响进食和发育等,另外,也不美观。在婴儿中,几乎是没有牙列不正的。不过,由于下牙比上牙向前突出的反咬合,在出恒牙时,既有能痊愈的也有不能痊愈的,所以应及早就医。

□兔唇

兔唇是上唇先天裂开的疾病。兔唇的手术大都在生后3个月进行。在第1次手术之后,若需要对鼻和嘴唇进行整形的话,可等到成人以后进行。

□腭裂

腭裂大都与兔唇同时出现。当婴儿吸奶的力量很弱时,需要使用奶瓶。此病最好在1~3岁期间进行手术。

□口角炎

口角炎是指两侧口角糜烂发白并有疼痛的疾病。此病在幼儿和学龄儿童中比较多见。患有发高烧的疾病使身体衰弱及病毒感染等,均可引起本病。一般认为与维生素B2不足也有关系。

治疗糜烂部分可用过氧化氢消毒,也可涂用抗生素软膏,补充维生素也有效果。

□口炎

口炎是口内黏膜因各种刺激和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共分4类:

(1)卡他性口炎。大多伴随感冒、麻疹、猩红热等感染而发生。口腔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火辣辣的疼痛,较好治愈。

(2)疱疹性口炎05岁以下的婴幼儿容易感染此病。发病时口中有白色和黄色的斑点(口疮),疼痛剧烈,难以进食,几天后可痊愈。

(3)溃疡性口炎。可使整个口腔发红肿胀,并有化脓而形成溃疡,几乎不能进食,伴有高烧。

(4)坏疽性口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在患白血病之类的重病时,会引起这种口炎,另外也有由溃疡性口炎所继发的。

这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发现病情要及时治疗,千万不能延误。

□地图舌

地图舌指在舌的中央和边上长出像地图一样的红斑,没有疼痛等症状,其地图样红斑时消时出。这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舌表面的一种新陈代谢现象,会自然消除,故不用紧张。

□小儿“绊舌”

“绊舌”就是“舌系带短”。小儿舌下面有一条位于舌底、舌尖正中的黏膜皱襞叫做舌系带。正常人的舌系带位于口腔底部,不影响舌的活动及发音,如果舌系带发育差,就会形成“舌系带过短”,即舌系带的着点向前移,紧附于舌底下的牙槽嵴顶部,将舌头紧紧牵住,使舌尖不能向外伸出,如用力伸舌,舌尖则成“W”形,外观似两个舌头,同时舌尖也不能向上卷曲,不能触碰上腭部。

哺乳舌系带过短的婴儿时,由于舌的前伸活动而使舌系带与新生长出的下切牙边缘经常摩擦,可发生溃疡,引起小儿疼痛、哭闹、流涎;小儿学说话时,由于舌活动受到限制,不能正确发出卷舌声和舌腭音,如“儿”、“乙”等单音吐词不清,发音也不准确,出现这种病例,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应该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因小儿发音不准就判断为舌系带过短,必须全面考虑其他因素,如地方习惯发音、牙齿畸形影响到发音、咽腔过大等。此外,小儿脑发育不良亦可导致口齿不清,这些都不需要延长舌系带。

“绊舌”的孩子一般5~6岁可做舌系带延长手术,手术方法较简单,效果也明显,—5天就可拆线。手术后不久,孩子就能恢复正常。

□流口水

流口水是婴幼儿的常见现象,它一般是指唾液增多流至口腔以外。

新生儿唾液不发达,唾液量不多,出生后1周内24小时唾液量仅有50~80毫升。

一般在5个月以内都极少有流口水现象05—6个月的婴儿开始萌发乳牙,唾液量增多。因为这时婴儿口腔较浅,对唾液控制能力较差,可出现流口水现象。由于乳牙萌出刺激牙龈引起唾液增多而致流口水,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一般不需治疗。

乳牙出齐后流口水即为流涎症,通常由于小儿患口、咽黏膜炎症及面神经麻痹、脑炎后遗症、呆小病等疾病时,唾液过多不能下咽而引起口涎外流,此时应治疗原发病才能治愈。

6.皮肤疾病

□痣

痣大都是先天性的,是皮肤颜色异常的一种疾病,也有的是生后不久所发生的。人体生长的痣一般有两种,即红痣和青痣(或者是黑痣)。

红痣是血管增殖的结果,比较常见的是草莓状血管瘤和单纯性血管瘤。既有自然消失的,也有不会自然消失的,所以应请专科医生诊治。青痣(黑痣)是色素细胞增殖的结果。

另外常见的还有一种蒙古斑,此斑是在婴儿臀部和腰部常见的青斑,大多数会在小学生时期自然消失。此外,还有一些淡茶色到黑茶色及黑色的,这些色斑不会自然消失。

□特发性皮炎

特发性皮炎是由先天性过敏体质引起的,常常可见本人和家族中有哮喘、荨麻疹、药疹、变态反应性鼻炎之类的疾病。在婴儿期,皮肤发红,湿漉漉的,会结疮痂,瘙痒严重。在幼儿期,口的周围、眼睑、颈部、肘的凹陷处、膝盖的里侧等部位会长出小疙瘩。

小疙瘩也很痒,整个皮肤干巴巴,不湿润。

到儿童期结束时基本上都可痊愈。治疗需遵医嘱。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儿童都会发生由刺激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皮肤上有界线分明的红斑,有时红斑上会出现细小的粒状物。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水泡和糜烂。除瘙痒以外,此症还有灼热感。致敏原因儿童而异,只要避免接触致敏原,不久就能治愈。

□儿童湿疹

湿疹是儿童发生最多的一种皮肤病。

其致病原因有以下几种:由外界刺激引起的接触性湿疹;由特应性体质引起的特应性湿疹;由皮肤的分泌异常引起的脂溢性湿疹;

由汗疹引起的汗疹性湿疹等。

脂溢性湿疹多发生在头部、眉毛、鼻和耳朵的周围、腋窝、阴部等皮脂腺多的部位。

多见于生后不久的婴儿和青春期的少年。

在境界明显的红斑上会形成落屑和黄色的痂皮。有轻度的瘙痒,为慢性经过,此病较易痊愈,服用维生素B2和B6即可。

□脓疱疹

脓疱疹是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在皮肤上感染而引起化脓的疾病。因细菌种类不同,症状和经过也有所不同。

……由葡萄球菌引起的脓疱疹,婴幼儿在夏季容易发病。面部和全身皮肤会不断出现豌豆大小的水泡,水泡的分泌物有传染性。

水泡发痒,容易破裂和糜烂。由链球菌引起的脓疱疹与季节无关,而且在大人中也会发生。在面部手脚等裸露于衣服外面的部位会长出中心有脓的小红斑和丘疹,形成黄色的疮痂。瘙痒和炎症都很厉害,沾上脓后就传染。此病的危害是可引发肾炎,因此不可等闲视之。

可涂抹含有抗生素的软膏,或者内服抗生素治疗此病。

□出血性皮疹

出血性皮疹,也称紫癜。可见在皮肤或黏膜出现斑点,呈红色、鲜红色、暗红色,后变成棕褐色、深蓝色,压之不褪。根据出血点大小和形式不同又分为:只有针头针帽至米粒大小的浅表点状出血疹,称为淤点或紫癜。比淤点大些而出血较深的出血疹称为淤斑或紫癜;若皮下出血,高出皮面有压痛的肿块称为血肿。可引起皮肤或黏膜出血点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1)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因子异常的遗传性疾病。男孩发病,外伤后出血不止,可在皮肤、黏膜、关节、肌肉处形成淤斑或血肿。根据家族出血病史和临床出血情况,诊断并不难,要及时就医。

(2)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一旦维生素C缺乏时,患儿全身皮肤可反复出现紫癜或出血点,常有牙龈出血、红肿、溃烂,甚至可有鼻血、血尿、便血等。如有骨膜下出血,可使小腿肿痛,不肯动,若换尿布移动肢体时,患儿因剧烈疼痛而哭吵。特别多见于人工喂养小儿或长期腹泻而吸收障碍者。下肢小腿长骨X线拍片,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

(3)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由风疹、粟粒性结核病、伤寒等传染病引起,也可由磺胺类、氯霉素、巴比妥类、抗癫痫药(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退热镇痛药等药物引发。

(4)过敏性紫癜。本病是以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炎为主的过敏性疾患,多见于5岁以上小儿,由于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而形成出血点、紫癜。大都见于四肢伸侧,两侧对称,尤多见于两下肢、小腿部及臀部。

出血疹、紫癜略高出皮面,数日后变成紫色、棕色而消退,一批消退后又可出现新的一批,也可同时伴有关节肿痛、腹痛,甚至血尿等症状。出血疹、紫癜消退后留有色素斑,以后完全消失。

(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可见于小儿各年龄时期,起病较急。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皮肤、黏膜广泛性出血,多为散在针头大小的皮下、黏膜出血点,四肢较多,也可为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肿、鼻血,呕血、黑粪、血尿亦属常见,到医院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多在5—6万/升以下。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系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病初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之呕吐、头痛,迅速在皮肤出现出血性皮疹,即淤点。淤点分布不均匀,可散布全身各处,以颈部,躯干、四肢多见。大小不等,自针头、针帽至1~2厘米,初为淡红,后呈鲜红、紫红或紫黑淤斑,大片淤斑中央可变为黑色坏死,自淤点、淤斑取血作涂片染色,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此淤点、淤斑系由该菌栓塞毛细血管及细菌毒素损坏血管壁所致。体检发现颈部有阻力。根据流行季节,患儿突然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身上有出血性皮疹,即可初步诊断本病。

一般患儿身上有出血性皮疹,应及时就医,请医生明确诊断,进一步处理。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避免与可疑的药物或食品等过敏原接触,可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发热、关节痛可对症治疗,也可口服中药缓解症状。若有紫癜性肾炎,则应住院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检查血小板计数,若低于1~2万/升,应住院治疗,如果在家需安静休息,给予宁血糖浆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流脑患儿应住院治疗,应用青霉素(需做皮试)、头孢菌素静脉滴注,若有面色发灰、四肢冷、出冷汗时,则应立即进行抢救,及时纠正休克。

□荨麻疹

荨麻疹是红色的突起性皮疹,时出时消,瘙痒严重,有时整个面部会肿胀,也有呼吸道黏膜发生皮疹而引起呼吸困难的。

急性荨麻疹在几天内便可治愈,但慢性荨麻疹经过几年后仍会反复复发。原因既有内因性的(内服和注射药物以及食物等所引起的),也有外因性的(由摩擦之类的机械刺激以及日光、温热、寒冷之类的物理刺激所引起的),荨麻疹的发生病因很复杂,有很多原因难以查明,一旦发生此病,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汗疹、化脓性汗腺炎

汗疹常见的是红色汗疹,但也有小水泡状的水晶状汗疹。婴儿和胖孩子易发此病,有瘙痒。避免此病应注意不要穿多了,要在通风良好的地方睡眠,要勤洗澡。

汗疹有时会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化脓性汗腺炎。

□小儿痱子

痱子多发生在炎热、潮湿的夏季,其症状主要是在颈部、躯干、大腿内侧长出红色小豆粒大小的硬疙瘩,非常痒。疾病本身虽然不重,但由于瘙痒严重,会导致睡眠不足和神经过敏。婴儿至3岁的肥胖幼儿生痱子者居多。

□风团

风团,是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皮肤红斑,而致血管内液体渗出,形成皮肤组织内水肿,呈现一片略微隆起的皮疹,有大有小,可分散存在,也可融合成片,皮疹风团周围血管充血呈红色,即玫瑰色红晕,中央水肿区挤压组织呈淡红甚至白色,常伴灼热感和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均可见风团皮疹。

(1)荨麻疹。也称“风疹块”,是由各种因素刺激引起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血管反应性皮肤病。

在注射疫苗、血清等之后,或食用鸡蛋、牛奶、鱼类之后以及在虫咬、吸入花粉或化学粉尘后都会发生本病。各年龄均可发病,常先感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淡红色,大小形态不一,逐渐蔓延至融合成片,见于口唇、面部肿胀。风团出现快,持续数小时,一般1~2天消退,少数可长达数天后消退,皮肤……不留痕迹。有的风团反复发作,成批发生,伴腹痛、胸闷不适、恶心、呕吐,可迁延几个月。

(2)血管性水肿。突然发生皮肤局限性水肿,呈大片淡红色或苍白色,边界不清,瘙痒,发胀或灼热感,伴发热,好发于眼睑、口唇、外生殖器,甚至喉头等。如发生在喉头,有窒息危险,多半于夜间发生,约持续数小时至1~2天消退,需到医院紧急救治。

(3)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物疹,可有各种类型皮疹,其中有一种是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是大小不等的风团,较一般荨麻疹颜色更鲜红,瘙痒感,时伴触痛、刺痛,持续时间长,全身性分布,同时伴高热,全身症状重,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常见引起本病的药物有阿司匹林、青霉素、痢特灵等。

风团的治疗,首先要解除诱因,凡药物、食物、感染等引起风团,应仔细寻找诱因以去除。可用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非那根、苯海拉明、息斯敏口服,也可用赛更啶。此外,口服维生素C,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等,可降低血管通透性。

顽固荨麻疹患儿可口服强的松,严重急性荨麻疹或合并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则应立即应用地塞米松,甚至气管插管或切开,以抢救生命。

皮肤瘙痒可用薄荷或樟脑炉甘石洗剂外涂,以减轻症状。

日常小儿应注意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感染机会,避免因感染而诱发风团。若平时风团发作与接触某种植物、花粉或化学粉尘及食用某种食品及药物有关时,应严禁再接触或食用致病原,从而有效控制发生本病。

□传染性红斑病

红斑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在发烧的同时,两颊会出现类似蝴蝶翅膀那种形状的疹子,并且会进而扩散到胸部、腹部、后背、手足等处。皮疹是由皮肤血管充血所引起的,5~6天即可消失,没有后遗症。

□皮肤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一种叫做念珠茵的霉菌所引起的皮肤病。当这种霉茵在婴幼儿的口中增殖时,就会形成鹅口疮。如果发生在裹尿布处时,就会出现类似尿布疹的症状,患处会生出许多红色的斑点。为了预防,婴儿要勤换尿布,以保持皮肤清洁。

在治疗上,不宜使用治疗尿布疹所使用的激素类的软膏,因为此药会使霉菌增殖而恶化,用药应遵医嘱。

7.骨、关节、肌肉疾病

□脊柱弯曲

脊柱弯曲是儿童易发的一种疾病。其中,将脊柱向侧方弯曲的状态叫做侧弯症。

儿童弯曲症,不仅会影响姿势,而且还会使心脏和肺的功能发生障碍。

儿童写字时的姿势、书包的背法、桌子和椅子的高低等,都会使脊椎发生弯曲,治疗此症平时一定要注意身体姿势。

当背肌力量很强时,弯曲症也会痊愈,所以可进行背肌按摩和做矫正体操,也可用手术矫正。

□扁平足

扁平足是由于韧带弱而引起的弛缓性扁平足,一般通过脚的训练即可痊愈。通过踏软土和攀树之类的训练也有疗效。夜里可将脚部垫高休息,通过温水洗脚和按摩,很快就会解除疲劳。

□内翻足

内翻足即整只脚向内侧扭劲,脚心面向内侧。此症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后天性的内翻足在患足关节结核、骨髓炎、肌炎、蜂窝织炎和脊髓灰质炎等之后容易发生。儿童患症后当发现异常要通过按摩和用石膏矫正。如果尚不能痊愈时,就要进行手术矫正。

□“0”形腿和“X”形腿“O”形腿和“X”形腿在幼儿期较多见。

在并拢双腿时,膝盖之间的距离达3厘米以上时,叫“O”形腿。

当膝盖部能很好地并拢,但踝子骨之间的距离达3厘米以上时,叫“X”形腿。

从出生到2周岁左右为生理性O形腿,从3岁到中学生时代一般为X形腿。许多儿童都有轻度的“0”形腿和“X”形腿。程度较轻的“0”形腿和“X”形腿,随着发育会自然痊愈,故用不着治疗。较为严重的,可在夜间使用矫正用的器械。因疾病而发生严重变形的,则应接受手术治疗。

□股四头肌短缩症

股四头肌短缩症,影响了肌肉的生长而使关节的运动机能发生障碍。此病症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症状的特点是在行走时下肢向外侧摆动。治疗此症,症状较轻的可进行增强肌力的训练,严重的需手术治疗。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肌肉逐渐发生萎缩的疾病,又叫做进行性肌萎缩症。病型种类较多,此症皆由遗传所致。

进行性肌萎缩症多发病于3岁左右的男孩。由于是进行性的疾病,首先在2~3岁左右开始走路方式有些奇特,到8—10岁左右时,站立和上下台阶会感到困难。背部和胸部肌肉消瘦,骨骼突出。此病症发展初期,即应送医院治疗,配以适度的运动,方可痊愈。

□重症肌无力症

重症肌无力症,多发病于2~3岁时的儿童。症状有眼睑下垂、眼裂变细、视物头部倾斜,并有重影或斜视。当疾病发展到咽喉部以后,会出现声音嘶哑、鼻音、下咽困难、咀嚼困难等症状。当发展到四肢时,走路没有精神,但知觉不会受到侵害。有的会自然痊愈,有的会持续一定的时间,有的会恶化。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先天骨盆骨形成不良以及关节囊松弛而引起髋关节脱位的疾病。此病虽说是先天性的,但在出生之际并未发现脱位,只是有容易引起脱位的因素,在出生之后逐渐出现脱位的倾向,不久就导致彻底脱位。

患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者中,女孩占大多数,男女孩之比为1:60既有一侧脱位的,也有两侧脱位的。此病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可彻底治愈。当能够走路了再进行治疗,治愈的希望很渺茫。

□幼年性关节风湿病

幼年性关节风湿病是发生于14岁以下儿童的一种慢性关节风湿病,女孩容易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发病与生活环境和季节无关,也没有预防方法。此病发生时会出现高烧、发疹、淋巴结肿胀、脾肿大等,也有发烧持续几个月的。长久不愈会导致关节炎和长期疼痛,并有肿胀和运动障碍,但与成人相比,变为强直的情况较少。需要及时治疗。

8.咽喉疾病

□咽痛

咽痛是儿童常见疾病症状,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猩红热。由于咽部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原菌繁殖而产生一种外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发生各种中毒现象。临床表现为咽喉疼痛、发热、怕冷、呕吐,皮疹呈鲜红、细小而稠密,压之褪色。脸部发红,但口唇周围有一圈呈苍白色,舌头上的舌乳头突起明显,状似杨梅,称“杨梅舌”。病情严重者可并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肺炎,病原菌侵入血循环可导致败血症、骨髓炎、脑膜炎等,在发病3周以后,由于变态反应可并发风湿病和急性肾炎。

(2)急性咽炎。为咽黏膜的急性炎症,常伴发于呼吸道急性感染,咽部淋巴组织也常同时发炎,以病毒感染为主。临床表现为咽部疼痛充血,伴咳嗽、发热、全身不舒服、口渴,甚至恶心、呕吐。检查时咽黏膜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可附着于黏膜表面,咽后壁淋巴滤泡充血,呈结节状隆起。下领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3)鹅口疮。口腔内黏膜上出现白色覆盖物,部分患儿可蔓延到咽部引起咽痛,病变呈散在的、色白如雪片的柔软小点,俗称“雪口”。若将白膜剥去,可显出潮红的黏膜,被剥脱部位很快又出现新的白膜。病孩可没有全身症状,一旦病情加重可出现发热、呼吸急促、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鹅口疮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儿和新生儿。

(4)急性扁桃体炎。中医称“喉蛾”。

常因感冒或其他原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存在口腔、鼻咽腔或外界的细菌乘虚侵入扁桃体,引起炎症,主要为乙型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食欲不振,年长儿会诉咽痛不舒、怕冷等。检查时咽部发红,扁桃体红肿,有的表面可有黄白色小点,严重的在几天后形成扁桃体周围脓肿,体温更高,张口和吞咽都很困难,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明显肿大并压痛。

猩红热患儿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疗程7—10天。

若高热,下颌部肿痛或突然手脚发凉,要及时求诊。猩红热并发症的发生,对儿童身体发育有很大危害,应重视对本病的防治,同时作好隔离工作。发病2~3周后还应注意并发风湿病和肾炎,所以病后要复查一段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应卧床休息2周,吃稀软饮食,多喝开水。

患急性咽炎或扁桃体炎的患儿应尽量避免说话,饮食以高营养、清淡、稀软、较凉的食物为主,每日用温盐水或漱口药漱洗数次,同时应用抗生素。咽痛剧烈的可服用镇痛药或针刺合谷止痛,还可用中药治疗,如射干6克、马勃各6克,玄参、银花、黄芩、生地各9克,桔梗3克,胖大海3枚,水煎服。

鹅口疮患儿应卧床休息,直至热退咽痛消失。咽痛期间应多饮凉开水,不要吃酸、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吃油炸和硬性的食物。多吃水果或蔬菜。

如果扁桃体反复化脓或过分肥大,以至影响呼吸、吞咽、言语,严重的可影响孩子的健康、学习,最好将扁桃体摘除。不过扁桃体急性发炎时手术易出血,炎症也容易扩散,手术至少应在炎症消退半月后方可进行。

可培养小儿日常坚持用冷水洗脸、擦身等好习惯,注意个人卫生,进食后应用凉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冒。不慎患了感冒或口腔疾病,应立即治疗,不可拖延。

●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是喉部病变影响声带发音的一种症状表现。如咽喉壁脓肿、猩红热、急性喉炎、支气管炎以及咽喉部慢性炎症或声带息肉等,都可以产生声音嘶哑现象。

(1)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当小儿误把别针、扣子或细小玩具放在口中玩时,或在咀嚼花生米、豆类食物时谈笑、哭闹、惊恐而深吸气,可将这些异物吸入气管。也有的在强迫小儿服药时方法不当使药物呛进气管。

异物进入气管后,最突出的症状是剧烈的、刺激性呛咳,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异物停留在气管中,可随呼吸的移动引起剧烈的阵发性咳嗽,睡眠时咳嗽及呼吸困难都可减轻。如异物较小,可通过气管落入支气管,这时咳嗽、呼吸困难及喘憋症状减轻,由于一侧支气管堵塞而产生肺不张,另一侧吸入气体增加而出现代偿性肺气肿,时间久后,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则症状可逐渐加重。

(2)喉骨软化病。亦称“先天性喉喘鸣”,主要是喉软骨软化所致。由于吸气时声门上的会厌软骨等组织向会厌后蜷曲,与喉头接触,阻塞声门,发生吸气性呼吸困难。

吸气时有喘鸣,呼气时正常,轻者为间歇性。

多在受惊或哭闹时症状明显,安静或入睡后症状缓解或消失。重者喘鸣为持续性,入睡后或哭闹时症状更明显,并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但半夜时往往只有面青,发音无嘶哑。

大多数小儿生后,不马上发病,一次感冒或腹泻后症状明显,2—3岁后可逐渐改善而自愈。

(3)急性喉炎。多见于4~5岁以下儿童,冬、春季节易发病。多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喉部发炎,出现急性充血、黏膜肿胀。起病时多有干咳,咳嗽多呈空声,夜间入睡后症状明显。有的吸气时有喘鸣音,严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喉头阻塞影响换气,小儿出现烦躁、青紫等缺氧症状。同时由于小儿喉头狭窄,软骨较软及血管较多的关系,所以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呼吸道梗阻现象。

如喉部炎症和水肿向下发展到气管和支气管时,就叫做“喉气管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呼吸困难、声如破竹,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或伴湿啰音。

(4)喘鸣性喉痉挛。常发生在血钙含量低的婴幼儿,多由营养不良及佝偻病引起。多在夜间突然发作,吸气时有喘鸣,呼吸困难,唇颊发绀,持续一两分钟后做一次深吸气,症状就消失了。一夜可发作几次,发作间歇期均正常。

(5)痉挛性喉炎。主要由副流感病毒引起,常在夜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声紧促如犬吠,伴声音嘶哑,有喉鸣,严重者可出现吸气时胸骨上、肋间及剑突下凹陷,唇色青紫。而且接连几夜有类似的发作,白天声音仍嘶哑,但喉痉挛现象较少,至夜间症状加重。

喉头、气管呛入异物时,家长应立即抱起小儿,使其头朝下、脚朝上,然后轻拍小儿背部将异物倒出来,切不可用手去掏异物,以免异物越陷越深,难以取出。如异物完全堵住气管,几分钟内可使气道阻塞而引起窒息,甚至死亡。所以,家庭中的抢救十分重要。大人可鼓励小儿咳嗽,先吸一口气进去,再用力猛咳一声,设法把异物咯出来。

还可采用大人在小儿身后,一手握拳压在他的上腹部,另一手压在拳头上,一阵阵地用手向里、向上挤,使肺内能产生一股气流把东西冲出来。以上方法不能解决,应尽早去医院进行抢救。

患急性喉炎,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及早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需做皮试)、红霉素等,必要时可应用肾上腺素、镇静剂。同时给予蒸气吸入或加大室内湿度,冬季可在室内炉上烧壶开水,将盖打开,让水蒸气散布室内。如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时,伴有喉鸣则为喉梗阻表现,应及时送医院,必要时需作气管切开,否则会耽误病情引起不良后果。

对喘鸣性喉痉挛的患儿,家长应及时松解患儿衣服,同时击拍臀部,用冷水浇面部可使喉痉挛因冷刺激而消失。平时可口服钙粉、维生素D制剂等,在饮食方面需增加营养,并让小儿增加室外活动,通过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可使皮肤自身合成维生素D,也可促使喉痉挛的解除。

为了预防气管异物的吸入,家长应经常教育小儿,不要把东西放在嘴里玩。一旦发现,应和颜悦色地招呼其吐出来。如果不肯吐,也千万不要用手指伸到小儿嘴里去掏,因为掏的时候,小儿势必挣扎和哭叫,恰在挣扎哭叫的一刹那,往往使口内异物吞进食管或反吸入气管,而导致呼吸道通气困难。

冬季外出要让小儿戴口罩,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室内注意通风换气,因为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各种灰尘颗粒和微生物,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同时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含钙食品,多进行些户外活动,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颈淋巴结肿大

颈淋巴结肿大是由颈淋巴结核使颈部淋巴结肿胀引起,现在因为有卡介苗预防,该病已经很少见了。患此病时在患儿颈部可以摸到的小疙瘩,很可能是由咽部进入的细菌所致,可自然痊愈。化脓菌进入颈部淋巴结而引起淋巴腺炎后,大多数都能自行痊愈,也有需要切开排脓的。另外,也有极少数的恶性肿瘤是以上述形式出现的,应特别小心。

□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是腺样体(咽扁桃体)异常肥大而引起各种障碍的疾病。此症因鼻子深部堵塞而引起鼻塞,用口呼吸。严重者会引起耳聋。当症状明显而确诊以后,手术疗法最佳。

□扁桃体肥大

当扁桃体肥大(腭扁桃体肥大)时容易患感冒,会打呼噜、睡觉轻、发呆、总是张着嘴等。不要随便乱用药,应去医院诊治。

□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扁桃体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的在患感冒时,腭扁桃体肿胀,并有白膜和高烧。多由链球菌引起,也有由猩红热、风湿病、肾炎引起的,故应注意。

慢性是急性扁桃体炎所遗留下来的炎症,容易复发。因此在急性时一定要治愈,以免延误成慢性。

9.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多由咽部的上呼吸道炎症继发。该症是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但也有由灰尘和刺激性气体所引起的。主要症状有咯痰和咳嗽。婴儿不精神,没有食欲,影响睡眠,有的也可引起呕吐和腹泻。

一般在1~2周期间便可痊愈。婴儿中,也有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的。患病时,要尽量使婴儿呼吸新鲜空气,用药遵医嘱。

□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多见于1岁半以前的婴儿,生后6个月时为高峰期。以感冒症状开始发病,但会急剧恶化而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并伴有发绀。此症发生时患者有发烧的,也有不发烧的。由病毒感染所致。

应该注意的是,该病症由于病情的发展很容易导致重症,所以早期积极治疗是很重要的。

□哮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998年,全世界有1.5亿哮喘患者,其中35%是儿童。

据国内最新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哮喘病患者约2500万,总发病率约为2%一,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从地域上讲,我国的西藏地区由于气候寒冷,植物和动物少,过敏原也较少,哮喘病发病率在全国最低,仅为0.1%,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达5%左右。

在经济发达的深圳、香港哮喘发病率也达5%左右,香港目前有哮喘病人30万,儿童占15%—20%,并有5%N15%的成人曾出现过哮喘症状。

导致哮喘病骤增的原因如下:

(1)气温升高。由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废气增多,取暖设备放出的热量增大,致使自然气温升高。人的气管黏膜组织娇嫩,耐受不了高温的刺激,久而久之便诱发了哮喘。

(2)环境污染严重。在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的前提下,人们所接触的空气、水源、食物都受到污染,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削弱了人体抵抗力,特别是空气中的飘尘、化学微粒、微生物等损伤了呼吸系统功能而诱发哮喘。

(3)致敏性食物增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虾、蟹、贝壳类海产品得到普及,这些食物中的特异性蛋白质有较强的致敏性,很容易诱发哮喘等过敏反应。各种水果、蔬菜反季节上市,南北互运以及洋水果大量入境,食用这些食品也增加了诱发哮喘的机会。

(4)养花玩宠物。许多花草也有致敏作用,如夜来香、茉莉花、木兰、洋绣球等。

鸽子、鹦鹉、金丝鸟、火鸡、猫、狗等动物能传播多种致病茵和寄生虫,污染空气后,可使人罹患支气管哮喘、肺脓肿、肺肉芽肿等过敏性疾病。

(5)滥用药物。滥用药物是导致包括哮喘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因素,许多药物本身就可以引起哮喘、皮疹、休克等过敏反应,滥用抗生素、激素还可以显著削弱人体抵抗力而诱发疾病,特别是儿童哮喘滥用激素后,会对激素产生依赖性而难以治愈。

(6)体质下降。当今人们以车代步,以电梯代替登高,以家电代替做家务,缺乏锻炼,使心肺功能普遍下降,也是导致哮喘等疾病发病率上升的因素之一。

(7)化妆美容。化妆品中的色素、香料、避光剂、漂白剂、防腐剂等,都是诱发哮喘的隐形杀手。

另外,芬兰学者发现,使用隐形眼镜的人如为过敏性体质者,可因使用隐形眼镜药水发生哮喘。我国医学研究表明,经常睡电热毯的人,由于机体水分被蒸发,也可诱发哮喘等过敏性疾病。香港专家发现,吃快餐也是导致哮喘病发生的因素之一。因快餐以肉类食物为主,水果、蔬菜、鱼类很少,使机体水分缺乏,维生素减少,常吃快餐易导致哮喘病发生。

我国在1993年制定了儿童哮喘诊断、治疗规范,同时陆续在北京、上海等20多个省、市开展医生培训、科研协作、自我管理教育等活动,使哮喘儿童得到规范化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为有效遏制哮喘病,特别是儿童哮喘的发生和流行,必须采取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广大群众和家长,应当为自己和孩子创造一个没有过敏源的生活环境,而且要从细微之处做起,如不养宠物、不在室内养花、不乱尝海鲜和洋水果,避免接触浓重的化学气味,使用化妆品不宜求新求洋,不滥用药物等。

□哮喘性支气管炎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伴有喘鸣的支气管炎,多发病于2岁左右的幼儿。过了3岁以后,发病较少,而且症状也轻。到了学龄期,该症状就全都消失了。

□反复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起病多较急,伴有发热、鼻塞、喷嚏、咳嗽等症状,有时还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发生,不同年龄所表现的症状也有区别。

小儿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是:婴幼儿鼻腔黏膜娇嫩,易充血肿胀,而且因感染咽部的淋巴结滤泡肿大,可引起气道阻塞。另外,也与小儿气管和支气管肌肉发育不完善、黏膜柔软且富有弹性、营养状态、环境因素等有着密切关系,所以,预防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必须从增强小儿的身体抵抗力和防止病原体的侵入着手,加强营养,确实体弱的儿童,亦可适当地服用药物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保证其身体健康。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在发作时,嗓子有喘鸣音,呼吸困难,不能躺卧,脸色不好。患这种哮喘的儿童80%在5岁以前,特别是在1~3岁期间发病。男孩发病较多,约为女孩的3倍。在治疗上,一定要弄清发病的原因,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急性喉炎

通常病毒或细菌均可致病。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或伤风感冒后,也是流行性感冒、肺炎、麻疹、百日咳等疾病的早期表现。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

该病症起病较急,发热、声嘶为本病的主要特征,轻者发音时音质失去圆润、清亮,音调变低、变粗;重者发音嘶哑;严重者只能作耳语,甚至完全失音。

此外,犬吠样咳嗽声为喉炎另一特征。

咳嗽时常有黏稠脓痰,伴有喉部不适、干燥和疼痛。急性喉炎一般夜间症状加重,病情较重者,吸气时发出高调的喉鸣,伴有吸气时呼吸困难,而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及上腹部吸气性内陷,医学上称为“三凹征”。

喉阻塞严重者,因缺氧而致患儿烦躁不安,满头大汗,口鼻周围及四肢末端青紫,面色苍白,若抢救不及时,将有生命危险。

小儿患急性喉炎常比成人严重,这是因为小儿喉腔狭小,黏膜下组织松弛,淋巴管及血管丰富,所以一旦喉头发炎,局部易产生严重充血性水肿,使喉腔变得更狭窄。由于小儿咳嗽功能不强,不易排出喉部因炎症而分泌的稠厚痰液,更加重呼吸道阻塞,造成严重呼吸困难和缺氧,病情迅速恶化而导致呼吸衰竭。

发病时应尽量让孩子少说话或不说话,以便声带能得到充分休息。此外,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扩散,病重者需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含服润喉片,超声雾化吸入等,在家庭护理中可用一杯热水,用干毛巾将口、鼻与杯口围住,张口慢呼吸,杯内可放薄荷、复方安息香酊等药物,注意蒸汽的温度不可太高,以免烫伤。病情严重者,还是应送医院治疗。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发生时,支气管的末端变粗,像圆筒一样肿胀,并有积脓。该症既有先天性支气管末端肿胀的,也有因严重肺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症引发的。这一疾病属慢性,不易痊愈。

症状发展以后,早晨起床后会吐出半杯左右的脓性痰。长期的病痛会导致患儿身体消瘦,脸色难看。到后来,也有手指尖和脚趾尖呈鼓槌形肿胀的。每年会引起2~3次肺炎。这时,用抗生素虽能治愈肺炎,但支气管扩张症本身却不能痊愈,而且每次患肺炎都使病情加重,并使疾病的范围扩大。

支气管扩张症既有无须进行治疗的,也有必须手术摘除的,还有连手术也难以治愈的,情况比较复杂,发现后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肺炎

肺炎是由各种细菌和病毒引起的,也有因支气管炎恶化而引起的,还有由流感、麻疹、百日咳等所继发的。以前曾根据侵害部位不同而称为支气管肺炎和大叶性肺炎,最近大都以病原菌的名字来命名,如肺炎球菌肺炎、葡萄球菌肺炎、病毒性肺炎等。

肺炎既有突然出现发烧并陷入呼吸困难的,也有以类似感冒的症状开始发病,咳嗽逐渐加重,体温越来越高,婴儿脸色苍白,也不吃奶,呼吸浅而快的。

对此病的治疗安静第一,大都需要输氧,要给予容易消化的高热量食物。为防脱水,多给饮水,并大量使用抗生素。

●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咽喉排出的飞沫中的支原体引起的肺炎。以发烧、倦怠感、咳嗽等感冒症状开始发病。症状没有细菌性肺炎那样严重,但也有继续咳嗽1个月以上者。偶尔可见疹子。治疗应用抗生素,还要保持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并给患儿补充营养和水分。

□胸膜炎

胸膜炎是肺和肺门淋巴结的炎症波及胸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大都是结核性胸膜炎,儿童患者正日趋减少。既有积脓(脓胸),也有不积存液体者。

结核性胸膜炎,也有在开始阶段几乎觉察不到症状而自然痊愈的,但是当稍有发展以后,则出现发烧、咳嗽、胸痛、疲劳感、呼吸加快等症状,不及时诊治,后患无穷。

□化脓性胸膜炎

化脓性胸膜炎大部分发病于肺炎之后,由于在胸膜腔积存有脓故名。婴幼儿容易发病。病症发生时出现高烧,面色苍白、全身衰弱、精神差、呼吸困难等症状。若1岁以下,特别是不满6个月的婴儿多病情危重。治疗时除了要想办法排除脓液,对病原菌使用抗生素以外,还要根据症状进行输血与输液以及注射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横膈膜疝

横膈膜(将胸部和腹部隔开的膜)天生有缝隙或者有很弱的部位,从而使胃、肠道甚至肝脏通过这些部位进入胸腔,就称为横膈膜疝。当缝隙很大,胃和肠道大部分都进入胸腔时,从生后开始就有严重的呼吸困难,必须立即手术。缝隙小的,有的没有症状,只是在X线照片时才偶然发现,也有经常引起呕吐或者发生贫血的,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10.消化系统疾病

□流涎

流涎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流口水,小儿出牙时出现的流涎,为生理现象,不必担心。但由口腔发炎、咽峡炎症、扁桃体发炎肿大或化脓、面瘫、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等疾病引起的流涎,即为病态,应引起重视。

(1)咽部疾病。常见有扁桃体肿大、咽峡发炎,由于吞咽可引起疼痛,所以可出现流涎。

(2)面瘫。可为单纯性面瘫,也可由病毒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或颅内感染等引起。患儿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对侧歪斜,病侧眼皮不能闭合,同时口角流唾液。

(3)口腔溃疡。一般由病毒或细菌引起,使口腔黏膜红肿,甚至溃疡。主要表现为突然流涎,年长儿可诉口腔疼痛,婴儿表现烦躁不安、拒绝吃奶等,甚至伴发热。

(4)脑部疾病。脑发育不全或脑炎后遗症时患儿伴有表情呆板,智力落后。由于智力受到影响,吞咽功能减弱,不能把分泌的唾液往下咽,此时可引起唾液外流。

流涎虽然对小儿没有直接危害,但经常流涎,不仅影响清洁,而且经常刺激可引起局部皮肤炎症。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营养物质的一部分,长期地流涎亦可耗损小儿的“元气”,使小孩体质受影响。发生流涎,首先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对口腔炎或咽峡炎,应积极治疗其局部炎症。一旦溃疡或炎症愈合,流涎亦不治而愈。至于由脑部疾病所致的流涎,治疗效果差,可采取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

目前治疗流涎尚无特效药物,可用单味中药生白术30克,隔水炖服,每日1次,连服7~io天。此法对中医辨证属于脾虚引起的流涎效果较明显。

日常应给小儿少量多次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及口腔清洁。每次喂食前,注意洗手,以防将手上的病菌带入小儿口腔引起感染。并要注意用具消毒,尤其是奶头、奶瓶、奶锅、杯、匙等器具应煮沸20分钟消毒。

要多吃水果,禁止过热饮食,更要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食欲不振

小儿到8个月左右,长得胖胖的,过了1岁半至2岁以后,就不愿意进食,身体也消瘦了,这几乎是所有儿童的共同现象。在2~6岁的幼儿中,一般对每日的3餐完全没有食欲,而且在这种状态下每天仍能尽兴玩游戏,如体重没有下降的话,就无需担心,可以通过改变食物种类和进食环境去刺激儿童的食欲,但是不能强迫孩子进食。

□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又可称婴幼儿腹泻病,常指非感染性,重者也可引起脱水、酸中毒。

引起婴幼儿消化不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婴幼儿消化道发育不完善,酶的活性低,而婴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消化道负担较重。

(2)婴幼儿免疫功能不完善。

一(3)体液分布与成人不同,细胞外液较高,调节功能差,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

(4)婴幼儿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差。

(5)常见引起消化功能紊乱的病因,如喂养不当、食物过量、食物过敏(如牛奶)、药物副作用、过早喂养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外界气候变化等均可引起腹泻。

婴幼儿消化不良一般有下列临床表现:

(1)轻型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10余次:便稀,有少量水,黄色或黄绿色,无明显腥臭味。偶有呕吐、低热,脱水症状不明显。病程3~7日。

(2)重症腹泻。每日大便10余次至30~40次,便中水分量多,有腥臭味。患儿有呕吐、低热,若不及时补液可引起脱水、酸中毒。

(3)腹泻脱水。由于腹泻丢失大量肠液(即水分),患儿体内脱水表现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前囟和眼窝下陷、腹部凹陷,重者血压下降和尿量减少。脱水可分轻、中、重三度。

(4)酸中毒。由于肠液是碱性液,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盐而引起酸碱失衡,表现酸中毒。出现精神萎靡、呼吸深长甚至昏迷。

(5)电解质丢失。腹泻引起多种电解质丢失而致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及低镁血症。

发生本病时应注意寻找病因,排除消化道外感染引起的腹泻。了解喂养情况、食物和餐具消毒情况以及是否有不洁食物史、疾病接触史,以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

预防本病应鼓励母乳喂养婴儿,尤其在生后4~6个月和第一个夏季最重要,避免夏季断奶。人工喂养要注意饮食卫生和水源清洁。母乳和人工喂养都应按时加辅食,但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儿童在身体不适时应减少食物量与种类,腹泻中应及时补充水或口服补液盐(又称ORS)代替。避免与感染性腹泻者接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注意洗手。

出现腹泻后,要给消化道以适当休息,控制肠道内、外感染,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给予良好的护理。

急性期应准确记录出入量,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及时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臀部皮肤若糜烂应暴露在空气中伎之保持干燥,并涂以20%鞣酸软膏或凡土林膏。病室中空气应清新,防止交叉感染和继发感染。加强口腔及眼部护理。医护人员在检查患儿前后,都应该用流动水洗手。

轻、中型患儿减食至平时半量左右持续4~6小时,并给以口服补液盐,其配制方法为1升ORS饮料需NaCI 3.4克、NaHCo32.5克、KCI 1.5克、葡萄糖20克。轻度脱水第一日给50~60毫升/千克,在4小时内服完;中度脱水70~100毫升/千克,在4~6小时服完。重型者要去医院并给予肠外补液即静脉输液。对有肠道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常口服多粘菌素E、庆大霉素,还可服用中药。

□急性消化不良症

急性消化不良症主要症状是腹泻,每天会排出5~6次以至10次以上的水样便和糊状便。多见于2岁以内的儿童。患儿可出现精神不好、身体水分减少、眼睛发暗、嘴唇和舌头发干以及发烧等症状。如果有恶心,多次呕吐,没有精神等症状时,病情就相当严重。

本病有许多是由感冒、中耳炎、支气管炎、肾盂肾炎、麻疹等与胃肠无关的感染所引起的。在治疗上,要采取饮食疗法,为了防止脱水酸中毒症,要给予足够的水分。

由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肠内感染而发病者,消化系统的症状较重;全身症状也重。

●中毒性消化不良症

中毒性消化不良症即严重的消化不良症。在婴儿期的疾病中,这种病死亡率很高。腹泻、呕吐的次数都增加,呕吐物夹杂有胆汁和咖啡渣样的血液,进而会出现脑部和末梢循环障碍的中毒症状,表现脱水、昏迷、痉挛、发绀等,应立即住院治疗。

□幽门狭窄症

幽门是指胃的出口,当幽门部的肌肉变厚、变硬时,就会使幽门狭窄而不能进食,即发生了幽门狭窄症。

自生后2~3周左右开始吐奶,呕吐越来越重,每次呕吐都要全部吐净为止。

较轻的幽门痉挛用药物就可治愈,每次的喂奶量要少一些,可以增加喂奶的次数,并尽量防止呕吐。当幽门部的肌肉变得像瘤子一样时就要进行手术。

●恶心、呕吐

恶心和呕吐这一对症状可以伴发,也可以单独表现,所谓呕吐是指胃内容物从口腔中吐出来,有时伴有酸味,有时伴有苦味。

常在恶心后发生,是小儿常见症状之一,见于不同年龄的多种疾病。主要有以下原因。

(1)神经系统疾病。

颅内出血:新生儿由于产伤或感染,婴儿和年长儿头颅外伤时,患儿可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甚者出现嗜睡或持续昏迷,伴有呕吐,若体位变动,呕吐加剧。

脑炎、脑膜炎: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症状,呕吐呈喷射状,与饮食无关。随着病情的加重,可有昏迷、抽搐等症状。

颅内肿瘤:约70%~85%的患儿有呕吐,有一部分患儿为其唯一的早期症状。多数呕吐与头痛或头晕并存。呕吐并非都是喷射性的,多数与饮食无关,但以清晨起床或早餐之后比较多见。呕吐后能立即进食,但其后又很快发生呕吐,同时可伴有头痛、视觉障碍、发热等症状,CT扫描有助于诊断。

(2)各种中毒。

代谢性疾病:酮尿症、肾性尿毒症及各种病因引起的低钾、低钠均可发生呕吐。除此外,苯丙酮尿症患儿,有半数早期即出现呕吐。

食物中毒:摄入各种不洁食物、有毒食物均可引起急性胃炎等中毒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呕吐并伴腹泻、腹痛。

药物中毒:小儿大多因意外误用药物或剂量过大而致中毒,如鲁米那等巴比妥类药,或氯丙嗪、红霉素等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均可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鲁米那、氯丙嗪等大剂量服用,还可有神志不清、昏迷等症候。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家长必须安全存放上述药物。

(3)消化道疾病。

急慢性胃炎:表现为突然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同时伴有上腹部不舒服,追问病史,曾吃过不洁食物或不新鲜食物。

急性传染性肝炎:表现为进餐后呕吐,伴有恶心,同时可有低热、精神萎靡、皮肤或眼白发黄等。检查肝功能可异常。

急腹症:①急性阑尾炎。患儿突然腹痛,持续加重,数小时后右下腹压痛明显,同时伴有呕吐,但呕吐次数不多。若小婴儿阑尾炎,初起症状常见呕吐、腹痛,伴烦躁。由于诉说不清,腹痛常被忽略。②肠套叠或肠梗阻。患儿表现为突然呕吐,而且与进食无关。呕吐物开始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的加重可呕吐黄色或绿色粪质样物。同时伴有腹痛,婴幼儿表现为规律性、阵发性的哭吵,腹部检查可摸到香蕉样条状物。尚可出现果酱样血便。③嵌顿性疝气。表现为突然哭吵,频繁呕吐,与饮食无关。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样肿物,质硬,有触痛,不能自行回缩。皮肤可红肿。

先天畸形:①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肠闭锁是常见的新生儿消化道畸形。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奶汁和黏液。伴有上腹饱满,无正常胎粪排出。②肠旋转不良。主要表现为呕吐,发病年龄以新生儿为多,一般常在生后3~5天出现症状,如梗阻位置比较高,可出现间歇性呕吐,且呕吐物中含有胆汁。若并发肠扭转,则症状更为严重。呕吐咖啡样液,出现血便、腹部膨胀等。③先天性巨结肠。

是一种比较多见的肠道畸形,表现为呕吐,呕吐物含有胆汁或粪汁样物,伴有腹胀、便秘。钡剂灌肠摄片可确定诊断。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和小婴儿的常见疾病,症状出现于生后3~6周时,亦有更早的。呕吐是主要症状,最初仅是喂奶后回奶,接着为喷射性呕吐。几乎每次喂奶后都要呕吐。呕吐物为黏液或乳汁,不含胆汁。

可伴有体重不增,继之下降,腹部触到橄榄形、光滑、质硬的幽门肿块,钡餐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⑤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由于直肠肛门闭锁,新生儿生后无胎粪排出,出现腹胀并有呕吐,体格检查和X线拍片有助诊断。

(4)其他。

再发性呕吐:又名周期性呕吐。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一年中可有数次,无其他器质性病变,一般不治而愈。

精神性呕吐:若呕吐发生在情绪紧张时,而检查并无阳性体征时,应考虑精神性呕吐。

小儿一旦发生病态呕吐后,对恶心呕吐的处理应按发病轻重采取不同措施。有时休息几日自然恢复健康。若无好转应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作各种应有的检查或治疗。切莫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擅自服用止吐药物。如急性胃炎引起的呕吐,可用维生素B6,每次1片,每日2~3次。吗丁林片剂,每次每千克体重服用0.3毫克,每日2~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

□周期性呕吐症

伴随恶心和呕吐的同时,精神也变得低迷。由于这种发作会每隔一定的时间反复出现,所以叫周期性呕吐症。在发作期间进食,就会引起呕吐,也有吐出夹杂有咖啡渣滓样血液的内容物。该病多见于2N10岁的儿童,大都由感冒和急性传染病、身心疲劳、遇冷热以及吃多了等诱因而引起。由于血液中的酮体增加并排泄到尿中,呼吸有酸臭味,所以又叫做丙酮血呕吐症。

输液疗法治疗此病很见效。由于一般多见于神经质的儿童,所以一定不要对孩子保护过度,这样反而会助长孩子的神经质。

另外,此病有可能隐藏着慢性肾炎和癫痫等疾病,所以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确诊。

□秋季腹泻

此病因好发于秋末到冬季而得名。常见于1岁左右的婴儿。其特点是大便呈白色,像豆腐渣和米汤一样。大都是在继咳嗽和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之后发生腹泻的。

呕吐严重,一吃奶马上就吐。多在3~·4天痊愈,但由于会出现脱水症状,所以需要注意。发病原因是感染轮状病毒。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或排出困难,也指粪便坚硬或有排便不尽的感觉。一般来说,如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并超过48小时以上者,即可认为便秘。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可将便秘分为习惯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种。

(1)习惯性便秘。满月后人工喂养的小儿,或断母奶后的小儿出现便秘,大多为习惯性便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或缺乏让小儿按时大便的训练。经常高蛋白饮食、很少吃蔬菜的小儿,因缺少纤维素,会使肠蠕动减慢,大便就干燥,次数也少。另外,生活无规律或缺少按时大便的训练,以致未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也会产生便秘。如当小儿有便意时,因为贪玩或条件不允许(如正在上课等)未能及时排便,等便意过去后,就不想排便了。大便存积在肠内,水分不断被吸收,越来越干,排便更困难了。有的小儿因大便秘结,排便时肛门裂开,出血,疼痛,因怕痛而不愿排便,就形成恶性循环。上述情况,医学上称为习惯性便秘或功能性便秘。

(2)器质性便秘。可由多种器质性病变引起,如结肠、直肠及肛门等病变。

先天性巨结肠:是某一段结肠先天有病变,只有收缩,不能正常蠕动,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形成功能性肠梗阻,使粪便通过困难。

而上段肠管出现扩张,形成巨结肠。临床表现视病变肠管长度不同而轻重不一(病变肠管越长,症状出现越早越严重)。出生后无胎粪排出或仅有少量胎粪排出,随后出现便秘、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的表现。这需要及时去医院诊治,明确诊断后需手术治疗,方能根治。若病变肠管较短,症状就较轻,便秘常用肥皂头或开塞露塞肛门促使大便排出,但不加刺激就不能自行排便。这也需要到医院明确诊断。如X线拍片显示病变肠段较短,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保守治疗。

先天性无肛和肛门狭窄:新生儿出生24小时无胎粪排出,首先要检查会阴处有无肛门,有时虽看到肛门,但肛门上段肠子闭锁不通,也无胎粪排出。先天性无肛常常并发尿道瘘、会阴瘘、阴道瘘等。大便常与小便一起排出,本病容易被忽视。至小儿稍长,即出现便秘。先天性肛门狭窄的患儿,常至几个月或1-2岁才出现便秘。同时出现腹胀,腹痛,甚至呕吐。由于经常排便困难,粪便积聚在结肠内,可形成坚硬的粪石,时间长了,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如小儿出生后就大便较干,至几个月后,3天左右一次大便,能自行排便,腹部稍胀,皮肤较粗糙,出汗少,胃口较小,很少哭吵,对外界反应淡漠,表情不活泼,就要警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这是由于先天因素使甲状腺素分泌减少,使机体代谢减慢,导致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这种病虽不多见,但要引起重视。

本病越早诊断和治疗,对患儿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就越小。

另外,当小儿缺乏体力活动,或有慢性疾病时,肠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也可出现便秘。

对于习惯性便秘,主要是调整饮食结构,训练按时排便。平时要给小儿进食一定量的蔬菜和足够的水分,如婴儿可在两顿奶中间喂些开水或果汁,尽量少吃或不吃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使小儿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排便是反射性的运动,小儿经过训练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可以固定在晚上临睡前,而且不要随便更改。平时要多让小儿在户外进行跑、跳、爬等活动,增强腹肌力量。

对于年长儿较顽固的习惯性便秘,可用中药疗法。轻者,服麻仁丸,每日3次,每次7粒;重者,服青宁丸,剂量、服法同麻仁丸。

中药治疗效果很好,但同时要调整饮食结构和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一般1周后可停药。

对于有慢性病、营养不良、佝偻病等患儿,便秘现象会随原发病的治愈而消失,因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便血

便血有时并非由疾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而是其他原因引起的假性出血。

(1)非消化道出血的假性便血。

吞咽血液所致便血:如母亲乳头破裂出血,婴儿吸奶时吞入;儿童鼻腔、口腔或牙龈出血时咽下血液;年长儿若食了过多的鸡血、猪血或肝。上述原因均可出现大便发黑或柏油样大便,大便化验隐血试验可呈阳性。但出现这类便血的小儿,精神、面色都正常,不属于病态。

某些药物所致:如服用了补血的铁剂,治胃病的铋剂或某些中药,也会使大便发黑,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肛裂:孩子大便秘结,常常会有肛裂。

大便时肛门疼痛,便后带血。一般出血量不多,血色鲜红,血液附着于大便表面,不与大便混合。

(2)胃肠道出血所致便血。

消化道溃疡:多见于学龄期儿童。平时有反复上腹部或脐周部不适、疼痛,或有胃窦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突然出现黑便,多为柏油样。出血量多时可为暗红色。患儿面色苍白、乏力、头晕、食欲不振。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小儿有阵发性哭吵,可伴呕吐。较大的孩子会诉阵发性腹痛。安静时,腹部可摸到腊肠样包块。用开塞露通便或肛检,可排出果酱样大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患儿面色较差。

急性坏死性肠炎:多见3—9岁的儿童,亦可见于新生儿期及婴儿期。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全年可发生,以夏秋季多见。

起病急骤,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和发热。腹痛为持续性,呈阵发性加剧,多为全腹痛。起病不久,即出现呕吐、腹泻。大便初为水样,含有黏液,几小时后即出现便血。大便呈洗肉水样或果酱样,伴有特殊的腐败腥臭味。发热在38qC左右。病情严重时,可达39C以上或体温不升,同时有面色苍白、神萎、四肢不温、出冷汗等休克症状。

(3)其他疾病所致的便血。

过敏性紫癜:学龄期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臀部及双下肢皮肤暗红色、大小不等、高出皮面的紫癜。2/3以上小儿有腹痛或腹部压痛。约有半数小儿可出现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这样很容易与外科急腹症相混淆,待皮疹一出现,就可明确诊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见于各年龄期儿童。多数患儿发病前3周有病毒感染史。

此病特点是皮肤黏膜广泛出血。皮疹呈针尖大小,色红,散在分布。有时以鼻,牙龈出血为主诉。血小板减少引起胃肠道出血不多见,便血常是口、鼻出血后咽下所致。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即可确诊。

血液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患血液病的小儿,皮肤黏膜很容易出血,且不容易止住。这些小儿出现便血,一般量较多,病势也较凶险。

便血的小儿,在未查明原因前不要乱服止血药,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由肛裂导致的便血可服润肠通便的中成药,如麻仁丸或青宁丸,每次3克,每日2次,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用温水加少许高锰酸钾清洗肛门,然后在肛门外涂上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或金霉素眼膏均可。若再出血不止,就需要上医院就诊了。

上消化道出血患儿应立即去医院就诊,轻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中服药治疗。除了定时服药外,最重要的是注意饮食,这对疾病的治疗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出血量不多,可进食半流质饮食,像牛奶、藕粉、麦乳精、稀粥、煮蛋等。宜少食多餐,不吃粗糙含渣的食物,不吃生冷食品,以免损伤胃肠道黏膜,加重出血。若出血较多,就要禁食,让胃肠道充分休息,靠输液来维持生命,这只能住院治疗。

怀疑肠套叠的小儿,应即刻去医院诊治。通常作空气灌肠,使肠道复位。如果空气灌肠不能使肠道复位,只能手术复位。

如果在小儿出现便血的前后几天内,皮肤出现红色皮疹,那么血液或血管疾病引起的便血可以成立。只要积极对症治疗,便血会很快得到控制。同样,出血多时,也要禁食。能进食的,也要吃半流质饮食,不能吃多渣、粗糙的食物。

预防便血,应避免大便干结,可给小儿多吃蔬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喝足够的水,不吃或尽量少吃巧克力,大便2天不解,就可给小儿吃润肠通便的中药。

小儿平时要尽量少吃生冷的东西,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长久饥饿,少吃零食,少吃酸、辣等刺激性太强的食物,以免引发胃病,导致便血。

□脐疝痛

在饭前或者吃饭时主诉腹痛,腹痛会持续几分钟至30分钟左右。脐疝痛多见于2—6岁的有神经质的儿童。腹痛以后,大都又开始进食。在腹痛期间,也有的儿童会出现恶心、呕吐、便意等症状,但一般都在其后一下就痊愈,也有每天早晨反复发作的。精神紧张、担心、不安等可引发此病。

□脐疝

生后不久脐部会鼓起膨出,有拇指头大小。这是肠子从肚脐里面脱出而引起的,到2周岁以前大部分会自然痊愈,所以可以不去管它。为了使其早日痊愈,也可将橡皮膏贴到腹壁上使脐疝孔缩小。如到5—6岁仍不痊愈的,则需要进行手术。

□肝炎

小儿肝炎常见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以前曾叫做血清肝炎)以及丙型肝炎3种,均属于病毒感染肝脏而发生的炎症。甲型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经口侵入体内而引起的。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大都在输血之后引起,也有经口感染的。另外就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即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的症状有全身倦怠、发烧、食欲不振、呕吐、腹痛等,过2~3天后会出现黄疸。

在治疗上要安静休养,并进行饮食疗法及保肝治疗。

□乙型肝炎

乙肝病毒进入人体后,受病毒数量和毒力及人体免疫能力的综合影响,人体可有不同表现:

(1)当机体免疫能力正常,入侵病毒少,仅部分肝脏受损,临床表现为无黄疸型肝炎。

(2)如侵入机体的病毒数量多,免疫功能正常或亢进,机体反应强烈,则出现黄疸型肝炎。

(3)当机体免疫反应缺损或呈麻痹状态时,对入侵的病毒无反应,也就是呈和平共处的情况,虽有病毒在体内存在,但肝细胞没有或仅有轻度损害,临床表现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

(4)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对入侵的病,毒有反应,但又不能将其彻底消除,肝细胞不断受到损伤,临床表现为慢性持续性肝炎。

由于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较复杂,除了把好病从口入关以外,在医院应严格对各种注射器、采血针、牙钻等工具进行消毒,严格对供血者进行乙肝病毒的监测,以避免造成医源性传播。另外,对儿童应进行广泛的预防接种。

_阑尾炎

阑尾指盲肠下端蚯蚓状的突起,阑尾炎即指这段突起发生了炎症。2岁以内的儿童很少见。症状有右下腹痛、呕吐、发烧等,但儿童越小,症状就越不典型。发现晚了,有时阑尾化脓破裂而引起腹膜炎,到了这种程度,就会使手术复杂化,所以早期发现是有重大意义的。

□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

胆汁由肝脏流进消化管,由于胆总管的远端发生囊状异常而变大就会影响胆汁的流动,从而引起各种症状。诱因尚未确定,但一般认为是由于胆总管先天性衰弱以及总胆管的下部闭塞等引起的。该病多见于女孩。黄疸、腹痛和腹部肿瘤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也有主诉有发烧和呕吐的。由于大多数患儿会复发,所以需手术根除。

□先天性巨结肠症

结肠为大肠的一部分。巨结肠症是结肠扩大而引起慢性便秘症状的疾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先天性巨结肠症。这是因为,承担控制肠壁运动而使肠的内容物向下输送作用的肠壁内神经节细胞减少或先天欠缺,从而使这段肠管没有正常的推进蠕动功能从而使肠内容物发生积存而引起的。

病儿自生后开始就排便困难,肚子很大、消瘦。宜采取手术治疗,但在进行手术之前,要通过灌肠把积存的大便清除掉。

□溃疡病

溃疡病为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儿童,甚至新生儿时期也可能发生溃疡病,较大儿童为十二指肠溃疡。

儿童时期溃疡病腹痛症状不典型,常被误诊。一般表现为上腹痛或脐周痛,饭后加重,伴有呕吐现象,有的还出现便血。腹痛可分为阵发性或持续性,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病情加重或病情缓解均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引起儿童溃疡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统计表明约有50010与遗传因素有关。当患儿经常腹痛诊断不清时,应了解家庭成员如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中有无溃疡病史,考虑溃疡病的可能,通过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儿童溃疡病,根据年龄病原有所不同,如5岁以下儿童的溃疡病一般为继发性的,多为某种疾病导致的应激性溃疡,常由于窒息、颅脑损伤、烧伤、严重感染或急性失血等所致。这种溃疡一般急性起病,表现为无痛性大量便血,除须及时补充失血外,还应尽快找出原发病。在临床上有时出血虽被控制,但严重的原发病仍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不要掉以轻心。

□肠套叠

6个月至2岁左右的儿童易患此病,这是一种若不立即请医生诊治就可危及生命的可怕的疾病。如果放置不管,该部分肠道的血液循环恶化,肠道就会因缺血而坏死。

发病时突然出现腹痛与呕吐,孩子使劲哭……泣,脸色苍白。疼痛在3—4分钟内暂时止住,但过一段时间又发作,不久开始呕吐,灌肠后可出现血便。应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若能早期治疗,很快便可痊愈。若发病时间拖长,就需要进行大手术。

□肠梗阻

这是肠道发生堵塞的疾病。原因是由肠道折弯、扭转、嵌入等,肠自身不能运动而使内容物积存所致。如果不早期手术,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症状主要有腹痛和严重的呕吐、腹部发胀等。腹痛是必定会出现的主要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呕吐物开始时是胃的内容物,逐渐会吐出夹杂有胆汁的绿色物质,最终变成粪便性的黄色物。在婴幼儿期,大都是由肠套叠和嵌顿疝而引起肠梗阻的。

□肠痉挛

腹痛是小儿疾病常见的症状,由各种原因造成,其中有些腹痛表示严重的疾病,需要治疗才能好转,但有些腹痛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就可自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肠痉挛。

正常情况下,人的肠道不停地运转,人是毫无感觉的,但当受到外界某些因素的影响,如精神紧张、冷热刺激或进食了刺激性食物时,会引起肠道过度地收缩,因而产生腹痛,其原因是肠道局部缺血、缺氧所致。

还有的小儿腹痛与过敏有关,如吃了鸡蛋或牛奶就出现腹部疼痛。

肠痉挛主要症状为阵发性腹痛,腹部无压痛和包块,短时内能自行缓解,疼痛后活动自如,进食正常,虽反复发作,但不影响小儿的正常发育。因此,对于肠痉挛的病儿,应首先找到原因,积极进行预防,尽量避免精神刺激,不打骂孩子,避免进食过敏性和刺激性的食物,睡觉时注意盖好腹部,不使腹部受到寒冷刺激等。当孩子腹痛时可用手轻轻按摩腹部或适当进行热敷,均可逐渐使腹痛减轻或消失。

□直肠沟疝

这是直肠长出息肉的疾病,多见于3—4岁左右的幼儿。其症状是在排便时夹杂有新鲜的血液,或者自肛门流出血液,但没有任何疼痛。如持续出血,会引起贫血,也有发生癌变的,但极少。在适当的时期手术摘除为宜。

●腹股沟疝

多见于男孩,阴部的上外侧肿胀,生后2~3个月左右开始发生,在1岁左右开始行走时发生的较多。

胎儿的睾丸开始位于腹腔内,妊娠8个月后经两侧的大腿根部通过腹股沟部下降而进入阴囊。两侧的腹股沟部的通路在睾丸通过之后,有时闭合不全,腹腔内的肠等由此脱出而导致脱肠就造成腹股沟疝。该病可手术治愈,从出生后6个月到6岁时手术为宜。

□嵌顿疝

由腹壁的腹股沟脱出的肠子,在该部位发生绞窄而不能回到腹腔内,由此引起肠的血液循环障碍就称为嵌顿疝。这是一种肠梗阻的状态,长时间持续会危及生命。当发生嵌顿后,脱出部分的肠子会变硬而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也有导致危笃状态的。发生嵌顿时,可先尝试按摩等方法使肠子复位,如失败,要立即施以手术治疗,如延误,可导致肠坏死。

□疳积

疳积是中医的一个诊断名词,多见于婴幼儿,包括疳证与积滞两部分。

积滞又称食滞或食积,由于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所引起;疳证因积滞日久,耗伤气血所致,故有“积为疳之母”之说。实际上积滞是病的早期,以实为主;而疳证是病的后期,是积滞发展的结果,以虚为主。临床上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称为疳积。

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喂养不当以及其他虫积、慢性病等均可损伤脾胃。脾胃失调则升降失职,致水谷不化,停滞中焦,而为积滞。

本病主要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口臭、大便恶臭及呕吐等临床表现,病程长时可导致营养不良。古人将疳证又分为以下几种:心疳,表现为心悸不安、咬牙等;肝疳,指易怒爱哭:肺疳,指有咳喘、痰鸣;虫疳,指肠寄生虫病;疳肿,指腹部肿胀、皮下水肿等多种表现。常见类型如下:

(1)乳食积滞。多见于喂奶婴儿。表现呕吐奶块及食物、食欲不好、大便中有不消化食物、烦躁、腹痛、腹胀、低热等。治疗以消食化滞,佐以和中,常用保和丸。

(2)脾胃虚弱。是疳证的一种表现。

表现形体消瘦、肌肉松弛、食欲不好、便溏、好哭、精神萎靡。治则以健脾益气,常服异功散加鸡内金、麦芽等。

(3)脾肾阳虚。多见于营养不良、消瘦、面黄或苍白、嗜睡、肢冷。治则以温补脾肾,常用方剂是附子理中汤。

(4)积滞内热。表现食欲不佳、两颊潮红、手足心热、尿黄便结。治则以清热化滞,常用保和丸加地骨皮等。

(5)脾虚夹滞。表现恶心、呕吐、腹痛喜按、食欲不好、面黄。治则以健脾益气,佐以消导,常用异功散与保合丸合方加减。

除以上方剂外,临床常用捏脊疗法。捏脊时应注意避免受凉,勿在饱食后进行,每日1次,连续5~7日为1疗程。间隔3—5日开始第2疗程。如病情不见好转,应及时找医生就诊。

11.泌尿系统疾病

□尿时哭闹

正常排尿功能受意识和神经支配,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内压上升,发出冲动,传到大脑而产生尿意。

儿童各器官发育尚未完善,语言能力较弱,往往不能正常表达排尿时出现的种种情况,表现排尿时哭闹,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尿流异常。若尿时尿液迟迟不能排出(超过2秒钟),或射尿无力、尿线不匀呈分叉状、尿流中断等均称尿流异常。常见于包皮和包茎炎症、尿道口病变、尿道狭窄,如外伤、炎症、异物及肿瘤等。成人则多半与前列腺增生有关。

(2)尿痛。正常人排尿自如,无痛感。

尿痛见于炎症、异物刺激膀胱或尿液刺激受损的尿黏膜而引起。

尿痛伴有尿频、尿急或耻骨上区不适者,多由膀胱病变引起。尿痛在排尿时加剧,小儿不敢排尿,出现哭闹不安,往往提示病变在尿道。

(3)尿潴留。尿停留于膀胱不能排出称尿潴留。见于各种原因的尿道梗阻、膀胱本身病变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若排尿后立即导尿,能导出多于20毫升的尿液,称部分性尿潴留。膀胱区超声检查有助于确诊。

对尿潴留者做尿道检查,包括尿路造影、膀胱镜、尿道镜等,可帮助确诊尿道梗阻的原因。如有全身性疾病,则应治疗原发病。

(4)尿急。指尿意一来,即迫不及待立即排尿。严重者刚排完尿又要排尿,多数伴尿痛。病变多在膀胱三角区、后尿道。前列腺炎症、异物刺激等也可发生。

□尿色异常

尿色的异常即尿液颜色发生改变,主要有3种:小便变黄、变白或有沉淀、变红。

(1)小便变黄。在正常情况下,小便的颜色呈淡黄色,外观基本透明,存放片刻斥底层稍有沉淀。尿色的深浅与尿量的多少有关,量多则颜色偏淡,量少则颜色偏深而尿量的多少又与饮水和出汗等状况有关饮水多、出汗少的小儿,则尿量多而色浅;饮水少,加上天气炎热大量水分从皮肤蒸发或是发热的小儿,则尿量少而色深。同样早晨第一次小便的颜色较白天的深,这些者f是可以理解的生理现象。

另外,在治疗某些疾病,若使用了呋喃坦啶、痢特灵、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2.黄连素、番泻叶、大黄、芦荟等药物时,可使小便颜色呈金黄色或橘黄色。

在病理情况下,例如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的小便发黄,要考虑新生儿黄疸等疾病,这类疾病通常伴有皮肤、巩膜(眼白)等部位的发黄。若较大儿童有发热、乏力、食欲明显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小便深黄等表现,要考虑为黄疸型肝炎,多伴有皮肤与恐膜的黄染,肝脏肿大,并有肝区不同程度的触压痛,验血查肝功能有异常。

(2)小便变白或有沉淀。通常在天气寒冷的季节里,小儿的小便会变白,小便尿在地上或便盆里,可见地上一片白色或便盆里一层白色的沉淀。这主要是由尿中磷酸钙、草酸钙和碳酸钙等含钙物在小便的酸碱度偏碱性时发生沉淀所致,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什么疾病。这种现象之所以小儿较常见,是因为小儿的肾脏尚未发育健全的缘故。如果小儿的小便变白,同时伴有其他症状时,则要注意有无病理性的因素存在,小儿以脓尿和乳糜尿最为多见。

脓尿是指小便中有脓细胞,所谓的脓细胞其实就是变了性的白细胞。当小便中有大量的脓细胞时,小便的颜色就会呈乳白色,小便化验检查可得到证实。脓尿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时,多为尿路感染;伴有发热、寒战、腰痛者,可能为肾盂肾炎;伴有剧烈的腰痛,或小儿诉说为腹痛者,病变可能在肾脏或输尿管,或为肾结石继发感染。在肾脓肿、肾结核等疾病中,亦会出现小便变白的现象。

乳糜尿是丝虫病的一种表现,尿液呈乳白色混浊,加热、加酸后不会消退。除小便变白外,丝虫病其他的表现有腿肿胀如象皮,又称为象皮腿。通过反复夜间验血,做血涂片,如查到微丝蚴,可以确定丝虫病的诊断。

(3)小便变红。最多见的是小便出血,即肉眼血尿。由于出血量及小便的酸碱度不同,可呈淡红色、鲜红色、暗红色、暗褐色。

小便变红亦可由于血红蛋白尿,其与血尿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小便常规化验检查,血红蛋白尿的小便常规中红细胞数量较少,而隐血试验为强阳性。也就是说,血红蛋白尿时,小便中红细胞的数量与隐血试验的结果不一致,血红蛋白尿的出现提示有溶血。

对于生理性尿色异常的小儿,一般无需任何治疗只需让小儿多饮水即可。但对于病理性小便颜色异常,应引起重视,及时带上小儿及异常的小便去医院检查、化验,以便及早明确诊断疾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引起小便异常的疾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小便的颜色当然也会随之正常。

□蛋白尿

尿中蛋白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蛋白尿。是肾脏疾患最常见、有时也是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此外也可见于某些非肾脏疾病。对尿中蛋白定性、定量及其成分的分析和评价常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当超过正常上限时即为异常。常见于以下情况:

(1)暂时性蛋白尿。见于运动后、发热或脱水时。指肾脏正常,在发热或运动后有暂时尿蛋白排出增多。可持续数小时,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此类蛋白尿于原发病因去除后,尿中蛋白即转阴性。

(2)姿势性或直立性蛋白尿。指仅于直立位或采取脊柱前突姿势时尿蛋白排出增加,而卧位时尿蛋白排出量正常。

直立性蛋白尿可见于2%N5%的青春前期的青少年,30岁以后少见。

本症一般认为是由于直立位时肾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肾静脉回流障碍或肾动脉过度收缩所致,具体原因不详。

本症属良性、暂时性过程,不需特别治疗。饮食活动如常,平时应注意体质锻炼,预防呼吸道感染。

(3)持续性良性蛋白尿。此类患者蛋白尿与体位无关,一般无其他症状,血沉、血液生化、肾功能及肾组织学均属正常范围。

在普查中此类可占无症状蛋白尿患者的5%~10qo。因肾炎、各种肾炎肾病、肾硬化等都可仅表现持续性蛋白尿,常需加强随访及进一步检查。

(4)原发和继发肾小球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肾炎、紫癜肾等。

(5)原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如反流性肾病、肾发育不良、急性间质性肾炎等。

□血尿

血尿是指尿液中混有血液,有些食物和药物能使尿液变红色、褐色,而非白尿,如利福平、酚酞、四环素类、嘌呤类等,应注意与血尿鉴别。另外要区分一下小儿是否由于外阴损伤、肛裂等局部出血和年长女孩月经来潮等因素引起的假性血尿。

血尿是许多疾病的信号,可以由于小儿的泌尿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两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泌尿系统疾病。

各种肾小球疾病:小儿中最多见的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单纯性血尿、病毒性肾炎和迁延性肾炎,其他也可见于肾病综合征、家族性血尿、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炎。

泌尿系统感染:包括尿路感染和肾结核。

泌尿系统畸形:如先天性尿路畸形、多囊肾、肾盂积水等。

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如服用磺胺类药物,注射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等药物。

其他:如尿路结石和损伤、泌尿系统的肿瘤。

(2)全身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等。

结缔组织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型肝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营养性疾病:维生素C,维生素K缺乏症。

小儿一旦出现血尿,千万不能擅自盲目乱用药,尤其是在血尿的病因未搞清之前,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误诊。应立即带小儿去医院全面检查。

如果出血量较多而又不能及时就诊时,可用对症处理的药物,如改善血管通透性及止血药物,常用维生素C、安络血和止血敏等。血尿期间避免和停止应用对泌尿系统有刺激的药物,像磺胺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先锋霉素类及半合成青霉素也应尽可能地少用为好。

严重血尿患儿应卧床休息,酌情减少活动;对于肾小球疾病(俗称腰子病)引起的血尿应注意低盐、低蛋白饮食:无小便减少者,可适当多饮水,同时注意预防感染。

□急性肾炎

本病多见于5—13岁左右的男孩。一般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在患扁桃体炎、猩红热、脓疱疹等疾病1~3周以后就会出现肾炎症状。

本病临床表现为浮肿、血尿、血压升高。

由于没有痛苦容易认为是轻症,但是当出现严重的高血压、心力衰竭时,也会有生命危险。要注意安静、保温、防止感染,饮食疗法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最好能住院。治疗1个月以后,如果恢复顺利的话,可到室外散步,不过要去幼儿园和上学须3个月以后,在1年期间要避免激烈运动,在2年以内要经常验尿复查。

□肾盂肾炎

这是位于肾脏中央部的肾盂被细菌感染引起炎症的疾病。致病菌为大肠菌。女孩比男孩发病多。在突然出现打冷战的同时高烧,并有腰痛、腹痛、恶心、食欲不振等,即为急性肾盂肾炎。因细菌种类不同可使用各种不同的抗生素,但注意不要使炎症发展到肾脏深部而引起“肾盂肾炎”,要在早期进行彻底治疗。

□肾病综合征

本病表现为尿量减少,全身有严重的浮肿,尿中有大量的蛋白。多见于幼儿和学龄期儿童。浮肿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以及腹水和胸水。慢性化以后也有延续几年以上的。由于儿童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弱,容易合并丹毒、扁桃体炎、肺炎、脓胸、腹膜炎、败血症等,感染以后易使肾病复发。

同类推荐
  • 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

    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

    本书是传统启蒙经典《弟子规》与家庭教育的完美融合,作者以《弟子规》中的语句为纲目,把其中蕴含的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挖掘、提炼出来,深入解读分析,并加上其多年来家庭教育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向广大父母介绍了如何改造自己,成就孩子,从而让教育孩子这件事变得超级简单和轻松。
  • 家长教育孩子时的30个怎么办

    家长教育孩子时的30个怎么办

    本书深刻分析了孩子行为反常、不听话现象的种种原因,论述了教育孩子的科学理念,对孩子行为反常、不听话的多种表现、招数进行了全方位地透视,为父母正确地应对孩子反常行为,提出了各种实用而有效的对策与技巧。
  •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怎样说话不伤孩子》通过列举家庭生活中亲子沟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阐明了父母的言语方式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书中用温馨暖人的亲切话语向天下父母们传递家教正能量,引导做父母的应当用积极的、正面的、有效的沟通方式来终止亲子间的言语伤害,走出自己和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交流误区,从而促进亲子感情,拉近孩子与父母的心灵距离,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最终培养出期望中的最优秀孩子。
  • 科学育儿0—6岁(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科学育儿0—6岁(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在内容方面秉持专业品味,在时间跨度上从孕前一直到儿童满6周岁,专家们将他们多年的经验与科学孕产、育儿、早教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百忙的工作中笔耕不辍,为读者奉献出了最好的作品。
  • 为人父母

    为人父母

    本书是刘冰先生在全国各地巡讲期间,有关如何做父母的精彩内容结集。作者通过对国学深入浅出的阐述,启迪为人父母当用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化子女,目的是让家庭充满祥和安乐!
热门推荐
  • 龙皇记

    龙皇记

    都市炼气高手杨云枫,在执行一个特殊的任务时“意外”穿越,进入了一个非常奇特的龙皇世界。穿越之初,就在山洞里得到的一柄宝剑。望着剑身上龙飞凤舞的两个篆文,杨云枫迟疑地估摸着这两个字。这到底是什么字?“倚...天...?”“难道是倚天剑?这剑身里面藏着的,莫非就是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回想着在地球是曾经看过的武侠小说,杨云枫忍不住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微笑:“这个世界真有意思...”
  • 五灵素

    五灵素

    异世大陆,灵素主宰。两个情同手足的少年,为了各自的信念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一个为了复仇,甘愿成魔。一个为了正义,与所有的不公对抗到底。
  • 菜根谭全书(第二卷)

    菜根谭全书(第二卷)

    本书是一本三百多年前的一位退职隐居官员的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它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共360条,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也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中演化而来。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
  • 嗜魔决

    嗜魔决

    星空大陆,在这以武为尊的世界,夜家少爷夜星因筋脉堵塞而无法俢练受族人欺辱,在一次意外中获得无上神功《嗜魔决》,也意外冲破筋脉,从此逆流而上,神挡杀神,魔挡杀魔,成就无上威名。
  • 阴阳道体

    阴阳道体

    无尽纪元中诞生了无尽的天才,十大道体谁与争锋!我来了!带着我的骄傲和倔强!力压当世?成就无上帝位?不!这不过是我人生中的风景罢了!我的目标是那世界的真正面目!!!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霸上黑道女王:赢了我就别想跑

    霸上黑道女王:赢了我就别想跑

    她,宫家捧在手心的千金,看似清纯、优雅、端庄,谁知换上军装的她也是如此霸气、腹黑、杀伐果断。他,众所周知的世界顶级设计师Kevin,转眼却成了黑暗帝国的大少,“不就是个小白脸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无意中得知这一评价后的他奋起直追扬言要拿下这个毁他名誉的小丫头……
  • 纵横都市之全能高手

    纵横都市之全能高手

    他是全球公认的厨神,他是万众瞩目的音乐天才,他还是地下车神、赌神……一次意外的帮助,获取了一枚神奇的戒指.摇身一变,成为了纵横都市的奇人般存在。一枚储物戒,无敌伴终身!戒指在手我为神,从此人生也疯狂!
  • 查理九世之校园之恋

    查理九世之校园之恋

    作者的第一个作品,不要吐槽,谢谢了,作业大大也只是学生党而已。
  • 创业的奠基(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创业的奠基(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

    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