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久经栽培,成为我国著名的观赏植物。山东菏泽是栽培、养殖、培育牡丹的故乡。而后长安、洛阳等历代都城都盛栽牡丹。如今洛阳牡丹名闻天下,每年洛阳都要举行牡丹节,此时,洛阳就成了牡丹的城市,人们争相前往,观赏红色、白色、紫色的硕大花朵。此时的牡丹花,色泽艳丽,香气怡人,不禁令人心旷神怡。历史上就记载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宋朝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暮春三月,适逢谷雨时节,正是花中之王牡丹盛开的季节,“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历史上牡丹就被人百般歌颂,成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故又称为“富贵花”。宋朝周敦颐《爱莲说》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著名的诗人也留下了许多名诗句。
唐朝大诗人李白《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记载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一起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著名乐师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唐玄宗对李龟年说:“今天赏名花,对艳妃,怎么能演唱旧词?快召李白来写新词。”李龟年赶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见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
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抬下楼,用马驮到兴庆宫。唐玄宗见李白烂醉如泥,吩咐端来醒酒汤。李白从醉梦中惊醒后,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李白微微一笑,请皇帝赐酒。唐玄宗说:“你刚醒,再喝醉了怎么办?”李白说:“臣是斗酒诗百篇。”李白饮酒后,拿起笔来,马上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其一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里开头把贵妃比喻盛开的牡丹,接下去就是形容牡丹了: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格外娇艳,使花容人面更见精神。下两句想象升腾到王母娘娘住的群玉山、瑶台、月宫等仙人世界,这些景色只有那边才见。花和人真是富贵了!《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上载:“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贵。”
那么,为什么古人美称牡丹为“国色天香”呢?
据唐朝李浚《松窗杂录》上记载,唐冀州人程修己,跟随名师周昉习画数十年,学得作画的巧妙秘诀。程修己特别擅长山水、竹石、花鸟、人物等画,因为画艺精湛,被召入宫中,并受到唐玄宗的恩宠。
一次,正值春末时节,玄宗与杨妃在宫内观赏牡丹花。因为玄宗喜爱诗,就问修己说:“现在京城传唱的牡丹诗,谁的最杰出?”修己回答说:“我曾听说公卿间大多欣赏中书舍人李正封的《咏牡丹》诗:‘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两句最好。”玄宗听后十分赞赏。
这两句诗表达手法细腻而传神,用“国色”喻牡丹娇艳的花容就像喝醉酒飞红的双颊,用“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气犹如天上传来,牡丹浓郁的香气和娇艳的姿容,跃然纸上。因此,后来牡丹花就有了“国色天香”这个雅号。
早在秦汉时期,牡丹就以药用植物被载入《神农本草经》,与药学有了渊源。在南北朝时北齐著名画家杨子华就曾为牡丹作画,牡丹走入绘画艺术的领域。到了隋朝,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牡丹被栽培在西苑,自此牡丹走进了皇家园林。
唐时世人极爱牡丹,牡丹不仅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更是国运昌隆的象征,栽种、观赏牡丹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尚。唐刘禹锡《赏牡丹》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白居易《牡丹芳》诗:“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刘禹锡的《山石榴花十二韵》:“此时逢国色,何处觅天象。”由此可知,当时世人对牡丹的狂热及牡丹在唐朝的地位。
宋朝也有不少咏牡丹的佳句,还有研究牡丹的著作问世,如欧阳修撰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等。在北宋,洛阳是全国的牡丹栽培中心,更有“洛阳牡丹冠天下”之称。
明朝时迁都北京,在极乐寺内遍植牡丹花。高濂撰《牡丹花谱》、薛凤翔作《亳州牡丹史》等专书问世。到了清朝,牡丹已有国花之称,有余鹏年撰写的《曹州牡丹谱》及汪灏的《广群芳谱》等专著。
由于牡丹花形态雍容华贵,端丽高雅,被视为昌盛繁荣、富贵吉祥的象征。牡丹可说是色、香、姿、韵俱佳,千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在诗画、辞赋、戏曲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咏牡丹佳作。如唐朝皮日休《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牡丹因此有了“百花王”美称。
宋朝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花释名》:“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而魏花乃后也。’”故牡丹又得“花王”美誉。宋时说洛阳牡丹最盛,牡丹就有了“洛阳花”之称,唐李商隐《漫成》诗之一:“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国色天香是说花国绝色,天外奇香。也作“国艳天香”,如宋朝张抢《壶中天慢》:“洞天深处赏娇红,轻玉高张云幕。国艳天香相竞秀,琼苑风光如昨。”
牡丹是人类的朋友,这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类精心培养的硕果。人类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是我们的生存之地。我们在利用大自然的资源时,应该科学利用,这也包括我们必须的空气。今人要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后代,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做断子绝孙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