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在面临逆境,不会为面子所困,只要看准形势,该妥协时就需要妥协,争取中间势力为我所用,争取在对方势力的压力下保存力量,有进有退,以曲求伸。
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家,彻底的民主主义者,就其个性讲,他与恶势力是水火不相容的。他青少年在夏威夷读书时,以洪秀全自命,便清楚地表现出与清王朝周旋到底的决心与百折不挠的性格。然而,这只是他的基本思想态度,但面临现实问题时,他决不走极端。在清王朝烂桃子一筐的形势下革命,他既不断奔走呼号,唤醒民众,又不断发动起义,给清王朝以切实打击。但同时他又绝不放弃灵活性的武器,尽可能化腐朽为神奇,转危难为安全。
首先表现在他对张之洞与李鸿章这样清朝重臣的游说上。他们位高权重,搞洋务运动,多少有一点活气。如果能说动这样的人倾向革命,那作用就大了。这不是李鸿章之流有什么智能,但他们的权位可以借用,而且这种作用是一个才能万倍于李某的人一时难以达到的。所以,孙中山给李鸿章上万言书,并登门访谈。对张之洞也一样。此举孙中山虽没有成功,但想法决无错失,心胸识见尤其可贵!
其次是对帮会势力的利用。革命是流血的事,更是人的事,人事要人做,包括献出生命。江湖帮会中人物形形色色,所作所为亦害大于利。但在革命势力还弱小时,吸引他们同情并参加革命是明智的。用革命的思想武装他们,用革命的纪律约束他们,又适当地尊重他们过去的帮规会法,在时间中慢慢改造他们,这是革命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孙中山是成功者。
再就是对袁世凯的态度。辛亥革命爆发,武昌的炮火轰垮了中国帝制的根基,但北洋军阀仍存在,中国的皇帝仍坐在龙位上。尤其是在黄兴指挥的武汉阳夏保卫战中,革命军势力明显处于弱小地位。这时袁世凯手握重兵,在北京,利用革命势力逼皇帝退位;对南京,他觊觎孙中山的国民政府的临时大总统的位置。审时度势,为缓和紧张局势,为使革命势力获得生存时间,孙中山采取了妥协,答应只要袁忠于国民政府,奉行国民政府的《临时约法》,他可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孙中山以退为进,袁称帝野心日益暴露,多行不义必自毙。第二次革命时,孙中山登高一呼,全国风雷大作,袁也就在破碎的皇帝梦中呜呼哀哉。孙中山面对袁世凯压力,辞去国民政府临时大总统,对这事,后来有人说孙先生软弱,实在是他们不知进退,不知灵活,更不识孙先生的伟大人格。
在生活中,以曲求伸还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策略。
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小孩被人贩子劫持,他起先作出反抗,后来猛然想到父母时常教导他不可急躁、不可蛮干,凡事都要动脑,用智慧战胜困难的叮咛,再掂量一下自己也远非人贩子的对手。于是便装出一副贪吃好玩、不谙世事的样子,对人贩子的吩咐也是样样照做,还主动与人贩于搭讪。几天之后,人贩子对他的监视明显放松了。一天,当人贩子带着他在转卖途中经过一个城镇的交通岗时,这个小孩趁人贩子不备,跑到交通警察身边,并且协助公安机关抓获了人贩子,从而得以回到父母的怀抱。这小孩所采用的正是以曲求伸的策略。正是这一策略,使这个小孩避免了被拐卖的厄运,同时,也免受了人贩子的淫威和暴力之苦。
以屈求全,诉诸智慧,不战而胜,让你最终成为一个强者。以硬碰硬,鸡蛋撞石头,则只能落得个头破血流的下场。所以,身处逆境时,不慌不乱不气馁,心平气和,开动脑筋,这才是强者的智慧。
强者生存之道:
有时,人在屋檐下,必须要低头。委曲求全是做好事的一种好办法,它会让人不忍心拒绝你,也让自己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