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没有捷径,想达到自己的目标就要努力去做。行动起来至少你还拥有一线机会,只想不做你就只会一无所有。强者的成功都是每一步每一步做出来,而不是凭空捏造。
生活的目的在于设法得到欢乐,避免痛苦,但是有时必须暂时忍受眼前的挫折和不适,以图将来得到更大的、长久的利益和快乐。比如,一个人想学习一技之长,改变自己的生活,因此,他需要接受数年的训练,吃苦耐劳,结果,几年过去了,他得到他想要的工作,业务一直发展,最后成为公司的经理,他也就便成为了一个强者。
作为强者,不会贪图眼前的快活,牺牲了长久的利益。
乳牛跑进了田地里,你成天对着乳牛数落它的不是,但这并无法把它从田中赶出来,无疑是对牛弹琴。换个做法,你何不把它牵出来拴住,在草地上搭个围栏,这样既可以喂饱牛,又可以防止它再闯进田中。
强者与弱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动手;后者动口,却又抱怨别人不肯动手。
《论语》中说:“君子讷于言、敏于行。”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便是:“君子不大说话,但勤于行动。”简单地说就是“行动胜于言论”。这岂不是许多人应该反省的吗?
人的言行未必一致。要了解一个人,看他的行为比听他说更准确。你的所作所为,是衡量你是怎样一个人的惟一标准。爱默生说:“不要说个不停。你是个怎样的人,此刻就明摆在眼前,比你说的更清楚,所以我不用听你所说的。”
在我们的生活里,很多人都知道哪些事该做,然而总有一些人不是真正力行去做。乐观但没有积极的行动来配合,就是一种自我陶醉。
一个人在孩童时就一直想学弹钢琴,但他没有钢琴,对此他深感遗憾,决定长大后一定要找时间去学钢琴,但他似乎没有时间。这件事让他很沮丧,当他看到别人弹钢琴时,他认为“总有一天”他也可以享受弹钢琴的乐趣,但这一天总是那么遥遥无期。
光是知道哪些事该做仍是不够的,你还得拿出行动来。
万事开头难。行动的第一步是最难迈出的。很多人执著于周全的计划、详细的谋划。他们把各种困难全部一一排列出来,然后在脑海中找寻各种克服的办法,结果又有新的困难产生,越来越千头万绪。最终被千头万绪的困难压倒,在行动之前就放弃了。这种人明显缺少决断力与行动力。实际上,有再远大的先见之明,再准确的判断,如果不付诸行动,也是毫无意义的。
有一个分公司,经理、科长都是大学生、硕士水准,但整个公司的运作效率却出奇地低,有许多次商机都没有抓住。总公司深感疑惑,经过调查,明白了原因。原来每当开会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案与计划。而每当一个人提出方案与计划时,总能会被其他人挑出许多毛病来。一场会议下来,十个提案能通过一个就算不错的了。
总公司根据这种情况,另选派了一位员工出任分公司总经理。这位男士并非科班出身,而是一位从员工做起,一步步凭实绩升上来的实干家。结果在以后的会议中,尽管有些提案受到许多指责,但这位老总只要觉得有可取之处,立马拍板通过。虽然也有过一些错误的决定,可公司的运作效率上升了10倍不止。
这位总经理在一次会议上向大家解释了自己的做法:“首先跨出脚步之后,边做边想是我一贯的做法,也因此会受到一些挫折。但你不迈出第一步,就什么也没有。”
在我们考虑行动的成效时,这种做法好像不大合乎常理。但对于一个缺乏行动力的人来说是特效药。当你养成了一边行动一边构想下一步的习惯时,行动力自然就形成了。而且在行动中直接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往往让人的才智、能力得到发挥。
事实上不能期待每次行动都有良好的效果,所谓万无一失的计划只是纸上谈兵。不行动起来是不会有结果的。这里并不是否定三思而后行的规则,只是说做了后悔胜过不做而后悔。机会不会属于不敢行动的人。就像中国当年的股市风潮,敢于做的人并不见得有什么精深的财经知识,但他们做了,成功了,不敢做的人就错失了这种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
所以说,要想成功,最重要的便是行动。
赫胥黎有句名言:“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设定的目标,如果不付诸行动,便会变成画饼。
我们不仅要认识这些教诲,更要去实践它。《圣经》中说:“你们要行道,不要单听道,自己哄自己。因为听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对着镜子看自己本来的面目,看见,走后,随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
鼓起勇气去做你一直想做的事。一次有勇气的行为,可以消除所有的恐惧。不要告诉自己非做好不可,强者让我们记住:去做,比做好更重要!
强者生存之道:
只要做了,不管对与错,至少你已经开始着手了,然后在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总结经验,更正错误,只有去做,才会慢慢的向强者的位置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