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培养
目的20天后,丰富新生儿对各种颜色的印象,发展他们区分颜色的能力。
准备各种颜色的玩具若干,这些玩具除颜色不同外,在大小和形状上均需一致。
玩法在新生儿的活动场所拴一根绳,绳上悬挂一件绿色的玩具。玩具悬挂的高度应距新生儿脸部60~70厘米。为了引起新生儿的注意,成人可将玩具移动、旋转或轻轻抖动。当新生儿开始注视玩具时,可用秒表记录下他注视的时间。如果新生儿对玩具的注视超过5分钟,一般就不要再进行了,以免疲劳。这种训练每天可进行两次,但玩具可以一直悬挂在那里,以便新生儿醒着时自己能观察。
大约过了3~4天后,当新生儿不再注意绿色玩具时,可以把绿色玩具换成红色的。当红色的玩具悬挂3~4天后,再换其他颜色的玩具,如黄、橙、蓝、紫色的玩具。
0~1岁的培养
相对来说,婴儿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比新生儿进步一些,变得敏锐起来。而且,婴儿的各种知觉形态,如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知觉,均已开始出现。婴儿进行感知训练的目的,不仅在于适应这些发展特点,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去促进婴儿感知的更深入发展。
根据婴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应着力训练他的视觉、触觉能力及视触觉的协调能力。
婴儿视觉能力的训练
针对婴儿这一时期视力发展的特点,做一些训练,进一步发展婴儿的注视、追视、移视能力及辨色能力,以便为他今后能较主动、迅速、灵活地观察对象打下基础。
注视发响的玩具(1个月起)
目的 能够注视悬挂着的、借助自身动作会晃动的玩具,发展孩子的视觉和听觉。
准备 在婴儿胸部上方垂直悬挂两根绸带,在绸带的上半部分约距孩子60~70厘米处,横挂着几个新的各种颜色的发响玩具。在绸带的下半部(距儿童7~10厘米处),横挂着几个已经熟悉的、不再引起婴儿注意的发响玩具,以便把婴儿的注意力吸引到上面的新玩具上去。
玩法 大人此时应该做的是用手摇动上面的玩具,以引起婴儿对它的关注,婴儿开始观察新玩具时,常常会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有时还张开嘴,屏住呼吸,对玩具看上好几秒种,然后他们突然高兴地把手伸向上方,偶然间会碰到悬挂在下方的旧玩具。于是,旧玩具又一次带动了上面玩具的晃动,婴儿开始重新屏住呼吸,仔细观察新玩具。在静息片刻以后,婴儿突然出现一个新的积极的动作,重新伸手去碰悬挂在下半部的发响玩具,以期带动上面玩具的晃动。
这样的游戏一天可以做2~3次,每次5分钟,隔2~3天换一次悬挂在上面的发响玩具。
抓握悬挂在下面的发响玩具(1.5个月起)
目的 追引婴儿注意并抓握玩具,发展他的视听及抓握能力。
准备 在距婴儿胸部上方60~70厘米处垂直悬挂两根绸带,在两根绸带的上半部横挂各种颜色的发响玩具和几只小铃,在绸带的下半部距婴儿7~10厘米处悬挂另一种发响玩具。绸带的底端自由垂落着。
玩法 大人此时应帮忙把绸带的一端塞到婴儿的手里,并让其紧紧抓住。婴儿抓住绸带,高兴地挥舞双手,这样无意中使悬挂在上面的玩具晃动起来,小铃也发出叮当的响声。这时,婴儿感到很快乐,并望着上面的玩具和铃,期待它们重新晃动和发出响声。于是,他又舞动双手,并用手去碰悬挂在下面的玩具和绸带的一端,以使上面的玩具再次发出响声。
在游戏过程中,成人可以2~4次地将绸带的一头靠近婴儿的手心,以激发他们去抓握。这个游戏一天可以进行2~3次,每次5~6分钟。同时要注意,随着婴儿手的动作的发展,应当及时更换玩具。这个游戏对3个月以内的婴儿来说都是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
用眼睛跟踪不断变动距离的两种同样的玩具(2个月起)
目的 训练婴儿用眼睛追跟踪物体的移动,发展孩子的追视能力。
准备 两个能吸引婴儿的玩具。
玩法 将婴儿俯卧,在他眼前同时放着两个玩具。当婴儿注意到这两个玩具后,成人可将其中的一个玩具向后移动,并说:“××走了,走远了。”婴儿开始观察那一移动的玩具,并转动着头用目光追踪它的移动。当把这一玩具移动到一定距离时,成人开始将婴儿的注意力引向第二个玩具,并将第二个玩具朝另一个方向移动,于是婴儿又反头转向第二个玩具,眼睛开始追踪第二个玩具的移动。然后,成人轮流把两个玩具向婴儿的视线中央推近,以激起婴儿头部、躯干和目光的积极动作。
这个游戏可连续进行2~3天,每天2~3次,每次2~3分钟。当然,如能及时更换玩具,也可以持续更长时间。
婴儿手的抓握动作训练
根据婴儿触觉的发展特点,应主要训练婴儿的手的抓握动作,使婴儿学会在触觉的参与下,根据物体的距离、大小和形状伸手抓握对象。
抓握成人手中的玩具(3个月起)
目的 发展婴儿的视觉和手的动作的协调能力。
准备 一个有把手的发响玩具。
玩法 大人手持有把手的发响玩具在婴儿面前来回晃动,以引起婴儿的注意,一般情况下,当婴儿注意到玩具,会摊开手掌,把手轻轻伸向玩具时,成人就把玩具靠近婴儿的手边,让他去抓握。如果婴儿的手刚一触及玩具又松手,大人应当重新把玩具拿回自己手中,然后轻轻晃动,以期再次引起他的注意。同时,大人要注意婴儿抓握玩具时胳膊的活动。如果婴儿只是用手掌去抓握玩具而没有活动胳膊,成人可以把玩具拿得再高一点,以便婴儿抬起胳膊。
在这个游戏刚开始时,婴儿通常只是认真地注视他所看到的玩具,然后把手掌摊开,做出一个手伸向玩具的很微弱的、难以觉察的动作,以后婴儿才开始积极地把手伸向玩具,并试图抓住它。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成人应当温柔地和婴儿交谈,鼓励他和抚摸他的脑袋。
这个游戏每天可以进行2~3次,每次3~5分钟。如果发响玩具的形状和颜色经常变化,婴儿对此玩具的兴趣不减,则游戏可以持续很久。
抓握大小不同或形状不同的物体
目的 这组游戏包括抓握大小不等的套环、圆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这三个内容,目的在于使手的抓握动作适应所抓物体的大小或形状,发展孩子的触觉。
准备 不同颜色的大小不等的套环若干,或同样颜色的圆形和正方形的物体若干,或同样颜色的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物体若干。必须注意,所备物体不能太小,以免孩子误服或塞入耳朵和鼻子里。
玩法 套环游戏(3~3.5个月起)、圆形和正方形游戏(3.5~4个月起)、长方形和三角形游戏(4.5~5个月起)在训练上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下面分别予以说明。
套环游戏
向婴儿展示一个大的套环,并把套环放在他面前,观察婴儿如何玩这个套环。一般情况下,婴儿会抓住套环往嘴里塞。成人此时应进行阻止,可以把套环轻轻从婴儿嘴里取出,再放到他面前,让他重新抓握一次。当婴儿能够摆弄大的套环以后,可以在他面前再放一个小的套环,让他练习抓握,并观察他有没有注视套环或是否立即抓住套环塞入嘴里。当婴儿对小的套环也能安全抓握后,可以把大小不等的全部套环都放在婴儿面前,让他自由地去抓握,使婴儿练习手和手指的动作,逐渐掌握抓握物体的要领。
圆形和正方形游戏
同玩套环游戏一样,把正方形积木放在婴儿面前,放之前,要晃动一下积木,以引起婴儿注意。然后再加入圆形物体,让婴儿注视并抓握它。应该注意的是,在游戏过程中要不断更换各种形状物体的相互位置,以引起他的兴趣。当然,开始加入的新的物体应放在中间,然后才把它移到左边或右边去。由于不同形状的物体需要婴儿不同幅度地张开手掌和转动手腕,因此,对于发展其感知极有帮助。不过,开始的抓握动作往往很笨拙,然后才能够随意张开手掌,用最合适的方式去抓握这样或那样形状的物体。
长方形和三角形游戏
长方形和三角形游戏的指导与圆形的和正方形的指导类同。先是一个一个地让他注视长方形物体,然后再在其中放入一个三角形物体,直至所有长方形和三角形物体随意排列。
应该注意的是,在进行这3个游戏时,大人应对孩子的成功尝试表示赞许和肯定,或者朝他微笑,或者摸摸他的头,或者握握他的手。这3个游戏每次可进行5分钟,并可每隔2~3天重复1次,重复次数视婴儿兴趣而定。
摆弄用线绳穿起来的大小不等或形状不一的物体(6个月起)
目的 积累视觉经验,完善婴儿的各种抓握动作,发展其手眼协调能力。
准备 用线绳按一大一小的顺序穿织成各种套环,或用线绳间隔地穿成正方体积木和套环,各个物体之间的距离为2厘米。
玩法 套环游戏和套积木游戏在进行上有先后之分,一般是先做套环游戏,再进行套积木游戏。两者在实施上也略有不同。
套环游戏
让婴儿俯卧,在他面前放上用线绳穿起来的大小不等的套环。如果婴儿想要去抓握大的套环,他必须把整个手都张开;如果他要抓小的套环,只需动两三个手指即可。一般而言,开始婴儿只是用手去碰打或大或小的套环,而不能抓住它,以后他才改变手的动作,以便抓住套环。当婴儿抓住一个套环以后,也就把另一套环拉近到眼前。这样,他依次抓握着或大或小的物体,并不断变换自己手的抓握动作。经过多次训练之后,婴儿无需事先尝试,便能迅速根据大小不同的物体而采取不同的抓握动作,使手的抓握动作适应物体的大小。在这一游戏过程中,成人应当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婴儿独自去摆弄,而不能急于求成。
套环/积木游戏
将婴儿俯卧,在他面前放上用线绳穿起来的不同形状的物体。在第一次尝试时,婴儿的手指常常会从积木上滑过,于是,他就试图把整串积木上的套环都抓入手中。这时,大人应当把他的手松开,让他重新抓握。以后,大人可以观察到婴儿摆弄物体时手的动作,用手转动积木,眼睛看着它,然后用手指从两边挟住它的角。再以后,婴儿会运用手的不同方式去抓握圆形的和正方形的物体,抓握正方形物体要比圆形物体复杂些。当然,在这个游戏中,套环和积木也可以用其他各种形状的物体或小型发响玩具来代替,以丰富他们的各种印象,积累感性经验。
婴儿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
随着婴儿的逐渐长大,其视觉和触觉的机能也不同以往,得到了很大发展和完善,这时应提高对手的动作的要求,要求婴儿用手指拿、放物体,以进一步发展其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要积累有关物体形状、大小、颜色等特性的感性表象,为孩子以后认识这些物性做准备。
拿放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玩具
目的 进一步积累有关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表象,教婴儿根据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来完成最简单的摆弄物体的活动。对于形状/大小/颜色游戏,准备材料和指导程序略有不同,下面分别扼要说明。
拿放形状不同的玩具(9个月起)
准备 带盖的小水桶1个,易于抓握的小型的、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物体,如叠罗汉、正方形积木、长方条、小蘑菇、彩蛋、小球、圆柱体等。
玩法 首先,大人向婴儿展示带盖的小桶,接着告诉婴儿里面有东西,并打开桶盖让婴儿看里面的玩具。桶里的上层是正方形积木、长方条、叠罗汉、小蘑菇等容易放稳的玩具,下层是圆柱体、彩蛋、小球等能够滚动的玩具。
大人建议婴儿把手伸进桶里,并从中取出一件玩具。当婴儿从里面取出正方形积木或长方条时,他们往往会观察并玩上一会儿。当婴儿在手里摆弄积木一会儿以后,大人可要求婴儿把积木放到桌上,并指导他们注意积木能否平稳地放置。然后提醒他桶里还有玩具,可以再拿。在游戏过程中,婴儿往往爱把正方形积木放在长方条上,然后再摆上叠罗汉、小蘑菇等。接着,当他们取出球形物体并试图把它们放在这些积木上时,他们却不能成功。由此,他们便发现了球形物体虽放不稳但可以滚动的特性。
当婴儿摆弄完所有玩具后,就可以把玩具收回到桶里,结束游戏。开始大人可以帮助婴儿收拾玩具,然后应吸引婴儿一起参加玩具的整理,以养成他良好的习惯。
拿放大小不同的玩具(10个月起)
准备 一个大水桶,一个小水桶;4块大积木,5块小积木。
玩法 大人把一个带盖的大水桶递给婴儿,并告诉他桶里有玩具,建议他打开盖取出玩具。当婴儿把所有积木都取出之后,大人再请婴儿把玩具放回桶里并盖上盖。然后,大人把大水桶和小水桶并排放在一起,让婴儿打开桶盖,从中取出一个又一个玩具,并仔细观察它们。接着,成人把小积木和大积木排放在桌子上,并告诉婴儿哪是大积木、哪是小积木。最后,再一切复原。通过这两步,婴儿知道了如何打开桶盖,并且明白了积木和水桶均有大有小。
第三步,大人把两个水桶同时给婴儿,并观察他如何打开桶盖,同时帮助他把玩具按大小分成两排。然后大人把小水桶推到婴儿面前,建议并帮助他把小积木放到小水桶里。当婴儿完成这一任务并盖上盖以后,又可要求孩子把剩下的大积木放到大水桶里去。只要婴儿有兴趣,这一过程也可以重复多次。这样,婴儿就学会了用不同的手形去抓握大小不同的玩具并放在大小不同的容器里。
拿放颜色不同的玩具(10个月起)
准备 带盖的水桶,一套红、橙、黄、绿、蓝、黑、白颜色的小型玩具,如西红柿、橙子、柠檬、黄瓜、李子、花、鸡蛋、甲虫等。
玩法 成人把小桶递给婴儿,让婴儿打开盖子,取出里面小型的玩具,并在成人帮助下把玩具排列在桌子上。玩具在桌子上的排序充当与光谱排列一致,即左边是红色的西红柿,接着是橘黄色的橙子,然后依次是黄色的柠檬、绿色的黄瓜、紫色的李子、蓝色的花、黑色的甲虫和白色的鸡蛋可以任意摆放。当婴儿扫视所有这些玩具以后,大人请他把这些玩具重新放到桶里,并把盖子盖上。如果婴儿对这些玩具仍有兴趣,大人可以和婴儿一起抖动小桶,把里面的玩具顺序搞乱,然后让婴儿重新打开小桶,取出玩具,再把它们排列到桌子上。如此可以反复多次,至婴儿不再感兴趣为止。从这个游戏中,大人也可以观察到不少婴儿已开始表现出对一定程序的颜色偏爱。
把内径大和内径小的套环套到轴上
目的 继续教婴儿摆弄实物,完善手眼协调的动作,并形成婴儿对作业的良好态度。
准备 一根带底盘的轴,若干相同颜色的内径很大的套环或若干颜色各异内孔直径与轴吻合的小套环。
玩法 对内径很大的套和内孔很小的套环套到轴上的游戏,在指导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前者是从“把环套上去”开始,而后者则是从“把环取下来”开始的。
在做内径大的套环游戏前,大人应先做一下示范,做完以后,大人把轴推到婴儿面前,并再次演示套环的玩法,婴儿摹仿成人,试图自己也来完成同样的动作。此时如果婴儿有困难,成人可把住他的手把套套到轴上。应当注意的是,套环应当一个一个地递给婴儿,因为此时婴儿的注意力极不稳定,如果他手中同时有几个套环的话,就会分散他的注意力,从而影响作业的完成。当婴儿把所有的环都套上轴以后,大人应予鼓励,并建议他把套环一个个取下来。如果婴儿感兴趣,如此“套上”、“取下”可以重复多次。这一游戏形式大约从婴儿11个月开始做为宜。
对于内孔小的套环游戏,成人可先向婴儿演示套环。当婴儿把注意力集中到物体上之后,成人开始把套环从轴上取下来,并要求婴儿帮助完成这一任务。当把全部套环都取下来以后,大人又要与婴儿一道再把套环重新套到轴上去。如此“手把手”地“取下”、“套上”重复多次以后,可慢慢要求婴儿独立地进行这一游戏。这一游戏一般12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完成,太小的婴儿很难进行。
1~3岁的培养
这一时期婴儿的视听能力、形状与大小知觉能力、方位与距离知觉能力以及时间知觉能力又有新的进步,所以幼儿期的感知训练就应着力于这些方面。这里我们只着重介绍一下颜色视觉、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三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幼儿颜色视觉能力的训练
颜色、形状和大小是物体的三个主要属性。在幼儿期,训练其颜色视觉能力是感知培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不过,对于1~2岁的幼儿和2~3岁的幼儿的色觉训练主要要达到的目的是:能将两种颜色不同的同类物体按色归类;能将两种不同类的物体按色归类;能从4种颜色中选出两种所需要的颜色进行归类。2~3岁幼儿的色觉训练目标则主要是:能按颜色特征区分、比较同类或异类物体;知道颜色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可用来标志物体;能将两种颜色的物体交替排列。
把颜色不同的同类物体分成两组(1~2岁)
目的 能将同类物体按色归类。
红、橙、黄、绿、蓝、紫、黑、白等8种颜色的铅笔若干。
颜色搭配如下:红—蓝,黄—紫,橙—蓝,绿—白,黑—黄。
玩法首先,大人拿出5支黑色铅笔和5支黄色铅笔给孩子看,并告诉孩子这些铅笔是不同颜色的,并把一支蓝色的铅笔摆在一边,而把一支黑色的铅笔摆在另一边,接着要求孩子把某一种颜色的铅笔归类在一边,把另一种颜铅笔归入另一边。开始时,可以由大人进行演示,大人可以边拿着铅笔边问孩子,这一种或那一种颜色的铅笔应当放在哪一边。例如,大人手拿黄色的铅笔问孩子:“和这种颜色一样的铅笔在哪,应当把它放在哪一边?”如果孩子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成人可先把黄色的铅笔靠着黑色的铅笔比一比,说明它们的颜色是不同的;然后再把这支铅笔归到黄色的铅笔中,比较一下并告诉孩子它们的颜色是相同的。就这样,大人首先排好了头两对铅笔。在给第三对铅笔归类时,应让孩子先说某种铅笔应放在哪一边,然后再进行归类。如此进行,至摆完全部5对铅笔为止。
在孩子完成黑—黄配对的铅笔外,可接着进行其他颜色搭配的铅笔的分类。应该注意的是,这个游戏的材料最好放在白色桌布上,这样既可明显衬托出铅笔的颜色,又可防止铅笔的滑落。同时,铅笔应是完整的、没削过的,以免刺伤孩子。这一游戏形式亦可改用别的颜色搭配(如红—橙、橙—黄、蓝—紫、绿—白、黑—黄、绿—蓝)进行。
把颜色不同的积木插入相应的孔里
目的 学会按颜色将不同类型的物体进行归类的技能。
准备 几张两种颜色(红—橙、橙—黄、绿—蓝、蓝—紫、紫—黑)的可插积木的小桌或插塑板。每张小桌或插塑板配10个积木块,每种颜色的各5个。
玩法 活动之前,大人应引导孩子对眼前的桌子等物进行观察。小桌的颜色各种各样,积木的颜色也是各种各样的,不过桌子的某一部分的颜色与一些积木的颜色是相同的。如果把积木“栽入”相同颜色的小孔里,那么它就好像“躲了起来”一样,谁也发现不了;如果把积木“栽入”不同颜色的孔里,则很远就会被人发现。接着,成人指着桌子的黄色部分问孩子:“与这种颜色相同的积木在哪儿?”如果孩子有困难,成人可先挑1~2个相同的积木,然后依次把它们“栽入”小桌的孔内。这时可以问孩子,这些积木有没有“栽”对,进一步强化孩子对同色的桌子、积木相配的观念。
在大人引导孩子完成黄、橙小桌的积木插入作业后,可让孩子自己独立地完成其他颜色配对组的作业。此时,如果孩子有错误,可以提醒他,但不能再示范完成。这一游戏形式亦可改用别的颜色组合(如红—蓝、绿—蓝、橙—紫、黑—白)或别的游戏材料(如蘑菇)来进行。如果想适当加大训练难度,则可将其演变成“从4种颜色的物体中选出两种颜色相同的物体并插入相应的插塑板的孔中”的游戏形式。
蜡笔画“叶子”(2~3岁)
目的 学会从4种供选择的颜色中独立选出一种颜色的技能,学习用蜡笔作画。
准备有叶子轮廓的白纸,红、黄、绿、蓝色的蜡笔。
玩法 大人事前应采来新鲜的绿树叶并让孩子仔细观看,然后叫孩子从4种不同颜色的蜡笔(含绿色)中找出可画成叶子的那种颜色的蜡笔。接着给孩子印有叶子轮廓的白纸,让孩子用蜡笔(绿色)在纸上涂颜色。要注意的是,对孩子涂颜色的技能要求不能太高。
与此类的游戏有:用蜡笔(红、橙、黄、绿)画“橙子”;用棉签蘸水粉颜料(红、黄、绿、蓝)画“夜晚的灯光”;用彩色塑料(白、红、绿、蓝、黄)拼出“小房子(白)和小旗子(红)”或“母鸡(白)和小鸡(黄)”或“松树(绿)和蘑菇(红)”等。
做一串由两种颜色的珠子交替穿成的项链(2~3岁)
目的 学会把不同颜色的物体交替排列。
准备 大小和形状完全一致的4颗红4颗白色的珠子。穿珠子的细线和装珠子的小盒各一。
玩法 成人先把珠子从盒中倒出,并告诉孩子它们的颜色是不同的,成人甚至可以选出一对珠子,对孩子说:“这是红色的珠子,这是白色的珠子。”然后成人向孩子提出要求:做项链,并指出“做项链时,应当先穿白色的珠子再穿红色的珠子”,边用语言指导边用动作示范。最后由孩子按要求单独完成。这一游戏形式也可以改由别的颜色配对或别的游戏形式来进行。如果把颜色属性改成形状或大小属性,又可用来训练幼儿的形状或大小知觉。
幼儿形状知觉能力的训练
在幼儿期,对形状知觉能力要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1~2岁幼儿能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塞入相应的孔中;能把两种形状不同的同类物体形状归类;能把两种形状不同的同类物体归入不同类的相应物体之中。2~3岁幼儿能从4种形状的物体中选出两种,与不同类物体对比;能将两种形状的物体交替排列。
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塞入相应的孔中(1~2岁)
目的 学习比较物体的形状,并能在完成简单的操作时注意到形状这一特性。
准备 具有圆形和正方形孔的盒子。能够塞入这些孔的积木和球。盒子上孔的大小与积木和球的大小要相符。球的直径应略大于积木的边长,以使得球不能塞进正方形的孔里,而积木也不能落入圆孔里。
玩法 成人先向幼儿展示带两种孔的盒子,并引导孩子注意孔的形状。成人一边用手指环绕着圆的周长,一边告诉幼儿,这是一个窗子;然后又用手指沿着正方形的4条边绕一圈,也告诉他,这也是一个窗子。接着成人把着幼儿的手触摸一下圆形和正方形的边,并告诉他们,这两个窗子是不同的。当幼儿看过了盒子上的孔以后,成人把球递给幼儿,告诉他这个球可以放入小窗,并建议他“找一找”,哪个窗子能放入球。当球放入圆孔之后,成人应给予孩子鼓励,并将球取出。然后,成人再把方块积木给孩子。此时幼儿有可能会把积木再放入圆孔里,但由于圆孔直径仅略大于正方形边长,所以方块积木是不可能塞入圆孔的。如果幼儿找不到放积木的方孔,成人可以启发他:“这里放不进去,另外一个能不能放进去呢?把它放到另外一个孔里试试看。”如果幼儿仍不知怎么做,成人可以把着他的手把积木推到方孔前,并和他一起把积木放入方孔里。应该注意的是,在游戏过程中,盒子上的方孔和圆孔的位置及球和积木的放置要不断变化。
插小旗(1~2岁)
目的 学习把形状不同的同类物体分成两组,掌握按形状确定物体异同的简单方式。
准备 插盘两个,大小和颜色一致的三角形和长方形的小旗若干。
玩法 大人把小旗混乱放置,并告诉孩子,这些小旗形状是不相同的,有的(出示三角形小旗)是这样的,有的(出示长方形小旗)是那样的。要求孩子把一样的小旗插入一个插盘里,把和它们不一样的另一些小旗插在另一个插盘里。在游戏过程中,成人先进行示范,并提问孩子,哪种小旗应当插在这个盘子里,哪种小旗应当插在另一个盘子里。待孩子明白后,给他们所有的小旗,让他们自己完成。此时,如果孩子在辨别形状上仍有困难,可以引导他们把一种形状的旗叠在另一种形状的小旗上比较,看看他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这一游戏即可以由一个孩子进行,也可以让几个孩子同时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看谁插得又快又好。在这个游戏中,小旗可以改成别的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也可用积木代替小旗来进行游戏。
把形状不同的物体嵌入相应的孔里(1~2岁)
目的 学习辨别形状不同的物体,巩固按形归类的技能。
准备 智力盒,盒上有10个孔,5个孔是一种形状的,5个是另一种形状的,每个智力盒配一套相应形状的物体。
玩法 大人应引导孩子仔细观察这个智力盒,为了简捷起见,可把这个智力盒形象地称为小房子,告诉孩子这房子有一个一个窗户,但它们的形状不同。大人可手指圆孔说:“这是圆窗,”手指方孔说:“这是方形窗户。”说完后,再强调这些窗户形状不同。当孩子看清智力盒上的孔以后,大人再向孩子出示镶嵌物,并告诉他们这是窗门,成人手指圆形物体说:“这是圆形窗门,”手指正方形物体说:“这是正方形窗门。”大人还可以形象地告诉孩子,如果把这些窗户关上,房子就会暗下来,娃娃便可以睡觉了。然后大人逐一演示怎样把不同形状的物体插到相应的孔里。最后让孩子自己完成全部操作。
这一游戏形式可以有很多变式,如果把材料换成大小不同的同一物质,则可用来训练知觉;如果游戏材料不仅形状不同,而且大小也有异,则可用来同时训练大小和形状认知;如果游戏材料由两种形状换成四种材料或更多种材料,亦可进行,只是难度略有增大。
幼儿大小知觉能力的训练
大小和颜色、形状一样,也是物体的重要属性。对于1~2岁的幼儿,大小知觉的训练目标是:能够初步分辨物体的大小;能够把同类物体按大小归类;能够按大小把同类物体归入不同类的物体中。对于2~3岁的幼儿而言,其训练目标则是:能根据形状和大小两种特征对比物体;能将两种大小的物体交替排列。下面我们略举两例来说明对幼儿的大小知觉如何进行训练。
把大的和小的套环套到轴上(1~2岁)
目的 学会在摆弄玩具的过程中注意玩具的大小这一特性,能够初步分辨物体的大小。
准备 若干大套环和小套环,带底座的轴。
玩法 大人应当着孩子的面把套环玩具取来,并告诉孩子这是由一些大小不同的套环组成的。然后开始拆套环,一边从轴上取一个又一个小套环,一边说:“这是一个小套环,而这也是一个小套环……”把拆下的小套环依次排好,并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大的套环上,然后告诉孩子,这些套环和刚才的不同,它们是些大的套环,并把取下的大套环也依次排好。在所有的环都取下以后,成人可开始引导孩子做套环游戏。成人先在轴上套上一个大的套环,并让孩子也摹仿着套上一个大套环。在所有的大环套完以后,再指导孩子套小的套环,至所有的小套环均套上为止。
这一游戏作业可以有难度更大一些的变式,如果套环的大小规格不只两种,而是每个套环的大小均不同,则可引导孩子学习按大小递增的顺序将环套到轴上。如果游戏由套环改为大小不同的套盒,则可引导孩子在大盒子里套上小盒子,在小盒子里套上更小的盒子。
分皮球(1~2岁)
目的 学会按大小把同类物体分成两组。
准备 颜色一致的大小皮球若干。
玩法 大人先把大大小小的皮球混乱放在一起,引导并告诉孩子皮球不是一样大小的,边说边向孩子出示皮球,先出示小的,再出示大的,并示范将一个小皮球放在一边,而将一个大皮球放在另一边。示范完成后,再让孩子将其他所有皮球按大小的不同放入相应的一边去,至全部分完为止。在这一游戏形式中,皮球也可以用其他材料(如积木等)代替。
关于训练2~3岁幼儿大小知觉的游戏,应在以前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加强,家长可根据我们提供的游戏样例,创造地选择和发挥。
3~4岁的培养
从3岁开始,开始了幼儿感知觉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孩子逐渐掌握和运用感知标准。所谓的感知标准,就是人们通用的关于物体属性的标准。如颜色的感知标准是赤橙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形状感知的标准是几何图形等等。4岁的孩子已经能分清基本颜色,除基本颜色外,4岁的幼儿开始能够辨别一种颜色里的两种色调(深一些、浅一些);在形状和大小方面,4岁的幼儿已能叫出5种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和区分3~5个同类物体的大小关系,并能凭目测选出同样大小的物体;在辨别方位方面,4岁的孩子开始辨别前后方位,4岁的孩子基本上缺乏时间概念,只有一小部分孩子以作息制度作为时间知觉的标尺。
分辨颜色
目的 教孩子学会辨别颜色,在能辨别颜色的基础上加强对几种主要颜色的认识。
准备 家长在游戏前准备好不同颜色(红、绿、黄、蓝、紫)且不同形状(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积木块若干,混在一起。
家长让孩子把所有的红色积木从堆里捡出来,搭成一座红色的房子。
家长让孩子把所有的黄色积木都捡出来,再用它们搭成一座黄色的桥。
家长让把所有的绿色积木都捡出来,再用它们搭成一座绿色的桥。
家长问孩子剩下的积木都是什么颜色,孩子正确回答蓝色和紫色后,再让他随便搭东西。
注意
孩子由于年龄小,在按颜色选择积木时,可能会受到积木形状的影响,家长可稍加提醒。
家长还可用其他颜色的物品进行类似的训练。
认识身体
目的 通过让孩子观察别的小朋友身体,使孩子初步认识身体上的四肢、五官及其各自具有的功能,从而培养孩子按顺序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孩子观察的目的性和概括性。
玩法 家长拿出一个布娃娃,让孩子仔细观察布娃娃的身体,观察后要求孩子回答下列问题:
布娃娃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头、手、脚、身子)。
布娃娃的脑袋上有什么?(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
眼睛在鼻子的上面还是下面?(上面)
鼻子在眼睛的上面还是下面?(下面)
嘴巴长在哪里?(鼻子的下面)
嘴巴里面还有什么?(舌头和牙齿)
耳朵长在哪里?(头两边)
手有什么用?(拿东西)
脚有什么用?(走路)
注意 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说出人体五官和四肢的名称。
其次让孩子通过观察了解各器官的部位。
让孩子说出四肢的主要作用。
辨别图形及大小
目的 训练孩子对物体大小的辨别及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观察力。
准备 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图形各一组,剪刀一把。
玩法 让孩子仔细观察,孩子观察了这三组图形后,让他回答下列问题:
哪个形最大?
最小的三角形是哪个?
哪两个三角形一样大?
让孩子把图形剪下来,分大、中、小排好,一样大的排在一起,重新组合成三组图形。
注意 孩子在辨认一样大的图形时如有困难,家长可稍加引导。
家长在指导时,要让孩子明白大小的相对性,即是通过比较得出大小结论的。
认识日常生活用具
目的 在平时生活起居中,教孩子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并熟知它们各自的用途,从而训练孩子观察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培养孩子处处留心观察的习惯。
玩法 洗脸时,家长让孩子观察脸盆的形状,指出其用途。
喝水时,家长让孩子观察水杯的形状,简单构造及用途。
让孩子观察并了解电风扇的形状、简单构造及特性。
电风扇是什么形状的?(一般是圆形)
电风扇里的叶片转动的时候有什么现象发生?
电风扇的按键在什么地方?
电风扇的电源线插头接在哪里?
电风扇的用途是什么?
吃饭时,观察碗的形状、大小及用途。
注意 日常生活用品十分常见,这是培养孩子观察习惯的有利条件,家长应随时利用这些条件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日常生活用品,孩子观察往往不全面,这要靠家长去讲解和示范。
补画
目的 让孩子给未画全的图形补充笔画,训练孩子观察的比较能力和精确性。
准备 家长自制下列三组图片。
玩法 把图形分别呈现给孩子,告诉他,上边的图形和下边的图形是一样的,但是下边的图形少画了几笔,让孩子把它们补画出来。
让孩子完成第一组图形。如果孩子不能按顺序完成,可将这一组作为示范组。然后,继续让孩子完成第二、三组图形。
注意 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明白本课题的意图,这样才能互相配合。
本课题的训练重点在于让孩子形成“一模一样”的观念,所以家长要提醒孩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进行观察。
孩子明白课题的意图后,在补画时画得不整齐也不要紧。
观察小鸟
目的
让孩子观察小鸟的彩色图片,了解其特征,训练孩子对动物的观察力。
准备 家长事先准备几张画有不同种类鸟儿的彩色图片,如麻雀、燕子、啄木鸟、鹦鹉等。
玩法 家长把几张图片呈现给孩子,要求他说出这些图片都画的是什么。
如果孩子回答正确,再要说出每张图片上画的是什么鸟。
让孩子继续仔细观察图片,进一步说出每张图片每只鸟儿的形状、羽毛的颜色以及组成部分(头、躯干、翅膀、腿)。
注意 家长要尽量让孩子自己独立地去发现鸟儿的一些明显特征。
孩子每说出一种鸟儿的特征都应给予鼓励。
为进一步提高训练要求,家长还可以让孩子指出图片上各种小鸟的区别。
4~5岁的培养
孩子到了这一时期,自身的意识行为有了发展,在这之前,孩子的行为多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而这时则可以听得进成人给的一些任务。4岁的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增强了,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生活,以增长知识和增强认识能力。孩子进入生活的第四个年头以后,意识行为有了发展,所以应扩大他们的生活视野,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的各种生活现象,在观察活动中可以不断地增长见识,同时发展孩子的注意、记忆、思维、想像、语言等多种认识能力。可以从观察家庭周围的邻居、店铺、街道、马路等开始。如家住楼房可要求孩子记下楼号房号及楼中心、周围有什么特征;住平房可记住周围的邻居,观察马路上的设施、车辆、各种职业人的劳动情景。周围生活是幼儿进行体、智、德等教育的可用的好教材。这一切的培育都是从感知觉、观察开始的。
认识水的流动现象
目的在生活中,孩子会经常接触到水,这时期,应让孩子观察水的流动现象,以便培养孩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准备 手提水壶一个、脸盆一个、小碗一个、茶杯一个、瓶子一个。
玩法 家长向水壶内装满水,盖上壶盖,把小碗、茶杯和瓶子都放在脸盆里。
让孩子在一旁观察,家长提起水壶,分别倒在脸盆里的小碗、茶杯和瓶子里,并提示孩子仔细观察水流现象。
碗、茶杯、瓶子装满水后,家长继续倒水,让水溢出来,流到脸盆里,再让孩子观察水流现象。
观察完后,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重复刚才的程序。
使孩子认识往容器里盛水不可太满以免溢出,造成浪费甚至发生事故。
注意 在训练之前,家长向孩子讲解有关水的特性,如水是一种液体可以流动,水满则溢等。
平时家长可带孩子去河边观察水的流动现象。使孩子了解水是从高处向低处流。
认识各种图形
目的 让孩子辨别组合图形中的各种形状,训练孩子的图形认识能力及对相同图形的观察力。
准备 一些颜色大小、形状各异的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纸片,每种形状不少于三张。
玩法 让孩子对上述纸片进行分类,即把颜色、大小、形状都不同的纸片放在一堆,把颜色、大小都不同的圆形放在另一堆;把大小、颜色都不同的半圆形放在第三堆;把颜色、大小和形状都不同的长方形放在第四堆;把颜色、大小都不同的正方形放在第五堆。
让孩子在分类过程中总结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让孩子回答:
此项活动训练孩子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家长可视训练情况逐步深入。
认识钟表
目的 通过观察钟表,让孩子发现钟表中指针一刻度的关系以及大小指针的区别和联系,这样可培养孩子观察物体的整体性,训练孩子在事物运动变化之中把握各部分的区别和联系的能力。
准备 一块手表或一个钟。
玩法 让孩子观察表的形状和结构。
让孩子重点观察表盘,说出表盘的结构(刻度和各种指针),告诉孩子各种指针的名称。
观察指针的运动情况及关系。
注意 大人在这项活动中,要教会孩子对钟表的认识,这包括钟表的走势及运动着的指针(秒针与分针、分针与时针)的关系。
找出相同的图形
目的 通过找出同样图形的游戏,进一步训练孩子观察的目的性和精确性,巩固孩子对相同事物的观察能力。
准备 预先设计出6组图形。
玩法 父母先把第1、2组图形出示给孩子看,指着左边的一个图形,对孩子说,请把和这个图形一样的图找出来。
当孩子找出后,再出示后面三组,让孩子在每一组中找出相同的图形来。
如果孩子能顺利完成,家长再问孩子:你怎么知道它们是相同的图形?
注意 在训练中,家长要注意孩子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一次不能出示过多的图形。
家长要根据孩子认识事物由易到难的规律,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