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7800000037

第37章 决策的行为与心理

学者们根据实验观察和研究发现,人们对事物的直观评价和预测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片面性,可以发现许多判断上的典型错误。这多是由一些心理效应造成的。这种由心理局限所造成的行为和认知偏差对决策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正确认识这些心理效应及其行为偏差无疑会有助于改善决策的质量。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由第一印象(首次印象)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许多人习惯称之为“第一感”,它对今后、对事物的判断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这种心理反应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过,都会有所体会。关于第一印象形成的实验研究是美国心理学家阿西首先进行的。他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第一印象会影响今后对事物的评价和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如果正确还好,但实践表明它往往是靠不住的。单凭第一印象对事物进行判断往往带有极大的主观片面性。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更习惯于用第一印象去选择和评价所得到的信息,即热衷于专门收集那些有利于证实自己第一印象的信息,或对那些意义本不十分明确的信息随心所欲地加以解释,以说明自己第一印象的正确。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不顾实际信息的发展与变化,无视行动方案的补充与修改,总是用自己的第一印象去套用现实问题,而不能用变化了的信息去修正自己最初的看法,所以一定要在决策活动中注意防止因首因效应所带来的误差。

二、近因效应

这是心理学家卢琴斯通过连续实验所得出的结论,其中最著名的实验是关于吉姆印象形成的实验。他用一篇短文的前后两个部分分别描述吉姆的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并把被试者分为四个组,用四种顺序、四种方式向每组读这篇短文。卢琴斯的实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所谓近因效应就是指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比如,在向大家介绍一个人时,前面说了不少好听的,接着就“但是”,再讲些坏话;人们往往对这些坏话印象更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前面听到的那些好话,这就是近因效应的一种反映。再比如,某人近期突然出现了异常言行,使别人印象非常深刻,以致推翻了根据过去此人一贯表现所形成的看法,从而导致一定的偏见。所以,难怪有时候一句话会伤了多年的和气。事实上,如果你能够把别人近期的异常表现视为以往的任何一件事,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都是毫无妨碍的,不会因近因效应而影响你的判断。

同首因效应相反,近因效应使人们对新近信息印象更为深刻,也更为看重,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做出判断,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考价值,从而不能全面、客观、历史、公正地看待问题。

三、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谢利夫的自动光点实验和阿西的线条判断实验发现并证实了从众心理效应的存在。

每个人在群体中都不可能我行我素,只有当行为符合群体目标时,才会感受到来自于群体的支持。通常,群体总是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对个体行为的约束,这种力量就表现为群体压力,它的大小与个体目标和群体目标的距离远近成正比,因而,不同的人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群体压力是不尽相同的。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行为与群体目标或多数成员的行为会产生趋同现象,这种行为的改变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倾向。

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的著名的光点实验证明了这种从众行为的存在。人在黑暗中注视一个固定的光点,视觉上会产生飘移现象,即感觉固定的光点在移动,而移动的方向和距离视个人的感觉差异而不同。实验要求每个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感觉报告光点的移动方向和距离,并建立起个人的反应模式。由于被试者完成的是独立感觉过程,因此,每个人的反应模式各不相同。之后,实验安排所有被试者在一起观察同一固定的光点,同时允许他们进行讨论、比较和判断。随着实验的推进,一种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所有被试者的判断表现出趋同的现象。一种被群体所共有的反应模式代替了原有的个体反应模式。当再次把被试者分开,让他们做独立判断时,每个被试者依然保持了共同的反应特征。显然,这里群体中的某种互动因素决定了从众行为的产生。

如果说谢里夫的实验只说明了从众行为的现象,而没有阐明这种现象的产生机制,那么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阿西的实验则进一步说明了从众行为源于群体的压力。

实验是这样安排的:8个被试者编成一组,让他们一起观察两张图片,这两张图片通过幻灯打在屏幕上。第一张图片上画着一条直线x,第二张图片上画着a、b、c三条直线,要求被试者比较两张图片上的直线,报告x直线与a、b、c三条直线中的哪一条相等。在正常情况下,几乎所有的被试者都能够非常准确地判断出x=b。但实验进行了特殊的安排,在一组被试者中,除1个人外,其他7个被试者都是主试者预先安排好的,并要求他们做出一致性的错误判断,如x=c,而真正的被试者并不知道这种事前的安排,而且被要求最后一个进行回答。因此,对他来讲,其他所谓被试者的一致性判断就形成了群体的压力情境。实验结果表明,在这种群体压力面前,超过2/3的真被试者改变了自己的正确判断,表现出错误性的从众行为。

事实上,所谓群体压力是行为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它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变量。决定这个变量的因素可以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类。从个人角度来说,影响这个变量的因素有智力、能力、阅历、情绪、知识、经验、自信度、性格特点等。再从环境角度来看,由于从众起源于群体,所以环境影响因素必然与群体有关。这些环境因素包括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群体的竞争性、群体的凝聚力、群体成员的共同性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从众效应引起的是带有一定盲目性的行为倾向,它更多地表现为人际关系方面的依赖性和决定选择方面的被动性,因此,它对决策过程的优化构成了极大的障碍。的确,如果决策者总是因环境因素的压力而放弃个人的独立性,总是因他人的意志而放弃个人的主见,那么他怎么可能胜任他所担当的角色呢?

四、定型效应

定型效应是指基于某种成见对人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成见的形成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由认知主体类型造成的成见,如种族成见、国家成见、地区成见、职业成见、代际成见、性别成见等;另一类是通过多种渠道的信息形成的成见,如大众传媒、社会舆论、小道消息等。

一位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试验,使成见得到了一种戏剧化的表现。他要求经理们对一些人的照片做出印象描述。当照片上的这些人被称为经理时,就得到了非常不错的描述;当同样这些人被称为是工会代表时,却得到了完全相反的描述。一组经理在看了被称为经理的人的照片后,更多地用工作负责、勤奋努力、知识丰富、值得信赖这样一些词进行描述;另一组经理看到的是同样的照片,但照片上的人此时被称为工会代表,所以这些人更多地得到了得过且过、闲散懒惰、不求上进、不堪信赖这样一些评价。

人们一旦戴上了成见的眼镜往往就会出现视觉上的盲点,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产生心理上的免疫作用,感性的东西超乎理性的认识,以先验的主张替代客观的实际,不愿再花时间和精力对自己先前形成的看法进行认真的推敲,这样就很容易对事物做出先入为主的判断,从而导致一些认知的偏差。所以,我们在处理决策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警惕定型效应对决策者心理造成的消极影响。

五、反衬效应

反衬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同样会给人对事物的认知带来很大的影响。从对问题的认识而言,假设你在一片颂歌声中忽然听到个别不和谐的音符,对此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是愤怒与反感,还是冷淡与漠然?是不屑一顾、不予考虑,还是虚心接受、加以重视?心理学的实验告诉我们,在强烈的反衬条件下,不同的意见往往会受到莫大的敌视,其动机、方式和内容会遭到无理的指责。

而实际上这些不同意见可能并非居心叵测、不怀好意,并非言辞激烈、无限上纲,并非图谋不轨、阴险毒辣,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不受反衬效应的心理影响,人们对不同的意见是能够采取一种客观、平和的态度的。有鉴于此,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应该注意反衬效应的不良影响。

六、黄灯效应

黄灯效应是对决策过程中人们冠冕堂皇进行拖延的一种形象比喻。

拖延往往产生于风险型决策,主要出于人们挫折防范的心理需要,属于规避性行为。多数人在进退两难之时很少能够做到当机立断。一旦难以找到摆脱进退两难处境的良策,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拖延问题的解决就成为极为普遍的行为反应。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短暂的时间差往往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在重大问题上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做事情都是有机会成本的,所以决策中的优柔寡断、迟疑拖延有时是非常有害的。

同类推荐
  • 服装店长这样当

    服装店长这样当

    无论哪种工作,带队伍都是领导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一家门店想要做大做强,也要靠店长带团队。不会带店员,你只能自己干到死。《服装店长这样当:自己干不如带队伍》站在店长的角度,告诉你管理店员应该从哪里展开、用什么样的方法带团队、面对不同的店员如何把握其心理、如何把握正确的时机对其进行有效提升等。
  • 管理的智慧

    管理的智慧

    《管理的智慧》通过36篇不同主题而深具管理启发性的短文,深入浅出轻松地探讨管理的真谛。从管理大师的箴言名句、管理个案的研究、管理方法的优劣运用、管理趋势的发展走向,到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管理的智慧》协助管理者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能够抱有正确的态度,选择正确的手段,运用管理的智慧,施行正确的管理改善,从而真正提升组织的管理能力。《管理的智慧》是现代管理者必读的管理随身书。
  • 是企业成就了你

    是企业成就了你

    是企业成就了你,离开企业你什么都不是。不要想着企业能为你做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企业做什么!职业化员工的核心理念。员工是种子。企业是沃土,稚嫩的种子只有投身于沃土才能生机勃勃;企业是船。员工是船员,大家只有同舟共济。企业这条船才能载着所有人挥戈猛进。
  • 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本书精选了十二个不同领域的经济学知识,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领导者在工作中顺利地做出经济决策和选择,出色地领导所辖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赢得下属的敬佩和上级的尊重。
  • 家族企业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融合

    家族企业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融合

    本书提出了家族企业成长的过程与金融资本、社会人力资本、社会网络资本和社会文化资本不断融合的过程,并分别对家族企业与这个四个层面融合方式、过程等进行论述。
热门推荐
  • 一剑刻魔

    一剑刻魔

    陈立认为这次穿越是一次有预谋的钦定行为,比如那条追了他八条街的闪电,以及三秒后哈着屎气的狗对他说:“就是你了,少年!”“喂!我只是一介宅男啊,请你另请高明吧!”这是一篇欢乐吐槽文,经常写着写着把自己逗乐了......
  • 天王老公,stop!

    天王老公,stop!

    【超宠文】“梵天王,有什么东西是你吃不够的?”“老婆吃不够。”“梵天王,有什么东西是你不嫌多的?”“和老婆在一起的时间,不嫌多。”“梵天王,有什么东西,是你想要丢掉的?”“老婆肚子里的东西,想丢掉。”“梵天王,媒体对你有许多赞美之词,你最喜欢哪一个?”“宠妻达人。”
  • 拿四叶草做约定

    拿四叶草做约定

    本书纯属虚构,是我自己随便幻想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多多包涵!
  • 最强炊事系统

    最强炊事系统

    当同年兵纷纷混的风生水起时,王乐在炊事班削土豆!当新兵战友参加军区大比武时,王乐在炊事班削土豆!当老兵班长跟女票煲电话粥时,王乐在炊事班削土豆!当大年三十全连人观看晚会时,王乐在炊事班削土豆!直到某天,王乐终于忍无可忍,奋起反击,被炊事班全体人员猛削了一顿,意外获得了一款【最强炊事系统】的APP后,王乐发现——原来炊事兵也有春天!
  • 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让青少年学会孝敬的故事》分为理解父母的关心与爱护、理解父母的无私与付出、理解父母的苦心与艰辛、理解父母的平凡与伟大、理解父母的唠叨与批评、理解父母的错误与弱点、从父母身上理解爱的真谛。
  • 冤家不打不相识

    冤家不打不相识

    转学学第一天,他们两个就结下了梁子,从此势不两立。恰巧他们两个在同一个班,还是前后位。慢慢的,冷漠的安烁也对欧阳倩倩毒蛇起来。从此,他们一天一吵架,三天一打架。
  • 魔意凛然

    魔意凛然

    兽者以灵核为基,纳世间之灵气,修者以力源为媒,夺天地之造化。一个无法修行的废物小子,却能获得人造力源,是上天眷顾,亦或是命运使然……
  • 神将之威

    神将之威

    文仲,出身寒门,本来只是寻常众生中的一人,后获得神将传承,将其发扬光大,终于纵横天下,上演一幕威震华夏的精彩好戏。
  • 青春又有谁能懂

    青春又有谁能懂

    是爱情重要还是友情重要?当然是友情。当年她是这么毫不犹豫的回答的。几年后,她遇到了他,他问她同样的问题,她想了想说,友情重要。又过了许多许多年,当这个问题已经没人提了,她望着枕边人的睡影,轻声说,现在是爱情重要。千万不要把这当一般的文来看,因为没有我写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全书文风改整,慎入坑】
  • 拂剑任风流

    拂剑任风流

    黑莲佛教肆虐整个武林,正值江湖多事之秋,因为长相特异而被黑莲佛教追杀,险死还生的沐剑枫,偶得世外高人搭救,并授以绝世神功。出师以后以‘天玄剑诀‘行侠天下,匡正义救群雄,且邂逅红粉知己旃檀旖旎,痴情相恋患难与共;无意中赢得武林正道人士的拥戴,出任诛灭黑莲佛教的统领。至此沐剑枫出生入死,走南闯北,终于探魔窟诛逆贼,完成了诛灭黑莲佛教匡扶正义的大业;并在无奈之中再得黑莲佛教元凶宠女的青睐。巍巍鬼谷山,茫茫雪野,少年大侠独拥双骄,傲立于险恶多变的江湖途中......’------------------欢迎您的到来!谢谢您的到来!谢谢您的点击!谢谢您的收藏,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