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封建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纳谏是出了名的。然而,唐太宗君臣之间的纳谏与进谏,也并不是万事和谐,时时融洽的。对于那些“诤臣”们来说,随时都会因“犯上”而引来杀身之祸。但是,有唐一代历史证明,唐太宗并未杀过谏臣。这一历史真实的产生,除了唐太宗执行“任人唯贤”的政策,以及他所具有的政治家的涵养与素质等因素外,恐怕与他有一个很好的“贤内助”也不无关系吧。
这个皇后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开国元勋长孙无忌之妹。她以特殊的身份,在帮助唐太宗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处理军国大事方面,曾起过很大作用。
贞观六年三月的一天,唐太宗罢朝回到宫中,怒不可遏地吼道:“会须杀此田舍翁!”意思是“我非杀掉这个乡巴佬不可!”长孙皇后听后大惊失色,忙问是谁触犯了圣上。唐太宗仍怒气未消:“还有谁?就是那个该死的魏征。他每廷辱我!”接着,唐太宗向皇后述说了一些魏征老在朝廷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对他提出异议,使他难堪的事。长孙皇后听后,立即退往寝内更衣,穿上朝服,走出来向唐太宗道贺。太宗惊问其故,何喜之有?长孙皇后答道:“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唐太宗这才反怒为乐。
后人总是在赞扬唐太宗与魏征君臣之间,一个善于纳谏,一个敢于进谏的良好关系。从上述故事中可知,这种关系的维系,长孙皇后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试想一下,假若当时长孙皇后不是如此规劝,而是火上加油,一味怂恿唐太宗整治魏征,甚至翻他的历史档案,将他是李世民的政敌太子派的核心人物的老账也联系上的话,魏征还会有命吗?可是这种可怕的悲剧并未发生,长孙皇后是个多么难得的“贤内助”啊!
长孙皇后能这样协助丈夫处理好军国大事,这也不是偶然的。据《旧唐书》记载,唐太宗即位初期,“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长孙皇后有自知之明,多次表示“岂敢豫闻政事”。但是,身为皇后的她,与唐太宗之间的特殊地位,又怎么可能永远“不谈政治”呢。从接下来载入史册的几件她“干预”政事的有关材料来看,她的干预是有一定的原则的。那就是以“社稷为主”,不计较个人恩怨与得失。
唐刚立国时,听说唐太宗要对其兄长孙无忌委以重任,她坚决阻止,“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唐太宗不听,仍任命其兄为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皇后知道后,又让其兄自己去向太宗“若求逊职”。在长孙兄妹的一再苦求下,太宗终于改变了初衷。
还有一件事是,唐太宗最钟爱的长乐公主行将出嫁,太宗打算破例加倍封赏。但是,魏征却坚决反对。事后,太宗将此事告诉了皇后。长孙皇后听后,对魏征大加赞扬,认为魏征对自己的女儿所持的态度是对的,劝太宗采纳。接下来她还派人赏赐给魏征帛五百匹,表示感谢。长孙皇后就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丈夫处理好军国大事的。当她于贞观十年六月与世长辞时,唐太宗深感“内失一良佐”,而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