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开发孩子的运动潜能,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孩童时期是相信,少年时期是怀疑,成年时期是认识。
——〔瑞典〕斯特林堡 比如,孩子在运动时做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刺激大脑皮层,使其在反复的练习中,熟记肌肉感觉及方向感,有利于培养他们今后运动的准确性、灵敏性和协调性。
1.开发儿童的运动潜能
参加一些运动,尤其是群体运动,有助于培养孩子踏实、坚韧、自信的个性,也算是一举多得。
研究证明,3岁前是孩子运动能力发育的最初阶段,也最容易培养出他们的运动兴趣和习惯。而这些相信也会让每个孩子终身受益。
家长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做一些运动。比如,带他们到现场观摩一些比赛,让孩子体验现场的运动环境,潜移默化地帮他们开发运动潜能。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家长也可以对孩子所做的每一个动作多加鼓励,让他们更有激情和自信。
1岁左右,孩子刚学会走路,家长可多训练他们的四肢活动能力,如在床上翻身、练习爬行、训练平衡能力等。
2岁左右,家长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行一些动作配合的运动,如搭积木。这可以同时使蹲、趴、举手的动作,和大脑的思考能力都得到锻炼。家长也可以拿起一个玩具,然后突然松手,让孩子蹲下去捡。这种无意识的下蹲、站立对腿、脚踝关节力量、左右平衡能力都有良好的锻炼作用。
孩童幼小的心灵是非常细嫩的,冷酷的开端会把他们的心灵扭曲成奇形怪状。一颗受了伤的心会变得像核桃一样坚硬,一样布满深沟。
——〔美〕卡森·麦卡勒 3岁左右孩子的运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对运动项目的模仿、判断等能力也更强。这时可让孩子开始进行跑步、跳绳、踢球、投掷运动,锻炼手臂、肩、肘、腿等处的肌肉;也可视孩子的自身情况,适当尝试一些简单的武术运动,如蹲马步等。
2.用巧妙的办法让孩子动起来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跟其他人一起运动,你可以找出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运动的原因,这样也可能有助于解决孩子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一起找出解决的方法。
团体运动能够让孩子在团队中获得自信与协调,并且学会怎么跟别人合作。但有些孩子并不是天生的运动家,他们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告诉你他们不喜欢运动,父母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孩子不喜欢运动的原因:
(1)基本技能仍在发展中。
虽然学龄前儿童已经可以参加许多体育活动了,但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可能要到7岁以后他们的基本身体技能才能发展完成。如果孩子在之前没有进行过运动的话,可能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让他们慢慢适应。所以,如果在团体运动中不断地跌倒,他们可能就会觉得很灰心或者紧张。
那么该怎么办呢?
今日的儿童将是明天生活的建设者,明天的他们将要检查父辈的工作,将会无情地揭露他们的全部错误,揭露他们的口是心非、懦怯、贪婪和懒惰。
——〔前苏联〕高尔基 在家里先给孩子锻炼一下。无论是投篮、传接球还是一起出去跑步,都能给孩子机会去健全身体基本技能的发展,并且适应周围的环境。这样孩子也不用在朋友的注视下才出现跌倒等状况,同时你们还能够增进亲子关系。
(2)没有自信心。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一个天生的运动家或者有点内向的话,他就可能在团体的运动中觉得不舒服。许多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还可能会担心别的同学、家长或者是老师会对他们的表现不满意等。
如果是这种情况,你对孩子的期望应该从实际出发,大部分的孩子都不能成为奥运的获奖者,所以你应该尽量让孩子知道运动的目的是锻炼身体和寻找乐趣。
(3)还没找到合适的运动。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运动,所以对运动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可能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不足,打篮球则不够出色,但他们可能会喜欢游泳或骑单车等。所以,选择到合适自己的运动可能对于某些孩子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一些不喜欢群体运动的孩子。
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可能这样会让你很为难,因为你喜欢篮球的话也希望孩子会喜欢篮球,分享你的爱好。但让孩子锻炼的目的更为重要,所以尽量给孩子多一些选择和尝试,让他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
——舒天丹 3.儿童初步接触体育运动时的注意点
对于陌生的事物,学习者对其进行初步学习时,一般都会有较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这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则往往成为学习者初步学习的力量源泉和动力。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体育启蒙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喜爱上体育课和体育运动呢?
(1)体育启蒙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儿童体育启蒙教学中,能否把握住良好的开端,是儿童今后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大家知道,儿童对于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和新鲜感,但是他们对事物的这种好奇心和新鲜感则大多不具有持久性。
要想使得儿童对体育课保持持久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我们认为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儿童体育启蒙教学中,体育教师和家长更要充分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兴趣在儿童体育启蒙教学中的诱导作用——从兴趣入手。把兴趣放在首位,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克服“高压”和被动的学习,并尽可能的利用一切环境和各种手段去启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激发学习兴趣的环境条件,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去更新、培养他们的兴趣,始终把兴趣放在首位,使他们在学习体育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加强、巩固这种兴趣,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产生一种自然、自发的迷恋。
(2)体育启蒙教学要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
儿童期的生理特点表明儿童的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同时,儿童期的心理特点表现为儿童的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家长要善于细心地观察孩子,从孩子的一举一动和只言片语中去发现孩子的求知欲。
——〔日〕木村久一 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
因此,在对儿童进行体育启蒙教学时,应尽量以儿童体育游戏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儿童在游戏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使儿童各项身体素质都得到全面的提高,而不宜对儿童进行专项技术练习、大压力的负重练习和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等。儿童体育启蒙教学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而不是成人。
(3)体育启蒙教学要特别注意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指把教育的内容寄寓于活动之中,通过活动的开展、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教育的目的。它有两个基本的因素:一个是具有艺术性和美学特征的活动,另一个就是所要传授的知识。二者有机结合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成。一个健全的男孩子,一生之中总有一个时期,会热烈地盼望前往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去挖掘埋藏已久的宝物。
——〔美〕马克·吐温 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潜在的表现欲望,使他们在活动中处于兴奋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育。因此,在对儿童进行体育启蒙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寓教于乐。体育教师可借助学生看得清、摸得着的实物让学生加深对体育的认识。比如,对儿童进行田径教学时,可以用小实心球代替铅球、垒球代替标枪、铁环代替铁饼,以及自制小栏架、小跳高架等让儿童自己在动手的过程当中去了解体育,知道体育器械的名称是什么、体育运动的名称叫什么等问题。这样儿童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喜欢上体育课,进而投身于体育运动,参加体育运动和爱上体育运动,为终身体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体育启蒙教学要注意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教育思想家卢梭认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它的地位。必须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而“教育应指向儿童的现在,爱护他们,帮他们游戏,使他们快乐。”
因此,体育教师应明确地知道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儿童学到多少知识、懂得多少道理,而是在于使儿童对体育产生兴趣,让儿童回归自然,让儿童在玩耍中、游戏中找到自我、找到快乐,并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更健壮。在对儿童进行体育启蒙教学时,应注意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5)体育启蒙教学要注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儿童体育启蒙教学要注重打破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模式和控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一种较灵活的教育方式,它是界定在体育活动中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一方面儿童期的孩子还不认识社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踏入社会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游戏、认字、算题等行动,只有在讲解中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美〕珍妮·艾里姆 另一方面,对自己生活及学习中的需要,只是依赖于父母,而自己活动能力较差。但在对儿童进行体育启蒙教学的过程中,不但兼顾了以上两个方面,而且儿童的生活能力能够得到锻炼。现代研究证明,快乐学习法比普通学习法成绩能够较快的提高,而体育活动正是实施快乐学习法的有效途径。对儿童进行体育启蒙教学,儿童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得到调动,使得儿童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教师依据活动内容,对儿童的不同需要进行满足和疏导,启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人得到尽早的发展,丰富学前教育内容。
(6)积极地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遗传无法完全决定人一生的智或愚,后天的环境对人出生后的智能发展有着大部分的影响。蒙氏说:“环境就像人类的头部,影响着孩子的整体的发展。”气候、温度、光线、声音、气味、色彩,这些物理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活动,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清新的空气、整洁的场地、广阔的空间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学习认真、精力集中,较快地掌握动作,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让学生在空气污浊、尘土飞扬、卫生情况较差的场地上学习,就会使学生精神涣散,降低教学效果。对体育活动器材要进行组合,巧妙地加以选择。活动器材的选择、搭配是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中的重要内容,色彩的合理搭配,可以使学生的兴奋性提高。如红色使人兴奋,绿色使人平静,单调的色彩使人感到沉闷。不同色彩可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4.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体育运动
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
——〔美〕芭贝拉·罗斯 儿童参与体育活动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儿童每面对一个自己从未尝试过的新的活动时,往往要克服自己的恐惧感才能完成,而一旦完成,孩子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以走平衡木为例,许多从未走过的幼儿一开始都不敢上去,就算勉强上去了,也是心慌、紧张、摇摇晃晃。孩子为了取得成功,必须克服害怕的心理,勇敢地走过去。心理研究早已表明:这类直接而强烈的成功体验,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会极大地提升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体育以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孩子,通过生动活泼的体育活动,使孩子在充满欢乐,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乐观向上、勇敢、自信、有自制力的优良品质。参与体育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个性形成、自信心的培养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成就感的培养属于非智力因素,也可以说是一种“情商”,是一种敢于克服困难的素质。体育活动为孩子提供了战胜困难,大胆尝试和冒险的机会,可以养成孩子乐于探索、敢于大胆尝试的态度与精神。所以,好胜、胆大的孩子一般比较聪明。这正是孩子在体育中能够学到的“非常特别的东西”,而这种“特别的东西”正是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父母尤其要鼓励孩子积极尝试,大胆探索。在活动中,要及时帮助孩子克服较难解决的困难,使他们获得成功,并通过亲身体验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应该强调,不严肃认真的教育,有许多隐患。父母使自己的子女享福太早,是不聪明的。
——〔法〕雨果 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以促进孩子身心潜力的发展。孩子对某一活动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以后,成人要采取增加活动量或难度的办法,让孩子不断地创新尝试,让孩子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
儿童阶段是个体主动性发展的最好时期。在安排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时,除了父母的示范外,更要注重引导孩子自主地进行探索和思考。如果孩子仅仅是被动地去做你要求他做的事,即使他学会了做什么也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了解如何去学。长此以往,孩子就易养成依赖性,阻碍其自主性和自信心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把发展孩子的主动性作为关键,使孩子成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为了避免单一的机械模仿。应该启发和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各种玩法。如玩滚圈,一开始,父母并不做示范而是让孩子拿着圈自由玩耍,启发孩子动脑筋想一想:滚圈可以怎样玩?怎样才能玩出更多的花样来?如此,孩子们便去开动脑筋去想一些新奇的玩法。在此基础上父母再提出:“用什么东西代替手,可以使你的圈转起来?”当孩子尝试用棍子、钩子等滚圈,经历失败再取得成功,他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孩子自信心、挑战困难的欲望必然得到增强。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 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兴趣和好动性。成人在安排孩子活动时,活动目标应使孩子们感觉有兴趣、有诱惑力、难度适中。从营造温馨的氛围入手,以进一步激发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要多用肯定和鼓励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弱的孩子,要在语言上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而不绝应否定与指责,如此才能增强其自信心。在化解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时,要采取强调优点而不是强调缺点的互动方式,来逐渐提升孩子的自信。例如,在引导孩子与同龄伙伴参与竞赛性游戏时,要安排能力相当的孩子进行竞赛,避免让能力弱的和强的比,导致弱者丧失自信,使强者产生骄傲。成人应该在活动中关注输与赢对孩子的影响,教育赢的孩子不要骄傲,更不要为了赢而违反游戏规则;教育输的孩子不气馁,要想办法通过努力取胜,不要自卑。让他们建立起这样的信心:你只要不懈地努力,总会获得成功!另外,还要多引导孩子自己同进步后的自己相比,以促进自信心的发展。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