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正确指导孩子的学习,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及时弥补学习的缺陷,发挥孩子学习的长处,都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了解,大都凭他们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孩子放学回家以后,一些家长常常问他们这样一些问题:你们今天考试了没有?你得了多少分?你班同学谁的分最高?谁的分最低?你排在第几名?如果家长得到满意的回答,或一看考卷成绩好,则眉开眼笑,又是赞扬,又是奖励,甚至在亲友面前把孩子夸奖一番。如果孩子考试分数不高,便对孩子指责训斥,甚至打骂。总之,家长对孩子的态度是随着分数而变化。
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无疑是必要的,通过检查式的询问的确可以达到督促孩子学习的目的。但考试分数高,就是学习好吗?家长应怎样正确看待分数?怎样科学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考试分数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它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知识的质量
(一)目前考试方法不能很好考察孩子的能力和智力发展情况
由于考试方法的改革是教育改革中难度最大的一项改革,所以除少数试点学校外,绝大多数学校的考试仍沿用卷面考试的传统方法,而且内容偏重于记忆性的知识,没有朗读、口头答辩、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等项目内容的测试。这样的考试,分数仅能反映孩子掌握部分知识的情况,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等思维品质,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则很难从卷面上反映出来。有些孩子善于死记硬背,往往考试分数较高;而能力比较活、智力水平较高的孩子,则不一定能考高分。所以分数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孩子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情况。
(二)命题的难易程度不同,造成孩子学习成绩的波动
由于命题者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理解上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上有差异,再加上目前尚有多数命题人员缺乏科学命题的基本理论,所以命题者不同,试题的难易程度、覆盖面的大小也不同,这就造成孩子学习成绩的波动。试题偏易,则分数高;试题偏难则分数低。由此看来,仅凭试卷分数来判断孩子的学习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也是很不科学的。
(三)评分标准不一,造成分数不能客观反映孩子学习的质量
教师在评卷时,除标准化试题外,其他题目,特别是灵活性比较强的项目,评分标准就很难统一。对学生很有创建的答案,由于教师理解的差异就会形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形。如孩子在解答数学应用题时,有的用教师教的常规方法得高分,有的独创的方法,本应得高分,教师却给了低分。文科试卷这种情况就更多了。如一个学生参加区作文竞赛,写的作文立意新,选材好,构思精妙,表现手法独特,在评卷时,有的教师评“优”,有的教师评“一般”,意见不一致,最后只好用“备用”名义送省参评。结果被评为一等奖,而且是全省唯一的一个一等奖。中小学如此,高考虽是高水平的教师评卷,也有这种情况曾出现过对同一篇作文,送到不同的地区评分,仅50分的标准,竟悬殊达20分的现象。由此可见,教师评卷标准掌握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分数与实际学习质量不相符的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分数虽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孩子学习的质量,但并不是孩子学习质量的唯一指标。我们关心孩子的学习,不能只看分数,更不能以分数高低决定奖罚,而应深入了解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二、考试分数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它并不是孩子成才的标准
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考试的分数,不重视孩子掌握知识的质量,即只看表面,而不看实质。认为孩子考试分数高,将来一定能成才。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有的孩子考分虽高,但思路狭窄,思维较慢,知识缺乏,缺乏独创性和开拓精神。现成的结论背得很熟,换一种说法便不知所云。对老师所教的方法,所给的答案,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孩子在低年级可能暂时居于领先地位,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很可能失去优势,以至于到了中学,学习跟不上,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相反,有的孩子平时考分并不那么高,但思维快,思路宽,知识面广,反应灵敏,能独立思考,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善于探究问题,有独创性。这样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科的增多,知识的复杂,成绩会越来越好。如引导的好,将来成才的可能性很大。如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刚上小学时,因考试成绩不好,老师便让他母亲把孩子领回家,也就是令其退学。他母亲对爱迪生不因考试分数低而失望,而是积极引导,除教他知识外,还在家境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买来化学药品和仪器,腾出地下室让他做实验。家长的鼓励,更加激发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志趣。由于爱迪生善于探索,加上坚韧不拔的毅力,一生中的发明竟达数百种,为人类的文明进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三、分数和孩子哪个更重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家长究竟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在此,我将中国第一班主任魏书生先生在他的著作《好父母,好家教》一书中的一篇文章摘录如下,供所有的家长们借鉴。魏书生先生这样写道:
孙大志同学的母亲告诉我,大志期中考试成绩分数较低,平均68分,在班级排在第46名。分数公布后的这几天,大志闷闷不乐,放学后,在教室磨磨蹭蹭。问他原因,他说是害怕回家,害怕家长没完没了地数落他。近几天,他每天都听家长的指责、数落,听得心烦意乱,什么都学不进去,他说:“我晚回去一会,就少听一点训斥。”
对大志,我只能告诉他要理解母亲的一番苦心。良药苦口利于病,母亲对他寄予无限期望,看到他失误才会那么心焦。即使说的话过了头,也都是发自内心地为了他好。他应该把这些话当做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动力,一想到这些话,就立即鞭策自己做实事。
对于家长,我则建议最好改变一下教育方法,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
有的家长就是因为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考试分数而演出了悲剧。1996年4月17日《教育时报》载文写道:
夏斐之死曾在全国范围内敲了一次警钟。他是被母亲用棍子活活打死的,原因就是“考试成绩没达到母亲的要求”。几周后,夏斐之母也自缢身亡,其遗言是:“光用分数来要求孩子,是简单愚蠢的……”
这次事件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讨论,但讨论过后,没见情况有丝毫的改变。为分数而打死孩子的事情每年都发生着,且又有了孩子因不堪分数的重负和父母的重压而杀死父母的事。有两个大学教授,是夫妇俩,就是这类悲剧的牺牲品。他们的儿子没考上公费生,只好上自费,当时一年的学费为1500元。于是父亲逼着儿子订了一份“契约”:若考试有一门不及格,则父亲不再供应儿子下一年的学费。签约时,父亲厉声道:“如果考不好,就不要你这个儿子了!”儿子考得不错,但英语作弊,被判为0分。于是,儿子用绳子先后将母亲和父亲勒死在厨房和卧室内。
这是极端的例子,是由于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分数而付出了生命代价的例子。因为不能正确对待分数而导致孩子精神失常,导致孩子自暴自弃,导致孩子与家长感情破裂的例子,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何止万千啊!
由于家长施加过分的压力,于是一些学生便更不能正确对待分数。《教育时报》的文章继续写道:
学生轻生现象不乏其例。有升不了重点中学而轻生的,有没考上重点大学而轻生的,有高考落榜而轻生的。去年更邪,一个高考生本来已经考上了大学,但经不住“如果没考上”的折磨,竟在考分下达的前一天自杀了。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一名学习委员,本人成绩优秀,但因为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下降了,她为了竭尽学习委员的责任,竟从11层高楼上跳下。
分数本来是评估学生成绩的,只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它只表明孩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中的一个方面——智,而且只是智的一个方面——笔答卷子的能力。
孩子考试分数高,绝不代表各个方面都好;反过来,考试分数不高的孩子,绝不是别的方面都不行。1996年第2期《青年教师导报》载文写道:
一个人会发展,会变化。有些人在学校里是不行的,以后的发展恰恰是这方面很行。郭沫若初中时的一张成绩报告单:语文55分,不及格。还有一门课更不应该:修身,就是品德课,35分。两门课不及格。假如现在郭沫若还在那个学校读书,肯定要留级,高中肯定考不上。哪个重点中学要这个人,那么大学也考不上了。你怎么能想到,一个初中语文不及格的人,后来是一个大文豪!一个修身品德不及格的人,居然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政治家!
其实,考试分数低了,最着急、最不安的还是孩子,他想不出更好的提高分数的办法,着急不安也没用,家长再训斥他,时间久了,他就麻木了。再持续一段时间,他可能就干脆躺倒不干了,破罐子破摔了。真要把孩子逼到那一步,我想家长会更后悔。
大志目前还很有上进心,考试分数低了,他正苦恼,正焦虑,正不安,显然他不需要别人再增加他苦恼、焦虑、不安的程度,而需要别人帮他减轻苦恼、焦虑、不安,从而节省下脑细胞,用于提高成绩。怎样减轻他的苦恼不安呢?那就要引导他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家长不妨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首先,给他卸掉包袱。别说一次考试不好,退一万步讲,读书时每次考试都不好的人,只要自强不息,乐观进取,将来也能大有作为。您可以给他讲爱迪生等人的故事,讲郭沫若语文曾经不及格,讲许多后进学生近几年成了企业家的事例,激励孩子对未来充满信心。经过努力得了高分更好,不得高分也照样能大有作为。
第二,帮孩子找到优势,找到擅长的学科,找到长处,孩子才有立足之地,才有前进的基础。这次考试,同时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生物、历史、地理,共八个学科。大志的数学、物理成绩在班里排在前15名,英语是中等,这说明大志的理解力、分析力比较强,这是他的优势。若数学、物理继续保持优势,到了初三再加上化学,一定也是优势。这样就容易站稳脚跟,到了高中,学理科就更有利了。
第三,帮孩子找到所有学科中学得好的部分,使孩子喜欢上“自己不喜欢的学科”中的某一部分。比如语文,他的成绩是73分,在班级属于后几名,但分析起来,他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常识、文言文部分答得都比较好,在班级处于上等,丢分最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平时他的作文还可以,这次答题时因时间紧,作文没写完。他学得最糟的是政治,而政治升高中考试我市又不考,大志也就无需为此而焦虑。
第四,帮助孩子分析丢分原因。一般说来考试丢分主要有三类原因。①马虎。题本来会做,只是计算马虎,加减乘除算错了而丢分。有时填空题本来都会,只是写时,一着急字写错了,符号写错了,因而丢分。②没记住。有相当一类题,只要去记,都能记住,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比如地名、历史人物,这类知识只要肯记,幼儿园的孩子也能记住。大志只是没去记,而丢了分。③没理解。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不会的题,需要动脑筋,需要以前的学习基础。仔细一分析,对大志来说纯属不理解的知识不到10%,如果把马虎丢的分和因没记住而丢的分夺回来,大志的平均成绩就不是68分,而是91分了,那样就能由46名上升为18名。引导大志这样去分析,就一定能激励他夺回失去的分数。
第五,帮助他制订提高分数的具体措施。如政治、地理,实在不感兴趣,就暂不必太费力去学,上课时挑最必要的题去听、去记,结业考试,得个及格成绩还是可以的吧。数学、物理的长处要继续发扬。语文一边抓自己学得好的知识,一面提高作文速度,下次分数就会有明显的提高。最要紧的是英语,每天要拿出30分钟课余时间去学习。用人静入境法背10分钟单词,每天背会10个;再用15分钟做教材上的习题,先不求多,不必去管那些练习册、习题集之类的东西,先把教材弄懂弄通,这样考试时得80分以上没问题。
家长这样引导孩子正确地对待分数,孩子就会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把脑力真正用到有用的地方,用到提高成绩上,家长也会免除因埋怨训斥孩子而产生的苦恼。孩子会因家长给他分忧解愁而觉得家长很有水平,而更尊敬您。
阅读魏书生先生的这篇文章,我相信所有的家长们会受益匪浅,感受颇深。鉴于此,我们当家长的一定不要把分数的高低作为孩子成才的标准。不能把考试分数看得过重,而一味追求高分。有的家长在孩子考试前,要求孩子考双百分,有的吓唬孩子,有的取消孩子的一切活动,严厉督促复习。据我们调查,有40%的家长是这样做的。结果闹得孩子在考试前夜不成寐,考场上心惊肉跳,小心翼翼。这种心态,必然禁锢孩子的开拓精神,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结果,必然是知识学得死,能力得不到培养,智力得不到发展,对孩子将来成才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分析考试成绩正确看到考试分数的同时,自身一定要做到:
(一)不要过于重视分数
尽管分数可以客观地显示出孩子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它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而且根本不涉及道德方面的问题。当你抱怨孩子没考好的时候,当你认定孩子是差生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这套试卷是否符合实际,能否考出孩子的真实水平?孩子未必就那么差,只不过没有在试卷上发挥出来而已。
(二)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的智力、性格、气质等各不相同,即先天条件不同,因而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效果就会有高下之分,考试分数的好坏也就出现相对的高低之别,不可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出类拔萃。所以,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这样对孩子会有好处。
(三)改变“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算成才”的观念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是金子总会发光”,成才的道路有千万条。父母不必强迫孩子一定要考高分、上名牌大学。此外,由于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不同,因而适合做不同的工作。只要孩子有兴趣,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可以取得非凡的业绩,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因此,成才观念的转变,也就改变了对孩子分数的看法。在这里我把一位女士成才的故事讲给大家。这位女士在整个基础教育过程中数学成绩一直最差,但她喜欢学文。高三没读,高二期末就信心十足地参加了高考,考的是文科,在所有的考试科目中数学只得了18分。但其他成绩达到了1977年的专科录取分数线。父亲是一位教育工作者,主张她报考师范院校,而她却选择了护理专业,被安阳地区卫生学校录取。三年中专毕业后直接步入工作岗位。后来考入原河南医科大学读专科、新乡医学院读本科。在医院工作期间担任护士长职务15年。后调入一所医学院校任学院科研处主任职务。现拥有副教授、副主任护师职称。发表学术论文45篇,主持完成省、市级不同类型科研项目38项,主编著作与教材9部,被所在单位上级机关评为“科技创新人才”、“优秀知识分子”。是的,这位女士最初读的不是名牌大学,但我们能说她没成才吗?不优秀吗?不属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吗?
四、孩子的智力能力不同就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衡量
孩子的智力和智力开发的时间有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这同植物的绿叶没有完全相同的是一个道理。我们当家长的一定要承认这种差异。特别是智力水平较差或开发较晚孩子的家长不应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孩子,向孩子提过高的要求。要引导孩子自己同自己纵向比,不要过多和分数高的孩子横向比。并且要客观分析,让孩子从中看到进步,明确努力方向,调动其内在积极性,你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孩子除智力有差异外,能力方面同样存在着差异。有的乖巧伶俐,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的善于钻研常人不注意的问题,发现问题能力强;有的能歌善舞,音乐感觉能力强;有的善于观察,绘画悟性强;有的爱好制作,动手操作能力强;有的善于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强;有的善于写作,形象思维能力强;有的过目成诵,记忆能力强,等等。我们当家长的,要善于观察,要注意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并创造条件加以精心培植,而不要用同一标准,要求他们科科得满分,以防扼杀其才能。
生物进化理论的创造人达尔文,上学时,哲学、数学成绩平平,但他对动物学有浓厚的兴趣和执著的喜爱,有很强的观察和收集事实材料的能力,在探索问题上表现出非凡的敏锐性。他收集了大量的昆虫,观察他们能忘记一切。他父亲由于受世俗偏见的影响,对达尔文这种才能视而不见,硬要他上神学院,将来当个神父。达尔文没有听从父亲的安排,矢志不渝进行生物研究,创立了生物进化论,为人类科学的发展建立了丰功伟绩。如果达尔文听从父亲的安排,他的才能肯定被扼杀,只能是一个平庸的神父而不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我们当家长的要明确,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传统的应试教育把千军万马都赶上“高考”这一座独木桥,似乎只有挤过去才是人才,其余的都是庸才。这种人才观是十分错误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中,需要各方面有才干的人。只要某方面有特殊的才干,将来都是社会上难得的人才。当你发现孩子不太聪明,考试成绩较差或有许多短处,千万不要失望,应注意发现孩子的特长,并扬长避短,正确引导,科学扶植,使其在学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个性张扬得以充分发展,为顺利通过人才选拔的“立交桥”奠定基础。
五、正确评价试卷,促进孩子成绩提高——家长评价试卷应坚守的原则和方法
前面我们讲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考试的分数,但并不意味着家长不应重视孩子考试的成绩。因为当前小学阶段的考试命题,大多掌握这样一个比例:基本题占60%~70%,综合性题目占20%~30%,考察智力、能力的题目占10%~20%。这就是说,考试分数虽不能全面反映孩子学习的质量,但能部分反映却是毫无疑义的。所以当孩子把试卷带回家之后,千万不能一看分数放到一边,而要和孩子一起对试卷进行评价,以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在评价试卷成绩时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一)激励为主的原则
对考试成绩好的孩子,要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教育孩子不要受分数的束缚,要做学习的主人,要拓宽知识面,发展创造性思维,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对考试成绩较差的孩子,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于强型的孩子,家长要根据其遇事总不服输这个特点,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激励他奋发进取;对于弱型的孩子,要根据其遇到挫折容易丧失自信心和情绪消沉的特点,和他一起研究试题,逐一分析做对的题,并给以肯定,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要告诉孩子应如何正确对待失误,激发昂扬向上的精神;对于娇气大的孩子,要根据其对一切无所谓的特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注意端正其学习态度,提出适当的奋斗目标,促其积极努力。无论对哪类孩子,只要坚持激励为主的原则,就能调动其内在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启发诱导的原则
不论是考试成绩较好还是考试成绩较差的孩子,家长对他们在考试试卷上出现的问题和失误,都不要一味批评指责,而要和孩子坐下来,共同分析试题,启发他们自己找失误的原因,家长帮助分类,看哪些是知识没有很好掌握、理解的原因,哪些是思维方法的原因,然后诱导孩子自己找出克服的方法。这样做,由于是通过孩子自己分析查原因,自己制定措施,学习的自觉慎重、主动性就会逐步提高,学习的方法就会逐步掌握。当然,由于孩子年龄小,持久性差,不可能一次就会奏效。只要我们坚持每次考试过后都这样做,效果肯定会一次比一次好。
(三)重在指导的原则
评价试卷的目的,不仅仅要让孩子把知识的缺陷补上,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的方法,变“学会”为“会学”。一般每次考试后,老师都要对试卷进行评价,但老师讲的是全班同学的共性问题,不可能对每个孩子进行具体指导。这就要求家长通过对试卷的评价,重视查找孩子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如某家长欠缺这方面的知识,要主动向老师或内行的人请教。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将终生受益。
家长在评价孩子试卷成绩时,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评析。
1.正确评析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句、段、篇和语法、标点等内容,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义、法则、定律、公式等内容。只有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理解的比较透彻,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评析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仅要看孩子答得对不对,还要注意适当提些问题,了解一下孩子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情况。如孩子对音、形掌握的比较好,那就要考察一下孩子对这些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是否已理解;孩子对数学公式掌握得比较牢固就要考一下孩子对公式的意义和推导过程是否已理解。数学概念答对了,就要考察一下孩子对变化材料式事例理解得是否正确,等等。如果孩子答得对,理解得又好,才能肯定其基础知识学得比较扎实。如果孩子答得对,而在理解上存在问题比较多,就要教育孩子在学习中不要满足于死记硬背所学知识,而要在理解上下工夫,力求透彻,力求扎实。如果孩子基础知识内容考得差,这就要引起当家长的警惕了,需要立即想方设法予以弥补,否则孩子今后的学习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2.正确评析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我们所说的基本技能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专业技能,如动作技能中的写字技能,心智技能中的阅读、作文和计算技能等,这些基本技能对提高学习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在引导孩子评价试卷时,不仅要看字写得是否准确无误,还要看字体是否端正,行距是否整齐,笔顺是否正确。在阅读方面主要看孩子连句成段、连段成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以及根据内容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作文方面主要是看孩子听话、写话、造句、看图作文、命题作文等项能力。在计算方面主要是看孩子计算是否准确、迅速、简便、合理。当然,这些专门技能的要求是分阶段完成的。家长要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来评价孩子的基本技能。如果孩子基本技能已经形成,则要求孩子进一步熟练,提高速度。如果孩子某项技能尚未形成,家长就要配合老师的教学,有目的地指导孩子加强练习。因为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只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孩子的基本技能才会逐步形成。
3.正确评析思维的方法和思维的品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通过对试卷评价,可以了解孩子的思维能力。所以家长应重点看一下考察思维方法的题目孩子是怎样做的,不仅要看做的对不对,还要看思维是否有条理,是否具有逻辑性,推理是否具有严密性,特别还要看是否有独创性,既要看孩子是机械模仿做出来的,还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创见地独立做出来的。这样评价试卷,孩子以后就会逐步领悟到如何去思考问题,学会学习。如果发现孩子没有掌握思维的方法和思维呆板,思路狭窄,在平时指导孩子学习时,就要注意进行多种联想和概括性联想的训练,培养其概括力和灵活思维的品质,发展其智力,为进一步提高学习质量打下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