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2600000008

第8章 葬俗

自明代段坚大力倡导,兰州丧礼、葬俗遵循儒家之礼,只有个别礼数与之有所出入。

年事已高的老人,久病不起的老人,其子女就要分工准备后事。其女预备寿衣,也叫老衣,要选在闰年闰月缝纫。衣料一般为绸子和布,忌用缎子和毛衣、毛料,前者怕断子绝孙,后者怕转世为禽兽。颜色红、青、蓝不拘,但共做单、夹、棉衣七身衣服。其子做棺材,也叫寿材或“老房子”。以象征长寿的柏木、松木为最好,忌用槐木等杂木。要油漆彩绘棺材,以大红色为基调,前后饰木雕或沥粉泥塑的“前蟒后鹤”浮雕。前面是蟒。五爪为龙,四爪为蟒。蟒讲究三翻身,腾云驾雾,海潮澎湃,四爪分布四角,定格踏、挖、蹬、拿四个动作,其中右上角的爪子拿着一枚火珠。后面是鹤,长喙衔一枚灵芝草,一爪站在石头上,另一爪拳起,展翅欲飞。左右两侧的棺身上,彩绘山水、翎毛、花卉、人物等吉祥画图。其内容一般为福比南山、一路荣华、梅兰竹菊、二十四孝、八蛮进宝以及暗八仙,即八仙所持的器物。色彩绚丽,寓意深厚。

棺材是入殓亡人的器具,本应漆为黑色等凶色才与其气氛相合,何以兰州的漆成大红的吉色呢?传说与明代兰州进士彭泽有关。彭泽文武全才,为政清廉,战功煊赫,著作等身,官至太子少保、右都御史,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正德、嘉靖间,彭泽两次被诬而罢官。太子登基后为隆庆皇帝,即为彭泽平反昭雪,官复原职,谥号襄毅,并遣官致祭。民间传说,新皇帝特赐彩绘大红棺材,重新厚葬。棺材大红色,绘前蟒后鹤,就是彭泽官位品级服色的再现,后来民间也以采用彩绘大红棺材为荣。再者,七八十岁老人故去了,其后人当着喜丧办,也称“红白喜事”,因之彩绘大红棺材也是情理中事。

死者弥留之际,亲属为之穿好寿衣,在上房设灵堂,或在院中搭灵棚,张贴挽联。置春凳或门板,板上横铺三缕麻,再铺褥子,停灵其上。灵两侧铺麦草,供孝男孝女跪卧守灵。灵前置供桌,摆放献饭、盘(顶端嵌一枚红枣的白面馒头),燃香、点长明灯。桌前放凉浆罐子,每顿献饭都搛少许入内,下葬时放在棺前。还放瓦盆,焚烧往生钱。请道士或长者将麦麸从灵前撒至大门外街道上,谓之“开路”。在大门外侧出白纸“殃状”,正中大书“恕报不周”,左下方小字写“某氏之丧”,亡人生卒年月时辰,吊唁和安葬日期,有功名的写上科第、官爵,最后写丧家、孝子姓名,以告知家遭不幸,弥补报丧中的疏漏。

明清以来,亲属根据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穿戴五种不同的丧服,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称之为“五服”。每一种服制都有特定的服饰、居丧时间和行为限制。斩衰服是丧服中最重的一种,将粗白布、粗麻布剪断,不缉边,俗称“毛边”,腰系粗麻绳,称为“绖”,以粗麻布为孝帽,用两股称为“绖”的细麻绳系住,称为“双箍”,穿粗麻布鞋,拄着用粗麻布缠裹的哭丧棒,散发。妇人穿粗麻布衣,用麻辫当“腰绖”,头戴麻布尖尖帽,用粗白布当“首绖”,不拄哭丧棒。斩衰服主要是子女为父母所服,要到三周年时才释服。齐衰服,要锁边,“首绖”用细麻绳一条系住,称为“单箍”,其余跟斩衰服相同。主要为祖父母所服。大功服用麻布,小功服、缌麻服不加麻布。“五服”外的亲族用麻布,“首绖”用白布。富有人家,不论有服无服,都提供麻巾、絰布,俗名“散孝”。至晚清,丧服用大布,加穿极粗麻布衣,帽子与鞋也用大布和粗麻布。搭的赙金从厚。富有人家向内外亲属、五服以外亲族遍发白布“散孝”。

晚清至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丧礼、葬俗大致如下。孝子拄哭丧棒向亲友报丧,逢人就磕头,故有“孝子见了狗都要磕头”的说法。还要请黄喇嘛、青衣僧、道士念经,超度亡灵。孝子孝女,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为之守灵、哭丧。停灵时间三至四天,称之为“前三后四”,即子时前亡故的停三天,子时后亡故的停四天,不能延长,故有“亡人盼土如盼金”的说法。亲友吊唁,赠挽幛、童男女,搭赙金,点香,焚纸,磕头,孝子跪灵,哭丧,招待吊客以丧宴。办丧事,人来人往,招待吃喝,相当费钱、费粮,因此,有“亡人不吃饭,一天两斗半”的说法。倘若亡人是年长女性,孝子跪下,就要听任娘家人“摆威(读wai)”。娘家人根据孝子平日对亡人的奉养、孝敬情况,予以评论,奉养好的、孝敬的,赞扬几句,不好的,予以训斥,情节恶劣的,夺过哭丧棍,当众责打。

先由孝女送铭旌和引魂幡,均用红绸制成,兰州人讲究“七尺明旌八尺幡”。明旌上书亡人姓名、身份,当官的书“某官某公之柩”,平头百姓写“某公某氏之柩”,铺在棺盖当中。引魂幡用竹竿挑起,彩纸华盖下悬一红绸带,上书亡故年月、亡人姓名、里贯、身份等,末了照例书:“真魂正魄,附此华盖,引导而行。”悬坠小铜铃。华盖的六角缀六片小幡,坠六枚小铜铃,分书:“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也有分写《中庸》六句话的:“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出殡前夜子时入殓,棺内事先用纸裱过,棺底用麻钱摆为北斗七星,铺一层往生钱,顺长铺一层麻。长者指挥,孝子抱头,其他人分别提起麻缕,将亡人装入棺内,抽去麻缕。长者用棉花蘸酒擦拭亡人面庞,使洁净,整理衣冠,盖上被子,再拿往生钱包裹胡墼,或拿亡人生前看过的书籍,填充棺内空隙,以固定遗体,以免抬行时走作。然后虚掩棺盖。倘孝子、孝女在外地时,要等其奔丧而来,瞻仰过遗容后,方能盖棺。

下葬前都要经堪舆家看好风水宝地,提前打好墓穴。起灵时,由长者指挥,揭开棺盖,让孝男孝女亲友再次瞻仰遗容,盖棺,砸入隐钉,孝子孝女号啕大哭。大孝子将烧纸瓦盆顶出大门外,掷地而碎,返回,背着棺材头,亲友帮抬起灵。富有人家雇佣麻衣铺的伙计打墓、抬灵、运灵、埋葬。他们用“柳车(读ju)”抬灵,它用两根辕条制成,形如大车排,又像担架,前后各置四根横杠,共用十六个人抬。这时,留守者有的收拾灵堂、灵棚,有的将跪灵之麦草扫至大门外焚化,起灵者跨火而过,再抬至车上,孝子拉纤,孝女两侧扶棺,由大女婿打起引魂幡,在灵柩前导引,据说可以照明,引领亡灵。车后跟着送葬亲友,拿着童男女等纸活,沿路抛洒卖路纸钱,送往墓地。一到墓地,一群小伙子扑将上去,争抢引魂幡,把一条红绸,撕得四分五裂,有的把手都勒破了,为的是抢上一块,缠在裤带上,据说能够辟邪。抬棺材绕墓穴一周,然后下葬,填土成坟,孝子献祭,焚烧往生钱、纸活,哭丧,孝子向亲友磕头致谢。送葬者回家,都要在大门口用掸子打土,在置有切刀的脸盆里洗手,据说能够祛除煞气,方能进入院内。丧家准备丧宴,款待送葬亲友。

葬后每晚要送一次“水火”,即烧一堆煤火,搭一口小砂锅,盛面汤、肉菜,一次比一次远,共三次,末一次送到坟上,丧家烧纸祭奠,称之为“攒三”。每七天烧一次纸,共七次。富有人家逢七,要请和尚、道士做法场,念经超度亡灵。百天日、周年、二周年、三周年,都要上坟烧纸,富有人家则要做道场念经。三周年时,要将椭圆形的坟堆,堆为圆锥形,并树立墓碑。

1958年,曾试行水泥棺材,但因诸多不便而废止。60年代,国家推行火葬,多数市民逐渐接受,丧礼葬俗转向简易,禁止做道场念经。80年代以来,又兴土葬,有钱的重金购置豪华葬地,安葬棺材或骨灰盒,小型彩绘大红棺材应运而生,用来盛骨灰,并播放颂经磁带追荐亡灵。

明朝前期,兰州军民杂处不下一万家,凡遇丧事送终卜地而葬者,只有十之二三。有的无力土葬,火葬后收拾余烬,安顿在荒山野沟里。有的迷信阴阳关于风水福祸的谬论,什么山向不好,时辰不吉,避什么年煞、月煞,或因财力不逮,就把灵柩寄放在寺庙道院里,棺材累累,山岩洞壑中,用胡墼砌住,称“丘”,也即暂厝的意思,以从容择牛眠地,选吉辰,隆重安葬。

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巡按陕西监察御史邹永昌见此情况,大为不忍,就在兰州城南龙尾山下萧家坪置义冢,严立条规,引证《礼经》,批驳谬论,划分地块,令军民将其先人遗骸全部安葬在义冢,无主遗骸聚集起来安葬,称为“丛冢”,扭转了厝而不葬的陋习。后来,一些官员又在广武门外、东稍门外、东五里铺设置义冢。义冢也称“漏泽园”,即官设的丛葬地。

明清以来,在兰州为官、游幕、经商、开作坊的,亡故之后,无力归葬原籍的,就由各省同乡出资,购地设义园,暂厝灵柩,以备条件成熟而归葬,倘无力归葬者,就地安葬。由于这些人都从东南各省而来,义园均设在兰州城东稍门外,乃至东岗镇之间的东川。有陕西义园、山西义园、江南江西义园、全浙义园、福建义园、两湖义园、直隶山东义园等。其中的江南江西义园建于嘉庆七年(1802年),亦称“两江义园”,由状元翁同龢书写,坐北向南,前有厅廊,后为墓园。墓园围墙轮廓是椭圆形的,祭厅是江南飞檐高翘的马头墙样式,还树立一根高高的旗杆,远看像一艘帆船,因之,这一带称为“一只船”。

同类推荐
  •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斯文在兹:《论语》讲读

    如果找一位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人,自然就是孔子;如果找一本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书,自然就是《论语》。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倾情奉献,带你一起品读《论语》,与孔子一起同行,深入性情,长养生命!
  •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古往今来;多少故事都已尘封,多少城邦都已漂灭,从源远流传说故事到充满争议的古老文明兴起与崩解,那些失落在时间与历史之间的人类文明渐渐演化成了一个个神秘的不解之谜。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真实档案文献,配合大量精彩图片,重读消失的文明。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吉祥通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住宅的吉祥、家居的吉祥、养花的吉祥、起名的吉祥、饮食的吉祥、睡眠的吉祥、保健的吉祥、日常的吉祥、处世的吉祥、用药的吉祥等。
  • 庄子一日一讲

    庄子一日一讲

    本书充分吸收和阐释了庄子关于“自由、无为、生死、智慧、养生、有用与无用”的思想,尤其是对庄子的人生哲学进行了平实而深刻的阐述。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本了解和理解庄子思想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读本和参考读物。
热门推荐
  • 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研究

    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研究

    《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研究》着重强调的正是西方先进的刑事法律思想对彼时中国的深刻影响。如果说中国近代刑事法律制度萌芽于清末,那么,其形成与巩固则在民国。可见,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进步意义是不容抹煞的。因此,以历史发展眼光客观地阐释与评价民国刑事法律制度无疑为当今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是本书编写的初衷,亦是作者的最终目的。
  • 腹黑正太养成记

    腹黑正太养成记

    郑雪怡一个乐观开朗的大学女生,她在一次暑假认识一个叫唐家明的中学教师,两个人产生了感情。可是唐家明已有家室,他的农村的妻子来闹事。正当郑雪怡想放弃的时候,却得知唐家明得了胃癌入院的消息之后,就去照顾他,她的父母震怒之下和她脱离了关系。唐家明终于不治身亡,郑雪怡因唐家明的临终嘱托去探望他的儿子——唐凯。结果才知道唐凯的母亲已经改嫁,他的爷爷奶奶年老,没人照顾他,而显得有些很可怜。郑雪怡同情之下,将唐凯带到她的住所,唐凯对她很有敌意。郑雪怡帮他联系学校,唐凯却调皮捣蛋,让雪怡很伤心。过了数年,唐凯考上了大学,郑雪怡要考虑个人问题的时候,唐凯却告诉她喜欢她。面对这个比自己小八岁喜欢的她的男孩子以及对自己一往情深的大学师兄宋硕,她应该如何择决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万相灵

    万相灵

    万相灵,讲述一个真实的如你我般平凡的草根在各种压力和折磨,由气运性命带来希望,以围棋进入修真和各个文明展开的爱恨情仇,探索世界的道!思考的问题是,当世界的道主宰之际,未来在哪里?从此,书荒就走了......
  • 忘魂之川

    忘魂之川

    星空里一道失去过去的孤魂一段模糊的记忆他,为了寻回遗忘的记忆重新踏上那片土地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山川,他何去何从?面对这世间的善恶业果,他又将如该怎么抉择?
  • 梅花岭记

    梅花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夜宸嫣歌:腹黑少爷蠢萌女

    夜宸嫣歌:腹黑少爷蠢萌女

    他,沐夜宸是克兰斯拉贵族学院的校草;她,洛嫣歌则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在家族的逼迫下,她,竟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他的未婚妻!他把她壁咚在床上,狭长的眼眸盯着她,露出一抹邪魅的微笑,慢慢地靠近她的脸,温热的气息喷吐在她的脸上,瞬间浮上了两朵红云......他的唇,轻轻地印在她的唇上,然后慢慢地加深了这个吻......啊,我的初吻!他,在她检查他们班时,搂上她的腰肢,在全班人的注视下,轻轻地将她拥入怀中,然后低下头,吻了下去!一次次地吻她,宣誓着自己的主动权。咱们的嫣嫣不满意了:哼,每次你都强吻我,我要“报复”!他,似乎·很期待这个报复呢!
  • 灵极杀

    灵极杀

    人有隐脉,藏于眉心,是为天生灵脉。若一日觉醒,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此共振天地灵力,踏入修炼一途,成为令人羡慕的修灵者。贫民区少年经历重重坎坷,终得一个机会,觉醒天地生之神脉,成生之轮脉纹,一路而上,为了找回失散的妹妹,为了寻知自己身世.........PS:劳烦点开这本书的朋友,觉得还可以的话点一下收藏,笔墨感激不尽O(∩_∩)O谢谢!!
  • 超能提取系统

    超能提取系统

    这是个什么鬼系统?装逼竟然可以产生能量?不喜装逼的主角为了验证窝囊父亲的身份,踏上了装逼之路。“喂,那什么系统,这能量可以干嘛?””换取异能、修炼古法……而且还有几率让你装的逼成为现实!“
  • THE ADVENTURES OF CAPTAIN BONNEVILLE

    THE ADVENTURES OF CAPTAIN BONNEVIL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