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全国的兰州清汤牛肉面,诞生于清末,它的创制者是兰州回民马保子,因此也称马保子牛肉面。马保子家境清贫,每天早上,挑着热汤锅担子,满街叫卖“热锅子”牛肉面,积累了些经验和资金,就在东城壕北口租了一间铺子,开始卖清汤牛肉面。他的牛肉汤与众不同,在于他的经营方式和独特的配方。他上午卖牛肉面,下午卖旋煮熟的牛肉和羊肝子,再按一定比例,将羊肝子汤兑入牛肉汤中,增添了鲜味,使得肉汤分外清澈、喷香。同时,选瓷实白萝卜、绿萝卜,切片,煮熟,在清水里拔去异味,炖在汤里,巧妙地使荤与素搭配起来,既增加了口感多样性,又加强了营养性,因为萝卜有生克熟补之性。马保子为了吸引回头客,采取了一种新颖的迎客方式,顾客一进门,就端上一小碗牛肉汤,里面打着芫荽末,滴几点香油,面不太多,但牛肉块有水果糖块大,并且有八九块之多,经济实惠,顾客香在嘴头,暖在心头,焉得不再来?于是,慕名食客接踵而来,生意十分红火。
20世纪20年代中期,马保子让儿子马杰三接管面铺,凭着年轻人的闯劲,刻苦钻研精神,他使牛肉面制作和经营上了很高的一个台阶。扩大了铺面,扩大了烹汤的原料。买了个毛驴,每天驮着木桶,在穆斯林聚居区绣河沿、南滩、库沱等地,收购牛杂碎汤,加工为清汤。具体地做法是:把汤烧开,撇去沫子,放少许白矾,澄清后折入另锅,调入草果、花椒、姜片、桂皮、料酒,再烧滚,使调料融入汤里,加适量精盐,倒入缸内备用。按一定比例,将此汤与牛肉汤、羊肝子汤,勾兑为清汤,汤的鲜美度大增。
兰州牛肉面讲究主辅料的产地,以确保面的质量。选用天祝、甘南藏族牧民的牦牛,炖为牛肉。用兰州汉族菜农种的萝卜、辣椒、芫荽、蒜苗做辅料。萝卜随季节走,春天用水萝卜,夏天用花缨萝卜,秋冬则用白萝卜、绿萝卜,去叶,洗净,去毛根,切片,煮熟,用清水拔去萝卜味,炖在汤内。将干大红羊角辣椒磨为辣面,炝为辣椒油,把芫荽、蒜苗切末,备用。汉族农民所种的北山和尚头麦子(裸麦)磨成的面粉是牛肉面的首选面粉,他们烧制的蓬灰是和面的必需品。用的盐是蒙古族骆驼队自雅布赖盐池驮来的。众多的主辅料,在回族厨师巧妙的烹调下,创制成风味独特的清汤牛肉面,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牛肉面是多民族团结的饮食文化结晶。
为了满足顾客各自不同的口感需要,马保子父子像魔术师,把面团玩得飞转,能拉出粗细宽窄形制不同面条。并在墙上张贴彩绘秦腔脸谱与折子戏人物图像,增添了面铺的民间文化色彩,使老兰州人在等面的间隙中,欣赏绚丽的脸谱。经过这一番努力,马杰三的生意如日中天,就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把面铺迁到繁华闹市南关十字一带的两间楼房中,顾客更多,也有官员、商贾,以及南来北往的商旅、各界名流,都赞不绝口,终使兰州清汤牛肉面名播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