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世纪,著名的旅行家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很偶然地来到了北京,当时的北京叫大都。他在这座不属于他的城市里生活了很多年,写下了他所看到的一切新鲜的事物,也带给后人一个遥远而清晰的老北京。
马可波罗描写了皇宫:周围有一圏大理石的平台,外侧装着美丽的柱墩和栏杆。大殿和房间都装饰雕刻和镀金的龙,还有各种鸟兽以及战士的图形和战争的图画。屋顶也布置得金碧辉煌,琳琅满目。大殿非常宽敞,能容纳一大群人在这里举行宴会。皇宫内还有许多独立的房屋,构造精美,布局合理,并装饰着红、绿、蓝等各种颜色。窗卢上安装的玻璃如同水晶一样透明瞧,那时候就用上玻璃了!
马可波罗描写了景山(当时叫青山):离皇宫不远的北面距大围墙约一箭远的地方,有一座人造的小山,高达一百步,山脚周围约有一英里,山上栽满了美丽的长青树,因为大汗一听说哪里有一株好看的树,就命令人把它连根挖出,不论有多重,也要用大象运来栽种,树木四季常青,给小山增色不少。
马可罾波罗描写了太液池(即今北海与中南海):在皇宫北面有一形状精巧的人造池塘,像养鱼池,实际上却只供家畜饮水之用;流经该塘的溪水穿过青山山麓的沟渠,注入位于皇帝皇宫和太子宫之间的另一个人工湖,湖中养着品种繁多的鱼类。皇帝食用之鱼,皆由此湖供给。溪水从人工湖另一端流出,为防止鱼顺流逃走,在水流的入口处和出口处都安装了铁制或铜制的栅栏。湖中还养有天鹅及各种鸟类。有一桥横跨水面,作为皇宫和太子宫的通道。
马可波罗描写了城门:整个城墙共开设十二座城门,每边三座。每座城门上和两门之间,都建有威武的箭楼,每边共有五座。箭楼内的大房间可储存武器,也供守城士兵休息,每座城门约有千人驻防。
马可·波罗描写了钟鼓楼:新都的中央有一座很高的建筑物,上面悬挂着一口大钟,每夜都要敲响。在第三声钟响后,任何人都不得在街上行走。不过遇上紧急情况,如孕妇分娩、有人生病等非外出请人不可的事情,可以例外,但必须提灯而行。莫非元大都也实行宵禁?
马可·波罗描写了“红灯区”(比八大胡同更早的):操皮肉生意的娼妓约有两万五千人,每百名和每千名妓女各有一位特设的官吏监督,她们中除了暗娼以外,是不敢在城内营业的,只能在近郊附近拉客营生。无数商人和旅客为京都所吸引,不断地往返于此间,所以那样多的娼妓并没有供过于求。
马可波罗描写了造币厂:大汗用特殊的程序(用桑树皮造纸,在纸上加盖御印)生产货币,真可以说具有炼金术士的神秘手段。这种纸币大批制造后,便流行在大汗所属的国土各处,无人敢拒绝支付使用。大汗的所有军队都用纸币发饷,他们认为它与金银等值。用这种纸币也确实可以购买到任何物品。由于这些,可以确切地承认大汗对于财产的支配权比世界上任何君主都要大。
马可·波罗描写了驿站或递信局:从汗八里城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每条大路按照市镇的位置,每隔大约数十里就有一个招待信使与客商的旅馆。这给来到帝国朝廷的专使和来住于各省、各王国的钦差提供了很大方便。在大汗的整个疆土内,在递信部门服务的马匹不下二十万,而设备齐全的驿站也有一万家。这种奇妙的制度,在行动上很有效率。马可波罗走遍了元大都的各个角落,还有什么是他不曾描写的?为他所遗漏的内容,也难由别人来修补。因为似乎没有谁比他更深入元大都的内部结构及魂魄。甚至忽必烈汗本人,也不见得比马可“波罗更热爱、更了解这座城市在历史中所处的位置。对于忽必烈来说,元大都仅仅是他的王宫、他的御苑、他令行天下的都城;但对于马可波罗来说,这却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充满了异国情调和神秘感。即使他生活在这座城市里,原始的想像力也丝毫未遭到削弱,因而他比所有当地人都怀有更多的激情。还是《马可波罗游记》中的“小引”说得好:“皇帝、国王、贵族、骑士和其他一切人民,如果想要知道世界上各民族之间的风俗差异和东方各国、省以及一切地方的不同,可一读此书;所有人民,特别是亚美尼亚、波斯、印度和鞑靼的人民,他们最伟大的和最奇异的特点,都分别记载在马可波罗的这部书中……自从上帝创造亚当以来,直到现在,无论是异教徒、阿拉伯人、基督教徒,无论厲于什么种族,什么时代,从没有人看见过或观察过马可波罗在本书中所描述的如此多、如此伟大的事情。”马可罾波罗是以一个庞大的参照系来观望元大都的。以他的祖国、母语、文化体系与宗教信仰为参照,来考察异邦的大都。法国诗人马拉美有一句很拗口的名言:“世界的存在为了一本书。”或译作“一切都装进了一本书里”假如让,矹砠力纸上永恒的城市。这种谬论成立的话,我们不妨可以移用:元大都的存在是为了一本书,为了被载入史册,为了被写进《马可波罗游记》,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元大都的存在是为了一个人,这个人并非忽必烈汗,而是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总会来的,命中注定,他将把这一切写进书里,将使元大都换一种形式存在一成为纸上永恒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