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9900000015

第15章 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中国文学家林语堂先生说:“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一个教师如果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那么,这样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一项社会学调研指出,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喜欢擅长说笑话的教师。的确,我们平日不难发现,学生不喜欢法官式的面孔,对威严型的教师往往敬而远之。他们喜欢风趣的笑脸,对幽默型的教师格外亲近、尊敬,这是因为富有幽默感的教师能随时通过教学操作传给学生“三味”:兴味、寻味和情味。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幽默不仅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欢悦的同时,深入思考,悟出“笑外之音”。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为自己课堂的生动有趣增辉添色?

下面是一常用的课堂幽默技巧,供有兴趣的教师参考。

1.婉曲释义

根据教学艺术的需要,对某些概念、语词的内涵、外延作巧妙或歪曲的解释,即可形成独特风味的幽默。

美国作家安彼罗斯·迪尔斯即利用释义这一手法编纂了一本不同凡响的《幽默词典》,对一些原先枯燥乏味的名词作了新的解释,使人读后对事物的本质有豁然顿悟之感,而且引人入胜,别有一番情趣和风采。比如,“和平”:指两次战争中的一段间隔;“坦克”:指超级大国用来拜访朋友的交通工具,等等。有的教师就很注意在教学中使用经婉曲处理的幽默语言,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说“偷东西”,是“没经主人允许拿东西”;说“骂人”,是“语言不文明”;说“打架”,是“武力解决矛盾”;说“考试作弊”,是“借助别人记忆材料”;说“旷课”,是“失去一次学习良机”;说“上课随便说话”,是“语言失控”等。

婉曲释义法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2.巧用典故

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精心设计或引用幽默诙谐的典故插曲,即可达到内容与典故相映成趣的效果。

有位教师讲《捕蛇者说》,讲至最后一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让学生看课文底下对“人风”的注释:“人风”,应作“民风”,唐朝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为了加深学生对“忌讳”的理解,教师便着意夹叙了一个笑话:我国古代对于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依礼不得直呼其名,连名字里的每一个字都不能念出口,谓之“忌讳”。五代时有个大官叫冯道。《籍川笑林》曾记载冯道的门客讲老子《道德经》的故事。《道德经》开卷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因讳冯道之名,不敢读出“道”来,只得念:“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这一个笑话的使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忌讳”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课堂气氛的活跃或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行为乖谬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情境采取有悖常理的奇怪举动,其夸张荒谬的行为动作实为一普通常理而服务,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

有些学生经常不自觉地把得数部分小数点后末尾的“0”留了下来。有一次学生板演,写成“4.82 1.68=6.50”。教师在订正时,突然从抽屉里摸出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并问学生:“谁知道我要用这把剪刀做什么吗?”学生们都愣住了。教师接着说:“我要给这个得数剪尾巴了。”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全都笑了,果然在以后几次作业里这种现象就消失了。

4.借题发挥

教师在教学时就某一问题暂停其本义的顺向推进,而旁逸斜出作横向联系,借此题而发挥彼意,也能构成别有意味的幽默。

鲁迅先生很推崇国外一些写得出色的文艺理论书,在阐述问题时“往往夹杂着闲话或笑话,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鲁迅先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运用这一方法。他讲《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今所见汉人小说》的时候,讲到《西南荒经》上说有一种什么“讹兽”,人吃了就要说谎话。这时他很自然地插上一段生动的问路故事,说是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有人走到岔路口向人问路,谁知甲说向东,乙说向南,丙说向西,三个人回答了三个方向,这真叫人啼笑皆非。在这段活灵活现的讲述之后,鲁迅先生幽默地来了一句:“大约他们都食过讹兽吧!”于是大家哄堂大笑。

这看来是一段闲话,但是闲话不闲,在这里,鲁迅先生借“讹兽”之题对旧中国的一种恶劣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抨击。学生们在哄然的笑声中,既加深了对“讹兽”的理解,又接受了严肃的思想教育,并且确实“感到格外的兴趣”,精神振奋,要往下听。

5.刻意精细

在教学中,教师将通常模糊定性论述的东西,刻意地加以精细定量描述,可产生喜剧性的幽默效果。

有位教师在讲人生价值时这样描述人体的物质价值:“构成人体的水,足以装满一只容量为45升的水桶;人体里的脂肪,可以制造7条肥皂;人体中的碳,可以制造9000支铅笔;人体中的磷,可制2200根火柴;人体中的铁,可造2根铁钉;人体中的石灰,可足够刷两个鸡棚;还有少量的镁和硫……”教师“严肃认真”的精细论证,使人忍俊不禁。

当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时,某教师一本正经地引用西方统计专家的数据:“假如一个人的寿命为60岁,那么他总共有2l,900天。一生时间的用途分别为:睡觉29年(7300天),吃饭6年(2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上下班和旅行5年(1825天),娱乐8年(2920天),生病3年(1095天),等待3年(1095天),打电话1年(365天),照镜子70天,擤鼻涕10天。最后只剩下3205天,即8年零285天用来做有用的事情。”

统计数据的“精细”程度,教师引证的良苦用心,不是很令同学们听后既享乐意又得教益吗?

6.形象比喻

形象比喻法就是运用某具体、线星、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费解的内容、使所说明的道理有趣味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位数学老师发现她的学生为分母、分子的位置搞错而愁眉苦脸。她笑着说:“同学们,小时候爸爸妈妈抱你们是不是把你们举得高高的,而他们在下面?所以写分数时,分子写在上面,而分母要写在下面。”

借用形象比喻的解说,使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一下子理解了常规教学不易讲懂的内容。

7.错位曲解

曲解幽默,是一种错位思维,在不违反同一律的前提下,在思维过程的某些环节中,对同一律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造成的错位,形成思想和情感交流的通幽曲径,从而产生幽默。

某校青年男教师爱生如子,学生经常到他家请教问题,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妻子先是不悦,等那群叽叽喳喳的小学生刚一离开,委屈了半天的她就发了火:“以后不许一个学生到咱们家里来!把家里弄得脏兮兮的。”显然,这句话被学生听到了,以后一连几天再没有一个学生来了。消了气的妻子觉得那天的火气太大,讲话欠妥,她对丈夫说:“你的学生会把我看成泼妇吗?”丈夫见状忙说:“不会的,他们把你看作活泼的妇女。没问题,他们不会来;有问题,明天就会来的!”

第二天,果然家里就来了两位学生。妻子悄悄地问丈夫:“是你硬叫人家来的吧?”丈夫说:“我家务活做得少,你们师母太累了,一时性起就说不让一个学生到我们家里来。”丈夫说,“可她没说不让两个以上的同学来呀!其实,她是很欢迎同学到家里来的。”

这位男教师把“泼妇”解为“活泼之妇女”,把“不许一个学生到咱们家里来”解释为“没说不让两个以上同学来呀!”,使妻子顿消顾虑,使学生又来到他家。

8.自我解嘲

所谓自我解嘲法,即教师拿自己的缺陷、缺点展示于学生面前,并作自圆其说,以达到与学生缩短感情距离的目的。比如:

一位小学美术教师的画技和教学业务能力都很出众,但貌不惊人。一次他上美术课,讲到色彩对比效果这一美术常识时说:“我是从来不与长得漂亮的人一块上街的,因为我的形象本来就有些对不起观众。”一句话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加深了对比效果的理解。

一位身材矮小的教师到新任班级上课,走到教室就有学生失口而笑,调皮地故意反语讥讽:“呀,这么高!”教师见状后冷静应对,微笑道:“同学们,我曾因为身材矮小摔过几面镜子。今天我能够博大家开心的一笑,这证明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取同学们之长来补我之短,努力提高自己。”

这种自嘲式幽默实际是教师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显示了幽默者超脱世俗虚荣的胸怀,对他人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9.编顺口溜法和“广告语”法

所谓编顺口溜法和“广告语”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为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适当的时候适宜的情境下,巧编一些顺口溜和巧用一些广告语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一位政治老师上复习课时编了好些顺口溜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重复记忆。如:甲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乙马上答道:“按照规律向前奔。”甲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乙立即对上:“主观主义是祸根,唯心主义害死人。”甲说:“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乙对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利用这种顺口溜进行复习,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理解得清清楚楚,记得牢牢实实。又比如说,一位老师讲到社会用人中的不正之风现象时,用了“说你能,你就能,不能也能;说你不能,你就不能,能也不能”。

这段顺口溜,效果特别显著。

顺口溜生动风趣,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讲课时适时用一些比较幽默的广告词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位老师在讲“贪得无厌是资本家的本性”时引用了一则日本一家电影公司为一部专门介绍自杀方法的影片所做的广告:“喂——你失恋了吗?你在人生道路上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吗?那么请自杀吧!本片谨向你提供最佳自杀方法,既简便易行,又毫无痛苦,是一种美的享受。”同学们听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课堂气象却立即活跃起来了,而且学生思维焕然一新。

这则幽默性的广告的引用对形象地理解资本家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非常有帮助。

10.言行情结合

教师的幽默教学多数是通过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师通过格言警句、生动有趣的描述或评论可以创生出幽默的效果。其实,通过语言加上眼神、眼眉等的变化做出夸张的表情,必定能够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老师渲染的情绪情感中,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位音乐老师在教《过新年》时,开始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力度和速度去演唱,只是让学生和平常一样哼唱歌曲。朗读完歌曲后,老师故意无精打采地打开录音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有气无力地随伴奏音乐唱了一遍歌曲,在猛然响起的锣鼓声中惊恐地睁大眼睛,倒吸一口气后又继续有气无力地演唱。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很快意识到这首歌要用热烈欢快的情感来演唱。

当然教学中通过语言再伴以幽默的动作,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11.直落反差

在教学中,教师将事情的进展与结果的大距离反差猛然抖落,可使学生在意料之外的惊异后禁不住发笑。往往是落差越大,效果越强烈。

一位老师上四年级的作文课“场面描写”,他一走进教室,便微笑着要求学生背诵《神笔马良》这篇课文。学生背不出,无一人举手。老师降低要求,只要背出几个自然段也行,可毕竟过了这么长时间,这篇课文又不要求背诵,学生还是摇头。老师随便点了一位学生,这位学生满脸通红,其余学生有的把头低下,有的无可奈何地望着老师。这位老师却严肃地对大家说:“谁坐得不好就点谁背。”大家立刻坐好,教师只好请中队长背……正当听课老师大失所望,认为这节课砸了锅时,这位老师笑着解释道:“我知道你们背不出,之所以要你们背是因为今天的作文内容是‘场面描写’,我想让你们体会一下背诵不出课文时的紧张场面,然后把它写出来。”大家顿时恍然大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12.逻辑归谬

对错误的言行并不正面指出,而是以此作为前提进一步演绎,得出一个不说自明的荒谬结论,从而暗示错误言行的错误之处,即是逻辑归谬法。这种教学幽默艺术因教师用幽默掩去直接批评的锋芒,会使教师的观点更易为学生接受。

有位教师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出了个作文题目《放学路上》,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写一些虚构的俗套的故事,因而惊人地雷同。如果正面去讲评就只能说,这么多雷同,只能证明你们都是编造的。这样批评自然很正确,但并不一定有趣,也不一定能立刻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和教师在看法上一致。这位老师采用逻辑归谬的幽默处理,让学生自己感到虚构雷同的可笑。他说:“你们的作文,三分之一写捡到钱包交给警察,三分之一写在公共汽车上给孕妇让位,三分之一写扶老人过马路。别的不说,光说捡钱包,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上班下班走了这么多年,就没有你们那样的好运气,我怎么一次也没有捡到过钱包啊!”学生们哄堂大笑起来。这说明,他们立刻分享了教师的幽默,也接受了老师的观点。

(高建新)

同类推荐
  • 福利分化:比较社会政策批判导论

    福利分化:比较社会政策批判导论

    本书是一本比较性的专著。它探讨了四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瑞典、德国、英国和美国。从社会等级、种族和性别等视角探讨社会政策,本书表明了在这些区分当中福利衡量显示出了重要性。作者描绘了四个国家的福利政策,分析了各自的利弊,指出了每个国家面临的五大问题。本书浅显易懂,主要阅读对象为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教师,是一本非常好的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专著。
  • 谁更了解中国?

    谁更了解中国?

    本书收录了一些当代“英雄”的故事。他们是经济学家、成功的商人、独立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以及随时代大潮浮沉的制造业工人。这些“英雄”无一不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时代坚持着各自的选择,尽力不让自己败退。他们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又应该怎样?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这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 我们怎样读书

    我们怎样读书

    本书是范寿康1927年任春晖中学校长时主编的。早期的春晖中学,曾荟萃了一大批名师硕儒,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丰子恺等先后在此执教,有“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民国最著名的中学——春晖中学编辑的课外读物是怎样的?令人好奇。几十位如雷贯耳的文化大家躬身为中学生讲述读书与思考的门径。他们娓娓而谈,使读者在平和、风趣、谨严的谈话中找到读书的真趣味。
  •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

    “中国的现实”即中国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坎坷和怪现象。“超现实”即中国今后发展方向和如何实现改革。这是一本时政普及读物,核心为点评当今各色社会问题,专注于点评当代中国各色现象与事件,也有对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的解读。“把历史作为现实参考”的著名近代史专家雷颐,通过通俗的讲解、评论、分析,使读者了解是什么样的力量使政府改革的努力与期望落空,什么样的力量使某些事件像轮回一般在中国历史上反复演出。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热门推荐
  • 强力提升青少年记忆力

    强力提升青少年记忆力

    本书指出了许多提升青少年记忆力的途径,并介绍大量记忆训练方法,如驾驭记忆规律、开发右脑、思维训练、速读训练等。此外,在每小节之后都设计了作为知识拓展的板块——记忆学堂,在这里向你展示记忆的奥妙。本书实用、操作性强。请随我们走进本书,相信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帮你大幅度提升记忆力,盛开人生成功的第一步。
  • 倾世狂宠:女王大人娶我吧
  • 宠妃拒爱:朕的皇后还不快快安寝

    宠妃拒爱:朕的皇后还不快快安寝

    她是被西秋国控制的傀儡,一朝穿越,她成了她。他是半夏国的皇上。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不可能发生的事,后来,因为听信了小人的话他们之间关系破裂,她说他脏,他说她不要脸,恶毒。最后,她却带球跑了。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爱已然这么深,可是却留他一人在这冰冷的,诺大的皇宫里......总的来说,这篇文有苦有笑有虐有甜
  • 青春微痛

    青春微痛

    这本书写的是我的故事我的生活以及我爱的他如果我和他可以爱下去那将会是怎样的结局。
  • 国色天香

    国色天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枕中记

    枕中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名门夫人以婚试爱

    名门夫人以婚试爱

    她,前世亲眼见证男友背叛,遭遇车祸而死,一朝重生,由平民女子变身富家千金。未婚夫陆少辛,豪门子弟,帅气多金,却对她始终冰冷、厌恶至极。父辈定下的婚约,爸爸的过早离逝原本就注定了这场婚姻的不公平。当历经千帆的他们,终于鼓起勇气在这场婚约里相爱。岂料,她死亡的真相却在毫无预兆下被揭晓,证据面前,丈夫是幕后主使,她又该如何爱下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逝去的回忆love

    逝去的回忆love

    原本的同学全部不认识,慢慢的,认识了,忧愁快乐开心也多了
  • 类经图翼

    类经图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果悲伤不再

    如果悲伤不再

    时间最是无情的东西,再炙热的感情也能被它渐渐淡化。时间最是有情的东西,再深的伤,再大的痛都能被它一一抚平。她,一心只想要好好的生活,老天却总是和她开着一个又一个的玩笑,直到将她的骄傲和锐气生生磨平才堪堪住手。他,只想在这茫茫人海中找寻一人,能够与自己携手未来,却偏偏困难重重。他,本决心堕入地狱,即使万劫不复也要达到目的,却在她出现以后开始动摇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