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9900000015

第15章 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中国文学家林语堂先生说:“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一个教师如果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那么,这样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

一项社会学调研指出,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喜欢擅长说笑话的教师。的确,我们平日不难发现,学生不喜欢法官式的面孔,对威严型的教师往往敬而远之。他们喜欢风趣的笑脸,对幽默型的教师格外亲近、尊敬,这是因为富有幽默感的教师能随时通过教学操作传给学生“三味”:兴味、寻味和情味。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幽默不仅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使学生在愉快欢悦的同时,深入思考,悟出“笑外之音”。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使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为自己课堂的生动有趣增辉添色?

下面是一常用的课堂幽默技巧,供有兴趣的教师参考。

1.婉曲释义

根据教学艺术的需要,对某些概念、语词的内涵、外延作巧妙或歪曲的解释,即可形成独特风味的幽默。

美国作家安彼罗斯·迪尔斯即利用释义这一手法编纂了一本不同凡响的《幽默词典》,对一些原先枯燥乏味的名词作了新的解释,使人读后对事物的本质有豁然顿悟之感,而且引人入胜,别有一番情趣和风采。比如,“和平”:指两次战争中的一段间隔;“坦克”:指超级大国用来拜访朋友的交通工具,等等。有的教师就很注意在教学中使用经婉曲处理的幽默语言,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说“偷东西”,是“没经主人允许拿东西”;说“骂人”,是“语言不文明”;说“打架”,是“武力解决矛盾”;说“考试作弊”,是“借助别人记忆材料”;说“旷课”,是“失去一次学习良机”;说“上课随便说话”,是“语言失控”等。

婉曲释义法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2.巧用典故

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精心设计或引用幽默诙谐的典故插曲,即可达到内容与典故相映成趣的效果。

有位教师讲《捕蛇者说》,讲至最后一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让学生看课文底下对“人风”的注释:“人风”,应作“民风”,唐朝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为了加深学生对“忌讳”的理解,教师便着意夹叙了一个笑话:我国古代对于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依礼不得直呼其名,连名字里的每一个字都不能念出口,谓之“忌讳”。五代时有个大官叫冯道。《籍川笑林》曾记载冯道的门客讲老子《道德经》的故事。《道德经》开卷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门客因讳冯道之名,不敢读出“道”来,只得念:“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这一个笑话的使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忌讳”这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课堂气氛的活跃或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行为乖谬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情境采取有悖常理的奇怪举动,其夸张荒谬的行为动作实为一普通常理而服务,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幽默效果。

有些学生经常不自觉地把得数部分小数点后末尾的“0”留了下来。有一次学生板演,写成“4.82 1.68=6.50”。教师在订正时,突然从抽屉里摸出一把明晃晃的大剪刀,并问学生:“谁知道我要用这把剪刀做什么吗?”学生们都愣住了。教师接着说:“我要给这个得数剪尾巴了。”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全都笑了,果然在以后几次作业里这种现象就消失了。

4.借题发挥

教师在教学时就某一问题暂停其本义的顺向推进,而旁逸斜出作横向联系,借此题而发挥彼意,也能构成别有意味的幽默。

鲁迅先生很推崇国外一些写得出色的文艺理论书,在阐述问题时“往往夹杂着闲话或笑话,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鲁迅先生在课堂教学中也常常运用这一方法。他讲《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今所见汉人小说》的时候,讲到《西南荒经》上说有一种什么“讹兽”,人吃了就要说谎话。这时他很自然地插上一段生动的问路故事,说是在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有人走到岔路口向人问路,谁知甲说向东,乙说向南,丙说向西,三个人回答了三个方向,这真叫人啼笑皆非。在这段活灵活现的讲述之后,鲁迅先生幽默地来了一句:“大约他们都食过讹兽吧!”于是大家哄堂大笑。

这看来是一段闲话,但是闲话不闲,在这里,鲁迅先生借“讹兽”之题对旧中国的一种恶劣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抨击。学生们在哄然的笑声中,既加深了对“讹兽”的理解,又接受了严肃的思想教育,并且确实“感到格外的兴趣”,精神振奋,要往下听。

5.刻意精细

在教学中,教师将通常模糊定性论述的东西,刻意地加以精细定量描述,可产生喜剧性的幽默效果。

有位教师在讲人生价值时这样描述人体的物质价值:“构成人体的水,足以装满一只容量为45升的水桶;人体里的脂肪,可以制造7条肥皂;人体中的碳,可以制造9000支铅笔;人体中的磷,可制2200根火柴;人体中的铁,可造2根铁钉;人体中的石灰,可足够刷两个鸡棚;还有少量的镁和硫……”教师“严肃认真”的精细论证,使人忍俊不禁。

当提醒学生要珍惜时间,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时,某教师一本正经地引用西方统计专家的数据:“假如一个人的寿命为60岁,那么他总共有2l,900天。一生时间的用途分别为:睡觉29年(7300天),吃饭6年(2190天),穿衣和梳洗5年(1825天),上下班和旅行5年(1825天),娱乐8年(2920天),生病3年(1095天),等待3年(1095天),打电话1年(365天),照镜子70天,擤鼻涕10天。最后只剩下3205天,即8年零285天用来做有用的事情。”

统计数据的“精细”程度,教师引证的良苦用心,不是很令同学们听后既享乐意又得教益吗?

6.形象比喻

形象比喻法就是运用某具体、线星、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费解的内容、使所说明的道理有趣味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位数学老师发现她的学生为分母、分子的位置搞错而愁眉苦脸。她笑着说:“同学们,小时候爸爸妈妈抱你们是不是把你们举得高高的,而他们在下面?所以写分数时,分子写在上面,而分母要写在下面。”

借用形象比喻的解说,使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一下子理解了常规教学不易讲懂的内容。

7.错位曲解

曲解幽默,是一种错位思维,在不违反同一律的前提下,在思维过程的某些环节中,对同一律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造成的错位,形成思想和情感交流的通幽曲径,从而产生幽默。

某校青年男教师爱生如子,学生经常到他家请教问题,把家里弄得乱糟糟的。妻子先是不悦,等那群叽叽喳喳的小学生刚一离开,委屈了半天的她就发了火:“以后不许一个学生到咱们家里来!把家里弄得脏兮兮的。”显然,这句话被学生听到了,以后一连几天再没有一个学生来了。消了气的妻子觉得那天的火气太大,讲话欠妥,她对丈夫说:“你的学生会把我看成泼妇吗?”丈夫见状忙说:“不会的,他们把你看作活泼的妇女。没问题,他们不会来;有问题,明天就会来的!”

第二天,果然家里就来了两位学生。妻子悄悄地问丈夫:“是你硬叫人家来的吧?”丈夫说:“我家务活做得少,你们师母太累了,一时性起就说不让一个学生到我们家里来。”丈夫说,“可她没说不让两个以上的同学来呀!其实,她是很欢迎同学到家里来的。”

这位男教师把“泼妇”解为“活泼之妇女”,把“不许一个学生到咱们家里来”解释为“没说不让两个以上同学来呀!”,使妻子顿消顾虑,使学生又来到他家。

8.自我解嘲

所谓自我解嘲法,即教师拿自己的缺陷、缺点展示于学生面前,并作自圆其说,以达到与学生缩短感情距离的目的。比如:

一位小学美术教师的画技和教学业务能力都很出众,但貌不惊人。一次他上美术课,讲到色彩对比效果这一美术常识时说:“我是从来不与长得漂亮的人一块上街的,因为我的形象本来就有些对不起观众。”一句话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加深了对比效果的理解。

一位身材矮小的教师到新任班级上课,走到教室就有学生失口而笑,调皮地故意反语讥讽:“呀,这么高!”教师见状后冷静应对,微笑道:“同学们,我曾因为身材矮小摔过几面镜子。今天我能够博大家开心的一笑,这证明我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取同学们之长来补我之短,努力提高自己。”

这种自嘲式幽默实际是教师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显示了幽默者超脱世俗虚荣的胸怀,对他人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9.编顺口溜法和“广告语”法

所谓编顺口溜法和“广告语”法,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为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适当的时候适宜的情境下,巧编一些顺口溜和巧用一些广告语来加深学生的记忆。

一位政治老师上复习课时编了好些顺口溜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重复记忆。如:甲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乙马上答道:“按照规律向前奔。”甲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乙立即对上:“主观主义是祸根,唯心主义害死人。”甲说:“对症下药量体裁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乙对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利用这种顺口溜进行复习,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理解得清清楚楚,记得牢牢实实。又比如说,一位老师讲到社会用人中的不正之风现象时,用了“说你能,你就能,不能也能;说你不能,你就不能,能也不能”。

这段顺口溜,效果特别显著。

顺口溜生动风趣,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讲课时适时用一些比较幽默的广告词也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位老师在讲“贪得无厌是资本家的本性”时引用了一则日本一家电影公司为一部专门介绍自杀方法的影片所做的广告:“喂——你失恋了吗?你在人生道路上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吗?那么请自杀吧!本片谨向你提供最佳自杀方法,既简便易行,又毫无痛苦,是一种美的享受。”同学们听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课堂气象却立即活跃起来了,而且学生思维焕然一新。

这则幽默性的广告的引用对形象地理解资本家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非常有帮助。

10.言行情结合

教师的幽默教学多数是通过语言传递信息的,教师通过格言警句、生动有趣的描述或评论可以创生出幽默的效果。其实,通过语言加上眼神、眼眉等的变化做出夸张的表情,必定能够让学生完全沉浸在老师渲染的情绪情感中,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位音乐老师在教《过新年》时,开始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力度和速度去演唱,只是让学生和平常一样哼唱歌曲。朗读完歌曲后,老师故意无精打采地打开录音机,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有气无力地随伴奏音乐唱了一遍歌曲,在猛然响起的锣鼓声中惊恐地睁大眼睛,倒吸一口气后又继续有气无力地演唱。此时,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很快意识到这首歌要用热烈欢快的情感来演唱。

当然教学中通过语言再伴以幽默的动作,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

11.直落反差

在教学中,教师将事情的进展与结果的大距离反差猛然抖落,可使学生在意料之外的惊异后禁不住发笑。往往是落差越大,效果越强烈。

一位老师上四年级的作文课“场面描写”,他一走进教室,便微笑着要求学生背诵《神笔马良》这篇课文。学生背不出,无一人举手。老师降低要求,只要背出几个自然段也行,可毕竟过了这么长时间,这篇课文又不要求背诵,学生还是摇头。老师随便点了一位学生,这位学生满脸通红,其余学生有的把头低下,有的无可奈何地望着老师。这位老师却严肃地对大家说:“谁坐得不好就点谁背。”大家立刻坐好,教师只好请中队长背……正当听课老师大失所望,认为这节课砸了锅时,这位老师笑着解释道:“我知道你们背不出,之所以要你们背是因为今天的作文内容是‘场面描写’,我想让你们体会一下背诵不出课文时的紧张场面,然后把它写出来。”大家顿时恍然大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12.逻辑归谬

对错误的言行并不正面指出,而是以此作为前提进一步演绎,得出一个不说自明的荒谬结论,从而暗示错误言行的错误之处,即是逻辑归谬法。这种教学幽默艺术因教师用幽默掩去直接批评的锋芒,会使教师的观点更易为学生接受。

有位教师为四年级的小学生出了个作文题目《放学路上》,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写一些虚构的俗套的故事,因而惊人地雷同。如果正面去讲评就只能说,这么多雷同,只能证明你们都是编造的。这样批评自然很正确,但并不一定有趣,也不一定能立刻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和教师在看法上一致。这位老师采用逻辑归谬的幽默处理,让学生自己感到虚构雷同的可笑。他说:“你们的作文,三分之一写捡到钱包交给警察,三分之一写在公共汽车上给孕妇让位,三分之一写扶老人过马路。别的不说,光说捡钱包,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上班下班走了这么多年,就没有你们那样的好运气,我怎么一次也没有捡到过钱包啊!”学生们哄堂大笑起来。这说明,他们立刻分享了教师的幽默,也接受了老师的观点。

(高建新)

同类推荐
  •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是关于研究“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创新激励篇,下篇为创新环境篇:上篇主要是反映“适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课题的研究成果;下篇主要是反映“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每篇可以自成体系,均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四部分内容。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特别是俗语,它的产生都和历史、传说有关,每条俗语都有它的历史根据或传说故事。俗语的形成,本身就是知识的积淀,这本书就是用知识积累成的小小“知识库”。二是趣味性。俗语的来源,既谐且雅,趣味无穷。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是宰相,是为大雅,可这则俗语的产生却十分有趣。三是工具性。它可以像词典一样查阅,用起来十分方便。四是收藏性。它不是应时性、流行性书籍,过时不用,它是知识性书籍,可以永久保存,飨及后人。
热门推荐
  • 三公主误闯樱血皇家学院

    三公主误闯樱血皇家学院

    她/他们五大家族的公主,少爷,从小文武全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会各国语言,一天,身为千金,公主的她们误闯了全世界最好的樱血皇家学院,身为校草,为人迷的他们,遇见她们,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呢?……
  • 瓦罗兰风云录

    瓦罗兰风云录

    一次意外,王凤岩穿越到了瓦罗兰大陆。获得天启符文,开启锻造之旅。征服萌妹,推到御姐。左握饮血,右持无尽。开辟势力,建立王朝!
  • 诛临

    诛临

    万古神魔大战,神界之皇巨天,魔界至尊乌魔在那一战后从此消失于洪荒。魔族战将损失殆尽,后代魔族再无惊艳绝伦之人,在神界强势,魔界式微的情况下,魔界希望,乌望被送往人界,祈求勿忘大仇,望其诛杀神界众霸主,迎回魔界盛世。邪不压正,我便要改一改这天数,邪到极致,依旧踏破虚空,成神魔主宰!神魔双修之体,浩瀚九域,强者如云,乌望战恶少,诛天才,灭神佛,踏破九州十二虚空界。魔子降临,逆转天地,破碎神化!
  • 美女别跑:总裁别乱来

    美女别跑:总裁别乱来

    上官志强因某种原因被宇文曼丽,之后又遇上很多女人,在众多美女中行走如云,了解到其背后的心酸与堕落,商业的竞争,家族的争斗,感情的混论,原始的欲望,暴露了人性的善于恶,最终,是否会走向一条不归路?
  • 九锵之蚩尤怒

    九锵之蚩尤怒

    不一样的神话传说,不一样的鸿蒙往事。一锵六两半,九锵蚩尤脊骨化作九锵的不甘。黄帝大战蚩尤,是为一统华夏,还是另有隐情?为何亮魔兽银灵子转世凡胎?白水素女的传说究竟是怎样?旱魃后卿却是活到最后的僵尸王,他的眼泪又为谁而流?炎黄和睦草到底有何妙用?钟山烛龙又是为何凭空出世?......一切的腥风血雨、上古仇怨,凡胎谢端与田螺姑娘踏上寻找九锵蚩尤剑的道路,想知道他们历尽九难怎样炼作九锵,九锵又是如何释放蚩尤的洪荒仇怨?一段不为人知的仙乱恩仇,阴谋就此上演......
  • 全能小毒医:废柴逆天

    全能小毒医:废柴逆天

    她在练毒世家明争暗斗中成长,一日被害,带着宝物穿越到废柴二小姐身上,踩渣男,虐渣女。他是神秘莫测的王爷,武功高强,什么绝世美人都看不上,却唯独她。【记得先收藏在看哦】
  • 快穿行走之万人迷

    快穿行走之万人迷

    阿零,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名字,她还记得主神刚刚捡到她时,微微侧头叹息的眼神。彼时的阿零也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就已经有了光华夺目的雏形。一个容貌如此之盛的少女,眼波流转之间就已经有了美人的妍媚。于是阿零就这样被主神带回了那个不可进入的空间。快穿#暂定的世界有修仙、校园、星际、武侠、娱乐圈#
  • 龍临天下

    龍临天下

    有一位国主司马浩天,他仁民爱物,深受百姓爱戴。但是奸相叶洪窃国,使他战死沙场,王后也坠落山崖。少主玉龙和忠将赵毅之子赵羽幸得赵毅和高人无相大师相救,死里逃生。十五年后,玉龙夺回王位,得知母后尚在人间,便与赵羽、白珊珊、丁五味微服寻访母后的下落,同时暗查百姓之疾苦,为官之良莠。
  • 末世之骚年系统

    末世之骚年系统

    糟!末世来临!肿么办!丧尸肆虐,无恶不作!骚年,快来拯救吧……(已建群,群号:491175299)
  • 疯狂抽奖系统

    疯狂抽奖系统

    一次濒死奇遇,带来了改变秦军一生的抽奖系统。无论是丹药、神通、血脉、武学、仙法还是符咒、阵法、秘术……无所不有,运气不好抽不到!系统商店积分兑换!系统商店太贵!下副本做任务自己找!无所不有的系统将会塑造出怎样的奇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