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工作计划是教师为了将班级的工作做好,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班级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等事先做出的设想和安排,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发展的蓝图,对教师对班级进行管理,对学生进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成为学校工作计划的延伸和补充,更体现了老师的创造性劳动。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具备对班级工作计划制定的技能,这样能够避免工作中产生盲目性,将失误产生的可能性减少,将教育的效率提高。
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意义
(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是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的重要环节
每一次进行计划的过程都伴随着对教师以往工作的总结,对学前状况的分析和对未来教育工作的预测;伴随着对工作对象、目标、任务、条件等的审慎认识。因而,每一次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过程,就是进一步加深对班集体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深化是搞好班级工作的条件和保证。
(2)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关系
教师通过制定班级的工作计划能将上级指示、学校要求和班级任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调动老师、学生、家长等多种教育力量;协调任务、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所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和谐有序地开展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片面性。
(3)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有助于统一行动方向
通过班级的工作计划,能够令教师和学生明确各自奋斗的目标,将行动的方向统一,避免目标的偏移和力量上的分散。制定班级工作计划,不仅能够把握班级各方面的工作,还有利于班级工作的评价和落实,容易形成班集体的合力,增进师生团结,克服不利于班级工作的行为表现。
有一些教师不是很注意制定班级的工作计划,或者是在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时候没有认真从工作实效上面着眼,所以他们总是缺乏系统工作要求以及一个明确的长远的目标。由于没有明确的、可行性的计划,又使这些老师工作随意性大,常常想起什么做什么,发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不利,更加对班级的建设不利。
2.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依据和基本要求
(1)依据
我们不能对工作计划进行主观的臆想,一定要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以及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
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
①上级指示和计划。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学校的工作计划,这些是保证班级管理工作方向的依据。
②理论指导。班级的工作计划需要按照教育和管理的规律来办事,教师在制定班级计划的时候避免盲目性和主观性,一定要有理论进行指导,使之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要求。
③间接经验。在制定计划时,重视教育情报,了解教育动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班级管理经验,可少走弯路,捷足先登。
④班级实际。教师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要有的放矢,这里的“的”就是班级的实际情况,包括了班级的基本情况、现有的基础,现实情况,班级工作进一步发展的客观可能性,对这些情况了解了,依据这些情况才能够卓有成效地将班级的各项工作开展起来。
(2)基本要求
①班级工作计划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位。这是方向性要求。
②教师制定班级的工作计划一定要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和提高。上学期未完成的工作要继续抓,完成得不够好的工作要深入地抓,已完成的工作要提出新要求。
③老师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教师要不断地推动班级管理前进和发展,这是创造性的要求。
④班级工作计划不能只提出一些空洞的条文和一般化的口号,要有奋斗目标、明确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教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应当做到实事求是,将班级的实际和特点反映出来,将计划建立在积极稳妥、切实可行的基础之上。这是可行性要求。
⑤班级工作计划是微观计划,要求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如何完成,何时完成,谁去完成都要具体明确,重要工作和活动要按周次排列出来,以便执行和检查,保证计划的实现。这是具体性要求。
3.班级工作计划的一般格式和制定步骤
(1)计划的一般格式
按照时间划分,班级工作可分为学年、学期、月以及周工作计划;按性质可分为:综合工作计划、单项工作计划。通常我们所说的工作计划一般是指综合性的工作计划,比如学年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等等。它包含了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是班级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控制着班级工作总的方向。
月计划、周计划通常为具体活动计划,例如本月或本周,班级为了达到怎样的教育目的,计划开展哪些活动,采取哪些措施,预期收到怎样的效果,计划都写得非常详细具体。它会令学年或者是学期的工作计划更加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
班级工作计划一般由四部分构成:
①标题。
标题或计划的名称直接反映计划的内容,其中包括制定计划的部门、时间和内容。例如:××中学初二(2)班,2000~2001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②正文。
这部分是计划的主体。一般包括班级情况分析、奋斗目标、活动上的安排以及具体措施等等。班级情况分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生班,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班级概况如班级总人数、男女学生数、独生子女数、学生年龄、健康状况、学生特长、家庭情况等。第二种是老生班,在对班级情况进行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对班级上学期的主要成绩进行简略地回顾,这个部分可以一带而过。重点要分析班级存在的问题,例如班级的舆论导向,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问题及成因,班级干部的协调情况,班级管理、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问题。
奋斗目标是班级工作的预期效果,不仅要具有激励性又能催人奋进,还要符合班级学生的实际,留有一些余地。原则是蹦一蹦可以摘到桃子。活动安排和具体措施是班级工作的总体部署,是完成计划的保障,要写得详实、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③自控措施。
这是指完成计划的保障措施。
④落款。
结尾部分要将制定计划的时间写清楚。
班级工作计划好比老师工作的施工图,开展班级活动必须依计划行事,不能只订计划,不去实施。当然,教师的班级工作计划写好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整和修改,要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2)制定计划的步骤
制定的步骤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
①准备阶段。制定计划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掌握国家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了解当前班级工作的先进经验;其次是要对学校的工作计划进行细心的研究。班级工作计划是学校全面工作计划的局部计划,所以班级工作计划要贯彻落实学校的全面计划;最后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计划的初步设想。
②计划草案阶段。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必须发扬民主,师生结合,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反复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管理目标和任务,写出计划草案。
③确定计划阶段。这是在讨论以及写出草案的基础之上,最后对班级工作计划进行审定的阶段。经过班委会、班级里全体同学的讨论通过,征求各科教师的意见,最后进行确定,上报学校之后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