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
昔有工匠师,为王作务,不堪其苦,诈言眼盲,便得脱苦。
有余作师闻之,便欲自坏其目,用避苦役。
有人语言:“汝何以自毁。徒受其苦。”
如是愚人,为世人所笑。
“译文”
从前有个工匠师傅,给国王做工,因为忍受不了劳作的辛劳,就假装说眼睛累瞎了,想以此来逃避苦役。
有其他工匠师傅听了这件事,也想把自己的眼睛捅瞎了,用来逃避苦役。
有人劝告说:“你何必自己毁了自己,白白地忍受失明的痛苦呢?”
像这样的傻瓜,总是被人们所讥笑。
“禅心”
眼睛是自己的,做苦工所承受的苦难也是自己的,为了其中一个而舍弃另一个,就像是要砍掉自己左右手其中的一只一样,究竟该如何选择确实是一个难题。
国王不是一个好国王,工匠同样不是一个好工匠。过重的劳役压迫,人民必将起而反抗。治国平天下讲究一个度,仇恨有度,宽容有度。只有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去处理君民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民心,做顺应天下大势的识时务者。
而工匠却想要撇开自己的任务不做,通过弄虚作假来骗取一点点的恩惠。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类本身就是一种模仿性极强的动物,以至于后来的工匠亦要去模仿用眼瞎的方法来逃避劳役。只是他却不明就里地想要刺瞎自己的眼睛,如此恐怖的行为仅仅只是为了推卸自己身上的职责。也许它能够得到国王的豁免,但却永远失去了能够欣赏美景的双眼。一时的轻松,却换来了一世的痛苦。到底该不该做这个选择,想必他在弄瞎了自己的双眼之后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其实,国王和工匠都在犯同一个错误。国王选择了自我享受,而把苦难推卸到了人民身上,而工匠为了逃避苦难却把更多的苦难背到了自己身上。得与失在短时间里看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今天栽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必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一个失去了民心,一个失去了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不一样的出发点,最后却是殊途同归。
白隐禅师身为一代名师,他将毕生精力都用于参禅上,在禅学方面颇有造诣,并且广收门徒,点化人们参悟禅道。
在他年老的时候,有一次,他在禅院里整理自己的被单。信徒见了感到十分惊讶,以为这些杂事应该让他的弟子去干,何况他有那么多的弟子。而禅师作为老年人,应该去修行才是。于是,他们便带着这个疑问去请示禅师。
禅师听后,非常不满意,说道:“如果处理杂物不是修行,那佛陀为弟子穿针与煎药,又算是什么呀?”
信徒听完,当下就开悟了。
只要有心,生活之中处处皆是修行。白隐禅师并没有因为要坐禅就放弃了日常的劳作,因为修行就寓含在做事的过程之中。在放弃与坚持之间,只有清楚明白得失之后的事,才会幡然醒悟自己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对还是错。往往失去之后的醒悟,才是最刻骨铭心的教训。
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盲目的邯郸学步,只会让你忘记本来的步伐。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即便不是人间极品,但它们陪你走过了人生的春春秋秋,最适合你的脾气秉性,所以才会在最苦难的时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明白什么是最重要的,尽心尽力去尽心呵护它们,才会让许多年后的回忆变得温暖,才可以给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固的石基,给尚未到来的明天留下最美好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