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已年逾古稀。
金沟镇是将军的老家。将军那条左腿就是当年攻打金沟时被日本鬼子的炮弹炸飞的。
将军虽离休多年,但他对书画艺术的酷爱并未因此而有半点儿减弱。一日不书、不画,就像缺少了什么似的。
将军自幼便习书作画。后来,日本鬼子侵占了金沟,尚未成年的将军被逼下井采矿,眼看着黄灿灿的金子白白被日本人掠走,将军死活不肯再为日本人卖命。
一天深夜,将军逃出了金沟。找到了“队伍”的将军脱下了日本人的矿工服,换上了八路军的“军服”。成了军人的将军对书画更加痴迷。
将军的字,锋芒藏露得体,气势雄浑苍劲;将军的画,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当年,将军还不是将军时就曾为许多阵亡的弟兄画过肖像写过挽联。作战间歇,望着满眼的硝烟,将军也会情不自禁地抓起被炮火烧焦的炭条儿画上几笔。或许正是经过了炮火和硝烟考验的缘故,将军的艺术功底十分了得!
离休后,将军多次向省城书画院的教授求教,其书画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县工会举办的老同志书画大赛中,将军连年独占鳌头,一人独得书法、绘画两项桂冠。
忽一日,一台小汽车在将军宅前的土路上戛然而停,车上下来两位干部模样的年轻人,说是县文化局的,要请将军为即将落成的烈士纪念碑题写碑文。将军听后异常激动,满口应下。当他接过碑文,看到下面一串熟悉的和陌生的人名时,他呆住了,好半天一动不动。
“将军?”有人催他。
将军回过神儿来,铺开宣纸。
提起笔,将军的思绪又回到了当年。
阵地上,将军伟岸的身躯迎着呼啸的子弹,他果断地下达命令:“二营长!你营火速包抄金沟东路,切断敌人退路……三营,跟我上!”金沟终于拿了下来——将军是在苏醒后得知这一消息的。那次战斗非常激烈,弟兄们伤亡惨重,二营的弟兄全部阵亡……
饱醮浓墨,气沉丹田。将军抖着腕,挥起笔。将军呼吸急促,手抖得厉害,换了几张宣纸都没能成功。无奈,将军与来人约定,两天后再取碑文。
第三天,小车又一次停在将军宅前,车上下来四个人。
来人推门进屋,只见将军正在埋头作画。饭桌上凳子上角落里,到处都是人物的肖像画。
“碑文呢?”来人问。
将军不语,继续作画。
“将军,我们是来取碑文的。”来人又说。
将军抬起头,两眼噙满泪水。
“刘玉喜啊,我的好兄弟哎——”将军泪流满面,高声呼喊。
来人捧起碑文的原稿,“刘玉喜”三个字赫然在目。
后来听说,矗立在县城西郊的抗日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并不是将军的手笔。县里举办的将军个人画展倒是历久不衰,人们经常看到有成队成队的学生到展览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