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又何尝不是呢?
苏威是隋初著名的宰相,他在任职期间多惠政,为世人所称道,但是当初隋高祖杨坚发现,使用苏威这个人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苏威很早就有才名,但是一直没被朝廷重用。隋文帝杨坚在做北周丞相时,大将军高颖曾屡次推荐苏威,陈述苏威的才能。杨坚把苏威召来后,引到卧室内交谈,两个人谈得很投机。后来苏威听说杨坚要废周立隋,自己要称帝,就逃回到家里,闭门不出。高照要迫他回来,杨坚说:“他现在不想参与我的事,先让他去吧。”
杨坚登上皇帝位后,苏威又出来辅佐他,杨坚不计前嫌,授苏威为太子少保,追赠苏威的父亲为邳国公,让苏威承继父爵,不久又让苏威兼任纳言、民部上书两职,苏威上书推辞。杨坚下诏说:“大船承载重,骏马奔驰远。你兼有多人的才能,不要推辞,我多于些事情吧。”由此可见杨坚对苏威的信任。苏威曾主张减免赋税,杨坚听从了他的主张,这一政策深为百姓喜欢,因此苏威也更受杨坚的宠信。杨坚让苏威与高颎躬一起参掌朝政,苏威见宫中帘幔的钩子都是用银子作的,就主张换用其他材料,要节俭从事,受到杨坚的赞赏。
有一次,杨坚对一个人发怒,要杀那个人。苏威进谏,杨坚非但不听,反而更加生气。过了一会儿,杨坚的怒气消了,对他的进谏表示感谢,并说:“你能做到这样,我确实没看错人。”当时的治书侍御史粱毗因为苏威身兼五职,并没有举荐其他人的意思,就上书弹劾苏威。杨坚对他说:“苏威虽然身兼五职,但始终孜孜不倦,志向远大。而且职务有空缺时才能推举别人,现在苏威很称职,你为什么要求他引荐别人呢?”有一次,杨坚还对朝臣说:“苏威遇不到我,就不能实行他的主张;我得不到苏威,就不能治国行道。杨素舌辩之才当世无双,至于斟酌古今,审时度势,帮助我治理国家方面,他却比不上苏威。”
开皇十二年(593年),有人告发苏威和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结为朋党,任用私人。隋文帝杨坚让蜀王杨秀,上柱国虞庆则审察这件事,结果是确有其事。杨坚指出(宋书·谢晦传)中涉及朋党故事的地方,让苏威阅读。苏威很害怕,免冠谢罪。杨坚说:“你现在谢罪已经太迟了。”于是免去了苏威的官职。
后来有一次议事的时候,杨坚又想起了苏威,他对群臣说:“有些人总是说苏威假装清廉,实际上家中金银很多,这是虚妄之言。苏威这个人,只不过性情有点乖戾,把握不住世事的要害,过于追求名利。别人服从自己就高兴,违逆自己就生气,这是他最大的毛病,别的倒没什么。”群臣们也都同意。于是杨坚又重新起用了苏威。苏威果然不负众望,对隋朝忠心耿耿,恪尽职守,一直到死。
“使功不如使过”是一条值得借鉴的用人之道。对有过者,宽容之,信任之,使用之,就可使之以一种感激之情而十倍百倍的努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功补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人的积极性。当然,使用有过者,必须是过而能改的君子,对于那些文过饰非的小人,万万不可行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