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有保持百折不挠的勇气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
皇甫谧得了重病。这是他多年来辛勤读书,著作,积劳而引起的,因为他太用功了。成天起早贪黑,躲在斗室里埋头于书堆中,有时为了弄清一个字或者是一个典故,就翻书阅卷,通宵不睡,冥思苦想。这样天长日久,学问是不错了,却把做学问的本钱——身体弄垮了。
山村哪里有妙手回春的好医生?况且靠种田为业,和寡妇婶婶过着勉强温饱的日子,皇甫谧只好用些土法子治疗。谁知因为没有对症下药,病情转恶了,最后竟然半身瘫痪,活动艰难,而且,他的一只耳朵也聋了。经诊断,他得了一种风痹症,在当地医疗条件极差的环境下,这种病是不容易治愈的。
严重的疾病使皇甫谧只得卧床,而不能像通常那样倚桌读书写字了。眼看大好光阴白白流去,更使他伤心。他想起了小时候,跟着叔叔从故乡安定迁来新安的情景。那时叔叔早死,婶婶对他过分溺爱;因而他到16岁,他还没有好好读书,成天打狗斗鸡,四处游荡,被村人讥笑是没有出息的歪种。幸亏经婶婶的劝导后,他痛改前非,发愤学习。20年的寒窗苦读好不容易熬过来了,谁知正要开始著书立说时,却被病魔缠住了。
“难道我后辈子将要躺在床上?”皇甫谧按下焦急的心情,静静地想,“今后的路可还长哩,还得要做些事情吗?”读书人能做什么呢,他当然还是想到了读书,继续学习。这天,表弟梁柳又来探望。“老弟,你能否替我搞些医书,让我解闷。”皇甫谧还是一副好学的姿态。“老兄已够疲劳了,还能看书?理当好好休养才是。”梁柳边劝阻边开玩笑地说,“医书?你难道还要学了给人看病下药?”“我想看些经穴方面的书,要是生了病不用药就能治愈,恢复健康,那才好哇!”皇甫谧闭着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说,“如果可行的,我愿意先拿自己做试验。”
梁柳被他的话感动了,设法搞来了当时还很罕见的《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皇甫谧把书放在枕头旁边,一册一册地认真阅读。躺着看书很吃力,他只能一会儿坐着读,一会儿躺着读,以不断改变阅读的姿势,坚持学习。他是初次接触这些书,里面不少术语和内容都极为陌生,还需要旁人指点讲解才能够领悟其中意思。特别是有时全身关节酸痛,连手拿书阅读都非常困难,自己不能读就请人将书本的内容念给他听。他就是这样凭意志和毅力,顽强地与疾病搏斗,坚持学习。
梁柳见他那既好学又痛苦的样子心里难受极了,忍不住劝导他说:“老兄毕竟是病人啊,这样下去要大大损害你的精力的。你要看得远些,不能因为只抓紧读书而忘记自己的身体啊!”
皇甫谧感谢表弟的关切,笑着说:“我也知道身体的重要,但我身患重病,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死去。与其这样还不如抓紧些,要是我早些掌握一些针灸道理,造福于民,即使今天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他的话刚说完,就伸手向枕下摸索,摸出一份书卷,交给梁柳。梁柳打开一看,原来是表兄经常阅读的《汉书·黄霸传》。黄霸曾因得罪于当朝权贵被送进监狱,他却向同狱的大学者夏侯胜请教尚书》。夏侯胜不肯,说我们关在死狱里,早晚就是一个死,何必再寻烦闷呢。黄霸却说:“朝闻道夕可死矣。”意思是说,早晨听到真理,即使晚间死去也是很值得的。梁柳看了,懂得表兄的用心良苦,也就不再说什么了。皇甫谧刻苦学习,钻得愈深收获也越大。他对针灸疗法医治风痹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他是力求从文字上弄清它的道理所在,然后就拿自己身子做临床实验。结果,他用针灸疗法治愈了自己的大部分疾病,并且还摸熟了人体全身649个针灸穴位,写出一部以叙述脏腑、经络治疗等理论,明确穴位名称和位置的《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自学成医,医好了自己又治愈了很多病人,他技术好,人品又高,因此闻名遐迩,连皇帝也知道了。晋武帝两次派专使携带金银绢帛请他到洛阳去做官,他借口有病不肯去。专使只得带来皇帝口信,问他有什么要求。皇甫谧说:“听说皇宫里有很多藏书,能否借些给我读,我就感恩不尽了!”使者回去复命,晋武帝特地送了他一批书,他高兴极了。他每日仍是废寝忘食地读书写作,甚至梁柳当上阳城太守前来辞行时他也仍然用咸菜萝卜干款待,当然更没有预备礼品。家人规劝他厚礼相待,他说“梁柳过去常来我家,我就是这样款待,现在因为他做了官就要拍马奉承,那是小看了我,也侮辱了他。我们还是像原来那样的为好。你们总说读书无用,这就是书本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啊!”